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唤小学语文考试的价值回归,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小学语文论文,价值论文,考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二条规定了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和“就近入学”的原则,从法律层面上禁止义务教育阶段任何形式的“以升学为目的”的考试。然而,一些学校特别是所谓“名校”仍然在暗地里组织各种选拔性考试,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也绞尽脑汁参加各种名目、各个“名校”的“小升初”考试,导致小学阶段的考试异化。
当然,禁止的只是“选拔入学考试”,而不是平时应有的考试。就语文学科而言,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如何让小学语文考试回到正常的轨道、实现它的价值回归?
一、现状:“小升初”语文考试的异化
一些学校为争夺优质生源而暗地里开展的“招考之战”从未消停过,这些考试,导致小学语文考试价值失衡,其现状堪忧。
1.无限度地增加难度
笔者阅读了一本某地几大名校近年“小升初”招生试卷集,虽然考试范围无外乎“积累运用”、“阅读理解”、“写作表达”三大块,但各“名校”为体现自己的特色,语文考试的侧重点各不相同,并且加大了考试内容的难度。有的只考现代文阅读和写作,而作文占到60分,要求字数须达600字。这对小学生来说,要求可算不低。有的侧重于古诗文,要考古诗文默写和文言文阅读理解,古诗文默写还包括课外积累知识,如《论语》、《增广贤文》等,而文言文阅读题内容较深且分值不低(人教版小学语文12册教材中只有《杨氏父子》、《学弈》、《两小儿辩日》3篇短小浅显的文言文)。何况近年来,为防止优质生源被抢,各“名校”招考时间越来越早,刚进入六年级的学生连第12册的语文课文都还未接触,这对于未上辅导班的学生来说,要解读类似于《钓鱼记》、《邹孟轲母》之类的文言文,其深难程度可想而知。
2.各种“神题”层出不穷
除了难度加深以外,各种偏题怪题也屡见不鲜。如近年外省某校“小升初”语文考题,就让人看后惊呼:“看来我们都要继续读小学去!”
这道题是:
(1)20/3;
(2)1/100;
(3)9寸+1寸=一尺;
(4)12345609;
(5)1,3,5,7,9;
(6)0,4,5,6,8,9。
每题请用一个成语来表达。
这样的试题,连成年人都要费尽脑筋,何况是十来岁的孩子?有人质问:“出这样的题,导向是什么呢?”也有人批判:“这哪里是题啊!纯粹是邪门歪道,误人子弟!”
由此可见,这种异化了的所谓“选拔考试”,会对最富灵性和韵味的小学语文教学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二、期待:准确定位,实现小语考试价值回归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评价具有检查、诊断、反馈、激励、甄别和选拔等多种功能,其目的是为了考查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检验和改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在义务教育阶段,小学语文考试(包括毕业考试)不应该强化其甄别和选拔功能,而应定位在检查、诊断功能上,这样才能回归它的促学、促教的引导价值上来。
1.导向:实——务实基础,体现过程
夯实基础,是以课标要求来衡量,勿降勿超。课标明确不列入考试范围的,就绝不涉及,如二类字的书写、句子成分的划分等。也不拔高,如虽然九年义务教育有“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的教学要求,但对小学阶段的文言文教学并无特别强调,更多的是着眼于古诗文的背诵积累来涵养学生的文气,偏长、偏难的文言文考试题目的出现,显然是超标的。写作也是一样,应把“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文从字顺、真实表达”这一课标明确表述的目标作为评分标准,而不能把“构思新颖、思想深刻、语言生动”等要求强加给所有的学生。“不降低”是指坚持标准,不迁就,如对常用标点符号的正确运用、对写字的考核,应通过卷面分的设定在试卷中得以体现。
九年义务教育是公民的基本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小学语文教育的核心理念所在。“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语文试卷命题时,应该注重考查学生语言积累与实践运用相结合的情况,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夯实基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其中,“养成教育”尤为重要,要让学生形成“悦读乐写”的学习心态和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这些都应融入小学语文考试中。
下列字你一定有许多好办法记住它们。请你按要求填一填。
螃 颇 昙 婶 劣 影
用加一加的方法可以记住(
)(
)+(
)=(
);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可以记住(
)(
)+(
)=(
);用形声字识记可以记住(
);用“日在云上挂”这则字谜可以记住(
);用组词比较的方法可以记住(
),组词为(
)。
(1)泰戈尔有句名言,“使鹅卵石臻于完美的,并非锤的打击,而是水的且歌且舞。”杜甫《春夜喜雨》表达同一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类比联想积累)
(2)阅读我国古代诗文,四季美景尽收眼底:春天有“留恋戏蝶时时舞,________”;夏天有________,听取蛙声一片”,秋天有“青山绿水,________”,冬天有“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美妙的诗文,令人沉醉。(主题式积累)
小学语文毕业考试命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等过程性东西,多给学生一点感悟的空间,尽可能体现知识或技能形成的过程。引导语文教学平实、扎实,一是要符合汉语的特点,二是要符合语文学习的规律,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让其一生受用无穷。
2.导向:用——语境活用,整体观照
汉语的境域性极强,我们常说“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这也是教学汉语必须遵循的一般规律。落实到试卷上,我们就特别强调语境的营造,不再单独设置如看拼音写词语、成语默写、诗词默写等单项考试题目,而是放入语境中进行综合考查。
(1)小学的最后一个学期了,我漫步在花园里,看到花园里的景色真美啊!请写出三个描写花园美或者花笑的成语。
(2)我发现一棵小树苗被风吹倒了。一向顽皮的我忙蹲下身来,把手伸向小树苗。这时,值日老师批评我把小树苗弄倒了,不爱护校园花草树木。我忙向他解释。请写出你是怎样向老师解释的。
(3)值日老师听了我的解释,他不但向我表示歉意,还奖励我一个任务:设计一条爱护花草树木的广告语。请你把广告语写在下面。
(4)来到阅览室,看到同学们正在专心地读书。请写一条与读书有关的格言。
(5)来到教室里,同学们正在讨论互联网,你认为小学生应不应该上网,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6)在即将离开亲爱的母校、漫步在校园时,我不禁想对母校说……请你写一句话,表达自己对母校的深厚感情。
欲知天下事,须读古今书。但你的好朋友无心读书,请你用下列方式来劝导他:
讲两个成语故事来劝勉他刻苦读书,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引用文言文名句让他明白读书的好处,可以是:________;引用文言文名句让他获得读书的方法,可以是:________。
语文素养是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小学语文考试既要考学生六年中的语文知识积累,更要考运用,不能脱节、偏废。
上面这两道综合性较强的试题,将语文积淀、语言交际、人文素养等考查置于一个具体的情境中,易于激起学生的言说欲望,突出了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在学生语文素养中的核心地位。如题例3,甚至还可以进一步扩展为字词检测、阅读理解等考查项目。如在阅览室读到一篇名家怀念读书时光的散文,即可乘势引入阅读能力的考项,作文也可与之关联起来。这样就将语文知识与生活世界勾连起来,与学生经验世界和成长需要勾连起来。这样的语文试卷设置,可引导教师改变以往过分重视单项分解训练的做法,强化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全面关注到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人文素养的综合发展。
3.导向:情——卷语含情,体现人文
我们先来比较一下:
光从这三套小升初语文试卷题项看,很明显,苏教版的这套试卷更能拉近学生与试卷之间的距离,更易实现试卷与学生的对话,让学生感受试卷不再面目可憎,而是饶有趣味。而通过关爱式、激励式、对话式的题目引导语来提高试卷的亲和力,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营造宽松的氛围,让考试成为学生的一次愉悦的智慧之旅,也正是语文试卷人文性的体现。
在小学六年的学习生活中,我交到了比喻、拟人、夸张、反问等好朋友,我知道她们悄悄地藏在《白桦林的低语》一文中,现在,我就要把她们找出2个来。
同样是考查学生的修辞手法,题例5这样的表述方式就肯定比“指出下面句子的修辞手法”要亲切,更能引发学生探求谜底的欲望,客观上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发展的根本追求来看,回归到实、活、趣的小学语文试卷,导向的是考试对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促进,是对学生语文素养持续发展的促进,是对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