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八倍体小黑麦,一种很有前途的新作物_三农论文

异八倍体小黑麦,一种很有前途的新作物_三农论文

大有发展前途的新型作物——异源八倍体小黑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黑麦论文,发展前途论文,作物论文,异源八倍体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什么是异源八倍体小黑麦

异源八倍体小黑麦原先在自然界是没有的,它是一种人们用多倍体育种方法培育出来的新物种。通过六倍体普通小麦与二倍体黑麦的人工有性杂交,和杂种染色体数的人工加倍,使两个物种合并成为一个八倍体的新物种———小黑麦。现已被公认为全世界人工合成的第一种新作物。由于这种小黑麦的染色体组是从不同物种的父、母本来的,即来源是不同的(异源)染色体数是基数7的八倍,所以叫异源八倍体小黑麦。

异源八倍体小黑麦(octoploidtritcale),是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禾本科(Cramineae),70年代,这个新型作物的属名正式定名为TriticosecaleWittma。染色体数2n=8x=56,染色体组型为(AABBDDRR)。(二)研究、生产概况

我国八倍体小黑麦研究工作于1951年由著名的遗传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鲍文奎教授所开创。经过二十多年的创造、培育,第一代八倍体小黑麦2、3号等品系于70年代初用于生产。贵州1973年在威宁试种成功,到1978年在贵州省内推广27万亩,全国总计推广面积达40.5万亩,这是八倍体小黑麦作为新的粮食作物,第一次大面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1978~1990年第一代八倍体小黑麦在贵州累计推广面积达81万亩,是我国研究选育八倍体小黑麦最有成效的省份之一,也是示范、推广种植最早,面积最大的省

份,种植面积居全国之首。

贵州农科院旱粮研究所从1976年在引种试种成功的基础上,1977年开始,在鲍文奎教授的指导、支持下,进行小黑麦遗传改良及基因库的建立与应用。经过20多年的杂交、选育研究,培育出大批表现优质、高产、稳产、早熟、耐瘠、耐寒、抗旱、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再生能力强,对白粉病免疫,营养价值高,综合性状好的高、中、矮秆小黑麦品种(系),其中,黔中1、2、3、5、6号和劲松5号、劲松49等7个品种于1991~2000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用于生产。黔中7号、劲松75号、劲松81三个品种(系),又完成两年省区试和生产试验,待申报审定品种。

贵州省已有30余个县(市)的部分高寒山区、半山区、中低产地区,以及我国的四川、云南、青海、内蒙、新疆、山西等十几个省区引种黔中1、2、3、5、6号和劲松5号、劲松49等新品种。1986~2000年累计推广种植381万亩。

(三)经济价值及用途

八倍体小黑麦全身都是宝,综合利用价值高,是粮食、饲料和粮饲兼用型作物之一。小黑麦籽粒、饲草营养品质,在麦类作物中表现最佳。籽粒中蛋白质含量15%~17%,赖氨酸含量0.49%~0.56%,比小麦高23.34%和55.6%;比饲料大麦高,27.3%和36.6%;比燕麦高12.38%和15.77%;比六倍体小黑麦高12.62%和36.59%;比粮饲兼用型优良玉米中原单32号(蛋白质12.77%,)高23.73%,比我国商品玉米蛋白质含量7.9%高2倍以上。用小黑麦面粉加工成的高级面条,不仅蛋白质、赖氨酸含量高,而且面筋质量好,不混汤,耐浸泡;用面粉蒸馒头、烙饼、做面包、麦片以及其它营养保健食品,不但口感好,还富含有磷脂、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矿物质(包括硒),食后可降低人体胆固醇和血脲氮的含量。

它的茎叶繁茂、柔嫩、多汁、味甜、气味芳香,适口性好、易于消化,是奶牛、猪、牛、羊、兔、鱼的高蛋白优质青饲料。在主茎拔节时(12月~1月)割茎叶做青饲料,亩产鲜草1500~3000公斤,可缓解冬春枯草期牲畜优质青饲料之不足。据分析结果:小黑麦鲜草纯蛋白质含量为62.08%,赖氨酸含量比饲料大麦高50%以上,氨基酸组成齐全、微量元素、矿物质及多种维生素含量高。茎叶割后及时加强田间管理,小黑麦籽粒亩产仍可达250~300公斤。

小黑麦抽穗~灌浆期割茎叶做青贮饲料,平均亩产7000~8000公斤,比饲料大麦青贮亩产3000公斤增产2倍以上。小黑麦一般1亩可供养2头牛,1公斤鲜草售价0.2元,每亩可收入1000元以上。此外,还可作草粉,提取叶蛋白、麦绿素和多种酶作高级保健药品。小黑麦的秸秆洁白光亮,可做各种食品饮料吸管,及编制草帽等许多工艺品,麦糠等又是栽培食用菌最好的原料。

(四)发展前景

小黑麦是秋种作物,不与玉米、水稻、高粱等作物争地,它又是优质粮食、粮饲兼用作物,是目前粮;经二元种植结构转变为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的首选作物。八倍体小黑麦还表现出很强的抗病害特性,对白粉病免疫,大面积种植一般不用喷施农药,用它的茎叶作饲料,不仅可增加肉、蛋、奶产量,而且因没有农药残留,能推进绿色食品生产。近几年来贵州省小麦生产逐年减少,其因是:小麦病害较严重,加之成熟至收获阶段,正处雨季,小麦易于穗发芽,影响小麦籽粒品质,而小黑麦恰恰抗病影响不大,是代替小麦的理想作物。因此,八倍小黑麦对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山区人民粮食自给率,改善生态环境,繁荣农村经济,发展绿色蛋白饲料和防止水土流失,防治石漠化及西部大开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特别是随着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以及畜牧业基地的建立,小黑麦作为一种抗旱、耐寒、耐瘠的粮食、粮饲兼用的高蛋白新作物,将在贵州乃至全国都具有进一步发展的巨大潜力。

联系电话:0851-3761720

标签:;  ;  ;  ;  ;  ;  

异八倍体小黑麦,一种很有前途的新作物_三农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