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对国有企业安全管理的探析论文_徐,洋,王为强,焦,禹

新时期对国有企业安全管理的探析论文_徐,洋,王为强,焦,禹

渤海造船厂集团有限公司安全环保部 辽宁葫芦岛 125004

内容摘要: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安全既是底线,也是责任,更关乎效益,如何加强安全管理,使安全生产成为企业经济增长的基础、前提,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国有企业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针对国有企业安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国有企业;安全;安全管理

引言

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安全既是底线,也是责任,更关乎效益,如何加强安全管理,使安全生产成为企业经济增长的基础、前提,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国有企业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针对国有企业安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1当前国有企业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企业主体责任意识不强。一提安全,无论是谁,都说重视。但很多时候只停留在口头上,雷声大雨点小。企业领导对安全管理的思想认识不深刻,对于生产安全的管理不够认真,领导不严、下级不细,安全生产工作只停留在应付性工作布置上,最终导致了安全常常只是口号而已。而另一些企业认为,合法合规生产就是安全的,企业负责人、管理者和操作人员取得了资格证就是安全的,有合乎国家标准的各种评价报告、安全资质就是安全的,实际上,这些只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的前提条件,也可以说是底线和最低标准。惨痛的事故教训告诉我们:要防范事故企业必须严格安全管理。

1.2安全管理效能低。后工业化时代,国有企业走向了多元化发展道路。地域多元,企业跨区域、跨国界生产经营;产业多元,多领域经营,新业态大量涌现;股权多元,投资主体由单一向多个投资主体转变。随着国有企业不断整合重组,管理层级增多,导致决策和管理的针对性差,决策要求在贯彻执行中也往往逐级递减,企业管理层的一些想法和思路不能完全传递到生产作业一线,增加了安全管理、决策、协调的难度,这些都对安全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1.3人的观念行为滞后。仔细分析可以发现,许多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并不在于制度的缺失,而在于人的安全意识淡薄,思想上的麻痹大意。在生产作业过程中,冒险违章作业,自持“技高人胆大”的无知无畏心态,嫌麻烦、认为只要小心点就没事的侥幸心理普遍存在,有时甚至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冒险行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而人的思想意识没有发生根本的转变,许多落后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漠视规则,漠视生命,是造成事故的根源之一。在企业中还有一个怪圈,越是最危险的岗位,越是低技能的人在干,把低技能的农民工放在高危环境中搞人海战术,致使发生群死群伤事故的风险进一步增大。

1.4安全管控能力不足。管理资源匮乏。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大型国有企业的安全管理没有及时调整和跟进,企业安全管理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较弱,在企业规模扩张,设备技术更新,人员增多,风险增强的情况下,根本无力应对,只能是疲于应付,企业的安全管理往往靠领导者的个人素质和其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视程度去影响。安全管理制度执行不力。虽然很多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比较完善,但在执行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制度去实施,在作业施工中,标准低、毛病多、习惯性地违反安全制度这些行为常常发生,许多基层员工对于施工作业程序、安全操作规范毫不在乎,这些因素最终导致了现场安全管理的松散。内部安全监督检查不深入。现在基本上每家国有企业都有安全监管体系,但相关职责却不明确,管理与监督两种职能混为一谈。作业现场的安全管理和安全监督职能常常只由一个人承担,基层的监督检查没有执行彻底,往往停留在表面,深层次存在的问题还是发现不了。

1.5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近年来,国有大型企业基层岗位用工捉襟见肘,且现在的务工人员思想开放,接触信息广,流动意愿强,对于企业的归属感和忠诚度下降,致使企业用工缺少稳定性,不利于企业开展系统的安全教育培训,有些企业为了满足生产经营的需要,新进员工往往未经培训就上岗作业。而更多的企业对于安全教育培训却只停留在表面,对于员工真正需要掌握的安全知识不重视,大部分依靠以往不科学的经验操作,简单的安全培训不能达到真正操作中需要的安全要求,未实现全员、系统的安全教育培训,埋下了安全隐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加强国有企业安全管理的对策

国有企业安全管理的核心是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不断强化组织保障,夯实安全工作基础,加强安全生产执行力建设,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规范:

2.1 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

首先,要制定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实现每一名企业员工的责、权、利对等,其次,是完善安全生产责任考核体系,将安全生产的目标和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操作一线。第三,以“有感领导”带动责任落实,尤其对各级管理层要坚持“谁管工作、谁管安全”,领导者的“敢做敢为”、“勇于担当”会潜移默化中成为企业的执行文化。

2.2 健全安全规章制度

首先,要定期开展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宣贯。 其次,要结合企业生产实际不断更新完善企业操作规程、技术标准、管理规定、安全措施、管理办法、指导意见等,形成完善的标准制度体系。

2.3 强化安全生产组织保障

首先,要完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不断强化专职安全管理机构的综合管理和协调职能。其次,要不断加强安全管理、安全监督、安全培训三支队伍建设,采取一些激励政策,调动、激发专职安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2.4 确保安全资金投入

企业要在经营预算中充分考虑和保障隐患治理、技术革新、员工培训、安全科技、安全防护等方面的资金投入,不能急功近利。

2.5 强化安全教育培训

要建立系统的员工培训机制,对于企业主要负责人要定期开展安全法律法规教育,使其知法守法,依法经营;对于各级安全管理人员要定期组织开展安全知识更新培训,使其及时掌握行业安全管理现状,拓展安全管理思路;对于特种作业人员要及时组织开展持证上岗培训;对于一般操作人员要时时开展标准化操作培训,强化基本功训练。

2.6 规范安全生产过程管理

安全生产过程管理主要抓好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突出“重大危险源管理”,

二是规范“特种设备管理”,三是规范“特种作业管理”,四是按照“安全目视化管理”要求,规范安全警示标志与安全色管理。

2.7 劳动保护用品管理

企业必须结合生产实际,依法为劳动者提供满足要求的安全防护用品,同时要从劳动保护用品的采购、验收、发放、培训、检查、更换、报废等环节严抓细管。

2.8 强化安全监督检查

要分综合检查、专业检查、岗位检查三个层面,建立健全安全检查机制,从检查检查时间、检查内容、合格标准等方面详细规定,形成长效自主查纠机制,提高企业自身的“免疫力”。

2.9树立全员安全理念。

尽管事故是多种不安全因素耦合和不安全行为累积的结果,但是要防止事故发生,最根本的还是在于人:人决定一切。所以只要把人管理好,那么事故发生的几率就能降至最低。安全生产工作要树立全员安全的核心理念,不应仅依靠安全管理部门抓安全。不少人习惯性地认为只有相关领导、安全管理部门负有安全责任。其实,安全生产直接关系着员工的生命健康、家庭幸福和企业的生存发展,需要企业中的每一位负责人,每一位员工都参与进来,否则提安全生产则没有任何意义。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国有企业是国家的经济命脉,国有企业的安全生产是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头等大事,需要企业各级管理者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认真对待,精抓细管。

参考文献:

[1]陈文辉.国有大中型企业安全管理的思考[J].劳动保护,2007(4).

[2]张全磊,张鲁杰著.企业安全管理实操手册[M].人民邮电出版社,

论文作者:徐,洋,王为强,焦,禹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31

标签:;  ;  ;  ;  ;  ;  ;  ;  

新时期对国有企业安全管理的探析论文_徐,洋,王为强,焦,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