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在综合利用电厂设备管理中的价值探索论文_房益舜

信息化在综合利用电厂设备管理中的价值探索论文_房益舜

(山东电力建设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山东青岛 261200)

摘要:随着社会活动对电力能源需求量的提升,电厂在社会生产活动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为了满足日益上升的电力需求,电厂扩建、电力设备丰富化逐渐成为现代电厂发展的方向。面对繁多的电力设备,采用单纯的人工管理难以达到高效管理的目标。现代化电厂生产过程中,通常采用信息化技术,辅助人工进行设备管理工作,但这类管理模式在国内尚属于初步阶段,还未在电力行业得到普及。基于此,探索信息化在综合利用电厂设备管理中的价值,分析信息化管理的优势,并探讨当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以期促进此优秀管理方式在国内电力行业的普及。

关键词:电力;信息化;设备管理

一、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优势分析

1.实现闭环管理

电厂设备管理工作中,工作反馈对及时发现设备问题、提升设备效能有重要意义。传统人工管理电厂设备工作中时常出现因管理人员疏忽、工作超负荷等主客观原因,导致设备存在的问题或可疑情况未及时反馈与沟通,造成隐患堆积,是典型的开环工作造成的不良影响。由于工作情况未得到有效反馈,在一定程度上使电厂的设备管理工作处于失控状态,长此以往,会给电厂运行带来巨大风险。采用信息化管理,可以有效实现电厂设备的闭环管理,通过设备自主监控系统,实时反馈设备运行情况,对于设备出现的问题可以及时报警,达到高效管理的目标。

2.提升设备利用率

电厂设备管理工作中,对于部分在使用中存在损耗的设备,传统人工管理时往往采用定期更换的方式,在易损设备达到平均寿命时更换。这种方式虽然可以确保设备长期稳定运行,但是由于一部分设备虽达到平均寿命,本身性能并未受到影响,可以继续运行,此时更换会造成资源浪费,不利于电厂设备综合利用和降低电厂生产成本。采用信息化设备管理模式,可以监视电厂设备情况。对于易损设备,信息化管理模式的使用,在性能未出现显著下滑时,可以默认其能正常使用,避免频繁更换设备造成资源浪费。

3.实现行业间的数据共享

随着电厂发展程度的不断深入,依靠单一电厂的经验积累,已难以推动电力生产行业的进步。传统人工设备管理工作中,无法完整、长时间监控电厂设备运行的实际情况,造成电厂内部设备运行、使用数据量较小,缺乏行业参考,不利于同行间的经验借鉴。采用信息化管理措施,可以实现大数据化管理,通过计算机手段,不间断监控和管理运行设备,监控其运行情况,并对其实际运行能力进行不同电厂间的对标,实现行业数据共享,增强电厂工作的可借鉴性,促进电力生产行业的发展[2]。

二、化工仪表智能化、自动化运用策略

1.效用性的运用策略

工作效用是机械运作的参考维度之一,机械产能的多寡,直接影响到该机械是否具备规模生产、集中控制、多目标优化等能力。化工行业,尤其是规模以上生产的化工产业,其对温度、压力、光强等的信息存在较多的需求,不单单包括瞬时数值,对长期变化曲线等也会存在一定的需求,机械的效用性,正是体现在机械收集信息的精准度、全面性、持续性,以及对人为命令的及时反馈,在该过程中,可以利用智能化理念,将微电脑模块植入机械运用核心,并配合自动化工序,完成信息采集、整合等工作,将传感器等采集到的信息进行上传、整合等。

2.工作效率的运用策略

工作效率是机械设备工作能力的参考维度之一,工作效率越高,其工作能力越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为尽可能地提升工作效率,智能化工作模块可以实现多目标优化,采取最佳解决方案,自动化理念,可以将生产工序予以统一,在考量机械温度等的情况下,实现机械的自主运作。在化工行业中,智能自动化模块,可以将反应产物同时添加,在定时器作用下,一段时间后,自动分离产物、废物,最后将设备清洗、降温,该过程中,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光强传感器等可以作为信息采集模块,通过将采集到的信息上传给运算核心,判断自动运作系统是否可以进行下一步工序,如根据机械设备的温度情况,自主设定注入反应容器内水量的数值。

3.针对性的运用策略

化学仪表的针对性,将直接影响到信息采集的有用性,在智能信息化运作的系统中,使用机械式计量表,一方面,系统可能无法直观地读取信息数值,另一方面,人工输入会违背自动化运作理念,同时,也会使得工作结果受到主观偏差风险影响。化学仪器与运算处理核心应存在信息通信,以促使运算核心等,对各个化学仪表存在联动作用。为增加化学仪表与信息采集对象的针对性,化学仪表的安放位置应当选定在最能披露采集对象信息的位置上,如采集高炉内温度,仅仅将温度计放置在上、中、下等都位置是不可取的,需要使用多个温度计,以了解高炉内的温度分布。

4.可控性的运用策略

智能自动化除了需要机械设备存在自主运作、自主识别等能力外,还需要将人为权限放置进去,同时,还具备信息储存能力,便于操作人员查询历史信息。人为权限的功能主要是在系统失控时,可以通过手动重启,恢复常规工作状态,信息储存的功能是操作人员为调取目标对象的信息变化曲线时,透过信息存储模块,将需要用到的信息调出来。为实现此,需要智能核心,自动识别权限层次,比方说手动按键指令或数字信号通信指令的权限层次,需要自动化核心,按照既定阀值,每隔一段时间,对信息采集对象的信息进行识别、采集,并暂时存储在存储器中,为避免信息积累过多,可设置一定阀值,每隔一段时间,对旧信息进行删除。

5.工作环境适应性的运用策略

工作环境适应性,除了避免环境干扰,对工作性能产生影响外,还需要化学仪表能对环境状态,进行自适应、自调整,以减少误差,或处于最佳工作状态,比方说,温度仪表在测试低温和高温环境时,能根据低温环境,进行自发热,以避免设备会受冻,降低寿命,或是灵敏度下降;能根据高温环境,启动液冷设备,以保护仪器不会被高温所影响。

三、信息化管理系统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基于以上分析,信息化管理系统在电厂设备的综合管理工作中具有巨大优势,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可以促进电力生产行业的发展。但是,由于信息化管理系统在我国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诸多不明朗之处,因此笔者结合国内外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实践经验,探讨信息化管理系统使用时的注意事项。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和注意事项有以下几点。第一,系统集成问题。电厂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规模较为庞大,电气设备种类繁多,要实现高效率的信息化管理工作,需尽可能降低系统设备的接口类型及信号制式,从而确保众多设备的客观合理性。第二,信息安全问题。电厂采取信息化设备管理,设备输入、输出指令多采用电磁信号的方式进行交流,会出现信息安全问题。因此,电厂信息化管理工作中,需要重点注意信息的保密性,通常采用无线信号多次加密传输和重要关键信号有线传输等方式,确保电厂信息安全。第三,系统建设规模和建设周期。由于电厂设备的复杂性,现代电厂信息化改造难以一次性完成,因此建设过程中需要明确建设规模和建设周期。笔者建议在建设过程中以先核心后外围的建设理念开展建设工作,同时,建设周期不宜过长,应控制在 3 年内,避免设备更新换代造成新旧设备不

结 语

综上所述,在当今新的发展时期,电力企业可以通过项目信息化建设,不断提升电厂内部工作效率,完善项目数据支持,改进项目管控水平,实施精细化管理,从而实现卓越绩效。

参考文献:

[1]张海利,张培.海外电厂项目 EPC 总承包运输管理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3):110-111.

论文作者:房益舜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9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7

标签:;  ;  ;  ;  ;  ;  ;  ;  

信息化在综合利用电厂设备管理中的价值探索论文_房益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