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阿克苏地区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 新疆 阿克苏 843000)
【摘要】 目的:探讨普外科创伤患者手术切口感染因素分析及相关预防对策。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38例普外科创伤行手术后出现切口感染患者为研究组,并同期选择35例实施手术后为出现切口感染的患者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临床资料,分析切口感染的主要因素并以此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切口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切口类型、手术季节以及年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切口感染的主要因素包括切口长度、手术季节以及切口类型,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外科创伤手术后切口感染的主要因素为切口长度、切口类型以及手术季节,根据以上因素针对性实施相关护理可以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关键词】 普外科创伤;切口感染;危险因素;预防对策
【中图分类号】R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6-0089-02
为进一步分析造成普外科创伤手术治疗后出现切口感染的主要因素,本次研究特选取38例于我院就诊术后出现切口感染以及35例未出现切口感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患者资料,以此为临床早期预防提供借鉴经验,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月于我院普外科实施手术治疗并出现切口感染的38例创伤患者为研究组,男21,女17例,年龄17~72岁,平均年龄(47.15±2.15)岁;同期选择35例实施手术后未出现切口感染的创伤患者为对照组,男20,女15例,年龄16~74岁,平均年龄(48.32±2.41)岁,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对比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回顾分析两组临床资料,将年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口长度、切口类型、血红蛋白水平以及手术季节作为因变量,通过分析以上项目对影响患者切口感染的主要因素,并以此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卡方检验,将单因素可用变量通过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其中P<0.05表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切口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切口类型、手术季节以及年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切口感染是一种常见的手术并发症状,泛指在进行外科手术过程中所暴露的组织、器官以及体腔的感染[1]。切口感染不仅会降低临床治疗效果和预后评估,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威胁患者身心健康,严重时还会威胁患者生命安全[2]。为此,本次研究通过分析诱发切口感染的主要因素进而提出相关预防措施,以此改善患者预后。
根据本次研究结果得知,影响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主要因素包括(1)切口长度:切口长度≥2cm,较大的暴露皮肤组织会增加感染的几率;(2)切口类型:相较于Ⅰ类手术和Ⅱ类手术,Ⅲ类手术切口感染最为明显;(3)手术季节:夏季天气炎热,空气温度和湿度很容易导致细菌的滋生,进而出现切口感染情况[3]。为此,针对以上主要危险因素,本次研究特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包括(1)术前对患者的身体情况做一评估,并且手术方式可以多以微创手术为主,减少切口长度;(2)在手术实施过程中做好对患者切口周围皮肤的清洁,若患者需要使用抗菌药物,则在术前30min内需给予对应药物治疗;(3)若是在夏季实施手术,护理人员需要对手术室环境温度和湿度进行调节,以此破坏细菌滋生环境;(4)术后加强监测,定期对患者切口情况进行观察,以此预防和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4]。
综上所述,影响普外科创伤患者切口感染的因素包括切口类型、切口长度、年龄和手术季节,根据以上因素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并督促加以实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和避免切口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杨培富.急诊外科创伤患者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6):88-89.
[2]周娟.急诊外科胸腹部创伤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危险因素探究[J].临床误诊误治,2016,29(3):100-102.
论文作者:许伟,白建锋,高霞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4
标签:切口论文; 患者论文; 手术论文; 因素论文; 创伤论文; 长度论文; 普外科论文; 《医药前沿》2018年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