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代化的历史进程_现代化理论论文

论现代化的历史进程_现代化理论论文

论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历史进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现代化的问题,是个重要的实践问题,又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作为实践问题,发达国家经过或长或短的历史时期,大都实现现代化,并从一个阶段走向另一个阶段,已积累了不少经验。现代化作为理论问题,早有研究,成果不少,但作为系统化的理论研究,还不算多。北京大学已故教授罗荣渠在这方面研究颇多,著述不少,有一定贡献。罗荣渠教授对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也做了具体分析,他认为在历史上推进现代化有三次大浪潮。罗的分析,我基本赞同。但我认为,说三次浪潮不如说三个历史阶段,这三个历史阶段,到现在又相互渗透、梯式前进、波浪式发展,由局部到全球。参考罗荣渠教授的有关著述,结合个人的研究,对现代化的历史进程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一、现代化的第一个阶段

现代化的第一阶段大体时间是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叶,具体地说,大约从1770年到1860年,前后约80年。这个阶段是从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英国的工业化是现代化历史阶段第一阶段的成果。

英国的工业革命实质上是经济大革命、政治大革命、文化大革命。把工业革命仅仅归为经济问题、生产问题、生产结构问题,是不够的,不全面的。这个历史时期,在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1776年在北美发生了独立革命,1789年在法国发生了大革命,接着又发生了19世纪40年代欧洲许多国家的革命。经济的革命与政治的革命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相互推动,“形成了推动社会巨变的最大冲力,首先把西欧和北美局部地区卷入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大浪潮中”〔1〕, 也就是说形成了现代化的第一阶段。

在这个历史阶段,科学技术促进了现代化的发展。这次工业革命所使用的能源是蒸汽,这是非生物能源;所使用的劳动工具是机器,尽管开始时还较粗糙;所依靠的物质技术材料主要是煤和铁。

在这个历史阶段,最有代表性的,是机器——蒸汽时代技术体系的形成。最有代表性的机器:一是蒸汽机。从1800年到1825年,英国蒸汽机的台数和功率猛增几十倍。到19世纪40年代,欧洲各主要国家和英国都普遍推广使用了蒸汽机。〔2 〕蒸汽动力不仅推动了整个工业的机械化进程,同时也促进了燃料及采矿业、机器制造业、钢铁冶炼业、交通运输业等有关部门的发展,也促使这些部门科学技术在生产上的应用。二是纺织机。纺织机和织布机改进,有一个长期过程,经过凯伊、惠勒、哈格里沃斯、阿克莱特利、克伦普顿、卡特赖特等一系列努力,使纺织机功能日高、效率日大。纺织机大大提高了纺织效率,促进纺织工业的发展,并带动其他工业的发展。三是轮船、火车等运输工具的发明。英国的默克多1787年制造了无轨火车,特里维西克1802年制造了蒸汽机车,史蒂芬逊1814年制造出可实用的蒸汽机车,并解决了脱轨问题,1825年从斯托克顿到林顿的铁路正式通车。从此,火车便登上历史舞台,成为强大的运输工具。之后,修建铁路的热潮从英国蔓延到欧洲各国,开辟了陆上运输的新世元,大大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发展。轮船的发明,开辟了海上交通的新纪元。第一艘实用的轮船是美国富尔顿发明的。后来史密斯在1838年建造了第一艘用螺旋桨推进的轮船。从此轮船逐渐取代帆船。其技术、经济效益远胜帆船,轮船的制造,促进了海上运输,促进了世界贸易,也促进了欧洲各国的现代化。

蒸汽机、纺织机、火车、轮船的使用,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变化。首先在英国,使英国的经济产业结构发生了革命性变化,这一变化的主要标志就是由第一产业即农业向第二产业即工业转变,并使第二产业占优势,逐步实现工业化。蒸汽机、纺织机、火车、轮船等的使用,也促使世界经济大分化,这是农业革命以来发生的第二次大分化。这次分化的突出表现是:世界的一端是新的工业国,在这些国度里,现代生产力在新技术的作用下持续增长。另一端是传统的农业国家,在这些国度里,缓慢发展的农业生产力在原始技术的作用下低效率发展,甚至停滞、徘徊、倒退。

在第一阶段,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英国终于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初步工业化的国家。到了1841年,农业产值下降为全国产值的22%,农业劳动力下降到只占23%。到1860年时,占世界人口2 %的英国的工业品占世界工业品总产量的45%。 英国商船舰队数量占世界商船舰队数量的1/3。英国出口总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1/4, 进口总额占世界进口总额的1/3〔3〕。当然,在这个阶段英国的工业化仅仅是开始, 现代化也仅仅是开始,其他国家,如法、德、美等国更是如此。

二、现代化的第二个阶段

现代化的第二个阶段大约是在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中叶。在这个时期,英国的现代化继续深入发展,法、德、美、日、俄等国也先后相继现代化。比利时、瑞士、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也逐步走上现代化的道路。

这个阶段是个较长的历史时期。蒸汽机使机器动力机发生革命性变化,蒸汽机车、蒸汽轮船又使陆上和海上交通发生革命性变化。这些革命性变化,都推动了工业化,促进了现代化。在欧洲,经过几十年漫长时期,继英国进一步现代化以后,德国通过政治革命实现政治统一,科学技术革命中心转移到德国,经过几十年努力,逐步实现现代化。法国、意大利经过半个世纪的探索,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进而资本主义的现代文明也逐步建立起来,现代化建设向前大大迈进一步。在俄国和东欧各国,首先废除农奴制度,解放生产力,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资本主义经济,也逐步实现现代化。十月革命后,又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进一步实现了社会主义的现代化。

在美洲,美国率先实现现代化,受其影响,加拿大也逐渐走向现代化的道路。在拉丁美洲,由于长期受欧洲人统治,长期未改变殖民地型经济,也长期找不到维持政治稳定的办法,工业化的进程大大推迟,现代化的步履非常维艰。只是在这些国家相继独立之后,才慢慢开始探索工业化的道路,走上现代化的历程。

在亚洲和非洲,虽都受到西方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巨大冲击,也都或多或少、或大或小做出反应,因情况各异,回声不一,探索现代化的路子也各不相同。在这个时期,真正走上工业化道路,实现现代化的,首推日本。日本的现代化是从明治维新开始的。明治政府采取种种措施,反对封建制度,为工业化奠定了政治基础和经济基础。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终于摆脱了封建经济,建立起现代化经济体制,并从农业国发展成为工业国家。在第二次大战后,在美国推动下进行了又一次社会大改革,这次改革的结果,不仅建立起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各种体制,而且推动了社会生产的发展,“成为东方第一个实现现代化的国家”〔4〕

现代化第二阶段与科学技术第二次革命有密切联系。作为第二次科技革命,具有代表性的科学成果,一是X射线、放射性和电子的发现。 这些发现向经典物理学发出挑战,成为物理学革命的先声。二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相对论的创立,是最伟大的科学发现,是人类思想史中最伟大的成就之一,是现代物理学革命的主要标志。三是量子力学的创立。海森堡、狄拉克、薛定谔、玻恩都做出突出贡献,这一理论的创立,不仅把粒子和波作为物理学所研究的物质实在最终统一起来,而且改变了对微观客体运动的描述方式,成为现代物理学革命的重要标志。四是对原子结构的探索。在这方面汤姆逊、卢瑟福、盖革、玻尔、泡利、居里夫妇、费米、哈恩等都做出突出贡献。这些发现,不仅深化了对原子结构的认识,也为利用原子能奠定了基础。

作为第二次技术革命,最有代表性的发现和发明,有以下几个。一是电能的开发和利用。这是第二次技术革命的主要标志。主要的发明创造有:直流电机的研制和改进;交流电机的制造和改进;发电厂的建造;电能远距离传输,等等。二是通讯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主要发明有:电报,主要发明者科克、惠斯通、莫尔斯等;电话,主要发明者贝尔、华生等;无线电通讯,主要发明者马可尼、波波夫等;电视,主要发明者贝尔德等,1930年电视机进入市场。三是内燃机的发明和改进。内燃机的发展,从采用的燃料看,经历了从火药机、煤气机到汽油机、柴油机的演变。从能量转化方式看,经历了从真空机、爆发机到压缩机的转变。在内燃机的发明和改进方面,里诺、奥托、戴姆勒、狄塞尔、斯托兹、霍兹华尔斯、汪克尔等做出了突出贡献,由于内燃机的发明和改进,汽车、内燃机车、燃气轮机驱动的飞机相继问世,并不断发展。第二次科学和技术革命,为现代化提供了雄厚的科学技术基础。没有第二次科技革命的这些科技成果,现代化的第二阶段是不可能产生,也不可能发展的。

三、现代化的第三阶段

现代化的第三阶段开始于20世纪下半叶。现在正在进一步发展。这个阶段,全球采取不同的道路和方式,都在奔向现代化,有的发达国家开始奔向信息社会、后工业社会。通向现代化的道路更加多样化、复杂化。

西方发达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通过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调整,通过不断进行结构改革,实现长达20年的持久繁荣,使20世纪前期实现工业化的国家,如西欧、北美以及日本等,进一步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相继进入现代化的高级阶段。

第三世界各国,由于战后殖民主义体系的瓦解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一大批国家“几乎是齐头跑步奔向现代化。”〔5〕我们中国, 经过曲折过程,终于走向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终于找到适应国情的现代化的道路,并在现代化道路上迅跑,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亚洲四小龙:韩国、新加坡、台湾、香港,经济高速发展,工业化程度日高,正从现代化的中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西亚、北非的新兴石油输出国,以石油工业为支柱,经济迅速发展,在现代化道路上迅速前进,取得重要进展。拉丁美洲诸国,如墨西哥、巴西、阿根廷、智利、委内瑞拉等国,都在探索自主性工业化的道路,正在向现代工业社会过渡。其他经济发展落后的国家,正在苦苦挣扎,也在探索走向现代化的道路,其时间更长,其道路更复杂,通向现代化道路的大门始终给这些国家敞开着,这些国家应不失时机,迎头赶上。

现代化的第三阶段与第三次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有紧密的联系。可以说,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成果,是现代化第三阶段的科学技术基础。作为科学革命,这个时期分子工程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学、高分子化学、凝聚态物理学、基本粒子理论都有了长足发展,并取得一系列成果,为生产力发展,为经济发展,为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作为第三次技术革命,其代表性成果主要有:一是核能的发现与利用。重核裂变,费米、哈恩、施特拉斯曼等做出突出贡献,这一发现为人类利用核能做出贡献。目前世界发达国家都很重视利用核裂变发展核电事业,我国也建成秦山核电站,于1991年并网发电。轻核裂变,泰勒、欧洲核聚变实验室的科学家、以及前苏联、美国、日本的科学家都做出贡献,利用的前景是广阔的,所获电能比重核裂变还要多,但距达到工业和商业利用的程度,还有较长距离。二是电子计算机的发展。电子计算机诞生后不断发展,第一代计算机是电子管计算机,第二代计算机是晶体管计算机,第三代计算机是集成电路计算机,第四代计算机是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朝巨型化、微型化方向迅速发展,第五代计算机正在研制中,可能在本世纪末有重大突破,功能更高的光计算机、生物计算机可能在下世纪初出现。三是空间技术的兴起。其中主要有:短程、中程、远程导弹的研制和使用;航天飞行器,人造卫星、通讯卫星、气象卫星、资源卫星以及空间探测器、航天飞机等的制造和使用等。四是激光技术的发展。激光器的研制和应用;激光医疗、激光工艺、激光通讯、激光电视唱片、激光武器的相继出现,都对经济、军事、医疗、文化产生深刻影响。五是材料技术的进展。金属材料品种日多,功能日强;高分子合成材料技术快速发展;无机非金属材料成果喜人;复合材料性能更好,等等。六是生物技术的崛起。其中最主要的是基因工程。基因重组技术的发展前景尤为引人瞩目。酶技术、发酵技术、细胞融合技术不断发展,不断提高,不断取得成功。

正是因为在现代化的第三阶段,第三次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取得丰硕成果,并为生产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奠定了坚实的自然科学技术的基础,使生产力大大发展,使经济增长不断提高,使社会不断前进,因而使现代化走上新的阶段。

从未来学的观点,当现代化发展到高级阶段后,还要向前发展,其趋向就是“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或称为后现代化社会。这个问题贝尔、托夫勒、松田米津等都有系统论述。

四、现代化的现状和趋势

对现代化的历史发展,进行具体分析后,有必要对当前世界各国现代化的现状和趋势,进行辩证的分析。因为历史发展到今天,现代化的三个历史阶段在当前世界各国是并存的,又是相互渗透的,其历史趋势,将由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过渡,因而现代化呈现五彩缤纷的态势,分析这个态势,对吸取各国现代化成功的经验,促进各国现代化的历史发展是有积极作用的。

(一)各国现代化是梯式前进的。

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已有三个梯级。第一梯级的国家主要有英、法、德、日、意等国,这些国家是发达国家,已步入现代化进程的高级阶段,正迈向更高阶段。第二梯级的国家主要有韩国、新加坡、东欧各国、西亚各国,这些国家基本处于现代化的中级阶段,有的正向高级阶段过渡。第三梯级的国家主要有中国、印度、巴西等国,这些国家基本处于向现代化初级阶段过渡,或处于低级阶段,或由低级阶段向中级阶段过渡。还有一些经济特别落后的国家,离现代化的距离较远,虽远,仍向现代化过渡。这四种类型、三个梯级的国家,各有自己的现代化路线、目标、任务,各有自己的现代化战略、策略,各国依照各自的路线、目标、任务、战略、策略在现代化的道路上梯次前进,不断发展,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呈现多元化、多梯次的态势。

(二)各国现代化是波浪前进的。

现代化的进程不是直线的,而是波浪的,现代化进程的阶段,也不是直线的,而是波浪式的。这种波浪式的原因,是和科技革命的波浪式和经济发展的波浪式紧密联系着的,实际上现代化进程的波浪式是由科技革命的波浪式和经济发展的波浪式决定的。科技革命有三次大的浪潮。第一次主要是在19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末;第二次主要是在19世纪末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第三次主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70年代,又一直延续到现在。与此相应,经济大发展的时期,生产力大提高的时期,与技术的三次革命基本上是相对应的。现代化的浪潮与科技革命的浪潮和经济发展的浪潮也基本上是一致的。

现代化的初级阶段、中级阶段、高级阶段也是有波浪的,有曲折,有迂回,也有起伏。我们的国家,在向现代化的过渡的进程中,受科技革命的影响,受经济发展的影响,受政治气候的影响,也是有波浪的,是曲折前进的。解放后一段时间,经济发展快,科技发展快,现代化处于波峰,发展也快。粉辟“四人帮”后,通过改革开放,紧跟第三次技术革命的步伐,紧跟国际经济大发展的步伐,我国的现代化又处波峰时期,现代化的进程发展又很快。而在文化大革命时期,与科技革命相脱离,与国际经济发展相脱离,生产力停滞,科技发展停滞,经济受到破坏,现代化处于波谷时期,困难很大,前进很慢,甚至有时中断或倒退。今后,我国的现代化仍要波浪前进,但不要起伏太大。只要我们紧紧跟上科技革命的步伐,紧跟上国际经济发展的步伐,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大力依靠科技发展生产力,我们的现代化就一定能够一浪高过一浪,取得较大进展,获得更多成果。

(三)各国现代化从局部到全球。

各国国内情况不同,工业化的水平不同,因而现代化的进程和阶段也不同。原来是一小部分国家,实现了工业化,进而实现了现代化,后来局部地区,如西欧、北美实现了工业化,进而实现了现代化。到目前,现代化的浪潮波及全球,现代化的火炬照亮全球。第三世界各国根据自己的特点,制定现代化的路线、战略和目标,竞相奔向现代化。现代化已经从局部走向全球。

按工业化水平,世界各国可分为四种类型,海伦·休斯在《工业化发展的估量》一文曾做过具体分析。这四种类型,包括世界各国,都在程度不同地向现代化进军,现代化成为全球的大趋势。休斯认为,四种类型的国家,各有以下不同情况:(1)工业化国家, 其工业产品占商品生产总值60%以上,人均工业品产值在1500美元以上,有成熟的工业结构,在高科技领域占优势;(2)半工业化国家, 其工业制品占商品生产总值40%至60%,工业集中局部地区,工业结构不够成熟,技术水平也不够高;(3)正在进行工业化的国家,即初步工业化的国家, 其工业制品占商品生产总值约20%至40%,多是劳动密集型工业,基础设施不足,农业仍是国民经济的主要部门;(4)非工业化国家, 工业品在商品生产总值中低于20%,大多是加工工业,其居民对工业品的需求量很小〔6〕。根据体斯的分析,这四种类型的国家, 都在向工业化或更加工业化前进,都向现代化或更加现代化前进。全球各国,不论工业化的、半工业化的、初步工业化的、非工业化的,都在向现代化前进,现代化的浪潮,席卷全球。

(四)各国现代化从单方位走向全方位。

现代化的发展趋势,不仅从局部到全球,而且由单方位走向全方位。纵观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不难看到:由于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首先工业现代化,进而农业、第三产业现代化。经济现代化又推动政治现代化,使国家机构更加民主化和法制化。经济现代化和政治现代化又推动文化现代化,使各种文化现象和作品充满现代化的气息,反映现代化的成果,体现现代化人的精神风貌。

工农业的现代化,促使工农业结构发生变化,进而引起城乡结构的变化,产生都市化的趋势。伴随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技现代化、文化现代化,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家庭方式、思维方式也逐渐现代化。现代化从点到面,从面到体,从单方位向全方位发展。其外延,更加广泛;其内涵,更加深刻。

(五)发达国家现代化由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发展。

后工业社会,即信息社会。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从技术结构的角度,在研究工业化或现代化以后的社会,有可取之处,但从生产关系角度,从社会性质角度,去研究工业化和现代化以后的社会,这种说法不够全面,值得商榷。后工业社会,或信息社会,贝尔在《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一书中有详细论述。其主要特征有五个:

“1.经济方面:从产品生产经济转变为服务性经济;

2.职业分布:专业与技术人员阶级处于主导地位;

3.中轴原理:理论知识处于中心地位,它是社会革新与制定政策的源泉;

4.未来的方向:控制技术发展,对技术进行鉴定;

5.制定决策:制造新的‘智能技术’”〔7〕

目前,西方一些社会学家、未来学家的著作中把人类社会的演变分为渔猎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即后工业社会),这种划分,用来反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划分为原始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的学说,这种反对是不对的。但从生产力和技术结构角度看,有合理因素。在工业社会,有资本主义的工业社会和社会主义的工业社会之分。在未来社会,也应分为社会主义的信息社会或后工业社会和资本主义的信息社会或后工业社会。这个问题成立与否,留待以后评论。但从生产力和技术结构的角度看问题,现代化确实有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或信息社会的过渡问题。这个问题,也值得研究,值得评说。

我们研究现代化历史进程的目的,一是为了更好地认识现代化的发展阶段;二是为了更深刻认识现代化的进程与科技发展的关系;三是为了总结现代化的经验和教训;四是为了更有力地促进我国的现代化实践。

注释:

〔1〕〔3〕〔5〕罗荣渠:《现代化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3年版,第132、133、140页

〔2〕关士续主编:《科学技术史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9年版,第190页

〔4〕刘天纯:《日本现代化研究》,东方出版社1995年版, 第104页

〔6〕海伦·休斯:《工业化发展的估量》, 载海尔布罗等著《现代化理论研究》,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

〔7〕贝尔:《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第20页。

标签:;  ;  ;  ;  

论现代化的历史进程_现代化理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