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述评论文_曹 茹 刘英丽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述评论文_曹 茹 刘英丽

曹 茹 刘英丽 云南师范大学 昆明 650500

摘 要: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刺激和反应的联结,提出了强化的概念,重视环境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实现了由研究人的意识转向研究人的行为,并将理论应用于教育领域。但是由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只强调了人的行为并把动物实验中的学习直接推论到人类,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关键词:行为主义 学习理论 学习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发展的三个阶段

1.以华生为代表的早期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华生是早期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华生认为,学习就是一种刺激替代另一种刺激建立条件作用的过程,有机体的学习实质上就是通过建立条件作用,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的过程。条件刺激通过与无条件刺激在时空上的联结,替代无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反应建立了联系。早期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研究学习问题时,以研究动物为主,将研究动物的学习直接推论到人的学习,难免将人等同与动物;他们反对主观内省法,主张人的行为的可观察性、客观性和经验性,强调强化与外显的行为。

2.以斯金纳为代表的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以斯金纳为代表的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是操作性条件反射这一概念。斯金纳认为,人类行为主要是由操作性反射构成的操作性行为,大多数人类的行为都是学习得来的,而离开了强化学习就难以进行,强化在塑造行为和保持行为中是不可缺少的关键因素。同时,斯金纳认为教学过程基本上是一个塑造行为的过程,他发明了程序教学模式,学习者按照步骤完成安排的内容,自定步调并且能够及时获得反馈,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新行为主义者主张将意识还原为行为操作,即在他们看来,动物和人是静止的、孤立的客体。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意识、心灵、思维等心理因素。

3.以班杜拉等为代表的新的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以班杜拉为主要代表的心理学家,在行为派和认知派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形成了新的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班杜拉认为,儿童的大多数学习发生在社会环境中,儿童通过观察生活中重要人物的行为而学得社会行为,这些观察以心理表象或其他符号表征的形式储存在大脑中,来帮助他们模仿行为。观察学习包括注意、保持、动作再现和动机四个子过程。在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看来,人类的行为既不是只受内部因素驱动,也不是仅由外部环境刺激自动塑造和控制。个人行为可以由交互决定论来解释,即个人、环境和行为是相互影响、彼此联系的。这些观点对行为主义的核心假设提出了挑战,关注线索对行为及其内在心理过程的作用,以班杜拉为代表的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研究学习问题时,突出人的主体地位,重视社会因素对人行为的影响,主要以人作为研究对象。

二、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要义

以华生、斯金纳等为代表人物行为主义学习理论阶段,他们否认人的意识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而存在,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必须是可见、可测量的实际行为。到了以班杜拉为主要代表人物的新行为主义阶段,开始关注现实的人,学习过程开始强调社会因素和认知结构的重要作用。但无论是哪个阶段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都强调了刺激与反应、强化以及环境的重要性。

1.刺激与反应。在以华生为代表的早期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中,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S-R之间的联结,这种联结是直接的、无中介的,是靠尝试错误而建立的。在班杜拉交互决定论认为,个人、环境和行为是相互影响、彼此联系的。环境中出现的各种因素就是一种外在刺激,在班杜拉的实验中,让学前儿童观看一场电影,在电影中,一个人正在踢打一个充气娃娃。此时,环境就是看电影,而电影本身就是对儿童的一种刺激,他们也会做出相应的行为反应。

2.强化。行为主义者普遍强调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不断练习、不断反复等途径来促进学习效果的强化。在一个已形成的刺激—反应联结,如果在短时期内不断地进行强化,这个联结就会变得更加牢固,学习的效果就更好。斯金纳的强化理论更为系统和深入,他明确了正强化与负强化概念,区分了一级强化与二级强化的本质差别,并且提出了固定间隔强化、可变间隔强化、固定比例强化和可变比例强化4种模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此后,班杜拉在他的社会认知理论的观察学习中认为,观察者的模仿动机存在三种来源: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他认为强化是作为先行条件而不是结果来产生影响,自我强化、内部强化对行为起着重要的作用。

3.环境因素。华生是环境决定论、教育万能论的代表人物。斯金纳认为我们周围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支配着我们的行为倾向,人总要受别人左右,最终成为环境的奴仆。因此学习者学到了什么,学的效果如何都取决于环境并受环境的控制,而不是由学习主体自身所决定的。班杜拉的交互决定论中,也特别强调了个人、环境和行为之间的联系,他认为三者影响力的大小取决于当时的环境和行为的性质。

三、对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评价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在保持自身特质的同时,不断地丰富和完善。斯金纳提出了强化理论,班杜拉把心理因素引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提出的社会认知理论,都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为以后学习的理论发展奠定了基础,但由于时代以及研究方法的限制,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自身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进步

(1)由研究人的意识转向研究人的行为,并实现了二者的结合。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意识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主张心理学要抛开意识,径直去研究行为。华生认为,只要确定了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系,就可以预测行为,并通过控制环境去塑造人的心理和行为,通过外显的行为来描述和分析一个人学习的过程。在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中,使用了诸如信念、期望、记忆等认知因素来解释社会学习过程,实现了意识和行为的结合,具有进步的意义。

(2)提出了强化概念,并强调环境的重要性。斯金纳的强化理论以及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中,都对强化进行了不同的分类,并认为强化是行为的塑造和保持中的关键因素。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特别强调环境的重要性,环境中的种种刺激对学习者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发展的三个阶段中,从华生到班杜拉都十分重视环境因素的作用,认为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的效果与环境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3)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斯金纳的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教育领域应用的主要成果。程序学习强调每个学生的重要性和独特性,主张教师要依照个别化教学来进行和思考。在程序学习过程中,经常给予学习者以强化,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因为一个大的学习任务分解成了一个个小的学习任务,它使任何学生在其理解范围内掌握教材时减少了遇见挫折的可能性。此外,程序学习,还可以改善学生学习的准备状态,使其处于持续的警觉和忙碌状态,不断的强化过程可以使学生把学习过程作为一种享受,推动他进一步参与学习活动。

2.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局限性

(1)由研究动物的学习推论到人的学习,忽视了人类的特殊性。以华生为代表的早期行为主义者以及以斯金纳为代表的新行为主义者,都是通过动物学习实验直接推论人的学习行为,实际上是假定了人与动物没有本质上的区别。这样不仅难以真正客观地研究动物和人的学习,将动物实验中的活动规律推广到人类身上,忽视了人类的特殊性。

(2)过于强调人的行为,研究范围小且片面化。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指个体经验的获得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过程。强调了人的学习行为,但对于其中的内部运行机制却没有任何深入研究,研究内容过于狭窄。即使后面班杜拉意识到了社会和认知对于学习的重要意义,但是学习并不仅仅是只受这些因素的影响。

(3)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真正实现以人为研究对象的是以班杜拉为代表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开始强调学习过程中人的认知结构和社会因素的重要作用。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发展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人是可以主动积极地认识世界,学习这个世界的知识、技能、文化等,并不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刺激和产生行为。

参考文献

[1]赵长林 解读行为主义教育思想[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7。

[2]陈琦 刘儒德 教育心理学(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高峰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进展的内在轨迹[J].外国教育研究,1997,(3):1-6。

论文作者:曹 茹 刘英丽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5年9月总第18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5

标签:;  ;  ;  ;  ;  ;  ;  ;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述评论文_曹 茹 刘英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