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校招生改革刍议_终身教育论文

成人高校招生改革刍议_终身教育论文

论成人高等学校招生改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等学校招生论文,成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成人高等学校的招生工作及改革在社会关注度上远不及普通高等学校,究其原因,普通高校无论是在知识传播还是在知识创新上都站在社会的最前沿,在培养人才、输送人才方面发挥着主渠道作用,人们把上大学深造、实现人生目标的主要起跑线放在普通高校;基础教育的改革乃至学生就业前景等都与之紧密联系。但是,因为普通高等教育资源不足,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特别是不能满足社会上在职或待业人员要求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因此,成人高等教育以其独特的学习方式,成为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受到广大求学者的欢迎。近两年,成人高校考生数有所降低,成人高校招生政策也进行调整,引发了一些对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思考。有人说成人高等教育改革走到了十字路口,需要认真审视成人高校招生工作,我认为并不是危言耸听。成人高校招生改革确实面临新形势、新课题,因此,我们必须面对现实,积极思考,审慎实践。

1 成人高等教育及学校招生改革要顺应时代变化

1.1 成人高等教育以实现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化社会目标为己任

21世纪人类社会飞速变化、充满挑战,科学、技术、文化、社会的迅速发展,对人的生活形成巨大影响,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将因此而变化,迫使人们改变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提高生存和工作技能,不断进行知识增新和更新,提高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竞争力,以应对变革。教育作为上层建筑,对变化了的经济基础必须做出回应,长期形成的、相对稳定格局和模式肯定要调整,这是社会基本矛盾发展运动的规律。终身教育思想在这种情况下被普遍接受。

终身教育的思想,作为一种重要的国际教育思潮,是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终身教育,它包括教育的一切方面,指的是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我认为可以用“三全”来概括,即在时间上囊括从婴幼儿、青少年、中年到老年的全过程;在学习方式上囊括正规和非正规教育和训练的全类型;在空间上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等一切可利用教育场所的全方位。教育活动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所有的教育部门都结合在一个统一和互相衔接系统中,人们可以根据需要,充分的、民主的选择。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结全世界教育发展现状,编写了《学会生存》这部教育管理者大多耳熟能详的论著,其中贯穿的思想就是:“无论人类是自觉地,还是不自觉地这样做,他们总是终身不断地学习和训练他们自己,这种学习和训练主要是通过周围环境的影响,通过亲身经验改变他们的行为,他们的人生观和知识内容”、“教育只有在它的行动实质和空间时间方面经历了急剧的变化,简言之,只有采纳了终身教育的思想,才能变成有效的、公正的、人道的事业。”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党的十六大也明确提出了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化社会的工作任务,成人高等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将继续体现办学特点,面向在职及社会各业人员,发挥学习形式灵活的优势,在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化社会的构建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应有的作用,为建设民主和谐的小康社会、为社会各业培养适用人才做贡献。

1.2 以人为本,面向市场,满足需求

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财富》论坛讲话中指出:“中国已经明确了21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这就是紧紧抓住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为了这个目标,我们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我们将坚持以人为本,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是解决好利益冲突,最大限度的满足日益增长的人民接受高等教育的合理需求,这也是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体现这一原则需要从几个角度考虑。

一是要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研究招生政策和办法,确定招生计划,提高有限资源的利用率,缓解或化解供求关系中的矛盾和利益冲突,在为社会各业培养人才,同时也为保证社会安定团结上作贡献。“教育和培训开始转变为产品和服务,学习者则成为消费者或客户”的观点目前可能还不能被多数人所认同,但招生工作者为考生服务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真正实现从转变观念到转变角色,把考生视为“上帝”,视为工作主体,视为服务对象、“衣食父母”,我们就可以真正做到把“以人为本”从口号变为自觉的行动。

二是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变革时代,采用多样化、多形式的学习方法,适应变革速度快、人们要求提高竞争力、满足学习者进行灵活学习、实现知识增新、更新以适应岗位要求的选择。成人高等学校的任务是面向市场需求、面向考生需求,为大量在职从业人员提高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为希望获得更多知识以丰富人生、使生活更有意义人群的求知需求创造条件,提供教育服务。成人高校更应根据自身特点,更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在办学方式上实行自主办学或与行业等联合办学,以扩展办学渠道,增强办学效益和效率;在培养模式上除遵循常规的学科设置外,还可以根据社会或行业需求,实行更具针对性的“定单式”学习;在学习方式上,在空间上提供远距离学习的机会,在时间上提供在不同的时候进行学习的机会。成人高等教育的经验表明,将传媒手段、函授课程、信息化传媒技术和面对面的学习恰当地结合起来,更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达到学习和训练的目的,更适合在职从业人员的学习选择。在招生上,对实行上述办学和学习方式的学校应予支持、提供条件。

三是在招生考试内容和形式上注重有利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突出成人教育特点。如招生政策应更宽松、更适于考生选择;考试内容上更注重考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注重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动脑和动手相结合;考试方式上可以通过笔试、面试、专业加试等适合成人特点的多种方式选拔和录取考生。

1.3 了解国际成人高等教育趋势,扩展改革思路

当前社会发展趋势日益全球化,教育方面成功的经验也已经变为人类共同的财富,成人高等教育在世界范围内有不少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比如,各国政府与社会各界普遍重视成人高等教育,政府与企业直接举办各种成人高等院校的不乏实例,这主要缘于现代社会的发展,不仅需要理论知识广博、学术水平高超的科学家型的人才,而且更需要实践经验丰富、技术应用娴熟的工程师型人才,以解决生产和科研中所出现的各种复杂问题。另一方面,新兴工业和新技术的不断兴起,使大量工人和科技人员、研究人员、管理人员面临知识更新的问题,于是投资较少、学费低廉、教学便捷、成效显著、最受欢迎的类似德国高等专科学校或一大批与企业用人相关的学校应运而生。

德国高等专科学校20世纪60年代末,起源于原西德的工程师学校、经济学校和中等专科学校,当时有11个州的总理经过调查研究后达成了协议,创办按照各地需要设置专业、培养第一线工程师的非学术性的高等专科学校。1976年的联邦高等学校总法颁布实施后,高等专科学校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该法规定:高等专科学校学习的目的是“教学应使学生能从事某些职业活动,并向学生传授必备知识、能力和方法,使学生具有科学工作能力和责任感”。同年,联邦教育和科学部也提出:“高等学校要进行结构改革,使其向所有国民开放,入学不受父母收入和教育程度的限制,而要根据个人的能力和愿望而定”。德国统一后,原东德的工程师学校也相继改制为高等专科学校。而今,高等专科学校数已占大学数的一半左右。

日本企业内职工教育比较发达,而今,许多企业打破局限于企业内办学培养人才的框框,加强同企业外公共机构的协作或委托外部专门机构,研究单位、大学、职业学校办学日趋活跃。日本今天已是世界经济大国,为了保持经济领先地位,需要大批头脑敏锐、有决断、有魄力的企业家掌握日本的国际商务和工业命脉,为此,大和证券、东京海上保险等十多个大企业共同集资在东京开办了“企业家大学”。为使中小企业的领导与经营者掌握经营管理技术,日本中小企业振兴事业团协助在东京等地建立了“中小企业大学校”,举办各种短期和长期讲座。

国际上教育机构垄断学位证书授予权的格局正在被改变。有些商业已经拥有同样的授予权,如兰德(Rand)公司可授予博土学位,王氏(The Wang)公司可授予硕士学位等等。授予学位不再只是教育机构的专利。在美国,越来越多的大型企业兴办高等教育,如:举办授予副学士或学士学位的高等院校;举办研究生院,有权授予硕士或博士学位。主要原因是他们认识到传统的高等院校固有的课程模式、教学内容与企业用人之间有距离,毕业生不能立即满足企业的用人需要;企业需要有针对性的培养技术骨干,以便使新的科学技术及时在企业中推广应用;自己办学可以增强教学组织的灵活性,以适应在职人员半脱产或业余学习。有人说:“如果大学正变成企业,销售自己的产品,那么,也根本无法阻止企业成为大学,同样销售其产品。”

国际教育论坛或改革文件对学习模式上大都提出了改革思路。为达到学习为大众服务这一目标,教育范式的特征须有几个特点:从教育为少数人的特权转变为全民的权力,从以教学、教师为主转变为以学习、学生为主,从固定的学习场所、时间和空间转变为灵活的学习场所、时间和空间,从毕业颁发证书到终身学习。国际上成人高等教育的变化也迟早会影响到我们,我们应及时对现行的教育和招生模式进行反思,及时了解变化,开阔眼界,把握全局,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握招生考试改革方向和主动权。

2 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在改革中求生存,求发展

目前北京市成人高等教育面临重大发展和改革机遇:党的十六大明确21世纪前20年要集中力量建设小康社会,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速培养生产服务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为实现把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地位,要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构建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快职业教育制度创新和体制创新。中央人才工作会议提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培养和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新形势对北京市成人高等教育招生改革也必然提出新要求:1)实现高等教育普及化是必然趋势,北京高教普及率已达52%,到2010年为60%以上,成人高等教育必将继续作贡献,成人高校招考改革要有利于此目标的实现;2)高等教育的生源特点成人化、在职化和成人教育的实用性、应用性、适用性等特点,在考试内容和方式改革上应着力改革;3)实现高校办学自主权已被《教育法》明确规定,也是高等教育乃至成人高等教育招生考试的改革方向;4)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在招生考试管理方面为考生提供更简洁、方便、更人性化的服务;5)成人高校招生既要体现特色,也要体现公平;6)教育部提出新的成人高考科目设置改革,考试时间调整到下半年等,需要在实践中总结完善。对此,我们的态度是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认清形势,适应变化,找出问题,分析原因,完善工作,与时俱进,在改革中求生存、求发展。

2.1 北京成人高校生源情况及变化趋势

现实的分析成人高校招生面临的形势,有利于我们保持客观冷静、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我们从近3年成人高考的情况进行分析。

从参考人数上看考生数量有所降低,北京2002年15万,2003年12万,2004年11万。考生数量降低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普高扩招,应届生和往届生录取率提高;二是普高录取政策宽松,取消年龄限制,吸引了大量中职生、往届生和社会待业人员等。

从2004年考生报名需求看,呈现几个显著特点:年龄低化,25岁以下考生占到76%;专升本占相当比例,达38%,呈学历需求高移态势;脱产学习者占28%;报考普通高校占82%;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占35%;在职学习仍是主体,占72%;未从业人员占28%,以外地考生为主,约占27%。

从对今后20年生源情况分析看,成人高校仍有生存空间,但生源会日趋紧张。根据《跨世纪的北京人口》一书提供信息看,从2007年起,以后的20余年时间里,出生人口预计控制在9万到13万人之间,构成北京各类高校的主要生源。如果普通高校招生计划每年保持略有增加的态势,对成人高校的生源会产生影响。北京市成人中专的历程可以参照。在20世纪90年代初,北京市完成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市委、市政府提出继续实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任务。当时正处初中毕业生高峰期,又有实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这一历史任务,现有的普通高中和中专、技校资源有限,不能满足学生升学的需求,因此,成人中专虽然主要是面对在职成年人的业余学习,但因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情况,自然承担起普及高中阶段的任务,把招收初中应届毕业生的计划纳入北京市高中阶段教育招生计划大盘子,最多时,每年招生1万到1.5万人,为北京市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作出特殊的贡献。但随着考生数量减少,高中需求和高中资源的增加,加上成人中专学校与普通中专、技校比较起来在办学诸项条件上都没有明显优势,应该说,成人中专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到20世纪末就不再招生,同样,在生源减少的年份里,普通中专、职高和技校也不同程度的面临生源不足,一些学校完不成招生计划问题。随着学历教育层次高移,这种学校间生源不平衡,一些学校、专业完不成招生计划的情况已经在成人高校招生中显现。当然,成人高校不会简单重复这一历史,因为,一是目前普通高校资源不能完全满足考生需求;二是目前北京的生源还相对充足(其中近30%是外地在京打工人员和长住人员);三是普通高校专科升本科的渠道没有完全打通,成人高校仍然是主渠道;四是成人高校仍然适合在职从业人员的学习。

从国家教育部对高等教育的规划看,普通高等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要一并考虑。高等学校的数量将会继续减少,着力提高办学规模效益,成人高校的数量也会减少,办学方向和形式也会相应作出调整,自然,对成人高校招生也会有影响。

上述种种情况提醒我们应该用实事求是的态度,看清方向,把握规律,从长计议,及早运筹,恰当把握和实施招生改革,以适应成人高等教育乃至整个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

2.2 目前推进的考试科目设置、考试内容及方式、考试时间等的调整,有利于体现成人教育特点

语、数、外+文综(理综)的科目组合,体现了重视基础的导向作用,为学生入学后的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语、数、外+专业课加试体现了成人特点,即重视基础知识,又强调对考生实用型、应用型知识和能力的考查;加试外语,有利于引导考生掌握现代化学习工具和技能,有利于培养考生身处北京这一现代化都市的国际意识;专业加试还有利于扩大和发挥学校招生自主权,突出学校专业优势。考试时间的调整,整体上利大于弊:从招生角度看,普高与成高呈上半年、下半年的招生态势,有利于学生多次、从容选择高考,并能很好解决多年来面临的“脚踩两只船”、“先上车后买票”的问题,有利于高考落榜生、中专生、自考生、专升本等考生选择;从教学角度看,考虑到80%上的考生选择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教育,秋季入学可以错开两类学生入学高峰,大大减轻秋季基础课教学压力,有利于学校整体利用师资、设备、图书等资源优势,利于学校管理,保证教学质量。

2.3 存在问题和对策建议

从近几年考试情况看,成人高考命题难度偏大,语文、数学、外语的平均分偏低.这与成人考生这一特定人群相关;试题内容体现成人特点上应再完善。招生中非艺、体类学校专业加试流于形式;考试时间调整对部分独立设置成人高校生源和就业带来影响;招生政策和计划应该依需求而定,以疏导为主,顺其自然,瓜熟蒂落、水到渠成,需更体现成人特点,更有利于实施终身教育。

成人高校招生改革需要有一个认识和实践的过程,研究和制定政策需要与时俱进,与教育改革大方向保持一致,为之服务。目前实施的3+文综(理综)等科目设置可以相对稳定一个时期;继续坚持专业课考试,但要规范管理;考试内容应突出实用性、应用性、适用性,以区别普通高中,题目减少记忆类型,增加结合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进行综合素质考察,调整难度比例,适当降低数、外难度,体现成人特点;外语难度初期可适度降低,并逐步加大难度,体现循序渐进原则;以国家命题为主,也可尝试在有条件的地区实行部分学科自主命题,体现成人教育为地方培养人才的特点,也可推动考试内容改革。考试时间继续稳定在第4季度为宜。考虑社会对本科学习需求的扩大,在现有办学模式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对有条件的学校,在计划上给予倾斜,即可体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求学需求,又可以通过规范管理,稳定学生以稳定社会。在高等教育普及率高、专科和高职等竞争压力相对较小的学校、专业,可在适当的时候实行“宽进严出”,实行注册入学的试点;实验“多元评价方式”,即参考考生高中阶段学习成绩,适当加试专业课程;在广泛实行学分制管理的基础上,力争搭建入学的“立交桥”,即同一院校大专与普通高校本科融通,不同成人院校间专科与本科的融通试点。政策上鼓励行业与学校联合培养人才,最大限度满足行业培养人才需求,特别是对应用型、实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在职学习等。推进先进信息技术在招生考试管理中的应用,使之更加法制化、科学化、人性化。

标签:;  ;  ;  ;  ;  ;  ;  

成人高校招生改革刍议_终身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