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市中医院药剂科 563000
周小波
[摘要] 中药在我国已有几千年历史,是祖国医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中华民族的生存繁衍做出了重要贡献,是我国人民用以防治疾病的重要武器。但只有其具有确切的临床治疗效果,才能被社会所接受,被世界所承纳,才有利于中医药事业的提高和发展。本文就影响中医药临床疗效的因素,从中医药理论、中药材质量、中药配伍、炮制、煎煮等方面论述影响中药疗效的因素。
[关键词] 中药、临床、疗效、因素
中药在我国已有几千年历史,是祖国医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中华民族的生存繁衍做出了重要贡献,是我国人民用以防治疾病的重要武器。中药与西药最重要的不同就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对患者实施辨证论治,中药的独特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充分反映了我国自然资源及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而近年来,社会的发展使人们对医疗保健康复等需求不断增长,中药应用也大幅增长,而中药疗效却使人们感觉日益下降。很多临床中医师和患者都有这样的感觉,同样剂量的中药,其疗效不如过去好了。也就是说,要达到过去同样的疗效,用药的剂量大了。那么,是什么原因影响了现在中药的功效呢?根据临床实际,从中医药理论、中药材质量、中药配伍、炮制、煎煮等方面论述影响中药疗效的因素。
1、中医药理论知识的掌握
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的防治等理论的一门学科。中医学在长期的医疗实践过程中,经过千百年的临床检验、总结和充实提高,形成了理、法、方、药及各种治疗方法齐备,临床疗效卓越的独特医学理论体系,而中药是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对患者实施辨证诊治,从而进行整体治疗,达到调理人体,祛邪扶正,恢复健康的目的。作为一个技术精湛的医生,必须掌握较全面的中医药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经验,否则开出的中药处方就会出现“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不但对病人起不到治疗作用,甚至还会延误病情。
2、中药材的质量
2. 1品种差异 同一种药,往往来源于多种不同的植物,品种不同,其化学成分和药效差异很大。特别是一些代用品或易淆品,不但很难保证疗效,甚至有毒副作用。如木通与关木通,其实两者有根本的不同,木通是木通科三叶木通、木通或白木通的干燥藤茎,而关木通是马兜铃科植物东北马兜铃的干燥藤茎,关木通中所含马兜铃酸长期或大量应用会对肾脏造成损伤。
2. 2产地区别 同一种药,由于产地不同,因受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影响,所含有效成分则不完全相同,然而现在所使用的中药往往并非“道地药材”。古人对此早有认识,如《神农本草经》在序录中载:土地所出,真伪新陈,并各有法;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指出:“诸药所生,皆有境界”。在特定的生产区域内,受气候、土壤、水质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加上优良的种植、加工技术,生产出品种优良,质优效佳的中药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川药中的川乌、黄连、附子、川芎等,贵药中的天麻、天冬、黄精、杜仲、五倍子等。这些“道地药材”都具有品种优良、产量宏丰,疗效显著的特点。
2. 3药材的采集季节、药用部位 药材质量的好坏取决于有效成分含量的高低,有效成分的高低除取决于药用植物的种类,还与药材的采收年限、季节、时间等密切相关。采收药材时应根据不同品种和用药部位,选择药用植物有效成分最高时采集,否则会影响疗效。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说“采药不知时节,不以阴干,暴干,虽有药名终无药实,故不依时采取,与朽木不殊,虚费人工率无裨益,早则药势未成,晚则盛时已歇”。如槐花在花蕾期芦丁的含量最高可达28%,开花后芦丁的含量就不达花蕾期的含量。其次,不同药用部位药效也有不一样,如麻黄茎发汗,麻黄根敛汗,具有完全不同的药理作用;再如当归尾破血,当归身补血等。
3.炮制对药材的影响
炮制对中药药性的改变有很大的作用,炮制前后药材成分、质和量会有所改变,药理作用和临床疗效会因之不同,所以临床用药,必须如法炮制。如我国世界最早的药典《新修本草>就规定惟米酒、米醋入药,将炮制内容列为法宝内容,记有作曲、作豉、芒硝提净等。中药的性能无有不偏,偏则利害相随,不能完全适应临床治疗的要求,大多数药材需要通过炮制来调整药性。如张仲景治伤寒传经热邪的白虎汤、调胃承气汤,尽管为清泄剂,甘草却要求炙用,因为方中的甘草之目的不是清热清泻火而是为了护脾胃,防止石膏、知母、芒硝大寒伤中。因此,中药必须经过炮制,才能适应中医辩证施治、灵活用药,是提高临床疗效的重要环节。
4. 正确的配伍
中药配伍就是按照病情需要和药物性能有选择地将二种以上的药物合用,利用药物与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其互相协调,提高疗效,或使其互相抑制,降低不良作用,从而充分发挥疗效,保证用药安全。《神农本草经.序例》将各种药物的配伍关系归纳为“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恶、相反、相杀,凡此七情,合和视之”。如麻黄配桂枝,能增强发汗解表、祛风散寒的作用,半夏配生姜,生姜可以抑制半夏的毒副作用,莱菔子配人参,莱菔子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
5、科学的煎煮方法
《医学源流论》说“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显然煎药方法,时间是否适度,直接决定着药物疗效的发挥,中药大多数用干品,有一定体积和厚度,煎煮时必须用冷水浸泡,使药面湿润变软,细胞膨胀,使有效成分先溶解,在组织内产生渗透压而扩散在组织外水中,这样可避免煎煮加热对药物所含蛋白质凝固,淀粉糊化而影响有效成分煎。其次,部分特殊的药材煎煮方法也有所不同,如矿物质类药物要先煎,含挥发油成分药物要后下, 贵重药材要另煎等。
6、准确的用药剂量
剂量就是每味药的成人一日用量。药物剂量大小对其疗效有极为密切的关系。药量过小起不到治疗的作用,药量过大非但达不到预期疗效,甚至造成不良后果。年龄、体制不同,对药物耐受程度不同,则药物用量也就有差别。所以医师于临症遣方切不可随意增大或减少剂量,更不可认为剂量越大越好,必须根据患者病情和方中各味药功效之间比例确定剂量,才能提高疗效。
7、正确的服药方法
《神农本草经》记载“病在胸膈以上者,先食后服药,病在心腹以下者,先服药而后食,病在四肢血脉者,宜空腹而在旦。服药方法是否正确,直接影响疗效发挥,应加以重视在服药量上,《汤液本草》说:“在上不厌频而小,在下不厌顿而多,小服则滋荣于上,多则峻补于下。
8. 讨论
综上所述,影响中药疗效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以上提到的药材的品种、药用部位、采集方法、煎煮方法、炮制等,还与药品的贮藏养护、医务人员的专业素质、药物的剂型等相关。医师、药师在临床工作中,需掌握影响药效的因素并加以注意。 除此之外,药品监督部门加强药材质量标准的监测力度,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加大查处力度,使用高效、科学的检测技术来控制药材内在质量标准,确保进入流通领域中药材的质量,确保临床用药的效果,真正做到药品质量所要求的安全、有效、稳定、均匀,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 1 ] 段富津. 方剂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3,15,16
[ 2]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执业药师资格认证中心.中药学专业知识(二)[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25,26,128
[ 3] 龚千锋.中药炮制学[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6,8,189
[ 4]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执业药师资格认证中心.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
[5]武孔云.冉懋雄.《中药栽培学》[M].贵州科技出版社,2000,15
论文作者:周小波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5月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8
标签:疗效论文; 中药论文; 药材论文; 本草论文; 木通论文; 剂量论文; 药物论文; 《医师在线》2016年5月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