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与对策——对资阳地区乡镇企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资阳论文,企业发展论文,乡镇论文,困境论文,对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分类号]F276.3[文献标码]A[文章编号]1004-0633(2000)01-0033-038
一
资阳地区乡镇企业经过改革开放以来20多年的发展,应该说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到1998年,全区乡镇企业总产值实现127.47亿元(90价),其中乡镇集体企业产值实现25.25亿元,私营企业产值实现18.79亿元。从行业结构看,农业企业产值实现6041万元,工业企业产值60.75亿元,建筑施工企业产值8.68亿元,交通运输企业产值12.61亿元,批发零售贸易业产值26.66亿元,旅游服务业12.59亿元,其它企业产值1.57亿元。全区乡镇企业个数达到53305个,从业人员达21.21万人。乡镇企业在地方经济发展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产值相当于全区农村牧渔业总产值的3.26倍,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57%;乡镇工业产值占地方工业产值的59.34%;入库税金在地方财政中的贡献率为12.23%;为农民提供的工资性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10%。
从总体上看,资阳地区乡镇企业的发展状况呈5个方面的特点:
1、数量较多,规模不突出。全地区乡镇企业个数已达53305个(含个体、私营企业),应该说,这个数量较之沿海发达地区而言也并不差多少。但是企业规模则显得太小。全区年产值(或营业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企业仅63个,占总数的0.12%。由于规模太小,导致企业抗风险能力弱,在地方经济中的支撑作用不明显。
2、门类较多,特色不突出。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全区乡镇企业已形成了门类齐全,产品繁多的格局,拥有机构制造、光学化工、食品饲料、建工建材、医药制品、交通运输、商业贸易、旅游观光、休闲娱乐、餐饮服务、纺织服装以及农副产品加工等众多行业。产品品种丰富,但产业结构缺乏本地区的特色,没有形成有较大影响的支柱产业,从而难以通过本地区的产业优势参与全国竞争。
3、经济总量较大,效益不突出。1998年全区乡镇企业总产值(90价)已实现127.47亿元,相当于全区国内生产总值的95.57%,乡镇工业产值也占地方工业产值的61.45%。但乡镇企业的整体效益并不好,对财政的贡献仍然不高。1998年全区乡镇企业增加值仅23.04亿元,实现利润29445万元,利润率仅2.41%;万元产值税收仅97元。并且,全区仍有相当一些集体企业出现亏损。
4、技术层次较低,高水平不突出。主要表现在三个层面上:一是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低。全区乡镇企业总体技术装备落后,主要骨干企业60%的技术设备是50年以前的水平,35%左右的技术设备是50-70年代的水平,5%左右属80年代以后的技术水平,高精尖技术的运用和推广不到3%。多数企业的设备是廉价购买的大中型企业技改后淘汰的设备,生产工艺落后,产品质量粗糙,不合格率相当高。二是企业管理水平较低。目前大多数企业的管理还处于较低的层次上。在骨干企业中只有65%左右的企业能实现较为科学的管理,能开展基础管理和专项管理活动。80%的个体私营企业仍采用家长式或家族式管理模式。三是企业法人代表和职工的文化、技术、素质较低。在年产值(或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上的63户骨干企业中,主要负责人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只有14人,中专高中文化程度的14人,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8人。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35人。在12000名职工中,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的498人,中专高中文化2342人,初中文化以下9160人。
5、企业改制效果不突出。从调查的情况看,目前多数集体企业都已进行了产权制度改革,初步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格局。可以说,股份制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随着改制已成为资阳地区乡镇企业的主力军。但是,由于经济生活中一些深层次矛盾的影响,已改制的企业效果并不突出。有的是穿新鞋、走老路,虽然改了制,但管理模式、方法没变;有的只重改制数量,忽视改制质量,流于形式;有的不按新机制运作,因而在相当一部分改制企业中没有体现出改革的效果,面临二次改制的可能。同时,现在尚未改制的企业绝大部分都是一些“老大难”企业,资产质量极差,班子弱,企业生产经营极不正常,职工思想混乱。这些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将会是更加突出的问题。
二
资阳地区乡镇企业在进入90年代之后,由于内外部条件的变化,其发展正面临着一系列新的冲击和挑战。
一是经济效益下降,对农村经济的支持和带动作用趋于减弱。乡镇企业虽然保持着经济总量不断递增的发展势头,但发展速度与经济效益之间严重脱节的现象继续发展,高速与低效之间的反差有所扩大,经济效益下滑的矛盾趋于尖锐。从1989年至1998年,资阳地区乡镇企业利润增幅远远低于产值增幅。乡镇企业在很大程度上依然是沿着以总量扩张为基本特征的发展轨道运行。因此,乡镇企业增长速度虽快,但其对整个农村经济的牵动作用却相对减弱。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乡镇企业为乡镇财政创造的税收相对下降。1998年乡镇企业创税31244万元,占总产值的2.42%。第二,乡镇企业利润使用中用于支援农业部分趋于减少。1998年乡镇企业利润中支农、建农资金仅137万元。第三,乡镇企业吸收农业劳动力的增速有所降低。1998年乡镇企业从业人员比1998年减少万人,吸纳的就业人数,仅占农村劳动力的9%,同时,近几年来乡镇企业从业人员的工资水平有所下降,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相对减少。
二是发展能力削弱,制约了乡镇企业的结构现代化和技术进步。乡镇企业经济效益的下滑,不仅导致其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推动力明显减弱,而且直接削弱了乡镇企业的自我积累和自我扩张能力。结果是相当数量的企业因资金短缺直接影响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还危及到基本的生存问题。特别是乡镇企业留利水平的显著下降,加之近年来金融体制改革、信贷政策调整,农村合作基金清理整顿等因素影响,使乡镇企业本来就十分尖锐的资金矛盾更加激化,其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因缺乏启动资金而进展极为困难,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也严重受阻,由此造成乡镇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因技术进步和产品开发迟滞而处于劣势,发展后劲明显不足,从而极大地削弱和制约了其基本的发展能力的扩张能力。
三是亏损有所增大,导致乡镇企业的稳定协调发展受到损害。由于效益下降,投入减少,加之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相当数量的乡镇企业因债台高筑而陷入生存危机之中,有的则因资不抵债而宣告破产。这种情况突出地表现在集体企业之中。全区有9.5%的集体企业出现亏损,1998年亏损总额达4073万元。近5年来全区共有100余家集体企业宣告破产。这种状况如果继续发展,势必严重影响乡镇企业的稳定和协调发展。
直观地分析,乡镇企业发展所面临的现实困境,主要源于下述因素的直接影响。
1、市场竞争加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化,国有企业正不渐摆脱旧的管理体制的束缚,内在活力和市场竞争能力日益增强。在此条件下,乡镇企业过去拥有的自主经营,经营灵活和经济利益直接等优势不可避免地趋于减弱。与此同时,部门垄断、地区封锁现象仍比较严重。在原材料供给、能源、产品质量、销售渠道等方面,乡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正越来越处于劣势。
2、资金矛盾突出。由于乡镇企业留利水平下降,自我积累能力减弱,加之国家金融信贷政策的调整,使乡镇企业发展资金短缺矛盾十分突出。资阳地区95%以上的企业缺乏流动资金。究其原因,一是由于企业改制,多数乡镇企业已改为股份制或私营企业,银行在信贷条件上要求甚严,审批程序复杂而严格,使很多有发展前途的企业无法得到贷款。二是当前进行的农村合作基金会的清理整顿,使乡镇企业发展失去了一条重要的资金供应渠道。同时,由于必须归还合作基金会借款,使一些企业在无其它资金来源弥补的情况下,陷入了生存困境。三是由于资金匮乏所引发的企业“三角债”趋向普遍化,企业之间的货款交易回复到原始的“以物易物”的方式,又进一步加深了企业资金短缺程度,形成恶性循环。一些企业因此而一蹶不振。
3、政策落实较差。为了推动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各级政府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乡镇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如资阳地区成立不久就出台了《关于加快乡镇企业发展的决定》、《关于加快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决定》等文件,在涉及企业发展的土地税收、收费、办证、经营范围等方面制定了比较优惠的政策,目的是为乡镇企业的发展创造一个较为宽松的环境。但在执行落实过程中,往往由于部门利润的驱使,这些政策没有完全落实下去,或在执行中出现偏差。反映比较突出的:一是土地收费过高。各种征地税费加起来往往高于直接的土地补偿费,而且土地使用权证非常难办。二是收费极不透明。现行政策中的收费额度的浮动性很大,是取高限或低限收费,往往靠个人感情和勾兑情况来确定,极容易混生腐败。三是税收政策不宽松。前几年对乡镇企业在税收管理上大都实行定额管理办法。近年来,由于税源紧张,各级税务部门加大了稽查力度,在查税过程中,对前几年的定额管理办法予以否认,要求全部补交,企业对此意见很大。
4、社会负担加重。社会摊派不断增多,各种负担日趋加重,是乡镇企业发展中所面临的共同性问题。各种行政执法部门要向企业收取费用,各种社会公益活动要企业出钱,加之名目繁多的达标、升级检查,不仅使企业负担日益沉重,也使企业法人代表陷入繁杂的具体事务之中,根本没有精力考虑企业的发展问题。简阳红塔集团董事长刘中泽说,他一个月有三分之二的精力用于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只有三分之一的精力考虑企业的经营。更有甚者,有的企业还在建设中,尚未投产,就有部门来乱收费了。如简阳四川康泰器械有限公司,是一台商合作企业。目前正在建设之中,但已有路政、地名、技监、卫生、防疫、环保等8个部门上门收费。社会负担的加重,不仅使乡镇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能力受到极大削弱,而且严重挫伤了企业的积极性。因为环境不宽松,企业社会负担过重,仅简阳市已有10多家成规模的企业处迁至成都龙泉驿区。
5、管理关系错位。从微观上分析,对乡镇企业的发展的领导和管理经历了两个阶段。在乡镇企业初创阶段,乡镇政府采取的是直接参与和推动的发展方式,投资由政府出,企业经营者由政府直接任命,干部职工的任用由主管部门审批,经营方针、目标由政府确定。这种方式在初创阶段对于有效动员和组织资源以及拓展市场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在进一步发展中,这种计划经济模式下的管理体制的弊端愈益明显。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乡镇企业改制范围逐步扩大,企业与政府和主管部门的关系越来越间接。在这种新的形势下,政府和主管部门暂时还不适应对乡镇企业的发展,找不到新办法、新途径和新措施,不少同志产生了畏难情绪和难有作为的思想,致使一些地方党政领导抓发展的力度减弱,热度降低,进度不快。特别是乡镇企业管理部门在企业转制后,管理费难收,经费紧缺,对乡镇企业的发展的指导和服务明显削弱。不论是过去那种直接参与,管得过细的模式,还是当前这种撒手不管,任其发展的作法,对乡镇企业的健康发展都是极为有害的。
三
当前,资阳地区的乡镇企业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形势。从机遇上讲,一是中央将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二是中央将实施中西部大开发战略,三是亚洲金融危机已基本接近尾声,四是资阳靠近成都经济,受成都辐射较大。这些机遇,对资阳地区乡镇企业的发展无疑是极为有利的。从挑战方面来看,一是中国即将加入WTO。这对乡镇企业的发展将是极大的冲击。二是乡镇企业自身内部的一些缺陷和发展的外部环境在短时期内难以改善。面临这种大的经济形势,在确立资阳地区乡镇企业发展思路时,一定要结合资阳实际,突出资阳特色。我们认为,其发展思路应该是:“以农建工、以大带小、以改促管、以科增效”。具体讲就是,围绕资阳农业大区这一实际,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建筑建材、运输和餐饮服务业。抓骨干企业,通过壮大骨干企业的规模带动中小企业的发展。抓企业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促进企业管理水平上台阶,上档次。抓科技投入和技术进步,通过技术进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1、着力调整结构,改善经济布局。产业结构调整要按照“突出发展乡镇农业企业,绝不放松建工建材、餐饮服务、交通运输业,有计划地调减高耗低效工业”的原则进行。要大张旗鼓地发展以现代农业开发为主的高科技种植养殖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并围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和转化发展乡镇工业。要通过小城镇建设积极发展建工建材、餐饮服务、交通运输、旅游观光等行业。对耗能高、原料紧、效益低的工业要逐步淘汰。调整产品结构,要立足国内市场,面向国际市场竞争,努力开发绿色食品、名特新稀的土特产品、旅游纪念品,以及科技含量高的精密机械产品和为农业服务的机械(如农用水泵、农用运输工业等)产品的生产,逐步淘汰不适应市场需求的落后的机械产品,市场竞争激烈的饲料产品,环境污染严重的化工产品等。使产品结构显示出以农为主的特性。调整企业所有制结构,要在2-3年内,通过改制,逐步消除集体所有制企业,大力发展个体私营企业、股份制企业和企业集团,形成以个私经济为主,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格局。
2、深化企业改革,强化效益机制。乡镇企业同国有企业一样,只有深化改革,才会有出路。尤其是集体所有制企业,要通过改革,采取租赁、拍卖、合资、合作等形式,转化为股份制企业或个体私营企业。把职工的利益直接与企业利益联在一起,以利于调动企业法人代表的积极性,调动职工的创造性。要通过改革在企业内部建立和完善有效的利益约束机制,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乡镇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审计制度,通过杜绝生产要素的浪费现象和防止各个方面对企业利益直接或间接的侵蚀,降低实际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3、加速技术进步,提高企业素质。针对乡镇企业主要是劳动密集型加工业这一特点,在充分利用和改造传统技术的同时,要大量推广应用适用的中间技术。同时应注意解决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突出重点,加强对高能耗、高污染、低质量企业的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二是要通过与国有企业、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各种形式的联合协作,引进适用技术,提高技术水平;三是提高素质,以各种形式大力加强对职工的技术培训和对法人代表的管理知识的培训,增强其掌握和运用适用技术的能力,有效地发挥先进适用技术的巨大作用。四是引进先进技术设备要与适用先进管理方法相结合。要逐步建立一整套与现代企业相适应的科学管理制度,选择运用目标管理、价值工程、盈亏平衡分析法、ABC分析法等现代管理技术,要强化微机在辅助企业生产管理中的运用;要进一步强化职工质量意识,严格质量管理,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进而增强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4、加快产业集中,推进产业联合。为增强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要着力实施促进产业集中和联合的措施,增强乡镇企业的发展能力和扩张能力。一是要通过加速发展小城镇建设,通过在小城镇开辟工业小区,辅之以较好的能源、交通、通信、管道等配套建设,使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中,解决企业分散、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能源不足、市场狭窄的问题。二是要通过联营、联合、控股、收购、兼并等形式,着力发展企业集团。要鼓励乡镇企业与国有企业、城市与乡村之间的生产联营、资金联营、技术联营等内容广泛的经济技术合作,使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成为一个地区或乡镇经济发展的支撑。
5、扩大投资渠道,增加企业投入。各级政府都应该继续对乡镇企业的发展进行支持和倾斜,国家信贷首先应继续保持对乡镇企业发展增加投入并且针对乡镇企业的具体情况,调整信贷政策,简化各种手续,使乡镇企业比较顺利地获得信贷资金。另外,乡镇企业应当逐步改变对信贷资金过渡依赖的被动局面,特别是在当前农村合作基金会清理整顿,主要投资渠道减少的情况下,更应该考虑其他的筹资渠道和方式,可以在四个方面进行选择:一是发展资金联营,以互利互惠的方式引进资金要素;二是实行以资带劳,把资金聚集与企业就业制度改革有机结合在一起;三是推行股份制,既解决资金短缺困难,又建立起更具活力的企业制度;四是发放企业债券,以企业效益为基本保证,更加广泛地聚集社会闲散资金,用于企业发展。
6、优化发展政策,营造发展环境。发展乡镇企业必须有一个宽松的政策环境。各级政府相继制定和出台的一系列鼓励乡镇企业发展的改革措施,关键是要落到实处。一是要提高政策的透明度,使政府的政策能被广大群众和企业了解,消除个别部门和人员随意改变政策的机会。二是要坚决消除执行政策的中间梗阻行为,政策一经制定,任何部门都必须无条件地贯彻执行,对不听招呼、我行我素的部门和工作人员要加强教育和管理,对顶头不办的要坚决采取组织措施,绝不能手软。三是对经过批准的收费要采取集中收取、统一分配的原则。企业办理手续,各种规模只缴一次,只在一个地方缴纳,收取的费用由政府协调各职能部门统一分配。这样有利于提高办事效率,也可以有效减少企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耗费。对骨干企业要实行挂牌保护,未经政府同意,不允许随意检查、评比,更不允许借各种名义向企业乱收费、乱摊派。
7、改善管理方法,加大领导力度。面临当前新的形势,针对乡镇企业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必须调整和改善对乡镇企业的领导和管理方法。简单地讲就是:政府抓营造环境,部门抓服务企业。政府主要是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乡镇企业发展的战略、政策、目标和规划,加强对乡镇企业发展目标的考核,协调企业与政府部门之间、企业之间的关系,帮助解决企业无力解决的一些外部环境问题,为企业的发展营造宽松的外部环境。乡镇企业管理部门,主要从事为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帮助企业办理各种手续,为企业收集、提供各种信息,帮助企业培训干部职工等服务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