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对数学的提问能力论文_王平

如何培养小学生对数学的提问能力论文_王平

吉林省松原市逸夫小学 138000

一、针对认知要点提问,是开展提问训练的常见活动

比较教材的提问训练,我们发现,针对认知要点提问是开展提问训练的常见活动。比如:基于基数与序数的提问训练:教材从“排队买票”的情境入手,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区分“几个”和“第几”,感受数不仅可以表示数量,也可以表示顺序。“第几”的教学有两个基本任务:一是探究和讨论“第几”和“几个”的区别,感受数的两种使用意义;二是提问训练。这里的提问训练,往往容易被教师所忽视或简单化处理,事实上,这个训练很有价值。因为,在一年级的数的认识中,区分“几个”和“第几”,既是重点,也是难点,而“排队买票”则是一个经典的区分“几个”和“第几”的生活模型,且“排第几,前有几个、后有几个”则对应了经典的数学问题,对于这些经典的数学问题是需要学生反复积累的。事实上,凡是针对学生进行提问训练的,运用的都是经典的数学问题,而且往往是多次且反复的训练,例如,教材在“6和7”“8和9”的认识中都安排了相同的提问训练点。

如果将这里的经典问题作为提问的专项训练任务之一,那么,在第一个环节中,就有必要突显它的问题模型:有( )人排队,学生排第( ),他前面有( )人,后面有( )人。要突显这个问题模型,就要求教师在前期的教学中把这个问题作为一个整体任务,而不是支离破碎的提问,要让学生在对整体任务的探究中,反复认知这个问题模型及对应的答案,这样,学生才能对后续的提问训练做充分的准备。

如果将这里的经典问题作为提问的专项训练,那么数学问题是学生围绕数学模型进行有序解读后产生的一种思维目标,因此,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提问是一种相对成熟的数学思考,或者说,这是一种“明知故问”现象,这种明知故问需要一种规范格式。首先,要牢牢把握教材所设定的问题模型,当学生对这种问题模型已经有一定量的积累后,才可引导学生变换问题模型。比如可将教材的经典问题转换为:小明前面有1人,后面有3人,他排在第( )。

如果将这里的经典问题作为提问的专项训练,那么这个积累经典问题的过程,也是全体学生互帮互学的过程,这个过程既有对区别“第几”和“几个”的认知指导,更有对后进生的问题模型的指导,这是一个学生全体全面提升的过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提出问题是培养提问能力的核心载体

这是一年级下册“6-10的认识和加减法”中的“热闹的大森林”的教学内容,它与前期的“用数学”的内容略有不同。首先,它用同一情境图呈现三个“生活主题”;其次,在呈现数学问题的主题图中,用简短的文字代替了大括号和问号,某些已知数量不是通过数数得出,而改为告诉已知数量;另外,教材设定了提问任务:从图中你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应该说,这是一年级下册解决问题教学中极有代表性的一课。显然,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能够在现实情境中提取相关数学信息,根据信息之间的关系提出数学问题,并能利用10以内的加减法进行解答。

那么,学生是怎样提出数学问题的呢?

1.主题分类。学生聚焦于其中的一个主题场景,比如:天鹅的生活场景。

2.提取信息。获取这个场景中相应的数学信息:一共有8只天鹅,还剩7只。

3.提出问题。根据两条相关信息,提出问题:游走了几只?

显而易见,提出问题的关键点在于“根据两条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的过程,但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这不是一个容易达成的过程,正因为如此,根据信息提出问题才是小学数学提问训练的核心任务。

下面分析以上学生的提问过程。

这里的提问不是一个简单的模仿过程,对于题中的小鹿,“一共有9只小鹿,跑走了3只,还剩几只?”这和许多生活情境十分相似,学生很容易就能提出问题;对于题中的天鹅“一共有8只,还剩7只,游走了几只?”所对应的生活原型则少得多,再加上“游走了”、“飞走了”、“潜入水中”等动词也不是唯一的选择,而提出“还剩几只”几乎是唯一的选择。因此,关于学生对天鹅生活场景图的提问,教师需要做如下的准备和指导。

(1)在获取数学信息的过程中,要构建和前期已学过的相类似的减法数学模型,以模型揭示减法的内涵。(2)用减法的思想引导学生选择相应的动词。(3)让学生先将该题的数量关系和前例的进行比较,再根据数量关系提出问题。

学生学习如何解决数学问题,要从生活经验入手,但这并不表明,生活经验足够解决一切数学问题,探究天鹅问题正是从生活经验走向分析数量关系的起步阶段,教师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

解决问题教学,除了指导学生根据两条信息提出问题,还必须关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系列的设问: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怎样解答?解答正确吗?

从某种角度讲,以上三个设问能与提出的问题构成一个完整体系。一个成熟的数学问题的提出,从信息到解答验算会有一个完整、成熟的系列性设问,所以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提问的训练。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难的是四则计算,需要学生积累相应的问题模型,而这种问题模型和数量关系紧密结合,一方面,需要分析数量关系来判断问题所具有的运算意义;另一方面,需要通过分析数量关系来确定怎样解决问题。

学有所疑,才会有所思,才能有所得,才能产生探究的念头,才能凝聚成主动学习的动力。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求知欲旺盛,如能让他们勇敢地大声提问,必然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自信心的培养与学习主动性的增强,而这将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论文作者:王平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8年10月总第15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6

标签:;  ;  ;  ;  ;  ;  ;  ;  

如何培养小学生对数学的提问能力论文_王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