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油市九〇三医院急诊科;四川江油621700)
摘要 目的 探究规范院内护理转运流程用于急诊科危重患者转运的价值并进行相关的评价。方法 研究对象为100例需要转院的重症患者,通过随机数表的方式平均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转运方式,观察组在转运过程中给予规范院内护理,对比临床疗效。结果 2组患者在转院的时候采用不同的方式干预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不良情绪评分明显的低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更高,并且对此了2组患者出现意外情况、投诉以及接受科室的满意度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规范院内护理转运流程用于急诊科危重患者转运的效果更佳,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护理体验以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规范院内护理;转运流程;危重患者;价值评价
Standardize the in-hospital care transfer process for the evaluation of the transport value of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value of the in-hospital care transfer process for the transport of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and to make relevant evaluations. Methods The study subjects were 100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who needed to be transferred 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by random number table. The control group used the conventional transport method,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regular hospital care during the transport process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ects. RESULTS: After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different methods during the transfer, the adverse emotional scor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and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had an accident. The situation, complaints and satisfaction of the department were found to be significantly bett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It is better to standardize the in-hospital care transfer process for the transport of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which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patient's nursing experience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Key words standard in-hospital care; transshipment process;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value evaluation
在医院中急诊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科室,他们主要承担了很多危重病患者的第一时间救治工作,急诊科也是在医院救治突发的重症患者的主要场所[1],一般患者在急诊科进行紧急的救治和诊断后要将患者转运到相应的科室进行进一步的治疗[2],患者在急诊科救治过程以及转运的过程中可能会因为一些外在的因素以及患者自身因素造成病情的恶化等诸多不确定性[3],因此急诊科一个具有比较高的风险科室,因为由于采取的治疗措施以及转运人员的专业素质等因素,患者在这个环节的安全性会受到影响[4],如果采取的措施不恰当会导致患者病情恶化甚至造成患者死亡[5],因此患者进入此科室进行救治到离开此环节的诸多安全隐患应该被找出并及时的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排除[6],但是一般在患者进行转运时的过程一般非常急促,需要十几分钟内完成,否则可能会危及患者生命健康和生命安全[7]。如果转运过程中处理不当还会出现一些列状况,会导致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下降,此外还会造成患者出现焦虑以及抑郁等不良的情绪,本文主要寻找院内转运的急危重患者过程中的隐患,规范的护理转运流程,将患者转运风险降到最低,现进行如下的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均是2016年2月~2018年9月在我院急诊科进行紧急治疗的100例危重患者患者。纳入标准:①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②患者存在严重认知障碍;③患者在进入科室前即死亡;④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对照组: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21~83岁,平均(46.41±4.21)岁,其中意外伤害患者14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26例,其他种类疾病10例;观察组:男性25例,女性25例,年龄19~82岁,平均(47.17±4.72)岁,其中意外伤害患者13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25例,其他种类疾病12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患病类型上等均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转运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转运方式,对患者给予常规的检查,包括血压、心率以及CT检查,对出血的患者给予紧急止血干预,并对失血过多的患者给予数学干预,对于呼吸困难的患者给予吸氧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规范院内护理,主要包括:(1)时刻观察患者的病情,对于出现意识状态出现问题的患者给予严密的监测,以随时掌握患者的意识状态、瞳孔大小等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此外要密切关注患者的血压水平,对于血压升高的患者应该及时采用相应的措施,给予患者吸氧护理;(2)给予患者给予充分的心理干预,患者多为危重疾病,患者不仅仅会表现为直接的疾病危险,还有可能引发不同类型的并发症,因此患者可能会出现焦虑以及抑郁等不良情绪,这不仅仅极大地不利于患者的治疗以及对治疗的预后产生不良的反应,因此对患者采取相应的心理疏导十分必要,和患者进行积极的沟通和疏导,以缓解紧张情绪,使患者对疾病的治疗以及自身更有信心,从而能够更急积极的配合相关治疗和护理,同时要对患者出现的不良症状进行及时充分的解释说明,可以告知疾病、并发症以及相关症状出现的原因,我们能够采取的治疗措施;(3)在转运前进行充分的准备,特别要对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进行培训和考核,在进行救治前要对仪器设备进行细致的检查以提前找出危险因素,并清除患者呼吸道的分泌物,保持患者的呼吸道的顺畅,对于转入科室如果患者需要某种特殊的仪器要提前做好准备以让患者进入即可使用,和交接科室进行相应的交流,以介绍患者的病情等情况让接受科室更加了解患者,在转运过程中要慎重操作,特别要关注患者正在使用的仪器设备,以方式异常死机并防止可能出现管道脱落的情况,转运应该迅速但是不应该过于急促,应该保持平稳,以免撞击等操作对患者造成不良的影响,并注意搬运的手法要正确处理,对于骨折以及颈椎损伤的患者要采用适当的担架防止因为搬运不当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搬运过程中人员要用力均匀,并在成功进行交接患者到目的地后,工作人员按照工作流程进行病历交接,要特别关注患者特殊用药等情况,并在交接后双方科室的人员签名。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转运前后的焦虑以及抑郁等不良情绪,评价标准采用标准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自评抑郁量表(SDS),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的焦虑和抑郁心理越严重。统计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并统计患者出现出现意外情况、投诉以及接受科室的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SPSS20.0统计分析,计量资料(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不良情绪对比
通过对2组患者转运过程中护理前后的焦虑评分(SAS)以及抑郁评分(SDS)进行统计发现,2组采用不同的护理干预后,患者的SAS和SDS评分均有所下降,但是观察组患者的效果更加明显,2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院内转运是患者在进行紧急的救后必要的部分,也是救治危重病患者的重要过程,一般患者在急诊科进行紧急的救治和诊断后要将患者转运到相应的科室进行进一步的治疗[8],患者在急诊科救治过程以及转运的过程中可能会因为一些外在的因素以及患者自身因素造成病情的恶化等诸多不确定性如果管理不到位,流程不合理,因此转运过程中极容易出现各种情况,在影响患者治疗效果同时还能够恶化医患关系,甚至会产生法律纠纷。因此,如何将患者安全转运到相应科室,是急诊救治非常重要工作。
本文主要探究规范院内护理转运流程用于急诊科危重患者转运价值,研究表明,患者在采用在转运过程中采用规范院内护理方式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不良情绪评分相较于对照组下降更加明显,并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更高,此外观察组患者出现意外情况、投诉的情况更少,接受科室的满意度更高,2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规范院内护理转运流程用于急诊科危重患者转运价值更高,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安秀花. 护理干预在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7(13):124-124.
[2]徐凤霞. 安全转运护理模式在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J]. 中外医学研究, 2016, 14(35):127-128.
[3]管水萍. PDCA管理和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J].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16(9):105-107.
[4]罗平平, 龚唯, 李潺,等. 3种不同评分在急诊危重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对比研究[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7, 23(2):115-118.
[5]潘婷, 王晓娟, 芦鸿雁,等. 应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构建急诊护理岗位价值评价体系[J]. 齐鲁护理杂志, 2016, 22(24):100-102.
[6]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和生理评分系统及危险患者评分对急诊科抢救室患者预后评估的应用价值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16, 19(12):1414-1419.
[7]刘红菊, 高学农, 李昕,等. 授权管理模式对提高急诊护理人员职业认同感与缓解职业倦怠的影响[J]. 职业与健康, 2017, 33(3):303-305.
[8]张果仙. 整体护理措施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急救中的临床分析[J]. 医学信息, 2016, 29(5):231-231.
论文作者:杨玲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4月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
标签:患者论文; 危重论文; 院内论文; 科室论文; 急诊科论文; 过程中论文; 满意度论文; 《医师在线》2019年4月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