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拉美一体化的特点和原因,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拉美论文,年代论文,原因论文,一体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今世界关注的主题是发展与合作。世界经济一体化和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代表着世界经济的主流及发展趋势。拉美各国早在60年代率先于发展中国家开始了一体化进程,虽然有过衰退乃至停滞,然而今天拉美的区域合作却蓬蓬勃勃,一体化几乎波及整个地区。其发展势头之猛、速度之快、参与国家之多都是前所未有的,并且形成了一个相互关联、相互渗透、多形式、多层次的纵横交错的网络(见下面表格)。当前的拉美一体化与过去有何不同?为什么能如此迅速地发展呢?
拉美各一体化组织成员国分布表
注:1.1960年成立拉美自由贸易协会,1981年后改名为拉美一体化协会。
2.巴西阿根廷1986年签署合作协议,1990年决定成立自由贸易区。
3.巴拿马于1960年作为非正式成员国参加中美洲共同市场,1991年作为正式成员参加活动。
4.墨西哥、委内瑞拉、哥伦比亚于1992年前后分别与中美洲共同市场签署自由贸易协定。
5.委内瑞拉、哥伦比亚于1992年前后分别与加勒比共同体签署自由贸易协定。
一、特点
90年代拉美地区一体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呈现出一些不同于以前的新的特点。
1.开放型、外向型的一体化
这是与90年代前拉美一体化最显著的区别之一。最初,拉美一体化是作为一种手段,以促进拉美工业化的实现。由于执行以保护主义促进工业化的“进口替代”发展战略,因此,以往的拉美一体化的模式是内向型的模式,地区一体化的中心目标是突破单个国家市场狭小的限制,建立地区市场来弥补国内市场的不足,以利于规模经济效益的发挥。这就势必使以自由贸易为其最低阶段的一体化受到很大限制。
面对80年代“失去的10年”,各国深刻地反省了“进口替代”战略的种种失误,①实行了以稳定经济为特征的战略调整,推行了“出口导向”工业化发展战略,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走向一种与“出口导向”发展战略相适应的开放型、外向型的一体化模式。其指导思想是把积极参与国际经济作为地区一体化的重要目标和内容,在贸易和生产两个方面逐步与国际接轨。通过协作增强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在充分利用地区市场潜力的前提下,力求在区域集团化的世界中有更多的生存空间。把一体化建立在与世界经济联系起来的外向型、开放型的经济基础上,必将为一体化的深入持续发展提供更大的内在动力。
面对冷战结束后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势,尤其是世界正在形成以美国为中心的美洲经济圈,以欧共体为中心的欧洲经济圈和以日本为中心的西太平洋经济圈三大集团,拉美各国并未局限于本地区的合作,采取了更加开放的措施。墨西哥已于1992年参加到北美自由贸易区之中,同智利一起加入了亚太经合组织。目前已有许多拉美国家和地区合作组织申请加入上述组织。对发展中的拉美来说,与发达国家结盟,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给开放型,外向型的一体化增加了新内容。
另外,拉美开放型、外向型的一体化带有联合抗争性质。卡罗斯·马萨德在1989年就指出:“在一体化领域,‘外向型一体化’战略意味着各国必须提高我们的生产效率和技术水平,并加强我们金融机制和谈判能力”。②
拉美各一体化组织成员国分布表
注:1.1960年成立砬美自由贸易协会,1981年后改名为拉美一体化协会。
2.巴西阿根廷1986年签署合作协议,1990年决定成立自由贸易区。
2.小地区的一体化
由于拉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经济实力与市场规模迥异,实现一体化有一定难度,这也是90年代前一体化进展不大的原因之一。
拉美各国在总结过去30年的一体化经济教训时,认为并非20多个国家凑在一起开个会,签署一个协定就可大功告成。目前一体化是以小地区一体化为特征,如南方共同市场、三国集团、以及诸多的双边合作协定。充分发挥了发展水平相近、互补性较多及发展余地较大、国家利益一致、地理上相邻等等优势。各方易于接近,易于合作,故而收到了实效。在制定一体化的目标时,改变了过去不切实际的宏伟目标和包罗万象的计划,根据当前的形势、各国的特点及地区发展方向,提出短期目标和近期最急需合作的部门和项目。如三国集团的石油开发专项合作项目,智阿的煤气管道、天然气、农牧产品和交通运输优先合作项目,智委协议确定委方石油与智方农牧产品的对口合作项目等等。在实现目标所采取的措施和步骤上,摈弃了过去急于求成的不切实际的做法,充分估计到合作各方的不同情况和实力差异,区别对待,不强求一致。如安第斯集团内就对外关税达不成一致的情况下,委内瑞拉和哥伦比亚两个较发达成员国可率先实行共同对外关税,中美洲共同市场对哥斯达黎加给予可延期执行内部减免关税时间表的照顾。墨西哥与中美洲的合作、哥伦比亚与加勒比的合作,都是前者优先开放市场,后者在一个“过渡期”后再开放市场。在合作的内容上,比过去更加广泛、具体,可操作性强。虽然合作的中心内容仍然是相互间的自由贸易,但涉及面显然拓宽,包括生产部门、投资、能源、科技、文教、运输、通讯、旅游、边境合作和相互提供合作通道等等。宏观经济政策方面,制定了汇兑、货币、财政、税收和信贷等更加具体的政策。如里约首脑会议建议普查本地区能源储藏和供需情况,调整和改善能源供应,秘玻将共同拥有长1400公里的航空通道,南方共同市场共同开发拉普拉塔河水路运输。形式和内容上灵活多样和讲求实效,加速了一体化进程。
3.相互交叉多层次的一体化
过去的一体化组织如拉美一体化协会、中美洲共同市场和加勒比共同体是几个平行、非交叉组织,安第斯集团及巴阿协议是拉美一体化协会内的亚区域和双边合作组织,东加勒比国家组织是加勒比共同体内的亚区域合作组织,层次较为简单。
目前,各一体化组织成员国相互交叉重叠,如墨、哥、委和中美洲共同市场协定与拉美一体化协会、三国集团相互交叉,委、哥和加勒比共同体协定与安第斯集团、拉美一体化协会相互交叉;智阿经济区与南方市场、智墨、智委自由贸易区相互交叉,等等。相互交叉的一体化交织成一个网络,有利于各成员国的交流,加深了一体化组织之间的关系。这个网络还与区域外联结,例如墨西哥参加北美自由贸易区,墨、智参加亚太经合组织,以至可望与美达成协议,完成整个西半球的合作宏图。90年代以来的一体化不是象从前那样主要局限于经济领域(特别是贸易领域),而是及时适应国际国内形势剧变,将各方面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克服单纯经济一体化的局限性。因为“一体化的道路是艰难的,包括所有领域,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如果缺少那一个方面,其余方面的一体化就会失败”。③原利马集团、孔塔多拉集团在继续发挥政治、外交协调作用的同时,越来越偏向经济化的功能。1990年1月的第4次里约集团会议,第一次由拉美自行召集,在一体化问题上发挥了政治领导作用,成为拉美一体化的政治支持基础。1994年7月组成的加勒比国家联盟,吸收古巴入盟,标志着一体化已突破了国体不同的限制,反映了整个拉美共存、共荣的发展愿望。相互交叉、多层次的一体化,符合拉美目前经济发展状况,也有利于拉美一体化向纵深进展。
4.关税的一体化
自60年代一体化组织成立以来,各组织主要制定了一系列共同内部关税的减免计划,由于客观条件及计划本身的缺陷,执行不力,实施不多。90年代以来,各组织相互开放市场,通过寻求贸易免税建立自由贸易区,并进一步向共同内部关税和共同对外关税方向努力。共同内部关税主要实施零关税,尽量减少例外清单的品种和数量。更主要的是制定了共同对外关税,安第斯集团在1991年内确定了共同对外关税,哥、秘、委3国和玻、厄两国分两批于1993年底和1995年底实行共同对外关税。中美洲共同市场制定了税率为5%、10%、15%和20%的4个档次的对外关税。1992年5月,洪、危、萨3国总统发表《新奥科特佩克声明》宣布将实行最高为20%的进口关税。加勒比也决定从1991年10月开始实施对外共同关税。虽然许多共同内部关税和共同对外关税计划未能如期实行,而且要全部实现共同内部零关税和共同对外低关税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共同内部关税,尤其是共同对外关税的制定和部分实施,是一体化向较高程度合作迈出的可喜步骤。
5.社会各阶层广泛参与的一体化
以前拉美一体化活动仅限于技术人员和政府代表的活动,几乎没有任何部门代表参与,同企业家和民众也完全脱节。随着经济调整的深入、民主化进程的加速及国际区域集团化步伐加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一体化是全社会的行为,需要全社会参与。“公民参与一体化进程是合法因素,是成功的条件”。④当前除了各国政府特别重视一体化的活动外,企业家、劳动者、政治、文化和技术、学术团体都关心一体化的建设,积极投身于这一进程中。巴西、秘鲁、乌拉圭等等许多国家宪法明确规定促进拉美地区一体化。
市场进一步开放和私有化进程的深入,私人资本在拉美经济生活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小地区一体化范围内,私人企业主采取了有力措施,支持经济开放,更多地进行自由贸易,促进投资谈判,推动了一体化进程的发展。1991年6月中美洲第一次自由企业代表大会建议建立协商机构,其他各一体化组织也出现了类似的机构。企业界越来越多地参与正在进行的一体化进程,这样“不仅能在一体化进程中引进竞争机制,而且能在今后企业与一体化技术委员会之间的合作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⑤正是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参与,才造成了目前一体化的辉煌局面。
6.以统一的美洲自由贸易区为前景的一体化
由于美国经济实力、国际地位、地理位置,以及与拉美的历史关系,战后以来,美国一直是拉美国家对外贸易的最主要对象。然而由于美国的霸权主义,使拉美国家一直心存疑虑,既亲密又保持一定距离。随着冷战的结束。1990年布什提出“美洲倡议”,标志着美国对拉美政策的重要转变,政府政策重点已由完全战略转向经济和贸易的合作与竞争,也为拉美在未来的国际经济秩序占有应有的位置提供了历史性的机会。拉美一体化进程中的新课题出现了,处理好与美国的关系,为形成统一的美洲自由贸易区而努力,对提高拉美在未来世界格局中的地位相当重要。
正是出于以上考虑,到目前为止,拉美地区大部分国家与美国签署了“投资和贸易框架协议”,而墨、美、加组成的北美自由贸易区既是全球最大的区域性集团,又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合作的新尝试,还是跨洲合作的新形式。它对拉美国家产生了深远影响,许多国家和地区一体化组织表示希望参入该组织。墨西哥北美自由贸易谈判首席代表布兰科先生指出在不同发展水平国家之间可以组成经济集团,其理由是:不进入区域就无法得到发展;不能只看到被吃掉的危险,而未看到贸易将使发展中国家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的另一面;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的经济集团,可以通过扩大国际分工,使比较落后的国家的经济结构得到调整等等,⑥代表了许多拉美国家的心声。这种合作的结果即可能产生美洲自由贸易区。虽然这在近期内,或许较长时间内难以实现,但它作为一种构想,有利于加速拉美一体化进程。
总之,90年代以来,拉美一体化运动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兴盛,表现出的新的特点正影响着拉美地区合作的发展方向,发挥着巨大作用。
二、原因
拉美地区一体化运动之所以能够勃兴,形成不同于前的新特点,决非偶然,有其深刻的国际、国内政治和经济的原因。
首先就其外部原因而言:
1.世界形势的急剧变化使一体化成为拉美国家的当务之急。
80年代末以来,国际形势急剧动荡,旧的世界格局迅速解体,新的世界格局正在形成,这给世界经济带来了诸多不安定因素,动荡不安的世界经济呈现明显的竞争加剧和联合增强的特色。随着冷战结构的解体,经济利益的冲突越来越突出。世界经济区域化集团化的趋势,形成欧共体、美国和日本三足鼎立的态势,欧洲、美洲和亚洲(也称西太平洋)经济圈渐具轮廓,国家之间的经济联合不断加强。这样,拉美国家在冷战格局中作为一股政治制衡力量的地位随之下降,而在美国与欧、日竞争中作为一种经济力量的地位突出了。在当今复杂多变的世界经济环境和激烈的经济竞争中,拉美国家的当务之急是发展本国经济,增强实力,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这就必需联合自强,组成自己的经济集团,形成开放度更大、整合度更高的地区市场,加强同发达国家的谈判地位,提高对发达国家的吸引力,拉美国家地区一体化的重新活跃正是世界形势的急剧变化的必然反应。
2.布什“美洲倡议”开展西半球合作和自由贸易,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和启动,有力地推动了拉美地区一体化的重新活跃。
1990年6月,美国总统布什提出“美洲倡议”,拉美国家既对美国所提西半球自由贸易区能为拉美国家提供的机遇表示欢迎,又担心形成变相的贸易保护主义,使拉美加深对美国的依附,拉美国家普遍认为,应走本地区互助合作发展经济的道路,实行双边、多边的小地区发展经济模式。于是,南方共同市场加快步伐于1995年1月1日正式运转,安第斯集团建立自由贸易区计划也提前4年,加勒比国家联盟在1994年7月建立,向经济一体化迈进。拉美国家多年来的共同愿望是取消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减轻债务负担,增加外部资金的流入等。为更有效地参与国际市场,提高竞争力,各国把本地区一体化模式与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的目标联系起来,试图在贸易、投资、债务、石油开发、技术转让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得到美国更多的合作。于是在1991年拉美29个国家单独或以集团名义与美国达成贸易与投资框架协议。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正式启动,1994年12月,美国、加拿大、拉美和加勒比国家首脑云集迈阿密,一致同意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这都给一体化增添了新的活力。考虑到如果组成美洲自由贸易区,拉美各国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拉美国家除了必须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在产品的质量、规格、档次上下功夫外,更应进一步加强一体化活动,向纵深迈进,以便使拉美形成一个经济整体同美国对话,取得较有利的地位,这也是拉美一体化步伐加速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次就其内部原因而言:
3.拉美在国际经济中地位下降使各国深感加强地区一体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80年代以来,拉美经济持续衰退,从1980年到1989年拉美在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国际贸易条件、贸易量等方面都呈递减分布,在世界经济中所占的份额也逐年下降,同时又是世界上资金净流出最严重的地区,最大的纯债务地区和通货膨胀率最高的地区之一。受上述因素的影响,拉美一体化进程也处于低谷,安第斯集团、中美洲共同市场和拉美一体化协会总出口占世界总出口的比重从1980年的1.6%、0.3%和4.2%,分别下降至1990年的0.9%、0.1%和3.4%。⑦可见“在80年代中,拉丁美洲在世界经济活动中的几乎所有领域都经历了一个日益边缘化的过程”。⑧在这样的情况下,拉美国家要摆脱困境,追上东亚各国的发展速度,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靠单个国家的力量是很难办到的,尤其是拉美国家的“边缘化”过程和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迅速发展几乎同时发生,发达国家都组成区域性集团,拉美各国如果以分散的实体形式单独地与未来世界上的超级集团相抗衡,即是以卵击石。因此,处于弱小地位的拉美国家出于维护自身利益和发展共同利益的需要,就必须集合起来。危机感促使拉美国家必须迅速地采取切实可行的合作措施。拉美在国际经济中地位下降成为一体化重新活跃的重要的刺激因素。
4.民主化进程为各国的团结提供了前提条件,各国内部的政局稳定是地区一体化的政治保证,是各国经济走向联合的政治基础。
80年代末南美国家的军人独裁统治基本结束,产生了经民众选举的文人政府。90年代中美洲实现了和平,萨尔瓦多和危地马拉也相继产生了民选政府,使拉美国家获得了和平环境。各国民选政府采取稳妥政策,避免同军人集团冲突,努力恢复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保持政治的相对稳定。这既有利于拉美国家的政治团结和合作,又能保持内外政策的连续性。随着民主化程度的加深,大多数国家政府把注意力从解决国内军事政治对抗转向发展地区和本国经济方向。民主制度的存在,各国政局的稳定,是拉美地区一体化重新活跃的重要条件。各国新一代领导人在政治经济发展方面,在地区一体化方面达成共识。墨西哥前总统萨利纳斯指出:“我们拉美国家需要发展,出路就是一体化”。⑨美洲开发银行行长恩里克·伊格莱西亚斯说:“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认为以孤立和自给自足的方式能够更快地发展了。”⑩一体化负责人豪尔赫·奥多涅斯说:“毫无疑问,一体化已成为我们拉美各国政策议事日程之中的当务之急。”(11)在拉美领导人的积极推动下,纷纷要求把实行一体化从言辞变为实际行动,使拉美一体化重现生机。
5.拉美一些大国所采取的切实措施,在地区一体化获得实质性进展中起积极作用。
90年代以来,拉美一些大国政府间交往频繁,阿根廷、巴西、墨西哥、哥伦比亚、委内瑞拉、智利等大国,对一体化极为积极。尤其是阿根廷和巴西,既是邻国,又是地区经济实力较强的大同,两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口分别占拉美地区的一半和近一半,但长期以来两国关系不睦,而今两国捐弃前嫌,携手合作,签署了一系列的双边贸易和经济合作议定书,并与巴拉圭、乌拉圭等签定共同市场条约,成为南方共同市场的核心,这无疑是拉美地区一体化发展的新动力。墨西哥、哥伦比亚和委内瑞拉3国也是拉美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3国的GDP及外贸分别占整个拉美地区的1/3和40%,组成集团后,他们努力把小地区联成一片,积极推动整个拉美地区的一体化。智利则致力于地区横向联合,分别与墨西哥、哥伦比亚、委内瑞拉进行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双边谈判。正是由于这些大国的参与,推动了地区一体化的进程。
6.经济调整与改革,各国推行开放型经济政策为一体化发展提供了现实可能性。
80年代初,拉美爆发了以债务危机为特征的经济危机,它暴露了拉美国家执行的“进口替代”实现工业化的内向型经济发展方针的弊端,投资缺乏和市场狭小成为各国经济面临的两个问题。为摆脱危机,80年代中期开始,拉美国家纷纷调整政策,由内向型经济向外向型经济转变,开放本国经济,实行私有化和自由市场经济,鼓励外国投资和本国产品出口,这种自由经济政策必然导致对外实行自由贸易政策。拉美国家期望通过自由贸易首先解决市场狭小问题,以更广阔的市场来刺激经济的发展,进而刺激投资的长期增长。因此,实行以自由贸易为最初目标和主要内容的一体化,成为解决拉美经济面临的两个主要问题的主要途径。开放型经济政策为一体化实行提供了现实可能性,而经济一体化也正是这种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或者说它本身就是开放型经济政策的一项主要内容。
总之,国际形势的变化使拉美地区一体化成为紧迫问题,而拉美国家内部的政治和经济变革又为地区一体化准备了必要的内部条件。
注释:
①李琮《第三世界论》,世界知识出版社,1993年版,第304页。指出主要失误有不利开拓国际市场、不利提高产品竞争力,不利产业结构的调整与改变等等。
②(智利)卡罗斯·马萨德《拉美一体化的新战略》,见联合国拉美经委会《拉美经委会评论》1989年4月第37期。
③智利《新情况》,1991年1月。
④胡安·马里奥·巴克奇诺《拉美一体化中的制度意义》,载《拉美一体化》杂志,1992年12月。
⑤莫尼卡·伊尔斯特《拉美一体化、集团化的条件和原因》,载《拉美一体化》杂志,1992年1-2月号。
⑥美国《芝加哥论坛报》,1991年4月10日,墨西哥首席谈判代表布兰科语。
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区域性贸易协定》,不定期刊物选编第93期,第30页。
⑧《拉丁美洲研究》,1993年第4期,第8页。
⑨ (11)美国《新闻时报》,1991年1月2日文,《可能在拉美建立一个共同市场吗?》
⑩委内瑞拉《宇宙报》,1991年5月25日文,《拉丁美洲一体化在寻找失去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