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的贡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党中央论文,邓小平理论论文,旗帜论文,贡献论文,为核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当一代享有崇高威望的马克思主义旗手逝世之后,后来人如何对待他的理论和业绩,这是关系到马克思主义旗帜能否代代相传的大问题。邓小平逝世以后,人们无论以何种立场观察中国,焦点都将会集中到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如何对待邓小平理论的问题上。这是关系到中国能否保持稳定和政策的连续性,中国将以什么样的姿态进入21世纪的方向问题。实践证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对科学地评价和维护邓小平理论,忠诚地坚持和实践邓小平理论,不断地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一、科学地评价和维护邓小平理论
科学地评价和维护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是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的前提和基础。邓小平理论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而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和历史地位的阐述、对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则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
(一)在历史的关键时刻及时提出旗帜问题至关紧要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组成以来,经历了两次历史性的关键时刻。第一次是八、九十年代之交,中国面临国内外风波的严峻考验。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就职伊始,既面临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繁重任务,又面临着解决国内、国际上的社会主义风波以及西方世界“制裁”所带来的巨大压力。在这个历史关键性时刻,新的中央领导集体能否以安定团结、改革开放的形象展示在世界人民面前,能否坚定不移地坚持和贯彻党的基本路线,表现出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行到底的决心,这是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命运的大问题。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敏锐地把握政治方向,工作一开始就以坚持和维护党的基本路线为中心任务,把路线问题和旗帜问题结合在一起。江泽民同志庄严宣布:“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经过十年实践检验而为亿万人民所认识和接受的科学理论,是指引我们继续前进的旗帜。”(注:江泽民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以后,江泽民同志又进一步指出:主义譬如一面旗子。强调从党的历史看高举旗帜的重要性,他说:“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着重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经过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又着重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毛泽东思想写到自己旗帜上。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经过十二大、十三大到十四大,我们党又着重地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写到了自己的旗帜上”。(注:江泽民:《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由于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坚定不移地举起了邓小平理论的旗帜,坚持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正确路线,使党和国家顺利地渡过难关,把改革开放推进到了新的历史阶段。
邓小平同志逝世以后我们党又面临一次关键性的历史时刻。国际舆论关注着中国,全国人民关注着北京。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肩负着历史重任,在发表悼念邓小平同志的三个重要文献中,高度评价邓小平的业绩和邓小平理论,号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继承邓小平同志的遗志。1997年5月29日,江泽民同志发表重要讲话,把旗帜问题提到了新的高度。他说:“旗帜问题至关紧要。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我们说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不动摇,就是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动摇。”党的十五大则进一步确定“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向21世纪”作为大会主题,成了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迈向21世纪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之所以能够在历史的关键时刻及时提出和解决旗帜问题,这是我们党、特别是党的中央领导集体理论上成熟的标志。它不仅是世纪之交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要求,也反映了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二)科学地阐述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不仅从世纪之交的高度及时提出旗帜问题,而且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高度科学地阐述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为维护和坚持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阐述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时,主要把握住两个基本问题,一是用发展的观点去认识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关系;二是用实践的观点去认识邓小平理论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关系。这两个基本问题集中体现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对待邓小平理论的科学态度。
第一,从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看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从《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一百多年间,俄国十月革命、中国革命和其他一些国家革命的胜利,证明无产阶级领导人民夺取政权是能够成功的。至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和宝贵经验。但是总的来说还需要很好地探索。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新局面和新成就,更使我们从历史的比较和国际的观察中认识到,邓小平理论是正确的,是符合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要求的。这个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第二,从中国百年巨变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看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领导下,通过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使中国发生了第三次历史性巨变。江泽民同志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它的主要创立者是毛泽东;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邓小平理论,它的主要创立者是邓小平。这些论述不仅使我们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历史中看到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也从中华民族的振兴史中看到了邓小平理论的地位。
第三,从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条件看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一论断不仅体现了邓小平理论的时代特征和民族特色,也指出了它得以形成和发展的现实条件和实践基础,使我们从时间和空间上看到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老祖宗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写进了党章,这一决策表明了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行到底的决心和信心。
(三)全面正确地把握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
完整准确把握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是端正对邓小平理论科学态度的基本要求,也是正确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的根本条件。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近十年来在强调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的时候,总是强调要完整准确地理解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去指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防止对邓小平理论的片面理解和教条主义倾向。
第一,科学地阐述了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科学体系。江泽民同志强调邓小平理论有它深远的思想渊源,有自己的“老祖宗”,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邓小平理论不能离开“老祖宗”,否则就丢掉了根本。邓小平理论是一个新的科学体系,但它不是游离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体系之外,而是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它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第二,全面地概括了邓小平理论的内容,表明它是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从党的十四大报告到党的十五大报告,江泽民同志在论述到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的时候,对它的内容都作了科学的概括。他指出: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它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面。这一论述表明:邓小平理论的内容博大精深,它涉及社会主义建设一系列基本问题,贯通各个领域,涵盖各个方面;这些内容不是相互孤立的个别结论的简单结合,而是由一系列基本理论组成的比较系统的科学体系;这个科学体系不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简单重复,而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新的实践基础上“第一次”作出的回答;邓小平理论是一个开放的、需要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科学体系。
第三,强调从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时代特征与民族特色、主题上把握它的科学体系。首先,江泽民同志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中的地位有许多精辟的论述。最主要的是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基础,它象一根红线贯穿于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把握住了这个精髓才能把握住邓小平理论的精神实质,才能把握住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其次,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对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是邓小平理论对当代中国国情和世界形势再认识的重大成果,它使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找到了客观根据。只有从这些客观事实出发才能完整准确把握住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再次,全面论述“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理论的根本问题。邓小平理论之所以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就是因为它面临着和解决着这样全新的历史课题。把握住了这个主题,也就把握住了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核心部分,把握住了它的主要内容。
二、忠诚地坚持和实践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的主旋律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扎扎实实地搞好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运用邓小平理论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指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坚持和实践邓小平理论,就是最好地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
(一)坚定不移地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
掌握正确的科学的理论,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一个政党壮大发展的根本。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干部和人民,使这一理论日益成为全党各项工作的根本指针,成为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支柱。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了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的重要任务,并在此后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推进邓小平理论的学习、研究和宣传不断深入发展。首先,精心编辑出版《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和增订再版第一、二卷,为理论武装提供了最好的教材和最有力的武器。并且,连续举办省部级主要领导同志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研讨班,健全各级党委学习制度,以领导干部的学习带动全党的学习。
在广大干部和群众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的同时,深入开展理论研究,全国和各省区召开邓小平理论研讨会,建立邓小平理论研究基地,着力充实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加强邓小平理论的研究。采取各种方式开展理论宣传和教育,特别注重使年轻的一代了解和掌握邓小平理论。
(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以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
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首先,要求全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世界和理论,正确认识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我们必须坚持用正确的先进的理论来指导实践,使我们的实践成为自觉的有效的实践;并在实践中及时总结经验,上升到理论,以指导新的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证明是正确的,我们就必须坚持,实践证明是不完善或者错误的,我们就必须修正或纠正。
其次,强调必须把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全党的指导思想与切实研究改革、建设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由于时代、社会、国情、实践都处在不断发展变动的过程中,所以我们解决任何问题都要立足于当前的实际,认真研究现实存在的各种情况和特点。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就是要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为中心,自觉地用邓小平理论指导实践。
再次,坚持排除各种干扰,毫不动摇地坚持邓小平理论。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告诫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深刻吸取历史教训,把反右防“左”作为坚持邓小平理论和基本路线不动摇的重要条件。
(三)坚持和运用邓小平理论,开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最根本的是把邓小平开创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开创新局面。
第一,深化改革,加快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进程。党的十四大根据邓小平的经济理论,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定为改革的总目标,提出在本世纪末初步建立起新的经济体制。之后,我国大大加快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主要表现在:市场机制已在我国商品交易和资源配置等各个经济领域发挥着广泛的调节作用,市场决定商品价格的机制已基本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建设大大加快;所有制结构出现了巨大变化,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格局已经形成,各种经济成份的实现形式也日趋多样;宏观经济体系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宏观调控体制包括金融、外汇、投资体制的新框架初步形成;国有企业改革取得重大进展,运行机制正在发生质的变化;收入分配制度、住房制度和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稳步推进。
第二,扩大开放,形成了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开放的新格局。党的十四大以来,党中央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扩大对外开放。中央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把对外开放格局从沿海地区逐步推进广大中西部地区。各地按照国家发布的产业政策,积极吸收外商投资。目前,已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开放的新格局,并推动我国积极进入世界资本市场、技术市场、人才市场、产品市场,参与国际范围的分工,既发展了自己,也为世界作出了贡献。
第三,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党中央要求把握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强调发展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改革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稳定是改革和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只有坚持改革和发展,才能从根本上保持稳定;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一切都无从谈起。为此,通过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逐步消除或缓解了经济大步前进中出现的一些突出矛盾;注重用市场经济的手段来调控经济发展,更加注重加强农业和基础设施、基础产业的建设,使社会需求增长趋于适度,宏观经济环境明显改善;抓住经济发展的关键,优先发展科技教育,科技教育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受到重视;不断改善城乡人民生活,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保持社会稳定。当前我国经济的宏观状况呈现出多年没有过的好形势,初步形成了高增长、低通胀的经济发展良好态势。
第四,坚持“两手抓”的方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切实加强。党中央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采取一系列重大措施加大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力度。1994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党中央提出了以邓小平理论为根本指针,落实“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四项基本任务。1996年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进一步明确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基本方针和重要的措施。我国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得到新的提高,中国城乡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一是爱国主义教育得到加强。二是各类创建文明活动形式多样,成为群众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三是树立先进典型,弘扬社会正气,用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好人好事来教育群众。
此外,实施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成功地实现香港的稳定回归。香港回归以来,“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得到全面贯彻执行,香港社会继续保持繁荣稳定。这对澳门回归和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中央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双边和多边外交活动,同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友好合作关系不断发展,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赢得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不断地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坚持继承与发展相统一的科学态度,才能使马克思主义旗帜代代相传。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的贡献,还表现在以积极的开拓进取精神,不断总结新鲜经验,在新的实践基础上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
(一)把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庄严的历史责任
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坚持邓小平理论,在实践中继续丰富和发展这个理论,这是党中央领导集体和全党同志的庄严历史责任。”一个半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之所以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不只是因为它正确,更重要的是因为它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因此忠诚的马克思主义者对待马克思主义,不仅重视对它基本原理的坚持和应用,更重视在实践中总结新经验,不断用新的思想和观点丰富和发展它。江泽民指出“离开本国实际和时代发展来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静止孤立地研究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同它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动发展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没有出路。”(注:党的十五大报告。)正是坚持了这种用发展的观点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因此能自觉地把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作为中央领导集体和全党的庄严的历史责任。这是中央领导集体理论成熟和政治成熟的重要标志。它反映了当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跨向21世纪的历史关头,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迫切要求。
(二)用新的内容充实完善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发展,还需要从各方面加以充实和展开。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高屋建瓴、总揽全局地提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使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内容得到进一步充实,使党的基本路线在贯彻中得到进一步展开。党的十四大作出了三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决策:一是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二是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是确立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随后,党中央先后开了七次会议,分别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党的建设、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一系列涉及全局性重大问题作出了规划和部署。实践证明,这些决策和部署是正确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具有在国内外复杂形势下驾驭局势的能力,在理论上和政治上是成熟的。这些决策的部署以新的内容进一步充实了邓小平理论。
根据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围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党中央在十五大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纲领,从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阐述了什么是和怎么样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与此相联系,在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以来,党中央在总结新的实践经验基础上,在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保持稳定”的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相互关系的基本工作方针,同时还提出了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十二个方面的关系。这些都是对邓小平理论重要内容的充实,是党的基本路线的具体展开,是新的实践经验的总结。
以“两个根本性转变”的重大决策,进一步充实了邓小平关于改革和发展的理论。“两个根本性转变”即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是实现跨世纪宏伟目标的带全局意义的根本转变。这一决策的提出,使邓小平理论关于改革和发展的思想更加具体和完善。
以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两个文明共同进步、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等方针和主张充实了邓小平理论关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
制定了跨世纪的发展战略,绘制了奔向21世纪的宏伟蓝图,进一步充实了“三步走”战略步骤的内容,使邓小平理论的战略步骤论更加完善。
以新的内容在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根本任务等方面充实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
(三)用新观点发展邓小平理论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在坚持和发展邓小平理论中,以极大的政治勇气、理论勇气和实践勇气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实践的真理标准,在尊重实践、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的基础上,不断总结新经验,在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上获得了重大突破,产生了一系列新观点。这些新观点对于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对于指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这些新观点主要有:
在学风问题上,第一次强调理论是否联系实际不仅是学风问题,而且是一个政治问题;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成熟的基础,能不能把理论和实际很好地结合起来,是理论上和政治上是否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要以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问题上,有一系列重大的理论突破。其中关于公有制的含义问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问题、公有制的实现形式问题、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问题、非公有制的地位问题等都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上的最新成果,这些新观点更加贴近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
第一次提出“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观点,并把尊重和保护人权作为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这些体现了党在治国理论和实践上的成熟。
第一次阐述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科学内涵,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联系起来,并强调它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在党的建设理论问题上,围绕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任务,围绕着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完整系统地提出了执政党建设的总目标,强调把党建设成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并第一次强调要抓住党的建设的三个根本,充分发挥党的三个优势,即思想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这些观点继承了前人,又赋予了新意。
标签:邓小平理论论文; 中国改革开放论文;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论文; 江泽民论文; 邓小平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领导理论论文; 经济建设论文; 历史政治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历史主义论文; 时政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