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进步,城市化水平也越来越高,人们对城市道路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以往的城市道路建设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现在对于环保绿色城市的要求。而随着海绵城市理念的提出和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城市道路建设与海绵城市理念相融合的发展方向。城市内涝给城市经济带来的影响巨大,此外,还严重威胁了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下文将从海绵城市的相关内涵出发,探讨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市政道路建设的重要性,并对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作出详细分析,详见如下。
关键词:市政道路;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设计
引言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的城市雨洪管理概念,主要指的是城市在建设中能“弹性”地适应环境变化和雨水所带来的自然灾害,因此,海绵城市也可以叫做“水弹性城市”。海绵城市的出现,是城市发展理念和建设方式上转型的一个重要的标志,对于海绵城市的建设来说,我国已经确定了相应的建设时间表,并且有130多个城市制定了相应的建设方案。我国推广海绵城市的建设,主要目的是希望能够使70%的降雨能够就地消纳和利用,减缓排水系统的压力,同时也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1 海绵城市的内涵
随着我国工业的快速的崛起,随之于自然就会产生对立的情况,此现象就是改造自然。而人类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由原来的顺应自然到如今的改造自然,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行循环,不断的遭受到破坏在进行修复,但是修复远远不及破坏带来的危害,由此进一步导致了环境的恶化。而为了改变这一现象,海绵城市便应运而生。其主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在发展的同时又最大限度的降低了生态环境的破坏。其中对于水资源的保护,海绵城市主要体现在建设城市的过程中以保护水资源为前提,抓住其发展的自然规律,最大程度的发挥自然资源的优势。与传统的处理方式相比较可以发展,海绵城市的选用进一步的解决了传统水资源的诸多问题,主要包含水污染以及排涝的处理,传统的方式只是一味的将水进行排出,严重的制约了水循环的发展,导致地下水不足以及洪涝灾害的发生。
2 市政道路建设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道路属于其中必不可少的部分。现如今,城市化步伐越来越快,道路硬化面积越来越大,这种情况导致城市道路无法收集更多的雨水,若是梅雨季节到来,雨水无法得到及时排放或者吸收,就会导致城市内涝。在很多城市治理中内涝已经成为一项重要问题。想要确保城市健康发展建设海绵城市已经成为解决内涝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在市政道路设计中融入海绵城市理念,通过生态设计收集道路径流,一方面能够丰富地下水,另一方面还可以作为路边绿化带的补充水源。而且通过建设海绵道路,既提高了道路的使用年限,同时还有助于城市生态环境的修复,对于城市的生态环境以及经济效益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3 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
海绵城市理念主要是以低影响开发技术为核心,实现对城市水资源的循环再生利用,从而减少城市水污染的现象,更好地形成城市的良好生态环境。这种技术应归属于源头控制系统,并重点针对中小降雨的情况,主要是通过自然途径和人工手段的结合方式,实现雨水在区域内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以达到最佳的水文循环状态和平衡。
3.1 总体规划
在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下,可以充分利用城市的自然地理环境优势,合理地规划城市道路的空间布局,并考虑河流和湖泊的影响,科学合理地规划道路线路,借助于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实现对雨水的截留、渗透和净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并遵循“规划引领,生态优先,安全为重,因地制宜,统筹建设”原则,对城市道路进行统筹规划和设计,具体包括: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雨水管渠系统、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原生态系统的修复和保护等,保留城市的生态用地,并合理控制城市不透水面积的比例。
3.2 道路路面材料的选择
在城市道路路面材料的选择上,尽可能选择一些透水性能比较好的材料,比如沥青混凝土、透水混凝土或者是透水砖等材料。这样不仅满足了车辆的正常行驶,同时也满足了海绵城市在城市道路建设上的应用。从而可以大幅度的提高新城市的建设水平,并且对城市的生态环境也有所改善。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就是将透水的沥青混凝土、透水混凝土或者是透水砖作为路面,并且路面的下层面都需要是透水的,这样地表的水资源可以有效的渗入到地下。一般在道路建设中,还会采用碎沙子作为路基。碎沙子具有多空的特点,所以不仅可以承受路面巨大的压力,同时也有利于路面积水的渗透。通过路面积水向地下的渗透,这样雨水可以补充地下水,并且对调节城市的温度与湿度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3.3 透水铺装
透水铺装系统属于一种具有透水性的路面结构层体系,对于径流污染物具有一定的清理功能。透水铺装系统金属表面上积累的污染物,不会发生结构迁移。但是在其底部不难发现有高浓度锌、铜等重金属存在。这种现象比较矛盾,但是也表明了在pps渗透过程中污染物是不会进行迁移的。对于能够去除不同污染物的分层结构进行合理组合,从而达到不同区域中径流水质最大程度上的净化。除此之外,铺装系统中的分解过程,对于研究径流污染物的去除起到推进作用,可以以此作为基础,指导多种多样的透水路面层结合工程。通过一些科学的方法,例如分光光度法等,研究径流污染物在不断通过透水铺装系统后产生的浓度变化,进而对物质形态以及转化过程进行明确。
通过一些物理表征进行科学分析,确保该系统的可行性。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地区不同,其土壤也不尽相同,这就导致净流比例存在差异,因此,透水路面系统应该坚持从保护地下水的基本原则出发。在透水路面系统中融入海绵城市理念,需要参考智慧城市发展状况,通过对暴雨以及地表水的实时监测和预警,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和解决。利用遥感技术,加强对河流等水体中污染负荷的检测,实现对雨水的智慧控制,保证城市雨水能够循环再利用。
3.4 道路与城市绿地衔接设计
(1)对于暴雨、洪涝多发地区,地面径流量超出市政道路排水系统的排水能力时,可优先考虑雨水储存和调节的技术。当雨水排入调节塘分流后,可削减峰值流量,并在其中进行沉淀、过滤,经初步处理后流入湿塘或雨水湿地中,经沉淀、过滤、净化后就地储存,如果其储存容量不够,则会排入下一个末端技术设施;(2)对于水资源缺乏的干旱地区,雨水排入城市绿地内时,可优先考虑储存和处理并利用雨水,道路雨水经排水管进入雨水湿地或湿塘中,净化处理后储存起来,达到雨水资源化利用的目标;(3)对于水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可考虑雨水截污净化、渗透等技术设施,排入城市绿地内,以达到削减径流洪峰和控制径流污染的目的。道路径流通过雨水花园、植被缓冲带截污净化雨水,或通过下沉式绿地、渗透塘下渗排水,以达到削减峰值流量、净化雨水的效果。
结束语
海绵城市这一概念,在我国还属于一种新鲜事物,但随着市政工程社会效应的不断提升,海绵城市道路设计方案也得到了广泛重视,并逐渐从南方多雨城市借鉴到北方缺水城市,而这不仅是理念层面上的一种转型,也有助于缓解我国城市建设中水土保持、市政用水,以及防洪防涝工作等方面的压力,进而促进市政道路设计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显.“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建设科技,2016(13).
[2]吴丹洁,詹圣泽,李友华,涂满章,郑建阳,郭英远,彭海阳.中国特色海绵城市的新兴趋势与实践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6(1):79~97.
论文作者:王梦飞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7
标签:城市论文; 海绵论文; 雨水论文; 透水论文; 径流论文; 路面论文; 水资源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