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61031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健康这个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那么到底什么是健康?健康的标准是什么?怎样才能管理好自己的健康呢?有人说又红又胖是健康,有人说能吃能喝是健康,有人认为身体没病就健康。关于健康,大家可能还存在一些模糊认识,下面我作为一名基层健康教育工作人员,跟大家简单谈一下自己的见解。
1.健康概念
健康是一个历史的概念,由于不同历史阶段对健康的科学认识存在差异,人们对健康的定义也往往是不同的。
1.1 “一维”健康观 上世纪中期以前,传统健康概念为:机体处于正常运作状态,没有疾病。这是把人当做生物有机体的生物医学模式时代对健康的认识。
1.2 “三维”健康观 194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宪章中提到的健康概念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而是一种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的完满状态。”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的这一定义,把人的健康从生物学的意义,扩展到了精神和社会关系两个方面的健康状态,这就是现在人们熟知并正在践行的“三维”健康观。
1.3 “四维”健康观 二十世纪末,世界卫生组织把“道德”纳入健康的范畴,提出“四维”健康新概念: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良好和道德健康。强调健康的人,或者希望自己健康的人,要注重自身道德的修养。
2 健康内涵
2.1 身体健康 表现为体格健壮,人体各器官功能良好,具有生活的自理能力。
2.2 心理健康 是指个体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使心理处于良好状态以适应外界的变化。心理健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心理健康主要是指无心理障碍等心理问题的状态;广义的心理健康还包括心理调节能力,发展心理效能能力。
2.3 社会适应良好 是指能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并对周围的环境有良好的适应能力,有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能有效应对日常生活、工作中的压力,正常地进行工作、学习和生活。
2.4 道德健康 指具有分辨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荣与辱的能力,在行为上能掌握自我,并在现实生活中止恶扬善。健康应以“道德为本”。“道”,既是指人在自然界及社会生活中待人处世应当遵循的一定规律、规则、规范等,也是指社会政治生活和做人的最高准则。“德”,是指个人的品德和思想情操。可以说,道德是人类所应当遵守的所有自然、社会、家庭、人生的规律的统称。违反了这些规律,人们的身心健康就会受到伤害。
3 健康影响因素
WHO报告指出,健康是由四个元素组成的,遗传占15%,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分别占10%和7%,医疗条件占8%,个人生活方式占60%。前两项是不可控制因素,在可控因素68%中,个人生活方式这一因素接近九成,所以健康的钥匙掌握在自己手中。最好的医生就是你自己。早在2500年前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就说过,“病人的本能就是病人的医生,而医生只是帮助本能的”。
4 健康生活方式
个人生活方式是影响健康的决定性因素,要想有一个健康的身体,首先要采取并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生活方式主要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四个方面。
4.1 合理膳食 指能提供全面、均衡营养的膳食。食物多样,才能满足人体各种营养需求,达到合理营养,促进健康的目的。卫生部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为合理膳食提供了权威的指导。
4.2 适量运动 指运动方式和运动量适合个人的身体状况,动则有益,贵在坚持。运动应适度量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强度和运动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健康人可以根据运动时的心率来控制运动强度,一般应达到每分钟150~170(次)减去年龄为宜,每周至少运动3次。
4.3 戒烟限酒 戒烟的人,不论吸烟多久,都应该戒烟。戒烟越早越好,任何时候戒烟对身体都有好处,都能够改善生活质量;过量饮酒,会增加患某些疾病的风险,并可导致交通事故及暴力事件的增加。建议成年男性一天饮用的酒精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
4.4 心理平衡 是指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即能够恰当地评价自己,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压力,有效率地工作和学习,对家庭和社会有所贡献的良好状态。乐观、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将目标定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积极参加社会活动等均有助于个体保持自身的心理平衡状态。
5 健康意义
健康是人民幸福的指标、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健康为国家强盛提供强而有力的支持。提高国民体质、倡导全民体育锻炼、关注全社会健康是国之根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5.1 身体健康意义 当人们丰衣足食之后,对健康的渴求显得越来越强烈,健康将成为新世纪人们的基本目标,追求健康成为所有人的时尚。拥有健康,才能拥有一切,有健康的身体才能挑起生活的重担,才能为人民服务,才能对社会有所贡献,才能享受生活带来的幸福。人生的所有财富和名誉是无数个“0”,只有身体健康才是“1”,如果没有这个“1”,人生也只是一个“0”,健康应成为大家安身立命之本。
5.2 心理健康意义 随着云南大学马加爵特大杀人案、湖南杀人烹尸案、复旦大学投毒案等社会、校园暴力事件的频发,心理健康越来越凸显其重要性。在现实生活中,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是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心理健康每时每刻都在影响人的生理健康。如果一个人性格孤僻,心理长期处于一种抑郁状态,就会影响内激素分泌,使人的抵抗力降低,疾病就会乘虚而入。一个原本身体健康的人,如果老是怀疑自己得了什么疾病,就会整天郁郁寡欢,最后导致真的一病不起。
随着自然科学的飞速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我们所处的社会也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工业化、现代化、社会化、一体化程度在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时间越来越宝贵,人越来越为效益所趋使;自主的、创造性的劳动和高级的智力劳动越来越多;人们的活动范围在不断拓展,人与人的交往越来越多,处理微妙复杂的人际关系为每个人所不可避免;各种各样的竞争强度也越来越巨大,人与人之间的收入、社会地位等差异越来越显著。生活在这样一个纷繁复杂和扑朔迷离的大环境里,就要求人必须具备较高的心理素质来适应时代与社会的要求,来关注自己及与自己朝夕相处的亲友的心理健康状态。
5.3 社会适应良好意义 沙漠炎热缺水,具有“沙漠之舟”美誉的骆驼跟别的动物不一样,它有高高的驼峰储藏大量的脂肪,当它又渴又饿的时候,脂肪会慢慢分解,变成它需要的营养和水。骆驼平时能喝下100多升的水,而每天排出的尿不到1升,来保持体内的水分,即使在沙漠中行驶一个月也不会感到渴。骆驼还具有宽大的脚掌,足下有厚厚的肉垫,防止陷入沙中。这些特点都是动物对干旱的适应。
人是自然与社会的统一体。婴儿出生时只是自然的生物的人。要转化成社会的人,就必须经历社会化的过程,人的社会化即个体与社会不断调整适应的过程。周围的环境是不断变化的,人们必须不断调节自己的行为才能适应这种变化。萧伯纳说:“明白事理的人使自己适应世界,不明事理的人想使世界适应自己。”适应能力是人类战胜自然,改造社会,改造自己的必备素质。因此,一个人要想获得良好的发展,就必须去适应社会适应他人,拥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5.4 道德健康意义 我国传统养生家早就认为,人的寿命长短与德行修炼密切相关。远在春秋时代,孔子就提出了“仁者寿”的观点,并强调:“大德必得其寿。”美国耶鲁大学病理学家曾对7000多人进行跟踪调查,结果表明,凡与人为善者其死亡率明显降低。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融洽的社会关系、良好的心理活动可以使体内分泌出一些有益的激素、酶类和乙酰胆碱等,这些物质能把血液的流量及神经细胞的兴奋调节到最佳状态。同时,大脑中分泌的一种天然镇静剂,可使人获得内心的温暖,从而缓缓地解除心中常有的烦恼。科学家们还发现,助人为乐、与人为善的行为有助于增强人体免疫系统功能,使神经系统及时沟通骨髓与脾脏,产生抵抗感染的细胞,从而免受多种疾病的侵袭。因此,一个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必定安然处世,心理宁静,灾病不生,福寿长存。
一个身体、精神、社会适应能力及道德皆完美的人,才是一个真正的健康者,才会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无价财富,才能拥有幸福的人生。最后,让我们共同关注健康,维护健康,促进健康,积极主动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养成健康生活习惯,做利国、利民、利己的“四维”健康人。
作者简介:周咏梅(1971-),女,山东人,大学本科,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健康教育工作。
论文作者:周咏梅,隋栋梁,丁秀萍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4年2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31
标签:健康论文; 的人论文; 社会论文; 自己的论文; 心理健康论文; 状态论文; 生活方式论文; 《健康世界》2014年21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