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如何培养我孙子的情商的?_亲子成长论文

我是如何培养我孙子的情商的?_亲子成长论文

我是怎样开发外孙“情商”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我是论文,外孙论文,情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回顾宝宝这21个月来的健康成长史,我深深感到:21世纪是竞争的时代,要想子女长大后能成材,不仅要进行智力的开发,更要强调“情商”的早期培育。所谓“情商”即“情绪智力商数”,是指一个人了解自己以及别人情绪的能力,控制调整自我情绪以及对别人情绪作出适当反应的能力。心理学家早就发现,“智商”高并不一定导致个人的成功,倒是“情商”高的人成功的可能性更大些。上世纪末的家庭教育较注重孩子的“智商”开发,进入21世纪,我认为对孩子的“情商”开发更应加以重视。

21个月来,为使顾全宝宝的“情商”能得到早期开发,我们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尝试:一是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情感环境;二是对孩子适当进行一些“挫折教育”。

一、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情感环境

自打小外孙一出生,我们就平等地把他看作家庭成员之一,去爱他、了解他、尊重他,尽量地深入孩子幼小的心灵,努力营造和谐、温馨、融洽、向上的家教氛围。外孙一周岁之前,我们经常触摸和拥抱他,有时轻抚、轻拍,有时搂抱、挠挠痒,有时捧脸亲吻,无论是父母,还是祖辈,我们经常放下家长的“架子”“童心大发”,用各种动作、表情、姿态与他逗乐,让他天天开心,初步感受到被成人喜爱、接纳和重视的情感体验。一岁以后,我们经常用语言向他表达同样的情感:“顾全宝宝,真棒!”“你太漂亮了,我真喜欢你!”他妈妈常去外地进修学习,每当打电话回家时,总不忘请儿子听电话:“儿子,妈妈爱你。”尽管小外孙还不会对着话筒回答什么,但每当此时,他都会露出甜蜜的、幸福的、满足的笑容,会情不自禁地大喊:“妈妈……妈妈!……。”

学做孩子的玩伴,是我们全家人在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情感环境过程中的必修课。孩子的父母每天下班回家至少抽出半小时和孩子共同搭积木、抛皮球、玩套娃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也经常轮流当孩子的玩伴,有时与孩子在门背后、窗帘下、沙发边捉迷藏,有时与孩子一起折飞机、扔纸飞机,有时坐在地毯上与宝宝相拥玩“毛毛虫”亲子游戏,有时随着录音机的乐曲与孩子手拉手一起扭腰“跳舞”,有时给孩子蜡笔和纸让他自由涂鸦,有时带孩子到楼下小区内的大型玩具上滑滑梯、荡秋千、爬吊杆,有时一起在草地上踢球、追逐做游戏。

在游戏玩耍中,我们全家人都尽量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解决问题,与孩子建立起一种相互信任的亲密的“朋友”“伙伴”关系,都细心观察、了解孩子,而不是随意下达命令控制孩子,同时准确、具体、坦诚地表扬孩子游戏中好的行为。如,“哟,宝宝画的画真好看!”“你会自己抓住绳子荡秋千了,真勇敢!”“宝宝能接住皮球了,真能干!”游戏中及时表扬孩子,不仅使孩子感受到成人慈爱的情感,而且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强化孩子好的言行,使之发扬光大,孩子会按照成人所赞扬的行为方式继续表现自己,并表现得更好。现在小外孙每到外婆家,总是很高兴地自主地到书桌抽屉里取出蜡笔和白纸,然后一边自言自语“我画画……”一边走到客厅茶几旁,饶有兴趣地开始“创作”,一会儿拿出红色蜡笔画,一会儿拿出绿色蜡笔涂,一会儿两支笔同时划,乐此不疲,(其实只是一些乱线条而已)。才21个月的婴幼儿,玩这“画画”游戏,他很有耐心,竟能坚持半小时以上,这与家长对孩子的理解、尊重和正确的家教方法是分不开的。

掌握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学会赞美孩子的努力过程,这是为孩子提供良好情感环境的重要环节。婴幼儿是个独立的、完善的个体,其身心发展有着独特的规律。如两岁左右的孩子开始有了自我意识,出现第一个心理反抗期,什么事都要自己来、自己做(但却没有能力做好)。如果不了解婴幼儿这一特点,就会认为孩子变坏了,越来越不听话了,其实我们此时不但不应责怪孩子,而应对孩子的这种自主性的表现给予鼓励和赞赏。我的小外孙最近正处于这一时期,吃饭要自己来,搭积木时一点也不要成人碰,看见成人扫地拖地板,也要抢着工具自己来,有时甚至毫不领情地将成人帮他做好的事情推翻重来。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没有认为他在捣乱,没有压制他,而是为他提供了锻炼的机会,给他饭碗勺子自己吃,给他积木自己搭,给他小扫把自己扫,我们不计较孩子目前做事的结果,而是在旁边十分赞赏宝宝自己努力的过程:“哟,宝宝自己吃饭不掉米粒的,真乖!”“哟,宝宝这次会一块一块积木往上堆了!”“哈,宝宝会把扫把紧紧贴住地面扫地的,真好!”……这种及时的有针对性的实事求是的赞美不仅使小外孙很快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而且初步明白自己该怎么做,更好地促进了他下一步的努力。我想,在家庭教育中,如果长期运用这种方法,孩子自然会将努力过程与结果联系起来,逐步懂得是努力导致了成功,只有努力才能成功。

二、对孩子适当进行一些“挫折教育”

现今社会,孩子基本是独生子女,父母祖辈宠爱有加,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没有“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经历,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一旦遇上艰难困苦,脆弱的意志如何承受得了?为了使小外孙长大后,能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有心理承受能力与平衡能力,能在压力面前保持乐观的情绪,有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我们在其人生的启蒙教育中,有意识地渗透了一些让他“吃点苦,受点委屈”的内容。

首先我们对他实施了“延迟满足”的策略,对他的要求不一概满足,对不合理的要求该拒绝的就拒绝(当然同时亦用孩子所能听得懂的理由向他解释),即使是合理的要求,有时我们也拖延一段时间,尽量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达到。例如,每次外婆在水池边洗菜时,小外孙就要求成人抱他看,这时,外婆说:“我的手要洗菜,没法抱你看,你可以搬张小凳子,自己想办法来看。”于是,小外孙只好克制住自己,走到餐厅搬来小凳,放到洗菜池边,手把住台板,慢慢地站上小凳,满足了自己看外婆洗菜的好奇;小外孙有时要拿成人刚用过的剪刀、玻璃杯之类的物品玩,我们就拒绝并明确告诉他:“这些东西,小宝宝玩有危险,现在不能玩,等你长大一点上幼儿园时才可以教你用”;有时我们和小外孙在外散步,看到有些婴幼儿在商场门口骑彩色的电动马、电动牛,美妙动听的音乐吸引着孩子,外孙也想骑,这时,我们故意不依顺他,说:“昨天你骑过一次了,今天外婆没有带钱,不能骑了,你就站在边上看看吧。”每天小外孙要下楼户外活动之前,我们都要提出一个要求:必须收拾好自己的玩具才可以外出。一开始,孩子不乐意,有时要哭闹,我们恨下心坚持原要求,并耐着性子鼓励、帮助他一起整理,慢慢地外孙学会了克制住自己的欲望和情绪,会在成人语言的指导下高兴地将皮球放到墙角、将蜡笔一支一支放到盒里再放回抽屈,会将积木等玩具放进筐里、把废纸扔进客厅垃圾筒里,有时他还会主动地把自己坐的小椅子搬回原处,到门边拿鞋子,给成人换下拖鞋,然后再和成人一起出门。

我想,生活中坚持这样“小题大作”,不仅能使孩子获得有用的技能,学会有计划有条理地做事,更重要的是,让他由此学习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初步萌发对事情的责任感,同时让他学习关心帮助别人,使他幼小的心灵里感觉到自己是个讨人喜欢的有价值的人。最近几个月中,我的小外孙常会出现一个令人好笑的举动:凡碰到成人或小伙伴不依他的事,他不哭不闹径自走到门角落站着,约一分钟后,就又笑眯眯地跑过来投入到新的游戏玩耍中。亲朋好友见此情景都哈哈大笑,直夸孩子脾气好真可爱,并问我咋解释此现象,我说:“这大概是他在自我控制、自我放松、自我安慰、自我调节吧!靠门角落一站,他换了环境,很快就摆脱了不愉快的情绪。”

在对小外孙实施“延迟满足”策略的同时,我们还注意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勇敢精神。外孙学走路时经常摔倒,我们一方面为他创设较安全的学步环境,一方面鼓励外孙自己爬起来再走;每次在妇保所打预防针前,我们先从表情到动作给他轻松的暗示,告诉他打针对身体有好处,只有一点疼,宝宝最勇敢不怕疼的,结果小外孙与护士阿姨配合得很好,几乎不哭,有时即使忍不住痛而哭了,也只是几秒钟,针头拔掉即止;带外孙在小区的大型玩具上玩时,我们经常以“你能行”“你会的”语言鼓励他自己一级一级往上爬扶梯,自己脱手往下滑;在草地上追皮球时,小外孙经常被不平的草地绊倒,我们激励他迅速爬起来继续追,不追上皮球不停下;当小外孙听到楼下邻居家发出:“呜呜呜”机器锯木的声响露出恐惧感时,我们就告诉他:“这是人家在装潢房子时机器发出的声音,没关系的。”并抱他到现场,指给他看机器锯木的样子,让他逐步适应,不再惧怕大的声响;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常带他多与邻居接触,启发他大胆与同龄孩子和比他大一两岁的孩子一起玩,我们经常拿他的小推车、皮球等玩具给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并为他设置一些困难,引导他主动学习和别人交往游戏、友好相处……

凡成功人士都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百折不挠的勇敢精神。因此,让外孙从婴幼儿时就学会承受挫折和克服困难是非常必要的,这将对他的一生起着重要作用。我认为,婴幼儿的情商发展与家庭人员的教养态度和方法密切相关,对孩子的鼓励越多、赞扬越多,孩子就越自信、越开朗、越坚强,孩子的情商智商发展就越快。年轻的父母和喜欢“第三代”的祖辈们,让我们一起来关怀、理解、尊重、帮助、鼓励、赏识孩子的成长,让爱心滋润他们幼小的心灵,用爱心帮助他们创造一个不平凡的终生受益的童年生活吧!

标签:;  ;  ;  ;  

我是如何培养我孙子的情商的?_亲子成长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