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论文_李国伦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论文_李国伦

(四川省会东县拉马乡中心校,615209)

摘要:小学阶段,学生的自律性低,意志力弱,对学习活动的坚持性在于学生主观的情绪体验,即体现在学生的兴趣上。对此,小学阶段学生的兴趣养成关乎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本文论述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认知发展现状和兴趣养成问题,提出了小学阶段的学生兴趣的培养策略,为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兴趣;培养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现状和兴趣养成问题

1.小学生的兴趣各异

受外界因素和遗传因素的影响,学生个体和群体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而随着学生学习经历愈加丰富,学生的兴趣也逐渐分化。在这种背景下,学生的对新知接受方式和学习方法的形式也趋于多样化。而当前我国的教学组织形式绝大多数是班级授课制,这使得教师在执教的过程中,需要在了解绝大多数学生兴趣和倾向性的基础上,制定更加完善的教学方案和教学活动,才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

2.小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坚持性首先需要稳定而集中的注意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新颖的教学手段,呈现趣味性的知识能够迅速抓住学生的眼球,维持学生稳定的注意力。反观小学生的学习现状和注意力发展现状,学生天性爱动,不喜欢束缚,并且对学习的意义和目的缺乏理性客观的认识,更喜欢活动和游戏。传统课堂教学的形式让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长时间维持,更有部分学生会因为教学方式的刻板和缺乏灵活性而产生厌学心理。

3.小学生比较不太喜欢抽象的数学

相对于数学来说,小学生更多地喜欢上语文课。这是由于语文课上有精彩的文章可以阅读,在考试当中也有一些很有趣的选择题及阅读题等。对此,相较于数学学科,学生产生的认知往往是语文学科的学习趣味性更强,对学生们的吸引力更大。而数学是一门相对较为抽象的学科,没有像语文故事那样精彩的文章、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也没有英语中人物对话那样贴近生活。数学更多的是各种原理、加减乘除计算、口诀的背诵、应用题的解答等,教师如不能通过更加趣味性的教学手段和新颖的知识呈现形式,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则必然会被消耗殆尽,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也就更难培养。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的措施

1.培养学生数学兴趣,建立积极师生互动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需要教师梳理其兴趣培养的理念。师生互动是构建互动课堂的基础和前提,也是为学生提供学习反馈的重要形式,更是启发和引导学生的重要手段。我国传统教育过分强调教师的权威,而现代教育理念则要求师生进行平等自由的沟通交流,认为教育中最重要的就是尊重学生本身的人性,尤其对于低龄学生而言,成功的教育是能够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令学生发挥出自身的潜力,激发其对于知识和学习的热情,进而实现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对此,教师的教学要十分注重师生交流和互动沟通的渠道创建,更要为学生提供表达的机会、尊重学生的想法、让学生敢于开口说、大胆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一方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改观传统教学中,一味说教、树立教师主导、教师权威的现状,而是要秉承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活动为核心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充分的自主活动中,获得感知的机会,表达的权利。另一方面,教师要注重教学评价的使用,发挥教学评价的积极作用,让学生在教师的教学评价中,使其积极行为和倾向性得以强化,让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和谐。在这种学习氛围和顺畅的师生交流中,学生不再对数学学科产生排斥和恐惧心理,更多的是丢数学问题的解决产生跃跃欲试的想法,使其对小学数学的学习兴趣得以增强。

2.针对学生心理特征,培养学生数学兴趣

小学阶段,尽管学生的兴趣有了一定的分化,但仍存在一定的共性,这种共性如果能被教师加以利用,则会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国小学生主要的心理特征表现为好奇心和求知欲强,同时定力较弱,对于枯燥的理论性知识接受度较弱,如果小学生能够在这个阶段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的学习态度,对其浓厚兴趣的培养将会大有裨益。对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进行小学生心理特征的学习和了解,认识到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里变化以及爱好兴趣变化,时时刻刻关心学生的心理动态,实现亦师亦友的状态,这一状态能够令学生的学习效率最大化、教师的教学热情也能得到相应的提升。由此可见,作为小学数学的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积极选取合适的交流模式,开拓更多沟通渠道,对于学生的数学兴趣进行培养,基于这样的学生心里特征实践,才能够真正实现对于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进而提升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

3.通过建立轻松学习氛围,培养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学的方式方法都是比较刻板而传统的,主要体现在数学教师不断进行知识的传播而学生被动进行接受的过程,这种机械式的知识教学模式令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弱,令学生本身处于较为消极和不够主动的学习状态当中,没有将学习数学作为一个主观能动性活动。在学生群体中,就普遍将数学学习认为是一个过于消极的活动,因此,对于小学数学的学习失去了兴趣,最终恶性循环导致学习的效果事倍功半,教学目标难以实现。想要对于这种现象进行改变,就必须通过建立起轻松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环境来影响小学生的心理状态,激发学生对于学习小学数学相关知识的兴趣。建立轻松学习氛围,要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需要充分利用自身的知识储备,进行热情轻松的教学,讲究科学并且人性化的教学方式方法,利用简洁精准的教学语言进行授课,保持小学生对于数学、对于课堂、对于知识的关注,小学教师对于轻松学习氛围建立的意义重大。

总结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兴趣培养要针对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性和个性化进行培养,更要分析学生的认知发展现状和当前对数学学科的认知现状进行教学。通过建立师生互动、紧抓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和构建融洽的学习氛围等方式,让学生更加投入的进行学习活动,使数学活动能够更加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情感更加积极。

参考文献

[1]席铭俊.有效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6,(32).

[2]成以东.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兴趣培养 [J].现代阅读,2012,3.

[3]张敏娟. 解放学生让其快乐地学习[J].学周刊,2011(3)

[4]洪善娣.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探究 [J].现代阅读,2012(7)

作者简介:李国伦(1965年1月—),男,四川会东人,中专学历,小教高级职称,工作单位是四川省会东县拉马乡中心校,研究方向为数学。

论文作者:李国伦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8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7/30

标签:;  ;  ;  ;  ;  ;  ;  ;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论文_李国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