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产业的改革_出版传媒论文

论我国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产业的改革_出版传媒论文

中国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改革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影视业论文,新闻出版论文,中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主持人:我们今天对话的内容是和三位部长的工作息息相关的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的改革工作。对话开始之前,让我们先通过大屏幕了解一下新闻出版和广播影视业改革的进程和发展情况。

(资料)中国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的改革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从1978年底到1985年3月的1900天里平均一天半就诞生一张报纸。改革开放后的10年间,报纸从186种增加到1576种,增长747.3%;期刊从930种增加到6078种,增长553.3%;图书从1.5万种增加到7.5万种,增长400%;全国拥有广播电台电视台1000座,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超过73%,电视剧生产2711部(集)。数量的迅猛发展是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1989年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的改革力度进一步加大,内容日益丰富多彩,报纸扩版加页,电视节目版块化,广播更加轻松活泼。这一时期,我国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在质量不断提高的同时,数量进一步增长。到2001年我国报纸达2111种,比1989年增长33.9%,期刊8889种,比1989年增长46.2%,图书15.5万种,比1989年增长106.6%,广播电视播出机构1988个,广播和电视的人口覆盖率均超过90%,生产电视剧8877部(集)。2002年4月9日,中国出版集团成立,2001年12月6日,中国最大的新闻传媒集团——中国广播电影电视集团成立。两大集团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实施以组建传媒联合舰队,打造传媒航空母舰为重点的广播影视业的改革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从数量的增长到质量的提高,再到体制的创新,今天,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集团化建设为重点的新一轮新闻出版影视业改革将是一次更深层次的全方位改革,随着改革的整体推进,集团化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实力显著增强。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批准成立传媒集团70家,其中报业集团38家,出版发行期刊集团15家,广电电影集团17家。

主持人:我不知道看完短片之后,三位(部长)有没有什么补充?

徐光春:我从事新闻工作将近40年了,可以说是改革的见证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的改革是在不断地往前推进的,以2001年8月中央发出了《关于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改革的意见》为标志,这个阶段应该说我们整个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的改革加大了力度、深度。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为动力,改革由局部推向全面,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由单向的一些改革向全面推进这样一种局面的发展。有三个方面大的突破。一个是改革的思想理论有大的突破。第二个突破是新闻工作体制、机制和管理方式上有很大的突破,这主要是以集团化的发展为重要标志,第三个大的突破是在我们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整个实力上和影响上有了重大的突破。就广播影视来说,2001年全行业的总收入达到500亿元人民币,这是很了不得的事情。

主持人:徐部长,如果用一个阶段性的时间来丈量,比如说到目前为止,什么样的词可以形容改革给您带来的这种感受?

徐光春:我觉得改革如爬山,只要认准了方向,不畏艰难,勇敢攀登,一旦到了顶峰,展现在你面前的,将是一片非常美丽的风景。

主持人:大家都知道爬山是一项很艰险的活动,但是我们徐部长刚才把改革比喻成了爬山,我不知道我们另外两位嘉宾对改革的感受跟徐部长一样还是不同的感受?

石宗源:和徐部长的感受完全一样,也是登山。

主持人:李部长呢?

李从军:我觉得改革既是登山,也是激流勇进。

主持人:尽管几位嘉宾的比喻不一样,但是我们从中却可以感受到登山的勇气和下海的勇气,是他们面对改革发自内心的勇气。今天现场的观众知道三位部长一块做客我们的《对话》,都非常激动,能不能给他们一个畅所欲言的机会。

嘉宾:可以。欢迎大家。

中华工商时报主任记者沈莉:听了刚才的介绍,感到这些年媒体的发展特别快,比方说现在已经可以看到这么多的报纸、杂志,还有广播电视节目。请问徐部长,改革已经取得了这样的成就,难道改革改得还不够吗?为什么还要继续改?

徐光春: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作为上层建筑,要不断地适应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特别是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对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是非常旺盛的。在比较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情况下,人们需要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食粮。那么怎样更多、更好,我看没有别的办法,只有改革。此外,高新技术的运用,对我们传统的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提出了很多新的课题。再一个方面的原因大家也是知道的,我们已经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在更高的层次上,更广泛的领域里参与经济的全球化,就是我们直面国外媒体对我们的挑战。所以要进行改革,要改革我们的管理理念,改革我们的管理手段,改革我们的管理方法,把我们的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做强做大。我看主要原因是这么几个方面。

新华社记者丁洪亮:刚才我注意到了一个表情,就是徐部长把改革比喻成登山的时候,石署长非常沉重地、毫无犹豫地深表赞同。我想请问石署长,这一次改革和原来的改革有什么样的区别,让我这样一个从业人员能够非常有底地看到我们改革的方向?

石宗源:新闻出版业的改革一直是在进行着,那么改革会带来什么结果呢?1978年的时候,全国发行图书36亿册,总销售额也就是10多亿元。但是到了去年,总销售额是920多亿元。从这组数字大家都能看到改革极大地促进了图书发行业的生产力的发展。但是这一阶段的改革也有一个局限,就是仅仅属于经营方式,或者叫经营机制的改革,十五大以后新闻出版业改革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进入到体制改革的阶段。所以业内业外,大家为什么深刻认识到十五大以后改革的力度加大了呢?就是因为触及到了体制问题,所以大家有这种感觉,我想原因就在于此。

新华社新闻研究所所长陆小华:请石署长从战术层面告诉我们,下一轮改革的重要任务是什么?

石宗源:在体制改革的基础上,对新闻出版业的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是当前一个时期新闻出版业改革面临的主要任务。我们国家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各个省市区都有人民出版社、都有教育出版社、都有文学出版社、都有科技出版社,也都有新华书店的省级发货点。每个省呢,又都有自己的新华印刷厂。这就叫同构现象,这个现象违背了出版产业不均衡发展的规律,所以造成了地区封锁、贸易壁垒、低水平的重复建设等问题。所以在改革的过程中,现在我们提出在积极推进集团化建设的进程中要加大市场整合的力度,要加快科技进步,推动产业升级,深化新闻出版单位内部经营机制的改革等等,都是着眼于对出版产业的结构进行战略性的调整。

(字幕)当前改革的五大任务:一、积极推进集团化建设。二、加大市场整合力度。三、调整结构,加强管理。四、促进数字化、网络化发展,推动产业升级。五、所有的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单位都要深化内部改革。

陆小华:请问石署长,您能不能从战略层面告诉大家下一轮改革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石宗源:当前改革的五个探索是:一、探索建立新形势下保证党委领导、调控适度、运行有序、促进发展的宏观管理体制;二、探索建立保证正确导向、富有经营活力的微观运行机制;三、探索建立体现宣传文化特点,适应法制建设总体要求的政策法律体系;四、探索建立传播健康文化产品,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五、探索建立吸收国外优秀文化和先进技术,抵制腐朽文化,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开放格局。

陆小华:除了五个探索和五个任务以外,对于具体的传媒运作还应该抓什么?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打仗需要寻找一个突破口,那么这次我们的改革,是不是就是以集团化建设作为主要的突破口?

主持人:如果把改革比作一盘棋的话,可能集团化的建设就是当中非常重要的一步棋。下面大家来谈一谈集团化。

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基金管理部研究员马越:我想问一个我思索了很久的问题,在整个改革设计的初期,为什么把集团化作为突破口呢?

李从军:这个问题我想从四个方面来考虑。把集团化的发展作为改革的重点,首先是借鉴了我们经济领域的成功经验,因为大型的集团,它的数量、规模和它的经营状况,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标志。集团化的发展,是做大做强的一个有效途径。从世界500强的前100强看,全都是用集团化的方式发展起来的。第二个考虑就是集团化的发展适应了世界传媒发展的一般规律。这些大的传媒(集团)都是走超常规发展的道路,利用跨国购并、重组,以及资本的迅速扩张,形成一个超级的传媒巨人。像美国在线和时代华纳的并购,资金就高达1900亿美元,而且在当今世界的六大传媒(集团)当中,它们的营业额都超过了100亿美元。当前世界上大的传媒,都是凭借自己品牌的优势,利用先进的组织方式和传播手段来覆盖受众、主导市场。从出版来说,贝塔斯曼集团和汤姆森等十大出版集团,就是凭借着连锁经营、物流配送来抢占市场。这十大出版集团,占整个世界图书市场的60%,可见份额之高。第三个方面考虑就是从我国新闻出版业的自身发展要求来(满足)它的需要。应该说这些年我国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但是它的发展基本上是走数量扩张这条道路的,如果和世界一些大的传媒(集团)相比,我们重量级的不多,往往出现低水平的重复建设,结构相当不合理。第四方面考虑,就是目前我们加入世贸组织新的形势的需要,我记得在上海召开500强会议的时候,有位在世界上很有影响的传媒(集团)总裁讲过这样一句话,对于世界传媒来说,中国无疑是个大金矿,现在的关键,是怎么找到这个金矿的入口处。我认为这个总裁已经找到答案了,这个入口处就是我们加入世贸组织,他们凭借着我们的承诺,来扩大他们的文化产品的输入,并且和我们争夺一些市场。我想,面临这样的情况,我们必须做大做强。

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常务副秘书长潘国彦:改革深入下去,会不会造成新闻传媒整个的市场化,这是我的一个担忧。

徐光春:我们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的改革,当前必须要了解市场,要面向市场,同时也要赢得市场。但是,我们新闻出版广播视业不搞市场化。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不仅是一个大众传媒,而且是党的重要的思想文化阵地,负有重要的社会责任,我们肩负着崇高的使命,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如果我们一旦市场化,我们的各家新闻单位、各个出版单位就会一个劲地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结果就会影响我们正确的舆论导向,最终就会使我们所肩负的这“四个人”的任务可能会忘却了。但是我更想强调一下,我们不搞市场化,但是我们必须要重视市场,如果我们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丢掉了市场,也就是说丢掉了我们的读者,丢掉了我们的观众,丢掉了我们的听众,后果是什么呢?是我们的宣传,哪怕是正确的宣传也无人来接受了,我觉得要处理好导向和市场的关系。那么在整个改革中,我觉得我们必须要做到四个不能变,一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的喉舌性质不能变;二是党管媒体不能变;三是党管干部不能变;四是正确舆论导向不能变。只有这样,我们在面向市场的过程中,才能够研究市场,能够赢得市场。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学生宋辉:请问徐部长,在进一步深化广播电视和新闻出版改革之后,是不是新闻界会更为开放,新闻媒介享有更多的报道权?

徐光春:在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的改革过程中,如何看待新闻自由的问题,是比较大的问题,也是比较敏感的问题,我谈一点想法。首先我要说的是随着我们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的改革的全面推进和不断深化,广大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将会得到更大的发挥,这是改革必然带来的成果。所以随着改革的推进,广大新闻出版工作者,一定大有用武之地。说到新闻自由,我觉得这是一个对新闻工作者来说是一个比较古老的话题,因为在很长很长的一段历史始终在谈这个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有些人的认识有些误区,就是把自由强调到一个绝对化的程度,这是不符合社会现实的,也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的。任何事物到了绝对化的程度,必定要走向谬误。所谓新闻自由也是相对的,也就是说要在法律法规的范围之内来实现我们的新闻自由,要在不损害国家利益、人民利益的前提下来发挥我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我觉得这些年来我们在这方面不断地在努力,我国广大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工作者是充分地享有新闻自由的。大家可以看看,我们现在的荧屏上那么丰富,我甚至可以说,在中国的电视荧屏上,所报道的、所播出的外国的新闻、外国的文艺节日、外国的电影、外国的电视剧乃至于外国的体育节日远远多于其他国家的媒体对中国的报道。所以从这个方面来说,我们的新闻是相当宽松的。我到美国去,到英国去打开他们国家的电视机,我要找我们中国的东西看真是很少很少,可是现在你要在北京,哪怕到中国任何一个城市,打开电视机,都有美国的新闻,都有美国的电影,世界都在我们眼前。我也想谈一点看法,实际上我们是比较注意对新闻的管理,而且我们在不断地改进我们的管理,在这个问题上,其实西方的一些国家,对新闻同样也在进行新闻管理的。我讲一个例子,最近我看到一份材料,一个老牌的西方大国的一家国家广播公司,前不久要申请办一个新的电视频道,花了多长时间?从申请的时间到批下来的时间花了18个月,而且在批文下来同意办的同时,政府还给它加了12道指令,限制性的规定,其中有那么几条,一条是这个频道开播的节目90%以上必须是国产的节目;第二条,国产的电视剧必须要注意原创性、思想性和艺术性统一;还有一条,有利于社会的重大新闻不能漏报,等等。这就是管理。我们通过改革,在整个环境上有了很大的变化,为广大新闻工作者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对于这一点,如果是西方的新闻工作者,在中国也会有具体的感受。

唐龙国际传媒集团总裁陆兴东:请问三位部长,集团最近这段时间很快地在全国成立了很多个,但社会上现在流行着很多的说法,就是这种集团的组建,它不是市场需求的结合,是行政撮合,是政府在拉郎配,是麻袋装土豆,我不知道三位部长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石宗源:我来回答一下你这个问题。我想对应一句,你是麻袋装土豆,我对应的是万事开头难。当然,如果是完全地靠行政捏合,搞翻牌,机制上得不到改革,它也不会解放生产力。我举个例子,上海的世纪出版集团,是由原来上海市新闻出版局的几家主要新闻单位组织起来的。但是自打集团组建起来以后,行政管理部门就再没有对它进行干预。完全由他们自行设计,自主改革,自我发展。所以这位朋友提出这个麻袋装土豆,我们希望是化学反应。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党委书记、社长陈昕:事实上中国出版业在行政推动的同时,是非常注意尊重市场发展的要求,按照市场规律的特点来进行的。我们集团是1999年2月成立的,在这之前有近3年的时间我们实际上做了大量的市场调查,组建集团的方案,曾经十易其稿,而且从1996年到1998年期间,我们曾经对美国的、欧洲的、日本的十个最大的出版集团进行过专门的考察和调研,最后呢,世纪出版集团在方案的设计过程当中,我们倾向于选择的是美国兰登书屋的一种运营模式。

主持人:你们的世纪出版集团起了化学变化吗?

陈昕:以发行为例,原来我们下面是5家出版社,都有自己的一个发行科,这样一种小而全的配置,导致的是一种低效率、高成本、辐射力比较弱的状态。组建集团以后,成立了发行中心,撤销了5家出版社的发行科,马上就有初始的规模效应,开始化学反应。组建集团是否成功,或者是否必要,关键的检验是它能不能带来1+1大于2,甚至大于3的规模经济的效应。

主持人:我想问一下吴先生,你们的深圳报业集团是什么时候尝到化学变化带来的甜头?

深圳报业集团社长吴松营:我们是在1999年正式建立报业集团的,开头时有一点物理反应,就是大家凑在一起。但是开了头了,我觉得就不太难。我们建立报业集团3年来,广告收入增长45%,净资产增长48.6%,我们还是深圳的纳税大户,纳税增长78.5%。

主持人:刚才您谈到的这个奇迹,您觉得跟集团的组建有关系吗?

吴松营:我觉得有很大的关系。我刚才讲了观念的变化,然后是内部体制改革,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管理机制、运作运行机制走了改革的路、走了集团化的路,资源更加合理地配置,人才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报纸也是越办越好。

光线电视传播有限公司总裁王长田:我注意到我们的新闻出版广播影视集团都是事业性质的集团,这跟一般意义上的企业集团有非常大的不同,当然也跟世界性的传媒集团不同。我想有关部门在设计这种事业加企业的模式的时候,一定有自己的考虑,那么这种考虑到底是什么呢?另外,在什么情况下,主管部门希望这个集团看起来更像一个事业性的单位,在什么情况下,看起来更像一个企业性的单位呢?

李从军:事业性的集团和企业性的集团有所不同,但它们也有共同的地方,共同的地方就是这个事业集团也进行企业化管理,但是它作为事业集团,尤其是我们的广电,我们的报业,我们的出版集团,因为它还有意识形态的特征,有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的任务,所以它既要借鉴企业的一些做法,同时不能完全去套用企业这一套。我们要获取利润,同时又不能单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就是在实际操作当中,可能要把宣传的业务和经营部门相对地分开,这样,它就更好操作。在这方面,山东报业集团做得还是很不错的。

中国教育电视台节目部闻闸:我想给徐部长提个问题,在广电集团成立的时候,您说要加强内部整合,我理解就是要攥紧一个大的拳头,来赢得市场。那么我想问,现在我们这个拳头攥得怎么样了?有人说广电集团成立,像是一个工作的地方多了一个版子,名片上多了一个头衔,不知道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徐光春:我们现在正努力进行三个方面的工作,一个是要努力做到资源统一开发,第二,要做到人员统一调度,第三,财务区做到统一管理。通过这三个统一,作为三服催化剂,加速我们集团化的化学反应,我想这一天是很快会来到的。我给大家举个例子,我们中央电视台有两个国际频道,一个是四套,一个是九套,原来没有搞集团化的过程中,中央电视台是自己想办法,招聘一些外语人才,自办一些这方面的节目,感到非常费劲。但是另外一方面,我们的国际台有大量的外语人才,这部分外语人才除了自己的广播任务以外,有一定的工作潜能还没有发挥出来,所以现在我们搞了集团化以后,把国际台的有关外语人才调度到中央电视台的国际频道来工作,人才资源和新闻资源统一开发,统一利用,整个节目的成本就会降低,节目的质量又能够提高,这就是我们采取的措施之一。

中国广播影视集团秘书长朱虹:我们进行这个资源的整合,想了很多办法,比如说我们这个集团在成立之初,成立了中国有线网络公司,我们把网络公司包括原来的卫星公司、传播中心和我们的中国网络信息中心三家联合、整合。而且我们用3.8万公里的光缆线,整合全国300多万公里的光缆线。同时我们成立一个节目交易中心,把全国的节目资源进行整合,统一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

浙江广播电视集团总裁马雨农:作为组建集团的第一步,我们首先实行了有线电视和无线电视的有效整合。比如说浙江电视台,它办了40多年,有上千人的队伍,制作节目的能力比较强,能够做71档节目,但它自己只能办两个频道。有线台办了7年时间,相对队伍的力量弱一点,但是它却有3个频道的资源,3个电视台各个频道都有相当的一班人马,最多的时候我们省里开一个大会,光省级电视系统就去11台摄像机,主席台前是一排人墙,所以观众不满意,群众不满意,领导也不满意。这样一种恶性竞争的情况,引起了省委、省委宣传部领导高度重视,所以我们省委、省委宣传部的领导坚决贯彻中央的决策精神,在2000年的10月就决策进行有线无线的合并,通过这样的整合以后,宣传管理加强了,导向的正确更加有了保证。第二,这样统一了共享资源,使成本降低了,收视范围扩大了,收视率提高了,经济创收上去了。整个浙江电视三台合并以后,第一年广告创收增加了21.6%,今年又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地方台记者梁军宏:广播集团化改革,按规定,我们地方台包括电台、电视台是不能组建集团的,只能是单纯的播出机构,所以我想问徐部长,像我们这种职能转变,如何去改革,我们也想尝到甜头。

徐光春:地市广播机构的职能转变,是我们整个广播影视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这件事情最早是中央领导同志在地方视察工作的时候提出来的一个课题,就是发现我们有一些地方的电视台自己没有节目制作能力,于是就买一点节目,甚至买一张光盘在那里播放。这样,宣传的效果很不好。关根同志从1997年以后分别到浙江、山东、江苏、广东进行了调查研究,其中也调查研究了关于地方广播电视机构职能转变这方面的情况。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就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央要求,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措施。首先一条,我们觉得在广播影视改革过程中,集团化的发展过程,明确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城市条件具备的话可以组建集团。第二个层次,经济实力、社会的发展达到相当规模的,比如GDP到1000亿元的一类的城市,但它又不是省会城市,又不是计划单列市,因为它完全有经济实力来支撑它的电视事业的发展,而且电视事业的发展规模也具有相当的力量,那么我们允许它保留目前所有的电视频道。其他的城市,允许保留一套电视节目,同时可以利用开办公共频道这样一个条件,来播出本地方的一些新闻。通过公共频道的办法,把地市的节目不仅仅在你的地市播出,而且扩展到全省范围内。这样,从整个广播电视播出机构的结构调整方面来说就更加合理。我们这项工作就按照中央的要求在积极地推进,也得到了大多数城市的支持。在这里我代表国家广电总局向各个城市主管广电工作的领导和部门表示衷心的感谢。

地方台记者杨剑虹:对于我们这些地方台记者来说,如果一个地方保持一个台,可能对我们产生很多现实问题,比如说裁员。请问徐部长,您是否认为改革对于我们地方台的从业人员来说就面临新的选择,我们的出路在哪里?我们该何去何从呢?

徐光春:首先,我想地市广播电视机构职能的转变绝不是让你们这些有才华的电视工作者没有饭吃。为什么?我们现在的电视事业在我们国家来说是一个朝阳产业,大有发展前途。作为地市电视台的富余人才,省一级的,包括中央台的有关部门,应该尽量地吸纳一些好的人才,来加强中央和省电视台这方面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我们要进一步开发新的事业发展的增长点,比如说我们要组建一些节目制作公司,就可以去吸纳各个地方电视台这方面的人员,来充实公司里面的力量,形成规模效应。另外一个方面呢?有条件的话,省一级的电视台,可以把你这个地市的电视台设立省台的派驻机构,你这里头的一部分采编人员可以为省台服务。所以我说,在确保地市广播电视机构职能转变的前提下,我们的真正有为的电视工作者是有饭吃的,前途是光明的。

主持人:请石署长介绍一下新闻出版集团的组建情况。

石宗源:刚才徐部长说电视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我们出版产业也是一个朝阳产业。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新闻出版总署要转变职能,加强监管的要求,今年4月9日,出版单位和一些发行单位,像新华书店总店等共同组成了中国出版集团,4月9日已经挂牌了。我可以如实地告诉你们,已经真正地脱钩了。目前我们还在做一件事,就是把我们直属单位中的印刷单位,像新华印刷厂等把它组建成中国印刷集团,也准备和我们总署实行彻底脱钩。

中国出版集团管委会副主任聂震宇:中国出版集团今年4月9日成立,组建以来这半年多一点时间,我们主要做了几方面的工作,第一方面是统一思想,平稳过渡,因为装进去的不是土豆,而是活生生的出版机构,活生生的出版人,都很有专业的经验,因此,要平稳过渡;第二方面主要是组建队伍,实行人才优化配置;再一方面呢,我们要实行结构调整,筹备组建中国发行集团,这方面的工作已经进展得差不多了;第四方面,集中品牌优势,整体运作。

石宗源:我们准备实现三个转变,第一就是实现从重管理到重服务的转变,第二是从重审批到重监管的转变,第三是从重权力到重责任的转变。转到哪儿去呢?转到依法行政上去,把能不能依法行政,作为衡量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有没有转变职能的一个重要标志。

李从军:我作为主管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改革的人来说,使我最头疼的一个问题,就是地区的保护和贸易壁垒。举个例子来说,有位出版社的社长曾经跟我说,他用大篷车的方式来推销图书,结果到了一个省,进了一家书店,说明来意之后,这个书店的总经理马上叫他出去,门都不让他进。这就是一种现状。去年11月初开了一个出版和发行集团老总的会议,在这个会上,为了要打破这种垄断,这种封锁,我当时就提出了上、中、下三策,上策是现有的集团,发行集团能不能进行一个股份制的组合,这是上策。中策是如果不能进行实质性的组合,能不能进行松散的联合,对一些资源,对一些信息进行部分的分享、共用,另外,再调节流通之间的一些矛盾,这是中策。那么下策呢,能不能大型书城来进行组合。当时参加座谈会的老总们都说,上策是很好,但是目前还做不到,下策呢,又太低了一点,中策最好,我们非常拥护。座谈会开了之后,我听到老总们的意思已经非常清楚了,就是上策是不行的,中策也是不行的,下策同样也是不行的,全盘否定。这就是一种利益的驱动,也就是说我可以舀你锅里的饭,你不能动我碗里一勺汤。这是改革当中一个大的障碍。如果我们不能构成现代化的大流通,我们就没有办法构成一个现代化的出版业。所以对这问题我们进行了很好的研究,现在已经找到了很好的办法。办法有三:第一就是要改革它的主体,就是吸收更多的社会资本,国有资本,甚至包括境外资本来进入分销领域,形成投资主体的多元化。第二个办法就是用先进的组织形式和生产方式,对现有的流通渠道进行整合。这主要靠用连锁经营和物流配送这样的方式。第三个办法就是加强对市场的规范。

江苏新华发行集团总经理张佩清:现在我们江苏新华发行集团的连锁店连锁配送的图书的品种,销售总额达到70%,覆盖面已经达到了900多个,通过连锁,我们提高了发货量,配送量,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我们今年和南京市店的资源重新配置,来推进连锁,南京市店通过连锁配送,节约了70多人,降低了人力资源的成本200多万元,连锁经营整合以后,南京市店的仓库节省了4000多平方米,而这个资产就可以重新用于其他方面了,实际上也盘活了资产。

北京市新华书店总经理鲁杰明:我们北京市新华书店下面有37家已经连锁起来,下一步准备到年底把北京市新华书店所属的100多家店全部连锁起来。实行连锁、打破垄断之后带给我们最大的好处就是降低成本,市场占有率扩大。王府井连锁店的品种原来只有17万种,现在增加到25万种,这对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有很大的好处。

李从军:我们现在主要做四个方面的工作。第一个方面就是书报刊的分销业务。书报刊的分销业务,如果用一句简单的话说,就是在加入世贸组织3年之后,我们要在零售和批发这两个方面要逐步地放开;第二个就是音像制品的分销。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我们允许外国服务提供者来和中方建立中外合资企业,从事除电视之外的音像制品的分销;第三个是我们允许外国服务提供者和中方来共同建设和改造电影院,但外方的外资比例不得超过49%,同时以分帐的形式,每年进口20部外国大片,用于电影院的放映。第四个方面就是广告服务。我们允许外国服务提供者来成立合资的广告公司,但是外资比较不能超过49%。到两年后,允许外资控股,4年后允许外资成立独资的广告公司。中国政府是一个负责任的政府,承诺的我们必须要做到,而且在这方面我们已经做了很多的工作。另外我要想讲的另一个方面就是我们在履行承诺的同时,也要把没有承诺的,没有放开的我们要管住、管好。

石宗源:我可以告诉你,目前我们和外经贸部正联合搞一个暂行规定,这个暂行规定就是《设立外商投资图书、报纸、期刊分销企业的暂行规定》,不久就会颁发。到那个时候,国外的出版物分销服务商可以按照我们的有关规定,在我国设立分销服务企业,开展出版物的分销服务活动。我们中国政府是负责任的政府,我们承诺了就要践诺,这个暂行规定一出台,你们就会知道怎么办了。

当当网首席执行官李国庆:我们民营书刊业从业的20年,就是跟着改革开放的步伐走的。作为民营书店,我们不仅是资金上有备而来,而且我们还深深地熟悉中国这个发行市场、这个经营渠道。我相信,在新的一轮爬山中,你们的困难是重重的,但是我非常注意到的是,世贸组织对外商的所有承诺,我们民营企业还没有资格,这也是我们十年二十年每次座谈会都要谈的几点,零售我们有资格,可是批发我们没有资格,必须是集体和国有企业,而且总批发也没有资格,在这种情况下,在新一轮改革中,民营企业,非国有企业到底在这个改革中扮演什么角色?

石宗源:我听了以后感到有点心酸,好像我们允许外资有享受国民待遇的同时,而我们的同胞却享受不到国民待遇,还享受非国民待遇。我可以告诉这位同胞,凡是外资能享受到的,我们民营书店都一定会享受到,而且会在外资享受到的前边,你们先享受到。我说的先,不是我提的,是中央,国务院提出来的,允许外资进入的领域,要首先允许国内资金进入,有这么一个原则。他为什么刚才说得那么酸楚呢?大概是知道一个《出版物市场管理暂行规定》,是不允许他现在搞批发的。所以目前我们正在修订这个暂行规定,修订的规定颁布以后,国内资金,包括民营企业的资金,将允许进入出版物的批发领域,而且可以肯定地说,民营资金将会先于外资进入到出版物的批发领域。这个我也可以作一个承诺。关于先于多少大,我现在具体还说不上。

新闻集团中国区总裁戴杰明:我有一个问题想问徐部长,新闻集团和中国政府一直保持着比较密切的合作关系,实际上在中国媒体改革取得巨大成绩的今天,新闻集团与中国媒体的合作关系越来越紧密,不久之前我们共同合作CCTV第九套节目落地到美国本土上,覆盖超过100万美国观众的地区。请问徐部长,随着改革的深入,我想知道,您认为将来新闻集团和中国媒体伙伴在哪些领域有更广泛的合作?

徐光春:我想具体地说,刚才戴杰明先生已经讲到这个问题,就是通过新闻集团的帮助,使我们中央电视台CCTV第9套节目能够在美国的一些大城市落地,在这里我要感谢新闻集团给我们的帮助。但同时我也想说,我们之间的合作有四条原则,第一条是互相了解,第二条是互相信任,第三条是互相有利,第四条是长期合作。比如说,我们可以合作拍摄一些电影,新闻集团有个福克斯电影制片厂,拍摄了很多美国大片,我们在这方面可以进行有效的合作。再一个方面,我觉得我们可以共同合作制作一些电视节目。总之,这个门是打得非常开的。

易凯资本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王冉:我们是一家国际化的投资银行,在我们服务的客户中,从去年开始传媒领域正在成为一个新的投资热点,很多国内的民营资本,包括一些国外资本,都在非常热切地寻求进入这个领域的投资机会,但是至于现在可以投什么,不可以投什么,哪些方面是开放的,哪些方面是不开放的,这个以前一直没有一个非常统一明确的说法,我的问题是说基于我们国家目前的政策法规在总体的发展思想上,在未来传媒企业的这种投资,融资和上市方面,它的核心思想是什么?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李从军:我们的新闻媒体是由国家统一主办经营的,它不对外融资,不向私人资本开放,这是我们一个大的原则。报业集团、出版集团和广电集团可以在本系统里进行融资,另外它的经营部门以向国有独资企业融资,但是投资方不参与经营管理。我们的发行集团、印刷集团可以向国有资本融资,可以向社会资本融资,可以向境外资本融资,但是这种融资须保证集团控股,而且要经过批准。我们的电影集团,在保证电影集团控股的前提下,经过批准,可以向国有企业融资,也可以向社会资本融资,其他的一些企业单位,都是按照现行的规定办事情。关于上市问题,我想这个过去也有媒体它的经营部门进行了上市,但是从这两年的运作情况来看,并不是太成功。对这方面目前上市的情况我们还相对比较严格地在掌握。

王冉:再补充一个问题,目前有许多广播电视集团和出版集团已经组建起来,将来会不会看到出版集团之间,或者广播电视集团之间以市场为导向的兼并,收购在我们国家发生呢?

李从军:对于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内部的这种本系统的跨行业的融资,我们现在是提倡的,我们提倡在一个省区、在一个省内,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系统之间相互融资,而且这种融资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有利于调整集团的结构,有利于做大做强,对于跨地区、跨省的,我们将会选择一些集团来进行试点。

主持人:在今天节目的最后,请我们三位部长用最简短的话来给我们寄语一下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的改革前景。

徐光春:认准方向,勇敢攀登,光明就在前头。

石宗源:我们中国有着悠久而古老的出版史,中国的四大发明中,有两大发明直接地与出版业有关。那么今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我相信,我们新闻出版工作者,一定会做出无愧于前辈,也无愧于当代的积极的贡献。

李从军:21世纪的前一二十年,是我们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现在,后退是不可能的,封闭更没有出路。我们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发展,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改革之路,走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道路,我们的前景一定会更美好。

标签:;  ;  ;  ;  

论我国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产业的改革_出版传媒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