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困生教学指导的微技能研究论文_王翠云,刘光林

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困生教学指导的微技能研究论文_王翠云,刘光林

王翠云 刘光林

山东省淄博市文昌湖旅游度假区萌水中学

教学要求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相对完美的发展。但是有些学生受生理和心理上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部分学习困难的学生。学困生始终是教师日常工作讨论的话题之一。学困生的转化也是教师最感烦心、最为困扰的问题,我也深有体会。老师往往花了九牛二虎之力,但总是抓了这头,丢了那头。让学困生学了后面的知识,忘了前面的内容。我认为有必要对其进行分析原因,寻找优化学困生教学指导的策略,让新课程“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教学理念,得到有效的落实。同时真正体现教学中的“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要求。根据自己的数学教学谈谈自己对“学困生”的看法:

一、数学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造成学困生学习有障碍,不能顺利学习,远远落后于其他学生的整体水平,不同学生有一些各自的原因,主要体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大部分学困生的形成,是因为许多非智力因素的原因

其中学生自身心理不健全是主要原因。学困生往往对数学有着恐惧心理、厌学心理,这种心理障碍大大限制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影响了数学的学习,严重的甚至会有“谈数色变”,越学越差的情况。

(二)学习方法不正确。数学知识的学习有别于语文等其他学科的学习;数学的学习更重视知识的理解、判断、推理,重视培养的是学生的思维能力。有些学困生只采取背概念、默公式的方法,对知识只是一知半解,影响智力的发挥,也同样学不好数学。

(三)部分学困生在学习上有偏“人”偏科的不良现象。如学生因自身性格特点对教师有着自己的喜好,或受父母等别人的影响,认为数学不重要或数学很难学等主观想法先入为主,并把这种情绪带到数学学习上,数学课上不听,不做作业的坏习惯,更甚者自我放弃,形成偏科现象,也使自己成为了数学的学困生。

二、数学学困生教学指导的策略

(一)用爱心和尊重让学困生重新树立学习的信心

情感是人类活动的一种内部力量。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会因为信服、喜欢你同事也喜欢上你所教的学科。因此在教学中要求自己注重情感投资,把密切师生关系,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校正学困生对数学惧怕心理的突破口。平时主动和差生交朋友,关心爱护他们,不讽刺,不挖苦,不恶语伤害;做学生欢迎的老师。

(二)换一个角度,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般教师热心于学困生的补课,给他们开小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实,学困生一听到要“补课”,心里早就有反感情绪。“我的数学成绩差,老师才给我补课,又要挨批了。”一种被动厌恶的心理控制了他们的学习情绪。因此,我换一个角度,对他们不一定要进行系统的补课,而是给他们讲解一些数学趣闻、数学名人,讲一些数学在工农业生产中和商业销售中的应用;讲解一些数学中的小窍门,学习数学的一些好方法。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困生感到数学并非枯燥乏味,而是丰富多彩的,生活生产中同样也离不开数学知识的应用。自己也并不是一定学不好数学,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适当引导能启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加强学法指导,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技能

古人云“授之以鱼,只供一餐之需,授之以渔则可解决一生之求”。“学困生”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因为学习方法不得当而造成的。为此,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法指导,注重指导学困生在知识形成和探究过程中经验和方法的积累,使学困生初步学会自主学习。在学习“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时,我们指导学困生尝试自己根据图形相似的定义,利用类比、分析、推广,深刻理解三角形相似的定义。通过阅读教材、动手操作、观察猜想和度量验证等学习实践活动,掌握三组对应边的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和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且它们的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突破本节的难点:运用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解决问题。学法指导让学生明确完成一项学习任务,需要一步一步分阶段,逐项完成。

(四)对学生分层要求,因材施教

为了使课堂教学在学困生教学指导的效果更明显,我们根据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将全班学生(包括学困生)划分为若干层次,确定与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可能性相协调的分层教学目标,推行“多人异步,分层教学,分类推进”的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及其延伸部分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开展有区别的教学活动。

(五)给予学困生特别关注,提供优先机会

从学习的角度看,学困生是班级的“弱势群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采取倾斜政策,对学困生给以“偏爱和厚爱”。备课时,要多为“学困生”着想,设计适合他们接受能力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上课时,要尽量给他们创造一些提问、回答问题的机会,进行课内练习时,对“学困生”应做到优先发言、优先辅导、优先巡视、优先评价,让他们的聪明才智在参与中得到成长和发挥。

(六)实行“一帮一”,充分发挥群体效应的力量

我们常说“团结就是力量”。在课堂教学中,我在课堂教学中组织优秀学生与学困生进行“一帮一”的合作学习,将内、外因整合成为一种和谐、协调的整体合力。优秀生必须帮助学困生,共同完成合作内容,比如在课堂上提醒学困生注意听课、检查练习的正误、帮助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等。同学之间的互相帮助,有利于班级形成融洽的学习氛围,使群体效应的力量直接转化为学困生的学习动力和能力。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于学困生的教学指导关系到“人人成才”教学目标的落实。我们只有建立正确的人才观,着眼于每个学生的发展,从小处入手,从细微处入手,关心学困生,爱护学困生,将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才能真正做到“春风不使一木枯”。

论文作者:王翠云,刘光林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5年10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7/4

标签:;  ;  ;  ;  ;  ;  ;  ;  

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困生教学指导的微技能研究论文_王翠云,刘光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