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工程管理是一项相当复杂的工作,对技术要求比较高。尤其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建筑工程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在工程管理中仍然存在着很多不足,为了更好的适应当前的社会发展,相关行业的工作者应该不断更新建筑工程管理模式,提高工作效率。本文简单介绍当前我国建筑行业的管理现状,并重点分析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为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稳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关键词:建筑工程;创新模式;应用
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工程建设的规模也越来越大,相应地对管理者的能力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工程管理是一项全方位计划,除了要确保工程的安全和质量以外,还要控制施工进度,尽可能地提高经济效益。
1.建筑工程管理创新模式的必要性
1.1满足国内生产发展的需求
建筑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顶梁柱,要想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建筑市场中处于不败之地,尽可能地提高经济效益,则应该要更新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于管理中,提高管理水平,在确保建筑工程安全与质量的同时,有效地控制施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为国内生产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2是建筑工程实现科学管理的需求
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水平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通过管理水平的改善来提高建筑企业的生存能力已成必然趋势。因此,建筑企业应该要努力寻求全新的管理模式,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有力的条件。
1.3能够使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
建筑工程管理的创新模式能够科学、合理地配置相关人员,使人力资源管理变得更完善,将具体的任务分配到具体的人,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提高工作效率,最重要的是将管理中的权责关系处理好了,是整个建筑工程的管理能够顺利地进行,从而使管理质量得到提高。
2.建筑工程管理现状
2.1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体系的不完善
我国建筑工程管理模式有着一系列的问题,最明显的就是管理体系的不完善。我国建筑行业在用人方面一直存在“包工头”用“自己人”的现象,大多用农民工这一廉价劳动力对施工现场进行施工,且存在着现用现招等现象。施工人员的自身素质和对施工现状的了解都存在漏洞。而对材料方面,也是存在着用“熟人”等现象,对施工材料的质量没有重视,以至于常有劣质材料钻空挡。这都是管理体系上的缺失造成的。
2.2建筑工程管理观念落后
建筑工程管理在建筑行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大多数建筑企业的企业家们却不把管理当一回事儿,“重技术、轻管理”是建筑企业家们一贯的思维模式。他们把对建筑工程管理的投资认为是浪费,所以常常是一些对建筑工程管理完全不了解的非专业人士带领的团队进行专业的建筑工程管理,从而导致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一系列问题,耽搁了工程的施工进程,企业的工作效率也大打折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我国建筑工程管理方法不当
传统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没有合理的管理体系,缺乏专业的建筑工程管理人才和团队,管理观念落后,使得建筑企业的企业家们的管理方法不当。在没有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和团队对建筑工程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情况下,建筑工程管理者们根据自己个人的经验来实施工程施工,缺乏科学的依据,不重视实际情况所带来的施工偏差,往往造成了施工计划与实际情况的冲突,使施工进程滞后,甚至造成“泡沫工程”,这些都十分不利于建筑企业的发展和扩大。
3.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
3.1革新观念
革新建筑工程管理观念,加强对工程管理创新模式的重视力度,在妥善处理好多重目标关系,包括成本目标、工期目标、质量目标,在各个目标的确立过程中,需充分考虑其他目标的影响,尽量在目标值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多方面比较分析,实现三大目标的最优化,确保工程优质、高效完成,让用户满意的同时,也让社会满意,为企业在行业竞争中提供良好的支持氛围。此外,针对不能适应生产活动规律的管理模式,需对生产活动规律和建筑产品特点进行详尽分析,找出欠缺与优势,以此为依据制定相应管理方案。
3.2调整组织机构
为了实现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需建立符合建筑产品及其生产经营特性的组织机构。具体说来,首先,组织机构需符合弹性生产力原则,总承包人的施工远离与作业职能分开,权责明确,用工制度具有弹性;其次,组织机构需符合刚性产业结构原则,企业可以跨地区额经营,并能直接与业主签订承包合同;再次,组织机构需贴近市场特点,因总承包可实现跨地区经营,若应用高度集权管理模式,则使管理过程中决策的及时性与准确性大为降低,且管理成本也大为增加。因此,在组织机构建设过程中,应以市场要求为向导,权力适当下放到项目部,灵活把握集权与分权,权责明确,建立机动灵活的组织机构,保证工程管理的有序进行,从而提高工程管理效率和水平。此外,组织结构需满足降低行政成本需求,可通过剥离义务福利性机构,使其独立经营,自付盈亏,从而降低行政成本,提高企业效益。
3.3创新技术
通过技术创新,加大对新知识与新技术的应用,以全新的经营管理模式,从而加快提升企业市场占有率。一方面,可根据市场确定的产品与工艺,通过自主开发、合作开发、引进等手段,推进技术创新;另一方面,需加大对技术创新人才的培养,尤其是技术复合型、技术与管理复合型、技术与经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人才保障。此外,企业还需积极改善组织结构,加大对青年技术创新人才的培养与选拔,使其能够参与到重大工程课题的研究与开发工作中,提高技术创新人才比重,使企业技术素质与科技素质整体水平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
3.4有效控制
企业加强项目工程的有效控制,对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大有裨益。为此,在对项目工程进行有效控制过程中,应根据事先确立或因发展需要而重新拟定的标准进行评价,以评价结果为依据,对出现的偏差及时矫正,避免偏差继续发展。项目工程的有效控制应覆盖事先、事中、事后,三个阶段均需充分发挥控制职能,从而为工程管理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
4.结束语
总之,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建筑企业若想崭露头角,屹立于行业内,就需要不断突破自我,以创新型管理模式提升建筑质量与管理水平,使企业脱颖而出,实现良好的企业效益。
参考文献:
[1]刘文涛.论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J].南方农机,2019,50(06):230.
[2]孙慧敏.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J].居舍,2019(08):145.
[3]尚文瑞.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04):81.
论文作者:但苹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7
标签:工程管理论文; 建筑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企业论文; 管理模式论文; 工程论文; 组织机构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