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对基础教育越发重视。在基础教育中,则是越发侧重学生能力素养的提升。而其中关于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则是对教师自我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中学社会教师在中学学生人文素养提升道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自身素质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人文素养。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社会教师自我修养的提升成为了刻不容缓的问题。
关键词:社会教师;自我修养;提升
我国的基础教育正在面临着一个转型的时期,从教师本位向学生本位的转移,更加关注每个学生知识素养的提升,这样使得教师的“引导”作用变得十分关键。而且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越发重视人文学科的教育,而初中社会则是综合性的人文教育学科。初中社会教师的自我修养和专业能力则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人文素养发展。
自我修养提升的必要性
一、 1.教育发展的要求
在新课程改革的引领之下,教师不再是教育的主体,而变成了教育的“主导者”,充当学生知识“引路人”的角色。这要求教师要有极高的专业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不再是单一的知识讲授。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05年度教师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教师专业化是一种职业国际教师教育发展趋势,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教师教育支撑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教师专业化引领教师教育的改革发展。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历史时期,教师要根据专业化发展的要求,坚持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掌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提升自身的学科教育技能水平。”由此可见,国家教育部清楚地意识到教师的终身学习和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重要性。
2.社会学科教育现状
人教版的历史与社会由地理、历史和政治组成,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科目。近些年来,历史与社会学科逐渐开始强调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所谓核心素养,就是“学生在接受历史与社会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是学生通过历史与社会学习能够体现出的,带有本学科特性的必备人文品质和关键综合能力,主要由‘空间感知’‘历史意识’‘综合思维’‘社会实践’等要素构成”。若要培养学生这些核心素养,首先教师就得具备这样的素养。换句话说,教师必须兼有地理和历史的专业特长。但是,现今社会教师队伍的现状是专业相对分散,很多教师都不是地理和历史专业科班出身的。所以,上课时难免会出现一些“口误”现象。比如有些教师在讲东西半球分界线时,会说到20°W和160°E之间是东半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但是这样的表达容易使学生对东西半球的位置产生误解。准确的说,这应该表达为在20°W以东到160°E的范围是东半球,160°E以西到20°W的范围是西半球。这种错误的出现,是在提醒着所有社会教师,提升自身的学科修养已经成为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
二、提升自我修养的建议
1.增强阅读,强化学科修养
初中历史与社会是一门综合科目,它需要教师有深厚的地理素养和扎实的历史专业知识。初中的地理由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组成,其中涉及的范围很广,从自然环境中气候、地形、水文、土壤等到人文条件产业、经济、交通等。地理知识杂而多,若非地理专业出身的教师,较难将分散的区域地理知识相串联,形成一个整体。初中的历史教学也面临着同样尴尬的局面。如何梳理历史事件、解释逻辑关系,这都考验着社会教师的历史修养。所以,作为社会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和闲暇时间一定要注重积累。如何增加专业知识的积累?(1)增加课外的专业阅读。闲暇时,可以阅读地理和历史专业书籍,增强自身的学科修养。(2)观看各类纪录片。BBC、国家地理和央视近些年来的纪录片都可以作为参考。借由的多种媒体,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从而保障了学生的“学”。
2.丰富上课技巧,贴近实际生活
中学社会面临的学生群体,大部分是十三岁到十五岁。在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抽象思维尚未完全发育,处于过渡阶段。在小学教育中,并未涉及地理教育和历史教育。而且这一阶段的孩子由于青春发育,他们对周边的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他们有强烈的探究欲,但同时也异常的缺乏耐心。所以他们会对难以理解、脱离生活的书本知识,有着一定的抵触情绪。所以,贴近生活,让学生产生共鸣,往往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充实课余生活,增加课堂教学魅力
《学记》有云:“亲其师,信其道。”提升学生的课堂效率不仅需要教师强大的知识储备和高超的教学技巧,也需要学生对教师的认可。教师之于学生,是学习上的领路人。大部分学生对教师都存在着知识层面的崇拜,他们感慨教师知识的渊博。北岛在《青灯》中说到:“一个人行走的范围,就是他的世界。”学生由于年龄的限制,对世界的认知有限。而社会这门课正是要激发学生去了解世界的兴趣和拓展学生的认知世界的范围。所以作为社会教师师,必须先于学生去认识和了解世界。如何认识世界,教师不仅需要阅读,更需要去脚踏实地的去感知。都说,人的思想和脚步,必须有一个在路上。旅行,可以让社会教师更直观地体验各地的民俗风情和历史文化,增加课堂的教学素材,使课堂更加生动。比如曾经有位教师在上七年级的《综合探究五:认识宝岛台湾》一课时,提到台湾是“水果之乡”,水果十分便宜,有学生就产生疑问“台湾的水果有多便宜?”教师顿时无言以对。这种课堂的意外情况发生,一方面表现出初中学生满溢着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另一方面表现出教师课前准备的不够充分。在区域地理的学习中,教师可以使用自己在旅途中的见闻来串联上课的内容。比如《富庶的四川盆地》,笔者的方式就是用在飞机上鸟瞰拍摄的四川盆地的照片来引导学生分析四川盆地的自然环境,然后使用野生大熊猫基地的照片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个地方适合熊猫居住。之后,再通过欣赏川剧、品味川菜等让学生全方位领略四川盆地的“富庶”和独特的巴蜀文化。行走,是用脚步来充实自己,拓展学生的视野。
(作者单位:浙江省苍南县灵溪镇渎浦中学 325800)
论文作者:郑嫱嫱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年6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9
标签:教师论文; 学生论文; 社会论文; 素养论文; 修养论文; 历史论文; 地理论文;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年6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