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 北京 100084
摘要:依托地方高校培养国防人才是军民融合的战略举措,而培养国防人才的第一要务是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政治素质是国防人才综合素质的核心,体现在政治知识、政治信仰、政治能力、政治心理四个方面。本文以清华大学五类国防人才群体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研发现:清华大学国防人才政治素质整体较高,其中飞行学员、强军计划类、军队定向委培生的政治素质要高于国防生、军工定向生和普通生。而且,经相关性检验,国防人才的政治素质与入学动机、政治面貌呈显著相关。最后,针对部分同学政治素质方面的薄弱,本文参考国内外优秀做法及相关部门领导的工作经验,提出相应地解决措施。
关键词:军民融合;政治素质;国防人才;国防生
2015年11月,习主席在中央军委改革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着眼于开发管理用好军事人力资源,推动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生动局面。地方高校拥有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优势,有能力也有义务为军队和国防科技工业部门培养、输送一批适应未来高科技战争的高素质创新人才。作为首批承接国防人才培养工作的高校,清华大学高度重视国防人才培养工作,充分发挥学校综合优势,聚合军地教育资源,造就了一批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拔尖创新、技指合一人才和国防建设骨干。
当今社会各种思潮、多元文化交汇激荡,对普通高校国防人才政治素质的培养和建设带来了极大挑战。行健新百年,国防人才政治素质的现状如何?如何才能更好地培养国防人才的政治素质以适应国防需要?这是本研究的核心问题。本研究测量并对比了清华大学五类国防人才群体的政治素质及下设指标,通过定性研究与量化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加强国防人才政治素质培养提出意见建议。
一、研究设计
1.1研究意义
政治素质是一个人的政治信仰、政治观念、政治智慧、政治品格的综合表现。它决定人的根本性质,并为人的发展提供精神支撑和内生动力。一个人有什么样的政治素质,就有什么样的政治观念、政治态度和政治行为。当前形势复杂多样,人的思想空前活跃,加之境内外敌对势力加紧对我进行意识形态领域渗透,矛头直指我国的政治制度、发展道路.使部分高校学生政治意识有所淡化。国防人才服务国家大局、接触国家核心利益,是国防事业的中坚力量,代表着国防事业的未来和希望。这部分人听谁的话、跟谁走,始终是搞好国防人才教育的首要问题。
1.2研究设计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深度访谈、文献查阅以及个案研究等方法。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学领域、心理学领域相关研究成果,设计初测问卷、修正并形成正式问卷、正式施测,最终形成《国防人才政治素质调查问卷》,对政治知识、政治信仰、政治能力、政治心理进行了测验。采用分层抽样和随机抽样的方式向校内不同年级五类国防人才发放调查问卷552份,成功收回问卷543份,有效问卷541份。调研对象分布在全校17个院系,其中男生492人,占比90.9%,女生49人,占比9.1%。独生子女310人,占比57.3%,非独生子女231,占比42.7%;大一98人,大二114人,大三96人,大四117人,研究生和毕业生各58人,各年级分布均衡。本次调研,覆盖了清华大学培养国防人才的各种类型,同时兼顾了普通统招学生和其他类型学生,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与此同时,针对不方便在问卷中涉及的问题,本次研究还对相关专家和同学进行了深度访谈。
二、研究结果
总体来看,清华大学各类学生政治素质整体较好。全部样本的政治素质人均79.965分,其中飞行学员政治素质最好,人均88.0729分,普通统招生和军工定向生的得分较低。
2.1实践经历影响政治知识
在政治知识方面,分别考察了学生对于国家建设管理方面的理论阐述、时事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共产党党史和军事政治五个维度的政治理论掌握情况。题目选自国防生军理知识测试平台内部题库、党和国家领导人讲话等权威资料,一共五道题,每题答对计5分,答错不得分。普通统招生人均得分5.13分,军工定向生人均得分5.065分,国防生人均得分5.995分,飞行学员人均得分6.406分,强军计划人均得分6.6分,军队委培生得分8.125分。由此可见,在政治理论方面军队委培生出类拔萃,领先均分2.321分。这与其平常密集的政治学习分不开。从数据反馈来看,受访对象身份与军队密切程度和对政治知识的掌握程度高度相关。值得注意的是军工定向生的政治知识得分比普通统招生还低,处于末位。
2.2政治信仰普遍坚定
考察学生政治信仰分别从学生对政治信仰的自我感知,在校期间的国防意识、爱国主义精神和党团生活情况,以及对与政治理论学习的认同度,是否具有正确的政治观等方面考察。
在政治信仰坚定程度自我认知这一问题上,41.2%的同学认为自己具有坚定的政治信仰,37%的同学认为自己具备比较坚定的政治信仰,16%的同学政治信仰坚定程度一般。对于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认识上能够侧面反映出个体的政治信仰坚定程度。52.31%的国防生、41.29%的军工单位定向生、61.46%的飞行学员80.00%的强军计划学生、27.78%的普通统招学生和75.00%的军队委培学生都强烈认同这一观点。但存在2.58%的军工定向生比较不认同这一观点。
学校开设的思想政治类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等)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观,树立远大理想。对这一观点是否认同以及认同的程度能够反映出样本对普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度。31.94%的国防生、24.52%的军工单位定向生、58.33%的飞行学员、64.00%的强军计划生、13.89%的普通生、62.50%的军队委培学生都认同思想政治教育。存在7.1%的军工定向生并不认同这一观点。
2.3有军籍学生政治能力更突出
考察学生政治能力水平包含:政治认知能力、政治鉴别能力、政治参与能力等要素。本研究分别从学生对政治能力的自我评价,在校期间学生参与政治学习的主观意愿和学习频率,学生组织对培养学生政治能力的有效性评价以及学生组织对学生政治素质的促进作用等方面来综合评价学生的政治能力。
不同学生类型的政治分析鉴别能力不同。国防生、军工单位定向生、飞行学员、强军计划、普通统招生、军队委培生都比较关心政治。其中,“能够通过现象看本质,辩证分析,立场坚定的”在具体学生类别中:强军计划生占到72.00%,军校委培学生占到62.50%,飞行学员占比57.29%。具备政治鉴别能力的强军计划生占60%,强军计划学生整体对所属群体的政治鉴别能力评价较好。
从样本的选择结果来看,认同政治理论学习重要性的国防生、飞行学员、强军计划生均超过40%。军队委培学生选择“比较同意”的占87.5%。从政治学习的角度来看,做好国防人才的思想教育工作,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论水平对于提高普通高校国防人才的政治信仰程度具有关键作用。
在政治参与能力方面,23.15%的国防生、16.77%的军工单位定向生、19.79%的飞行学员、20%的强军计划生、5.56%的普通生认为自己的政治参与能力较高。曾经在学生组织、学生活动或其他情况下积极发挥过作用。31.94%的国防生、29.68%的军工单位定向生、28.13%的飞行学员、28%的强军计划生、36.11%的普通生、25%的军队委培生都比较积极的锻炼自己的政治参与能力。
2.4荣誉感、身份认同感强烈
考察学生政治心理分别从学生是否能够正确认识在校期间的政治生活,参与政治学习的意愿和主观能动性,对于国防定向生身份荣誉感,对于国防定向生组织归属感和使命感,以及对于就业去向的信心程度等方面进行测度。
在对日常学习生活中参与政治学习的态度这个问题上,27.31%的国防生、14.84%的军工定向生、50%的飞行学员、48%的强军计划生、37.5%的军队委培生、13.89%的普通生态度积极;39.35%的国防生、36.31%的军工定向生、32.29%的飞行学员、32%的强军计划生、50%的军队委培生、44.44%的普通生态度比较积极。但也存在1.85%的国防生和1.94%的军工定向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政治学习的态度不积极。
在对大学生应征入伍这一行为的赞同程度这个问题上,81.25%的飞行学员、56%的强军计划生、50%的军队委培生43.98%的国防生表示赞同。普通统招生在大学生入伍问题上出现主要持三种意见。33.33%的赞同,30.55%的比较赞同,33.33%的比较不赞同。不赞同的样本主要来自国防生和军工定向生。2.77%的国防生和3.23%的军工定向生表示不赞同。
2.5报考动机影响毕业去向
关于投身国防意愿这个问题的回答不同类型的同学给出了不同的答案。由此可以看出他们不同的投身国防意愿程度。根据统计,72.5%的同学投身国防意愿处于比较强烈和强烈这一区间。具体分布如下:
图1:投身国防意愿图
在投身国防意愿方面,大多数同学投身国防意愿比较强烈。其中飞行学员、军队委培生、强军计划生三种学生类型的同学投身国防的意愿强烈的比例较大。81.25%的飞行员有强烈的投身国防的意愿,62.5%的军队委培生强烈希望投身国防,60%的强军计划生也强烈渴望投身国防。但是,军工定向类同学中存在7.09%的同学投身国防意愿不强烈。关于到部队或军工单位工作,许多同学内心感到肩负着强烈的使命感和自豪感。这不仅仅是对自己成就的认同更体现出个体对国防工作的热情与信仰。42.60%的国防生、24.50%的军工单位定向生、83.33%的飞行学员、56%的强军计划生、22.22%的普通生、62.50%的的军队委培学生都具备对国防工作的热情与信仰。9.03%的军工定向生2.30%的国防生则选择了不具备这一选项。
学生读定向类(国防生、军工企业定向生、军校等)专业的动机是什么。同学们选择就读国防军工定向类专业的动机主要是投身国防的理想信念、获取学校平台资源、来自家庭和社会的期待、经济状况工作保障几个方面。其中,出于投身国防的理想信念和获取学校平台资源的动机就读国防军工定向类的同学各占到33%。
三、加强国防人才政治素质工作的几点建议
3.1强化军工定向生的身份认同
如上分析,和其它国防人才群体相比,军工定向生体现出来的低政治素质令人堪忧,也反映出背后的深层次原因。虽然在招收程序上和毕业分配上,国防科技工业定向生与国防生相似,有着固定的单位和去向,但在实际的培养过程中却与普通统招学生相似,因为他们在学期间不强制参与军政素质训练,也较少有集体活动。在这样的背景下,军工定向生缺乏身份认同感,无法转化出对国防事业的热情。
所以,抛却毕业去向,军工定向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与普通生无异,那么我们就要针对这种特点着力强化其集体意识。加强军工定向生的集体建设,有意识的多组织一些与军队、国防工业相关的活动,努力培养他们的身份认同,切身感受到自己作为军工定向生与国防事业紧密的关系,自觉将个人的进步同国防事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其中的基本原则是柔性大于刚性,间接大于直接,也就是要通过校园文化、红色旅游这类间接平台提升他们的政治素质,而非集中管理、集中灌输相应的政治教育。
3.2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建设
在此次调研中,学生的政治信仰和政治心理对于学生政治素质的影响所占比重极大。“去得了、留得下、干得好”是普通高校培养国防人才面临的根本问题,也是是评判普通高校国防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指标。由于国防建设的特殊性,学生在就业、收入、婚恋等社会生活的各方面都到多种制约。面对社会价值观的评判,学生在学期间所承受的心理压力普遍大于普通统招学生,集中表现为学习上的挫败感、对未来就业的焦虑、抑郁等。这些不良情绪将对国防人才的培养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综合素质需要给以充分重视,并加以积极地引导。
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心理咨询、心理素质拓展训练和定期督导的机制,把心理教育贯穿于国防人才教育的全过程。通过优化和提高国防人才的心理健康素质水平,使之成为具备高素质创新性的国防人才。
3.3建立科学合理保障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遵守科学的原理和教育学规律。在培养学生的政治信仰时,按照唯物论的观点,任何意识的东西都必须要有一个物化的象征性体现物。不能将信仰和意识与物质割裂开来。尊重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其归属感、认同感、满足感、自尊心等同样需要物化的象征物。科学合理的保障体系对于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国防人才至关重要。
依托普通高校培养国防人才毕业后将直接输送到军队和国防科技工作的第一线,其身份的特殊性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在政治素质和军事体能方面的要求比一般的普通统招学生要高。在校园生活中,在研究生资格、奖学金、助学金政策上适当倾斜,妥善提供装备保证,使学生获得明确的归属象征物。将凝聚和强化学生对国防事业的归属感、自豪感等的感情因素,在心理上聚合强化对国防人才归属感的作用不容小觑。
参考文献
[1]王宏强.政治信仰:概念、结构和过程[J].学术探索,2006,03:9-13.
[2]桑玉成,商红日.政治价值、意识形态和政治信仰——关于当代中国政治哲学基本问题的断想[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2,04:81-86.
[3]井中雪.论政治信仰[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5:1-5.
[4]徐晓宁.当代大学生政治能力培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
[5]欧阳景根.论政治发展的政治能力建设[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8,06:100-106.
论文作者:房雯,熊剑平, 王晓丽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7年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6/6
标签:国防论文; 政治论文; 军工论文; 学生论文; 人才论文; 政治素质论文; 定向生论文; 《文化研究》2017年2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