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情境;合作
作为三大基础学科教学之一,数学课程一直都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基本内容。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是教师的不懈追求。因此,本文将立足小学数学教学现状的基础,从以下三方面来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些教学方法的有效应用。
一、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兴趣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创设情境不仅是数学教学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主动性、降低学生理解难度的良好方法。情境教学法是新课改提倡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运用视频、动画、故事等素材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或接近真实的情境,让学生乐在其中。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在情境中的学习热情和效率要比传统的教学课堂高很多,这也是情境教学被广泛应用的原因之一。在小学数学情境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一段视频,也可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更可以联系生活展现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
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中“圆柱和圆锥”一课时,教师可以问学生这样一个问题:去商店买茶叶,如果长方体的茶桶和圆柱体的茶桶,它们的高度一样,那么买哪一个更合适呢?这样的问题对学生来说比较新奇,就会令学生们陷入思考。其实问题的本质很简单,就是看在矩形和圆形同样周长的情况下,哪个底面积更大,那么同等高度下体积就会更大。如此教师就将圆柱的体积这个知识点引入了数学课堂上,学生也可以在类比长方体体积公式的基础上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又如,在教学“图形的运动”一课时,教师也多媒体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用动画的形式展现不同图形的运动,调动学生们的视觉感官,如此更加生动形象,使学生有效建立起空间几何观念。
二、直观教学法,感受知识的生成
直观教学的类型包括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等。数学知识的发现和探究过程都是依靠一定的实践来完成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利用一定的教具给学生展示相关知识的生成、发展,或让学生亲自动手去感受数学现象,探究数学知识,体验数学知识和结论的发现与生成过程,增强学生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也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掌握数学规律,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中的“比例”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亲自去实地感受一下校园,然后按照一定的比例将校园画下来,在这一实践的过程中学生自然可以很好地掌握比例的相关内容,懂得知识的生成与运用。又如,还是以“圆柱与圆锥”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利用圆柱与圆锥的教具,为学生实际地展示两者展开是什么形状的,从而更好地让学生了解其表面积公式的由来。或者,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己制作圆柱体或圆锥体。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发现圆柱体的侧面展开是矩形,因此表面积就是矩形的面积,即底面周长乘以高。如此一来学生通过更加直观的方式理解了这节课的知识。
三、小组合作教学法,合作探究
合作也是数学学习中不容忽视的一个方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使其能面对不同的问题和知识点建立起相应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能够主动回忆起相应的知识点。但自主思考并不意味着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孤立的,更应该加强合作,这是因为通过一定的合作学生的思维可以发生相互的碰撞,发现思考问题的多个角度,找到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
例如,学生对于一些数学题目分析的角度不同,所以解题方式也不尽不同。在小组讨论时,大家都讨论出不同的解答方式,而且小组成员对讨论数学、学习数学的欲望也增加了,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数学问题,积极完成数学作业。又如,?在进行一些图形几何的教学时,数学教师也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小组合作去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无论学生们成绩如何都必须相互讨论,完成讨论后提出本组的探究结果。需要注意的是,小学数学教师在应保证全体学生都可以参与合作之中,这样就可以以小组带动学生学习,凸显团队合作,同时也加速了相互帮助,为学生整体提高奠定基础。?
总而言之,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方法不应该拘泥固定的形式,数学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兴趣和教学内容采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互动、交流、思考和借鉴中不断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经验,从而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艳丽.试论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J].名师在线,2019,17(34):31-32.
[2]房洪民.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19(33):81-82.
论文作者:成煜荣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5
标签:学生论文; 情境论文; 教学法论文; 数学论文; 直观论文; 教师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