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娇[1]2013年在《柔性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封装技术》文中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生活体验要求的提高,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因其优异特性吸引了照明界的关注。柔性化作为新概念照明产品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重要发展趋势,其器件水氧阻隔能力弱、寿命短的弱势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良好的封装是得到稳定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基本要求,柔性器件则在封装上更增低温制程、抗应力特性等要求。为实现一种适用于柔性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高效封装办法,本论文开展了如下工作:(1)以ITO/PEDOT:PSS/NPB(50nm)/Alq3(50nm)/LiF(0.8nm)/Al(200nm)的结构制备出了11000cd/m2、3.72cd/A的刚性玻璃衬底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和和6601cd/m、3.79cd/A柔性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设计制作了辅助测试盒。(2)采用传统封装法使刚性器件从原先的寿命约4.5天变为在30天内亮度都未明显下降。而parafilm的封覆对器件寿命的延长作用并未体现,PET盖板也只较小程度的延长了器件寿命。(3)选择了C型派瑞林和二氧化硅作封装材料。自行设计制作在已有设备上实现薄膜沉积的辅助附件。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到C型派瑞林薄膜致密平整;通过红外光谱测试和成膜状色对比判断薄膜主要成分为一氯代对二甲苯多聚体;通过对C型派瑞林薄膜的可见光区吸收光谱分析,发现50-230nm的薄膜透光率始终在93~96%;通过将有机膜层直接沉积到器件表面,证明派瑞林薄膜封装的安全性和初步有效性。另外,还通过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XRF)证明了SiO2薄膜蒸镀法制备的可行性。(4)将parylene/SiO2/parylene结构单侧封装应用于柔性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器件亮度衰减减缓了约5倍。由于PET侧100nm阻隔层可使裸器件寿命可延长3-4倍,因此改进为双侧薄膜封装,器件寿命延长至裸器件的近10倍,200小时后仍能保持相对均匀稳定发光。
郭闰达[2]2017年在《简化结构的低功耗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基于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技术的显示产品层出不穷,诸如叁星公司主打的AMOLED智能手机、LG公司推出的超轻薄OLED电视、索尼公司开发的VR头显等都已经进入人们的生活。除了在移动终端、电视、智能可穿戴、游戏等领域的强势表现,基于OLED技术的照明产品也正从展会走向市场。OLED经过叁十年的发展,已经从单纯的基础研究转向于大力开发产品的阶段,为了适应低成本、高性能的发展要求,需要对OLED进行更深层次的优化。白光OLED(WOLED)无论在实现全彩色显示上还是在固态照明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简化WOLED器件结构设计、改善WOLED器件性能以满足实用化需求的角度出发,探索制备结构简单、低功耗、高效率的WOLED的方法。主要研究成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以底发射结构为基础,开展了单一母体双发光层结构WOLED的研究。采用具有双极传输特性的主体材料26DCz PPy作为发光层中的唯一母体,提出了“梯度能量转移”的方法,充分利用能量转移机制,以蓝色磷光染料FIrpic作为桥梁,实现从26DCz PPy向FIrpic再向黄色磷光染料PO-01的高效能量转移,成功解决了单一母体结构中较为普遍存在的高效蓝光染料母体不能兼作高效黄光染料母体的问题。我们所设计的单一母体结构的WOLED能够有效减少有机层中界面势垒的数量,有利于改善载流子的注入、传输,降低器件的驱动电压,通过发光层结构的优化,能够有效拓宽激子复合区,提高激子利用效率,并且各发光单元相互独立从而有利于分别加以调控,减小了工艺难度、提升了器件的稳定性。基于这种方法的白光器件的最大电流效率和功率效率分别达到39 cd/A和30lm/W,对应最大外量子效率EQE为13.7%。发射光谱受电压变化影响较小,器件亮度由100 cd/m2增加到10000 cd/m2时色度坐标值仅从(0.35,0.45)变化到(0.34,0.43)。2、从开发利用新材料体系的角度出发,开展了基于新型膦氧型母体材料DBFDPO制备低开启、高效率的WOLED的研究工作。DBFDPO以二苯并呋喃为主体并在其邻位上引入两个二苯基膦氧基团,其叁线态能级高达3.16 e V,玻璃化温度为191℃,是较为理想的电子传输型磷光染料的母体。我们利用其兼作蓝光染料FIrpic和黄光染料PO-01的母体,器件开启电压低于2.5 V。经过对发光单元相对位置和厚度的优化,获得的最大电流效率为41.3 cd/A、功率效率34.0lm/W。在器件物理方面,通过单载流子器件分析了不同染料对改变母体中载流子输运特性的作用并结合材料能级关系分析了基于单一母体的发光层结构中磷光染料对器件光谱稳定性的影响。此外还研究了采用Ir(ppz)3作为中间层对改善器件性能的作用。更进一步的,通过改变黄色磷光染料的类型,实现了显示品质的提升,基于Ir(BT)2(acac)的互补色白光器件的CRI达到67,器件亮度从10 cd/m2增加到10000 cd/m2时色度坐标值变化仅为(±0.03,±0.05)。3、利用迭层器件研究了传统电子注入材料对器件稳定性的影响,引入具有较低生长温度和较低水氧敏感度的新型金属配合物Libpp作为电子注入层结构,并通过不同类型的器件结构对Libpp电子注入层厚度进行了优化。开展了基于磷光超薄发光层结构的WOLEDs的研究,设计出HTL/Dopant ultra-thin layer/HTL or ETL/Dopant ultra-thin layer/ETL的简单结构,对采用不同体系的载流子传输材料进行实验研究与机理分析,最终以具有较高叁线态能级的Tc Ta作为空穴传输层,B3PYMPM作为电子传输层兼作为分隔磷光超薄层的中间层结构的器件性能最优,电流效率和功率效率可分别达到40 cd/A和40 lm/W以上。我们还研究了不同空穴传输层材料与电子传输层材料B3PYMPM共掺杂形成激基复合物的发光,利用激基复合物发射蓝光结合磷光黄(红)、绿超薄发光层结构制备了荧光-磷光hybrid型WOLEDs。基于超薄层结构的器件的最大优点在于结构极度简化、昂贵的磷光染料使用量大幅度减少,有利于获得较高的功率效率以实现降低功耗的目的。4、为适应硅基有机微显示的应用需求,开展了简化结构、低功耗的顶发射WOLED的研究,利用具有较高叁线态能级的宽带隙电子传输层材料B4PYMPM兼作蓝光磷光染料的母体,以Tc Ta掺杂B4PYMPM形成激基复合物作为黄光磷光染料的母体,不再额外引入母体材料,除了必要的载流子注入层(Mo Ox、Libpp)材料,整个器件的材料体系只包含空穴传输层材料、电子传输层材料、磷光发光染料。得益于简化的结构和激基复合物向黄光染料的高效能量转移,优化后的顶发射WOLED开启电压低于2.4 V,最大电流效率和功率效率分别达到29 cd/A和27 lm/W,亮度在100 cd/m2、1000 cd/m2和5000 cd/m2时的外量子效率分别为5.7%、8.2%和6.5%,而且在实验中证明了如果能够在半透明顶部Cu阴极生长光学覆盖层(60 nm Tc Ta)可以更进一步的提升器件的效率。在以上研究工作的基础之上,成功开发出采用标准CMOS工艺的基于Al作互联金属的SVGA硅基白光有机微显示芯片,并通过集成设计,实现了头盔式有机微显示器整机的试制。白光有机微显示器的成功研制为实现全彩色有机微显示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高志翔[3]2007年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工艺研究及器件结构优化》文中研究说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具有低压直流驱动、主动发光、色彩丰富、效率高、亮度强、寿命长、体积轻、能耗低以及响应速度快等许多卓越优点,被认为是新一代平板显示器(FPD)的有力竞争者,在照明光源和光电耦合器领域也具有诱人的前景。目前,OLED在小型平板显示领域和汽车仪表、手机屏和数码相机显示屏等方面已投入商用。然而,OLED还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在稳定性和寿命方面仍有待提高。本文围绕OLED制备工艺及器件结构优化这一主题,对有机薄膜制备、膜厚控制、器件制作及其结构优化等关键技术进行了较为深入系统的研究。对蒸发源的设计和制作。在石英坩埚外壁绕有直径为0.4mm粗的辐射加热钨丝,并且将钨丝设计为上密下疏均匀绕制分布,以获得加热时上高下低的温差以提高蒸发源加热时的温度均匀性。在石英坩埚顶口处盖上开有直径约为2mm蒸发孔的挡板,提高了蒸发源加热时的蒸发速度的稳定性。研究了采用水杨醛缩乙二胺锌(Zn(salen))作为发光材料制备OLED的工艺,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淀积系统的真空度、有机薄膜的沉积速率以及ITO衬底的温度等制备工艺参数对OLED的光电性能具有显着性影响。发光层的沉积速率为0.3 nm/s,并且淀积系统真空度在2×10~(-3)Pa和ITO衬底温度在150℃时,所制备的OLED具有较好的器件性能。通过对制备好的器件封装进行观察和测试,发现封装对于OLED性能具有很大影响。简单封装(如薄膜封装和封装板封装等)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抑制黑斑的产生,延长发光器件的寿命,但是,并不能完全阻止器件失效的发生。水分和氧气的渗透是影响器件光电性能的重要因素。在对有机薄膜制备、膜厚控制以及器件制作等关键技术进行研究的基础上,设计研究了两种结构的OLED器件,即双量子阱结构和具有光学微腔效应的插层结构,详细分析了两种OLED器件的光电性能,与传统型结构的OLED相比,双量子阱结构和具有光学微腔效应的插层结构的器件性能更为优越。因此,OLED的结构优化是改善器件光电性能的一个关键因素。
付龙[4]2007年在《新型氮杂有机电子材料的研究》文中提出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具有低电压驱动,高亮度,高效率和大面积彩色显示等优点,以该研究领域为依托的显示器是代替液晶、等离子体等电视机以及计算机显示装置的最佳选择,同时在节能照明,环境保护方面也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十多年来,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研究受到了材料学家,物理学家和化学家等的广泛关注。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应用在1987年由Kodak公司的邓青云等研究人员报道。2000年,剑桥大学的Friend和他研究小组成员通过实验证明聚合物薄膜可以作为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应用,有更多的研究工作者注意到了这个领域。有更多的为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和器件所应用的材料相继的被开发出来,使它们在显示器领域的应用成为可能。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核心材料包括:发光材料,空穴传输材料和电子传输材料。发光材料和空穴传输材料被报道的相对较多,相比而言,电子传输材料报道的较少。作为有机电致发光的传统材料,电子传输最有代表性的是8-羟基喹啉铝(Alq),由于它的氧原子存在,易形成分子间氢键,明显影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寿命。本课题的目的是合成非氧氮杂有机化合物,克服8-羟基喹啉铝(Alq)等存在氧原子,易形成分子间氢键这方面的弱点,拓展到芳环氮杂有机低分子和高分子化合物,找出规律性的方案,得到性能较好的电子传输材料,同时对其电子传输机理进行研究,在新的电子传输材料领域有所突破。我们合成了吡啶肼类、喹喔啉类和TMCD大环类非氧氮杂有机电子传输材料,通过红外光谱、质谱分析和元素分析法表征了化合物的化学结构,进行了红外光谱测试、热特性测试、UV吸收光谱与电化学特性的测试以及电离势Ip的测定。并且把材料组装到器件中,对器件的发光光谱和器件亮度-电流密度-电压特性进行了测试。得到物性稳定,电子传输性能好的有机电子传输材料。
吴丰民[5]2008年在《顶发射有机电致白光器件中色度调节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1.本人结合微腔理论,设计了顶发射有机白光器件,此器件适合诸如近眼微显示等产品的需要,器件结构为:Si/Ag/Ag2O/m-MTDATA(30nm)/ NPB(5nm)/ DPVBi(1,2,3nm)/ DCJTB:Alq3 (2%:5nm)/ Alq3(48,47,46nm)/ LiF(1nm)/Al(1nm)/Ag(20nm),在选定490nm的谐振波长时,通过调节电压以及DPVBi和掺杂层的厚度来实现对器件发光色度的调节。通过对比相同结构底发射和顶发射器件,由于微腔对模式的选择导致490nm处发光强度相对红光明显增大。这样便与DCJTB:Alq3层发射的红光互补产生白光。当DPVBi厚度为1nm,电压为9V时,器件的色坐标为(0.33,0.34),非常接近白光等能点。2.本人首次使用高折射指数的材料MoOx作为光输出耦合层,通过对器件的增透膜厚度的优化制作了硅基顶发射有机白光器件。器件结构为Si/Ag(60nm) /MoOx(2nm)/ NPB(50nm)/ DPVBi(7nm)/ rubrene(0.2nm)/ Alq3(43nm)/ LiF(1nm)/ Al(1nm)/Ag(20nm)/ MoOx。结构中将染料rubrene以超薄层的形式引入到白光器件中,利用菲涅耳系数矩阵法推导多层膜系统的透射率公式,并结合实验,优化了增透膜的厚度。随着MoOx厚度的增加,在460nm左右的蓝光区域出现了一个明显的发光峰,这是由于当MoOx厚度增加到一个合适值时,就会对一个特定波长的光产生增透的作用,色坐标逐渐向白光等能点(0.33,0.33)靠近,实现了对白光色度的调节。当角度从0°变化到30°时,光谱峰值蓝移4nm,这样的蓝移程度并不明显,使得器件更接近在直视型显示领域的应用。
李新贝[6]2007年在《白光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的研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白光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 white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WOLEDs)既可用作平面照明光源,同时又可与彩色滤色膜结合实现全彩色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在其制作过程中,光刻工艺和掺杂工艺是十分关键的工艺,因此白光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乶的研究备受人们的关注。本论文的主要工作是利用现有的材料,从白光OLED器件制作工艺、发光机理和结构入手,首先,针对光刻、曝光工艺技术进行了一系列相关实验,详细研究了96×64点阵器件的光刻工艺和OLED器件阴极隔离柱成像过程中的曝光工艺,摸索出了最佳工艺参数。其次为了进一步提高器件效率和色纯度,采用叁刺激值方法计算推导了色纯度为(0.33,0.33)的标准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WOLEDs)所需要的红、绿、蓝叁基色的最佳亮度配比:红光为28.2%,绿光为57.1%,蓝光为14.7%,为指导实验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然后分别采用以DCJTB和TBPe作为红色、蓝色发光染料制作了两种单色(红色、蓝色)OLED器件,制备了器件结构为ATO/CuPc(15nm)/NPB(50nm)/Alq3(30 nm):rubrene(x):DCJTB(6.1 nm)/Alq3(30nm)/LiF(1nm)/ Al(100nm),(其中x=2、3.7、4.2、5nm,rubrene的掺杂比例为1.1%、2.1%、2.3%、2.8%)的红光OLED器件和结构为ITO/CuPc(150 nm)/NPB(500 nm)/ADN(300 nm):TBPe(30 nm)/Alq3(350 nm)/RbF(20 nm)/Al(1,000 nm)的蓝光OLED器件;讨论了红光OLED器件的发光机理,以及rubrene的掺杂浓度对发光效率等性能的影响;从蓝光器件的设计和制备入手,摸索出了一套完整而可行的制作方案,分别对器件的电压-亮度特性、电压-发光效率特性及发光光谱等特性进行了测试与讨论。基于以上研究,制作了两种新型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实验一中的白光器件利用蓝光ADN:TBPE发光层和红光Alq3:DCJTB发光层的双发光层实现白光显示,器件一结构是ITO/CuPc(15nm) /NPB(50nm)/ADN:TBPe(15nm)/Alq3:DCJTB缈15fm)/Alq(335nm)/LiF(2nm)/Al(100nm)。实验二中的白光器件利用多源掺杂单发光层实现白光显示,器件二结构是ITO/CuPc(15nm)/NPB(50nm)/Alq3: TBPe: DCJTB(30nm)/Alq3(35nm)/ LiF(2nm)/Al(100nm)器件。通过对比,研究发现采用实验一实现白光显示,该方法制作工艺简单、容易控制、实验可重复性歔较高,且色度比较稳定,随电压的变化幅度较小,最佳色度为(0.3345,0.333),几乎与标准白光色度重合,这在目前报道的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居领先水平。最后,通过蒸镀红、绿、蓝叁个发光层的方法,成功制作了一种色纯度很好的白光OLED,其器件结构为ITO/CuPc(10nm)/NPB (40nm)/ADN(50nm),3%TBPe/Alq(330nm)/Alq(330nm),1%DCJTB)/ Alq3(30nm)/Mg:Ag(10:1,150nm),器件的色坐标达到(0.333,0.3398),十分接近标准白光的色纯度,色温4,258.2℃。
节忠海[7]2006年在《顶发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设计与制作》文中提出为了提高顶发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性能,我们对顶发射器件中存在的微腔现象做了具体的理论分析,并计算得到了微腔结构的器件中的腔长,由于微腔效应的存在使得在出光方向上的光得到放大,计算结果和实际结果相对吻合较好。同时我们还计算得到了光谱,和实际光谱有一定差别的原因在于我们为了方便计算,假设激子都在距离界面一个扩散长度的地方复合发光.而实际上由于扩散长度是一个平均值所以每个激子复合发光的位置都是不一样的。在实际实验中我们采用了掺杂和非掺杂两种结构方式。实验中利用经紫外臭氧表面修饰(2Ag(s)+O3(g)→Ag2O(s)+O2(g))的银作为阳极(以降低空穴的注入势垒,增加注入效率),以Alq作为发光层,以半透明的Al/Ag作为阴极,选择空穴注入材料m-MTDATA,作为空穴注入层,从而降低了器件的开启电压。同时采用我们提出的有机物掩模生长的新工艺,解决了大面积生长有机物时漏电流大的问题,在硅衬底上制备出高亮度顶发射有机发光器件。同时我们还在顶发射器件的半透明阴极上生长增透膜,并且采用交替生长Al/Ag阴极的结构来提高器件的性能,用这种阴极结构制备的顶发射有机电发光器件有效地改善了光的耦合输出,并且具有这种多层阴极结构的器件和具有普通阴极结构Al (4 nm)/Ag (12 nm)的器件相比,其亮度在7V到21V内增加了1.9-3.1倍。
王秋实[8]2017年在《磷光材料掺杂浓度对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性能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凭借着质量轻,厚度薄,可弯曲,亮度高,效率高,可在很低的电压下工作,制作工艺简单,工作的温度范围广,视角宽,可用来制作的材料广泛,无需背光源等众多优势,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成为继液晶显示屏(LCD)之后的新生代的显示产品,并且在固态照明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在接近叁十年的快速发展之后,OLED从最初的研究阶段进入了大力开发产品实现产业化阶段。为了使得OLED适应在固态照明领域和平板显示方面的应用,对其综合性能的进一步优化必不可少。在最近几年,通过材料与结构上的改进,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性能已经有了很大提高。因为磷光材料理论上可以获得100%的内量子效率,所以磷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在效率表现上要更加出色。在本论文中,我们提出了一种利用双发广场结构获得高效率且低效率滚降的白色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这个器件的第一个发光层(靠近阳极的发光层)由MCP掺杂红色磷光材料Ir(MDQ)2(acac)和绿色林光材料Ir(ppy)3组成,第二层发光层(靠近阴极的发光层)由MCP掺杂蓝色磷光材料FIr Pic和黄色磷光材料PO-01组成,这两个发光层被MCP:Tm Py Pb掺杂的间隔层分开。MCP:Tm Py Pb掺杂的间隔层拥有双极性传输的特点,它使电子空穴在两侧的发光层中传输更加有效。由此在双发光层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了激子复合区。通过改变蓝光材料FIr Pic的浓度来再分布载流子以及阻止叁线态-叁线态湮灭而进一步提升器件的性能。最终,拥有最佳蓝光浓度的器件的最大电流效率达到了31.0 cd/A(21.5lm/W),器件的效率滚降也十分的低。
刘明骏[9]2008年在《基于Alq_3:Mg/MoO_3为电荷生成层的白色迭层OLED器件研究》文中认为我们采用在CBP中掺杂8%的(F-BT)2Ir(acac)作为器件的黄色发光单元,制备了迭层结构的OLED器件。通过分别调节改善组成迭层OLED器件电荷生成层的Alq3:Mg层和MoO3层的厚度,使得器件的性能相较未改善时至少提高了14%。该器件具有较高的电流效率34 cd/A。此时对应的Alq3:Mg层和MoO3层厚度分别为30nm和3nm。同时我们还分析了可能的Alq3:Mg/MoO3作为电荷生成层的工作机理。我们以Alq3:Mg/MoO3层作为电荷生成层制备了白色迭层OLED器件,其中以DPVBi作为蓝色发光单元,以在CBP中掺杂8%的(F-BT)2Ir(acac)作为器件的黄色发光单元。我们通过调节CBP: 8% (F-BT)2Ir(acac)层厚度分析器件的性能,得到最佳的黄色发光层单元层厚度,并且该器件具有很好的色稳定性。最后,我们还制备了传统白色单层OLED器件通过与白色迭层OLED器件进行性能比较,体现出白色迭层OLED器件的应用潜力。
陈雯[10]2008年在《改善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效率和色纯度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作为固体照明光源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本论文中采用不同的材料和结构制作了两种适于照明的有机白光器件。首先我们利用磷光材料与荧光材料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结构为ITO/m-MTDATA/NPB/DPVBi/Ir(piq)2(acac):CBP/BPhen/Ir(ppy)3:CBP/Bphen/LiF/Al的白光器件。在红、绿色发光层间引入隔离层BPhen阻挡发光层间的激子转移,并通过改变红、蓝色发光层厚度调节器件色坐标。优化的器件有最大电流效率8.31cd/A,14V时有最大亮度20850cd/m2,3.90cd/m2至20850 cd/m2的亮度范围内,色坐标从(0.34,0.37)变化至(0.30,0.35),始终非常接近白光等能点。该结构的器件克服了因蓝色磷光染料寿命短而造成白光器件稳定性差的问题,并避免了全磷光器件在大的电流密度下电流效率大幅下降的问题。我们首次采用Alq3:Mg/MOO3作为电荷生成层,将黄色、蓝色发光层作为相对独立的发光单元,制备了结构为ITO/m-MTDATA/NPB/DPVBi/ BPhen/Alq3/Alq3: Mg/MOO3/m-MTDATA/NPB/CBP:(F-BT)2Ir(acac)/Bphen/ Alq3/LiF/Al的高效率迭层白光器件,通过调节电荷生成层厚度得到白光发射。我们先固定MOO3的厚度,调节Alq3:Mg厚度,优化的器件有最大电流效率38.53cd/A,36V时有最大亮度23140cd/m2,1000cd/m2亮度下电流效率38.15cd/A,色坐标从1.10cd/m2的(0.42,0.42)变化到23140cd/m2的(0.39,0.40)。然后固定Alq3:Mg厚度,调整MOO3的厚度,优化的器件有最大电流效率24.84cd/A,36V时有最大亮度21700cd/m2,1000cd/m2亮度下器件电流效率为23.66cd/A,色坐标从5.40 cd/m2的(0.38,0.38)变化到21700 cd/m2的(0.36,0.36)。该结构的器件具有较高的亮度和电流效率,并克服了传统多发光层白光器件的色坐标随亮度变化较大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柔性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封装技术[D]. 张娇. 北京交通大学. 2013
[2]. 简化结构的低功耗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研究[D]. 郭闰达. 吉林大学. 2017
[3].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工艺研究及器件结构优化[D]. 高志翔. 太原理工大学. 2007
[4]. 新型氮杂有机电子材料的研究[D]. 付龙. 山东科技大学. 2007
[5]. 顶发射有机电致白光器件中色度调节的研究[D]. 吴丰民. 吉林大学. 2008
[6]. 白光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的研制[D]. 李新贝. 陕西科技大学. 2007
[7]. 顶发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设计与制作[D]. 节忠海. 吉林大学. 2006
[8]. 磷光材料掺杂浓度对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性能影响的研究[D]. 王秋实. 吉林大学. 2017
[9]. 基于Alq_3:Mg/MoO_3为电荷生成层的白色迭层OLED器件研究[D]. 刘明骏. 吉林大学. 2008
[10]. 改善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效率和色纯度的研究[D]. 陈雯. 吉林大学.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