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对于电力的需求在不断的加大,近年来我国电网建设越来越完善,尤其是在高新技术的支持下,智能电网的建设已经取得重大成果,可以进一步提高电网运行管理效率,使电网供电质量不断提高。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合理地应用能够更好地实现智能电网的节能环保性,提高电网运行安全性与稳定性,对其进行研究具有一定必要性。
关键词:智能电网;电力工程技术;建设要点
引言
对于电力工程来说,电力工程技术的运用贯穿整个项目过程。电力工程技术水平的高度不仅体现企业整体技术水平,更决定了电网的安全性、可靠性、高效性及环保特性。当前我国部分区域仍存在电力供应不平衡、网架及设备易受外力影响甚至破坏等情况,区域内及区域间电网亟待优化、设备技术水平及抗破坏能力须进一步提高。所以,要进一步提升电网科技含量,提高电力工程技术水平,加强智能电网建设。
1我国智能电网建设的特征
1)绿色环保当今世界电力主要生产方式是火力发电,火力发电对环境的影响众所周知,减排与治污已成为当下政府的主要工作之一,如何发现可再生能源代替火力发电,如何将电网单一模式向多元化转变已经成为一个重大的课题,而智能电网的建设融合了当前所提的绿色环保的理念,具备极强的节能特点。随着当前全球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因此我国的智能电网建设也更加重视环保,所以在智能电网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供电企业要更加重视节能环保环节的相关问题,使用科学合理的技术来确保国家电网的环保。2)安全稳定电网的工程整体架构一定要拥有好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我国是一个地貌广,自然地理环境复杂的国家,所以对于提高电网架构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及其重要,而其中特别是智能电网对于架构的安全性、稳定性要求也极为苛刻和重视。3)资源使用率高智能电网的建设提高了能源的优化使用效率。当前国内电网资源的使用效率较低,存在严重的浪费和电力使用漏洞,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环境的负担。智能电网的推广可提升资源的使用效率。智能电网的建设在提高社会效益的同时也提高了经济效益,智能电网建设不但可以促进电网的效率,为社会带来极大的方便,而且还具备极大的经济效益,有着良好的经济性,智能电网可以促进能源供给市场机制的良性发展,增强电网的市场化。
2智能电网建设电力工程技术应用要点
2.1能源转换技术
智能电网建设的其中一个特点就是环保节能,未来发展将以低碳能源供给为主,利用科学能源转换技术,在不影响电力规模的基础上,提高电能远程运输能力。目前我国智能电网能源主要包括分布式与可再生式2种应用方法,其中分布式还可以细分为分布式存储与分布式发电。分布式储能即利用蓄电池、飞轮和超导储能等方式来对能源进行储藏。分布式发电则是利用风能、潮汐能、燃料电池等方式来发电。提高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充分发挥出其无污染、可再生的特点,降低传统能源的利用比例,在高效输电的同时降低对环境的压力。电子工程技术的应用,能够进一步推动分布式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对智能电网建设进行优化。
2.2电能的质量优化技术
关于智能电网在进行建设中,电能的质量优化技术是指在划分和评价估算电能质量等级时,充分考虑和分析接口的使用性能,计算出质量等级的结果,就能构建出合理的质量评价和估算体系,主要是以用户经济性和技术性为主,这样不仅可以满足用户各方面的需要和要求,还能促使用电市场得到不断规范和完善。此外在智能电网中运用电能质量优化技术可以大大提高电能运输效率和质量,降低电网的维护成本,起到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目的,因此在我国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得到非常广泛应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高压直流输电技术
就我国智能电网建设和运行现状来看,依然以直流输送电技术为主,存在部分环节使用交流电,而对于供配电运行需求来讲,必须要以直流电形式进行传输。因此智能电网建设中为满足逆变或换流工序要求,必须将控制换流器作用发挥出来,且只能用于高压直流输电技术。换流器可以通过具有管段功能的元件来提高电力输送可靠性和经济性,更适用于重量较小的直流输电系统。同时,对于输电距离较远的直流传输系统以及近距离直流传输系统,均可以应用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可以确定高压直流输电技术逐渐可以满足更大容量、更远距离的输电工程建设和运行需求。
2.4柔性交流电技术的应用
该技术在电网运输中具备很高的清洁度,但是在实际的运用中还需要使用一些技术,现在智能电网采用了很多技术,(电力、微型电子以及控制等方面的技术)。与此同时,在运输电力中必须将较高清洁度,一些新型电力注入到电网中,而柔性交流电技术可以对这些方面的需求进行有效满足,应该通过利用一些电力和控制方面的技术对交流电视网线进行灵活和合理的控制,因此该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2.5新型的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
(1)构建调度和广域防御网络,这样就能确保我国电力能源在相对领域得到更加广阔应用,使得电力资源得到科学合理的配置。(2)构建新型可靠的硬件方面的设备,关于电力工程在开展运输工作中采用这些新型的硬件设备可以对运输中输电设备发生的老化现象进行合理避免和解决,最大限度提高运输效率。(3)对拓扑网络进行合理构建,应用这种性质的技术就可以对智能电网和计算机之间进行合理连接,从而就能够构建出成熟和完善的供电系统。
3智能电网的发展趋势
3.1发电
对于电力工程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技术,主要是利用电能转换和电子设备来进行实现,最大幅度减少了能源损失和消耗,对我国智能电网的效率进行大大提升。同时在我国范围内现在出来了一些先进的技术,风力、太阳能发电等,这样就促使其该技术能够提供各种各样的电力,并且通过采用先进电力和电子设施设备对能源进行转换,主要是将一些别的形式能源转化成为电力能源,进而提高能源转换的效率,对一些起到辅助作用的设施设备减少损耗。
3.2输电领域应用
智能电网建设现在已经相对完善,系统内电力设备运行可靠性和稳定性更高,确保能够更好地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供电服务。在智能电网建设中,为切实达到高质量供电与稳定运行的目的,需要以谐波抑制技术和无功补偿技术作为支持。并且,对于不断更新应用的电力装置,也可以体现出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功能性。为满足实际供电需求,我国电网建设中存在部分线路距离比较长,或者是输电容量比较大的现象,需要采用直流电输电的方法维持电网运行的可靠性。并且对于高压直流电输电线路来讲,建设时多会采用晶闸管变流装置作为送电和受电两端的整流阀与逆变阀装置,能够有效改善电网输送容量。各项设备装置的应用可以减少电网输电异常的现象,避免电压降低或闪变,对提高智能电网建设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3.3变电领域
通过某110千伏变电站建成投运,在该站中成功使用了现代通信技术、传感测量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智能机器人巡检系统已投入使用,为全站实现智能化奠定了基础。由于还未出台变电站智能化统一标准,各种技术还处于分散状态,有待进一步研发。由于正处于研究阶段的电力电子变压器具有体积小、电能转换质量和效率高、可分布式变电、节能效果达10%~40%等优点。
结语
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于进一步提高智能电网运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需要基于我国智能电网建设要求和发展趋势,在现有基础上来对电力工程技术做更深入的研究,争取可以为电网传输提供更好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殷元炽.分析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运用[J].山东工业技术,2018(19):177.
论文作者:刘浩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6
标签:电网论文; 智能论文; 电力论文; 技术论文; 工程技术论文; 能源论文; 电能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3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