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患者围术期护理50例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杜华琴

(甘肃省临夏市人民医院 甘肃临夏 731100)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肠梗阻患者国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肠梗阻手术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综合组,各25例。对照组采取围术期常规护理,综合组采取围术期综合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对比。结果:综合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GIQL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综合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复发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O.05)。结论:综合护理可促进肠梗阻患者肠道功能恢复,减少国术期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肠梗阻;围术期;综合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3-0232-02

肠梗阻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急腹症,是指肠内容物无法正常运行,通过肠道时受阻,该病发生后,病人肠管局部会出现系列复杂的病理生理变化,且会累及机体全身,发展迅速,例如出现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感染中毒、腹膜炎、呼吸和循环功能障碍等叫。由于目前临床保守治疗效果欠佳,因此采取手术方式是治疗肠梗阻的一线疗法,但手术导致的围术期并发症多,因此围术期采取有效的护理方法对促进患者康复意义重大。本次研究基于以上论述,对综合护理在肠梗阻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研究,希望能为临床提供借鉴。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肠梗阻手术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综合组,各25例。对照组男女比例为13:12;年龄25~76岁,平均(49.58±2.42)岁;病程5个月至8年,平均(3.79±0.22)年;22例粘连性肠梗阻,3例绞窄性肠梗阻;病因:6例小肠部分切除术、7例阑尾切除术、12例胆囊切除术。综合组男女比例为15:10;年龄25~76岁,平均(49.96±2.04)岁;病程6个月至10年,平均(3.85±0.25)年;22例粘连性肠梗阻,3例绞窄性肠梗阻;病因:6例小肠部分切除术、8例阑尾切除术、11例胆囊切除术。两组基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诊断标准:参照《肠梗阻诊断治疗》诊断标准,患者临床症状为阵发性腹痛、伴恶心、腹胀、呕吐、排气排便停止等,X线立位腹部平片检査显示有胀气样肠袢和气液平面,或表现为固定的狐立咖啡豆状肠袢,纳入及排除标准:①入选患者符合诊断标准,均存在腹部手术史;②腹痛间歇性发作,保守治疗无效;③肠梗阻反复发作次数≥3次;④排除合并严重心血管疾病、血液系统疾病、腹膜炎、妊娠期和哺乳期患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取经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采取围术期常规护理,术前做好手术准备工作、健康宣教和心理疏导,术中做好操作护理配合,并密切检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术后及时采取抗感染措施和活动指导。综合组采取围术期综合护理,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1)术前护理。术前1d加强与患者沟通,解决患者住院期间遇到的各种问题,保证患者就医环境温暖舒适,将病房温度调控在20~25℃,相对湿度保持在50%~60%,定时开窗通风2次/d,并及时清理病房垃圾,保持环境卫生:此外,术前需对患者进行详细査体,检测血常规、尿常规、胃肠状态等指标的进展,术前12h禁食,6h禁饮。(2)术中护理。控制手术室温度为20~24℃,相对湿度50%~60%,手术进行时及时观察患者生命指标,发现异常时及时联系主治医师。若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则让其保持平卧位或半卧位姿势,搭建上肢静脉通道,根据无菌操作要求实施手术,术中注意保护好患者隐私部位(3)术后护理。①麻醉清醒且血压恢复正常后采取半卧位,6h后可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促进肠道蠕动,避免肠粘连;②术后妥善固定胃肠减压装置,并保证绝对禁食,密切关注引流液颜色、性状和量,加强口腔护理,避免病菌微生物从口腔侵入肠道引发感染,减压期间注意观察患者胃肠功能和水电解质恢复状况,若患者恢复肠蠕动和肛门排气则停止胃肠减压,此时可嘱咐患者进行少量流食,若持续进食3d后无不良反应则改为半流食,10d后可摄入软食,但注意少食多餐,禁食牛奶、豆浆等易产气及油炸、辛辣食物。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术后当天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进行观察比较,术后10d对两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复发率进行观察比较。生活质量以GIQL.I胃肠生活质量量表进行评定,包括腹部症状、食欲、日常生活压力、瘦乏感、饮食习惯、排便情况6个因子共计36道题,每题均以1分(从未发生)、2分(偶尔发生)、3分(少部分时间发生)、4分(大部分时间发生)、5分(一切时间发生)计分,分值越低表示生活质量越优。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a检验,P<O.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和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综合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 GIQL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肠梗阻的包括任何原因引起的肠内容物通过障碍,是普外科临床最为常见的急腹症,主要病因为患者接受腹部手术后预后不良而发生的并发症。虽然经保守治疗可缓解,但复发率高,不利于患者恢复正常生活,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进步,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肠梗阻成为临床一线疗法,但由于有创性手术对患者耐受性要求高,且患者受腹部疼痛、呕吐影响,容易导致对手术治疗方案存在抗拒性,因此在围术期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十分必要[1-2]。常规护理侧重于配合手术本身,而对治疗期间患者身体机能、生活质量则缺乏考虑,综合护理则是侧重于对患者术前、术中、术后容易产生的问题进行的一体化、系统化护理,以促进患者恢复健康为目的而开展的护理模式,对改善患者各项临床指征具有积极作用。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综合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道功能恢复时间、 GIQLI评分、并发症总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的复发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可促进患者肠道功能恢复,减少围术期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余红平.综合护理在肠梗阻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7(14).

[2]王艳华.个性化护理联合常规护理在肠梗阻患者临床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35).

论文作者:杜华琴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30

标签:;  ;  ;  ;  ;  ;  ;  ;  

肠梗阻患者围术期护理50例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杜华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