南极洲的教学设计

“南极洲”的教学设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南极洲论文,教学设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分析

(一)本节课重点:1.南极洲独特的自然环境;2.南极洲的气候特点及成因;3.人类对南极洲的科学考察。

“地球上位置最南的大洲”一段,是学习南极洲的地形和气候,认识南极洲在未来交通方面的重要意义,又是本章培养学生读图、用图技能的主要内容。“冰雪高原”一段,主要介绍南极洲独特的地形特征,南极洲之所以被称为高原,主要是因为覆盖了厚达2000米的冰层,这是南极高原与世界其它高原最显著的区别。“寒极与风库”一段主要介绍南极洲的气候特点和形成原因,以及南极洲暖季的自然景色。“资源和科研的宝地”一段,首先概括介绍南极洲几类资源和科研价值,关于南极洲的科学考察,教材包括两方面内容:(1)世界各考察国家在南极建立考察站的现状;(2)南极条约的主要内容。

(二)本节课的难点:1.南极洲的酷寒、烈风、干燥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2.培养学生运用地图辨别方向的能力。基于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对于南极洲的气候成因较难以理解。为此,这成了本节课教学的一大难点,本节课的另一难点就是运用经纬网辨别南极洲地图上的方向。因为初一学生习惯于一般情况下辨别地图上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学会在南极洲地图上辨别方向,则要转几个弯。

二、教学方法及手段应用

本节课可采用情境教学法和比较法等教学方法。

为了达到教学目的,突出重点,讲清难点,本节课一方面可以用有关南极洲的录像资料,让学生了解南极洲的自然地理环境、气候特征及成因,以及人类对南极洲的科学考察;另一方面还可以引用书本上考察队员的记述和数据,从感性知识入手,使学生从生动的文字叙述中加深印象;再次老师可以搜集一些有关南极洲的资料图片放在教室里展览,以加深对南极洲知识的理解。当然本节课南极洲的图是必不可少的,用一张南极洲的复合投影片来讲清南极洲的位置特点、资源分布及长城站、中山站,用一张气压带风带图来讲清南极的气候成因,用一张挂图来巩固知识点。

三、本节课难点的突破

(一)关于南极洲气候特点的教学设计

南极洲的气候特点主要是六个字“烈风、严寒、干燥”,这种气候特点对于生活在亚热带地区的学生来说是无法感受到的,再由于学生知识面有限,理解水平不高,所以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针对这种情况,我觉得应该通过比较直观的手段进行教学:

1.通过向学生播放有关南极洲的录像,以直观动感的画面让学生体会到南极洲的严寒、烈风与干燥。

2.教师可以通过一系列数据让学生理解南极洲的气候特点,比如我把我校所在的锡山市的气候资料列出来,与南极洲的气候数据作对照(见下页表):

表中数据可说明南极洲的严寒、干燥。至于烈风,老师可以讲述:南极洲大部分地区的年平均风速17-18米/秒,相当于风力8级的风,最大风速可达100米/秒,陆上少见,因为12级台风风速大约是35米/秒。

3.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阅读有关南极洲的文章片断,加深理解南极洲气候的特点(除课本上的以外,教师还可以搜集其它资料)。

4.组织学生搜集有关南极地区的图片资料,组织南极地区图片展(课后)。

通过以上这些做法,学生们不仅可以很好地掌握南极洲的气候特点,而且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另外还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精神。

(二)关于南极洲气候成因的教学设计

教师先让学生回忆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因素、地形因素、海陆因素、洋流因素,再让学生观察南极洲的位置特点(用地球仪可以使学生一目了然地看出南极洲是纬度最高的一个大洲),让学生在南极洲图上找出南极圈,明确南极洲大部分地区地处南寒带。由于这里终年获得的太阳热量很少,所以南极地区严寒,南极大陆海拔高,更加剧了严寒。至于干燥的成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看气压风带图,由于它终年受极地高气压带控制,气流下沉,所以降水稀少。

至于烈风的成因,继续引导学生观察气压带风带图,看位于极地高气压带与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是什么风带?(极地东风带)

通过以上设计,可让学生明确南极洲气候的成因,最后可引导学生看课本上的“想一想”,巩固对气候成因知识的理解。

(三)关于在以南极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辨别方向的教学设计。

1.复习旧知识,让学生明确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沿经线指向南极点方向是南,相反方向则是北。

2.根据经纬线特点在以南极点为中心的图上识别经线是以南极点为中心的放射状直线,纬线是以南极点为圆心的同心圆。

3.让学生明确在这种图上辨别方向应先确定南北方向,然后再确定东西方向。

4.老师举例

5.学生练习、巩固。

南极洲的教学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