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在心功能不全患者中的检测价值论文_汤晓扬

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在心功能不全患者中的检测价值论文_汤晓扬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 黑龙江牡丹江 157011)

【摘要】目的:观察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用于诊断心功能不全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70例心功能不全患者为观察组,同时选择7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性。结论: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可有效诊断心功能不全及其病情程度,有利于为临床中下一步治疗提供信息支持,值得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心功能不全;血清C-反应蛋白;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R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1-0153-02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工作压力的不断增加,心功能不全在临床中心内科越来越常见,它主要是指多种因素引起心肌结构以及功能变化,进而导致心脏充盈或泵血能力受限。心功能不全是大部分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且往往并发呼吸道感染等症状,严重威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1]。所以及时诊断、治疗心功能不全对于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选择70例心功能不全患者与7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观察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70例心功能不全患者为观察组,同时选择7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男37例,女33例;年龄:48~73岁,平均年龄:61.8±2.0岁;病情分级:22例Ⅱ级、25例Ⅲ级、23例Ⅳ级;病程:1年~8年,平均病程:2.8±0.6年。对照组男38名,女32名;年龄:49~75岁,平均年龄:62.0±1.8岁。排除标准:(1)不符合相关诊断标准者[2];(2)伴有免疫系统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者;(3)伴有水电解质代谢失衡者;(4)伴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5)伴有其它脑血管疾病者;(6)近期存在外伤、手术等病史者;(7)近期行他汀类等药物治疗者。两组年龄、性别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1.2 方法

入院后,两组受试对象均于清晨空腹采集3ml静脉血(注意避免行任何抗凝处理),离心5min后分离血清。采用RXLMax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生产单位:德国西门子公司)以超敏乳胶增强散射比浊法实施检测(均为厂家配套试剂)。若血清C-反应蛋白为0~8mg/L则提示无异常。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观察指标

(1)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2)观察组中不同疾病分级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并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检测结果对比观察

观察组血清C-反应蛋白为(12.84±1.65)mg/dL,对照组则为(2.19±0.52)mg/dL。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上述结果提示血清C-反应蛋白可作为诊断心功能不全的敏感指标。

2.2 观察组内不同疾病分级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检测结果对比观察

根据疾病程度的不同,观察组共分为三组,其中Ⅱ级(A组)22例、Ⅲ级(B组)25例、Ⅳ级(C组)23例。A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为(5.43±0.96)mg/dL;B组为(10.87±1.59)mg/dL;C组为(18.17±2.33)mg/dL。三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上述结果提示:随着心功能分级的不断增加,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也随之不断上升,因此可作为诊断病情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3.讨论

近几年,随着我国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峻,心功能不全发病率越来越高,它是导致老年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心功能不全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它主要与神经激素及细胞因子等分泌异常有关[3]。多种心血管疾病往往会经过长期发展恶化而成为心功能不全,是目前的常见病与多发病。心功能不全常常会引起心房扩大而导致心房颤动,进而造成心腔血流动力学异常,具有极高的致残致死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及时诊断心功能不全对于改善预后质量,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血清C-反应蛋白用于诊断心功能不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属于机体非特异性炎症反应标志物,具有良好的敏感性[4]。在应激状态下,肝脏会通过TNF-α、IL-6等因子作用而合成血清C-反应蛋白。当机体出现心功能不全时,器官及组织会发生缺血、缺氧情况,进而导致机体进入应激状态,从而使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上升。目前,越来越多地研究发现[5],血清C-反应蛋白可经促进左心室重构等情况而导致心脏收缩功能障碍,对于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心肌结构及功能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从而最终导致病情程度的不断恶化。所以血清C-反应蛋白可作为检测心功能不全的重要敏感指标之一。另外随着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不断上升,心功能分级会随之增加,即疾病程度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呈现正相关性。血清C-反应蛋白参与到心功能不全的发生、发展全程,主要作用机制为以下几个方面:(1)血清C-反应蛋白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系统,合成大量终末蛋白 C5b-9等因子,进而导致血管内膜受损;(2)血清C-反应蛋白可引起淋巴细胞活化,并控制T细胞的增殖;(3)血清C-反应蛋白可促进白介素-6等因子的分泌,进而引起内皮细胞凋亡。本研究发现,观察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性。综上所述,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可有效诊断心功能不全及其病情程度,有利于为临床中下一步治疗提供信息支持,值得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韩英,张影,杨柳,等.CysC,CRP联合检测在诊断心功能不全中的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4):3432-3433.

[2]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右心衰竭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2,40(6):449-461.

[3]许鸿粤.C-反应蛋白水平改变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关系研究[J].航天航空医学杂志,2013,24(12):1532-1533.

[4]杨晓芹,常瑜,薛国敏,范更新,卢新.心脉隆注射液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04:529-530.

[5]赵玥.原发性高血压伴心功能不全与血浆脑钠肽、高敏C-反应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04:377-379.

论文作者:汤晓扬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5

标签:;  ;  ;  ;  ;  ;  ;  ;  

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在心功能不全患者中的检测价值论文_汤晓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