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对糖尿病肾病患者预后情况的影响。方法:随机将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76例行血液透析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8例。观察组行高通量血液透析;对照组行常规血液透析方案。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1年生存率、肾功能指标及总有效率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可有效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功能,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保障了患者的身体健康,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高通量;血液透析;糖尿病肾病;预后;临床效果
糖尿病已经成为我国国民身体健康的常见基础疾病之一,其主要是因遗传、高脂饮食以及缺乏体力活动等方面所致,其发病机制主要为胰岛素抵抗以及胰岛素缺陷。大量临床数据发现:糖尿病不仅会引起糖尿病肾病等相关并发症, 同时还会使机体其他生理机能受损[1]。如今,临床中尚无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有效方案, 血液透析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主要手段[2],但不同的血液透析方式,其疗效也常常存在较大的不同[3]。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将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76例行血液透析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8例。观察组22例男,女16例;年龄:42~86岁 , 平均年龄:63.4±1.5岁;体重:46~78 kg,平均体重:59.3±3.5kg。对照组21例男,女27例;年龄:43~85岁 , 平均年龄:64.0±1.6岁;体重:48~76kg,平均体重:59.1±3.4kg。两组基本资料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两组均行饮食以及健康教育等干预措施。并给予诺和灵 R(生产单位:NovoNordiskA/S;批准文号:J20120026;规格:400IU/支)治疗,每天分别于早餐前半小时、晚餐前半小时进行皮下注射,并通过餐后2h血糖等指标及时调节胰岛素用量及注射次数。(1)对照组给予常规血液透析:采用REXWWD-15L型聚砜膜为血液透析膜(其面积约为1.5m2,并将透析流量、血流量分别设置为每分钟500ml、200ml,同时将超滤系数调节至10ml/(h·mmHg)。(2)观察组给予高通量血液透析:首先将超滤系数调节至55 ml/(h·mmHg),并将透析流量、血流量分别设置为每分钟500ml、250ml,然后将机体血液导入至透析器内,进而使透析膜与透析液发生物质交换,最终使净化后的血液进入体内。3次/w,每次 4 h。透析期间,应注射肝素进行抗凝处理。两组均治疗半年。
1.3观察指标 (1)1年生存率;(2)肾功能指标:BUN、Scr;(3)糖代谢指标:FPG、2hFPG;(4)总有效率:显效:水肿以及蛋白尿等症状消失,血肌酐、尿素氮清除率60%,β微球蛋白控制在15mg/L以下,血糖指标恢复正常;有效:水肿以及蛋白尿等症状、血肌酐、尿素氮清除率40-50%,β微球蛋白控制在25mg/L左右,血糖指标明显改善;无效:水肿以及蛋白尿等症状、肾功能、β微球蛋白、血糖指标无明显变化甚至加重。
1.4统计分析 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两组总有效率分析 观察组显效、有效、无效病例数分别为23例、13例、2例,总有效率为94.74%;对照组分别为18例、9例、11例,总有效率为71.0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两组1年生存率分析 观察组1年生存率(94.74%;36/38)明显高于对照组(78.95%;30/38),差异显著(P<0.05)。
2.3两组肾功能指标分析 观察组BUN、Scr分别为(13.96±1.35)mmol/L、(1050.4±98.7)mmol/L;对照组分别为(20.04±1.73)mmol/L、(901.4±65.3)mmol/L;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2.4两组糖代谢指标分析 观察组FPG、2hFPG分别为(5.96±0.85)mmol/L、(8.10±1.04)mmol/L;对照组分别为(7.35±1.37)mmol/L、(9.96±1.85)mmol/L;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近年来,随着饮食方式以及生活模式等方面的不断改变, 糖尿病发病率越来越高, 已经成为威胁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常见疾病。早期糖尿病临床症状不具有典型性,临床主要表现为多食、消瘦以及多饮等症状,若病情进一步恶化,则会造成机体心肾等重要器官及神经功能受损,是导致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今,糖尿病肾病发病率越来越高,所以及时发现、治疗糖尿病肾病,对于提高我国居民的综合身体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如今,血液透析是临床中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一线方案。目前,高通量与低通量是临床中透析的两种类型,然而因低通量透析往往较难完全去除介质中的有害因子,因此已经无法适应临床的需求[4]。近几年,高通量血液透析在临床中应用日趋广泛,其利用了对流及弥散等物理化学原理,能够有效清除机体代谢物,从而避免了低通量透析的不足,不仅减小了并发症发生率,另外还不会增加患者的经济压力。应用高通量透析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2)常用纯净度高的透析仪器,并积极补充血容量,以免发生低血压;(2)因透析时大量营养物质被清除,所以应嘱咐患者及时补充维生素以及蛋白质等营养物质;(3)严格预防反超滤情况的发生,由于透析时的超滤量、血流量等偏小,因此极易导致反超滤情况,所以治疗期间应将其设置成超滤脱水,从而可有效避免超滤量的不足。总之,高通量血液透析可有效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功能,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保障了患者的身体健康,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田碧云,王志红.血液透析治疗糖尿病伴肾病患者对预后的影响[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7):97-99.
2.李平.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治疗对患者营养状态及微炎症状态的影响[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1):21-22.
3. 谢平.高通量血液透析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微炎症与氧化应激相关因子的作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6,15(5):462-464.
4.陈芳.高通量血液透析对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 8(26):111-112.
论文作者:李丽,,郭玉彬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4
标签:通量论文; 血液论文; 患者论文; 两组论文; 糖尿病肾病论文; 超滤论文; 指标论文; 《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