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田乙涵(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
摘要: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力突飞猛进,社会建设日益完善,在城市发展不断加速的同时,国家与政府逐渐提高对于农村经济的重视程度,为了能够切实提高农村整体实力,促进城市化与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则需要从区域经济发展视角下,重新定位农村产业结构,逐步以发展乡镇企业的方式,提振农村的发展动力,吸引人才回流,进而实现农村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本文针对农村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进行研究,并提出有效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 农村经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农村是指具有特定的自然景观和社会经济条件,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的劳动者聚集的地方,相比于城市来说,由于农村产业结构较为单一,并且现代化技术和理念的应用落后,所以其经济发展也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在新时期下,为了能够实现我国共同富裕,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则应当着重针对于农村制定有效的发展战略,从中既要不断建设现代化农村产业结构,又应当保持农村既有生态环境,才能为农村的进步与发展源源不断的提供动力。
一、以城市带动农村
以城市带动农村,以先富带动后富一直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统筹城乡发展的主要战略方针,但以目前实际情况来看,由于我国城市发展态势迅猛,现代化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造成农村落后程度不断加深,一时间内难以弥补城乡鸿沟,基于这种情况下,则需要城市主动向农村开放市场,农村则应当尽可能的依附周边临近城市进行经济发展。我国多数农村在多年的发展历程当中,产业结构一直处于低级状态,并且由于内部市场空间狭小,仅能够支撑农村部分资源的流通,所以一些乡镇企业难以在农村生根发芽,虽然依然有部分乡镇企业依靠农村的资源优势而得到快速发展,但如果在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不走入城市发展空间,势必导致其效益随同产品的滞销而急剧下滑,尤其体现在现代一些农村当中,同品类乡镇企业的不断开发建设,致使其商品市场不断趋于饱和,进而难以得到实际效益,所以在此状况下,促进乡镇企业依附高密度和高消费的城市市场而进行发展,具有明确的重要意义。在选择城市市场的过程中,由于我国各个地域和城市之间的差异性较强,所以城市的规模和经济状况均有所不同,如果仅依赖于农村周边的单一城市,依然会抑制乡镇企业的发展,所以在优化转型的过程中,则需要乡镇企业能够具备大局观和前瞻性,将周边城市的市场作为自身的立足点,将眼光放置于更加广阔的国内外市场当中,依靠各个城市之间的联动性,不断扩张自身业务范围,形成链式城市市场,就能够避免市场的制约,实现长期稳定发展。
对于城市市场的利用,乡镇企业应当保持多形式、多渠道的思路,首先,针对目前城市市场的实际情况来看,虽然城市市场当中广泛存在着科技产品或是数码设备,但农产品资源相对较少,所以乡镇企业则可以将其作为首要目标,通过各类农副产品填补城市市场空缺,进而提高产品与市场之间的契合度,不仅有效提振了自身发展动力,更加为城市建设和发展提供了保障。其次,乡镇企业还可以通过与城市各类企业进行合作的方式,为城市企业提供产品初级加工,进而利用自身的农业资源优势,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与城市企业互相协调发展。第三,乡镇企业还可以为城市填补低级空缺产业,进而完善城市的整体建设。通过乡镇企业与城市市场和企业之间的有效融合,能够打造一种农村与城市之间互相依赖、互相进步的和谐共处关系,这种状态更加符合经济理论中所提到的城市辐射作用。以上总体思路都是基于城乡一体化发展理念,在具体的实施当中,需要乡镇企业能够变被动为主动,将城市带动农村转变成为农村主动依附城市而谋求发展,积极寻找农村与城市之间的连接点,主动建设开放共享型农村产业结构,突破传统的闭塞。
二、改善交通和通信条件
交通是实现各个地域之间沟通与贸易往来的重要保障,而通信则是实现各个地域之间信息有效对接的必要条件,交通属于具象范畴,而通信属于抽象范畴,为了能够切实提高农村与城市甚至世界范围的交融效率,则需要对其交通与通信条件进行改善。从实际角度来看,之所以我国在当前时代下能够得以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我国的开放程度,这种理念契合于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区际间生产要素进行交换和补充的总体思路,因此为了实现农村经济的发展,则需要建设开放型经济模式,所以首要目标则在于打通与外界相互沟通的渠道。以我国实际发展情况进行分析,不难发现,我国港口城市经济发展优于内陆城市,中原城市的经济发展优于偏远城市,而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因素,则在于城市的交通条件,交通条件不仅会阻碍农村人口意识的提高,更加影响其产品的对外贸易,针对于此则需要建立健全农村与城市之间的交通网络,但由于条件限制,我国幅员辽阔,交通网络不可能遍布全国各地,所以在交通网络的规划当中,则需要以县、镇、乡、存的层级体系进行设计部署,分别以实际需求和相关标准,制定公路建设计划。为了改善农村的通信条件,则应当从基础设施建设与现代化科技成果的普及双方面入手,基础设施包括农村电力能源的输送以及信号塔等方面的建设,对农村人口应用现代化科技奠定基础,在现代化科技成果的普及和应用当中,首先应当加强农村人口对于网络技术与通信技术的了解程度,明确通信条件对于农业发展和乡镇企业进步的重要意义。通过交通条件和通信条件的改善,对于农村所带来的影响大致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间接缩短城乡空间距离,有助于双方之间的沟通和贸易往来,并对城市的郊区进行扩张。(2)节省运输成本,为农产品进入城市以及城市科技进入农村提供便利条件。(3)在交通与通信条件的完善后,有助于城乡之间资金、信息和劳动力的流动,加速城乡融通进展。(4)有助于建设开放型经济体系,并提高所获取的实际效益。
三、保证农村劳动力
劳动力是创造价值和促进农村发展的基本保障,但以目前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农村劳动力净流失的情况已经持续多年,农村本土青壮年为了能够获取更多报酬,将目光放置于各类城市而谋求发展,而由于农村本身较为落后,所以缺乏外来劳动力进行补充,进而导致留守在农村的人口多数为老幼群体,这类群体的特点在于文化基础薄弱、缺乏创新意识、身体健康欠缺,所以为了能够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则需要保证农村的有效劳动力群体。从本质上来看,农村劳动力缺乏的情况主要在于农村的发展落后,在当前电子信息化技术不断普及和应用的背景下,信息的传输与交流更加便捷,并且随着国家对于农村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现代农村青壮年群体已经具备一定实力,其世界观和价值观也在逐渐发生转变,为了能够彰显自身价值,为家庭谋求更多福利,多数青壮年都会选择出外务工的方式,进而融入城市,尽其所能在城市生存与发展,不仅形成城乡人口结构失调,而且在对农村经济发展进行扶持时,缺乏有效劳动力作为支持,比如在农村发展乡镇企业时,如果依靠农村的留守人口或是文化水平较低的群体,则难以为企业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助力,在这种情况下,仅以依靠政府和国家不断进行政策扶持,或是专家群体在农村进行帮扶,同样难以保障乡镇企业的未来发展。为了能够解决农村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则需要农村尽快改善自身综合条件,为青壮年群体提供足够的吸引力,具体可以落实在农村的整体发展当中,通过媒体加强宣传,以及政府的人才政策支持,吸引农村人口回流,鼓励乡镇人才就地创业和发展,依靠农村本土的资源优势,形成从产品到加工一体化的产业链,确保人才在回流后能够在合理的岗位当中发挥自身优势,体现自身价值。对于在城市务工的农村人口,同样需要进行帮扶,鼓励其市民化,进而带动其家族群体转向城市发展,所以可以通过为农村务工群体提供保障的方式,建立健全劳动力市场,让农村人口能够有所作为,在城市进行建设和工作时,获取优渥的报酬和福利待遇,进而不断提高在城市的农村人口的收入水平。
这些功能的背后是市场化在发挥作用。市场化有两个基本要素:一是交易行为各方完全自愿;二是交易价格遵从约定或随行就市,没有任何其他外力的任意干预,即完全的市场化。失去市场化这个前提,不仅各类金融基础产品的经济价值和风险价值变得扭曲,围绕这些基础产品所衍生的金融产品的价值也会变得扭曲,金融市场的功能和效率将大打折扣。
四、发展农村特色经济模式
我国部分农村当中所保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则可以作为农村发展的部分优势,比如大力推动农村手工业发展,为农村老龄人口提供经济来源,既可以全方位促进农村整体经济的提升,又有助于保护我国珍贵的历史遗留。以我国部分农村的实际情况来看,在充分发展其自身独有的特色经济模式后,手工业、竹制品加工、木制品加工等产业的经营,极大程度的提高了农村经济发展的速度,并且一些国内外企业发现了农村的潜在商机后,加强与农村本土企业的合作,进而实现了我国农村产品不仅能够走向城市,更加走向国际市场。农村本土所具有的环境优势,如果能够加以开发,更加能够成为农村独有的生态风貌,为城市居民提供宜居、宜养的度假旅游区,所以在农村的建设当中,应当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环境、气候、自然风光等特点,紧密围绕着经济进行部署建设,通过农村餐饮服务、旅游服务和制造业服务相结合的方式,打造独有风貌的配套式经济模式,农户则可以根据自身得优势特点,选择其中某项产业进行经营,既可以提高农村资源的利用率,又可以吸引人才回流。无论是农村的产品还是服务,都离不开销售环节,所以在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规划当中,应当秉承以工为本、以贸搞活的理念,对于农村的建设尽可能的选取投资少、风险小并且收益较快的项目,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和再生力,避免盲目建设大项目所带来的巨大风险,而在农村产业建设完毕后,应当理顺旅工贸或贸工旅等产业次序,加强优势产业的力量,因地制宜的以产业带动产业发展。虽然农村需要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产业结构,但同样离不开与城市之间的合作,所以在建设和发展当中,农村产业应当积极开放共享,加强与城市的沟通和共融,为其下一阶段的工作部署提供指导方向。
五、结语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我国经济社会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农村经济结构的优化完善,以及对农村整体经济实力的提高,不仅有助于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更加能够促进我国整体脱贫,达到改革攻坚的最终目标。
有件事我必须得说,再不说,我怕没机会了。杨小水突然说,我对不起那家人,李峤汝才是他们的妮儿,李碧汝是我的妮儿。
参考文献
[1] 侯景新. 农村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J]. 经济论坛,1996(15):102.
[2]朱航辉,周桃霞.浙江农村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J].调研世界,1995(3):41-45.
[3]叶亚南.新时期我国农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37(6):29-30.
标签:农村经济论文; 区域经济论文; 发展战略论文;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