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中国改革的基本依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改革的基本依据。这一理论使中国改革找到了一个正确的出发点。十五大重申中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强调我们办一切事情都必须从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十五大报告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凝聚全党的集体智慧,在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上不仅坚持、而且进一步发展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领会。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邓小平在社会发展阶段问题上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新贡献,是把我国社会主义改革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胜利保证
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论述既有一般性原理,又有特殊性论断。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他们没有也不可能提供具体答案,这既给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带来了难题,也留下了广阔的思维空间。
马克思的《哥达纲领批判》把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分为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明确地把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称为社会主义社会。恩格斯晚年曾指出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不断改革的社会,同时指出“半文明国家”“要经过哪些社会和政治发展阶段才能同样达到社会主义的组织”,在当时“只能作一些相当空泛的假设。”〔1 〕列宁在领导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践中提出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看到了其不同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特殊性,提出了分阶段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思想。他认为,历史是阶梯式地循序渐进的:布尔什维克党的形成、民主革命的胜利、从十月革命到内战结束是俄国革命走过的三个阶梯、三个年级,新经济政策时期只不过才升到四年级,以后同样还要分阶段发展。列宁大致把社会主义区分为三个阶段或三种类型,即“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完全的社会主义社会”。他还设想共产主义社会也有三个发展阶段,即“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中级阶段”、“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列宁关于“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的提法虽然是针对俄国而言的,强调的是社会类型而不是社会发展阶段,但其中已经蕴含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思想。可惜列宁过早去世,未能继续探索东方落后国家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
概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论述可以得出如下具有指导性的方法论原则:1.必须运用发展的观点考察社会发展阶段的问题,正确估计各个阶段的特点,社会主义社会同样如此。2.共产主义社会形态可以划分为两大发展阶段,即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3.社会主义社会可以视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形态,它将经历若干发展阶段。4.不同国度因国情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也会有所不同,如同革命的道路德国不同于法国,法国不同于俄国一样。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正是邓小平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划分社会发展阶段的方法论原则,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际出发而得出的科学社会主义新成果。第一次明确提出初级阶段的论断是在《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邓小平主持制定的这个决议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十二大确认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物质文明还不发达。此后,该命题逐渐向理论形态过渡。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指出,商品经济不发达是初级阶段的重要经济特征。十三大召开之前邓小平在会见外宾时指出:“我们党的十三大要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2〕十三大系统阐述了初级阶段的基本含义、 基本特征、根本任务、指导方针;十四大把初级阶段理论作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将其写入党章作为党的基本路线的理论依据,这在马克思主义史上是第一次,由此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要地位;十五大面对改革攻坚、开创面向21世纪新局面的重任,清醒地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重申“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这是坚持邓小平理论不动摇的根本体现,是把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新世纪的胜利保证。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从实际出发的唯物论原则的体现,是社会主义国家历史经验的总结,综合国力的提高尚未使我国超越初级阶段
“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是在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上把“从实际出发”的唯物论原则具体化,使一般的哲学原则转化为可操作性纲领。这一成果的获得也是社会主义国家在发展阶段问题上历史经验的总结。社会主义制度在一些国家确立之后,人们在发展阶段问题上大多犯了教条主义和理想主义的错误,没有用经典作家关于划分阶段的方法论原则来具体分析本国的发展阶段,而是套用其某些结论性的意见。由于现实社会主义国家大多比较落后,所以超越实际阶段的“左”倾成为主要倾向,当然也有认为社会主义搞早了、搞糟了的右倾倾向。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上,“左”右两种倾向都是有沉痛教训的,而“左”的超越阶段的急躁病是主要倾向。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长期以来就把政策建立在超越实际阶段的基础上,斯大林1936年匆忙宣布社会主义建成,不久就提出向共产主义过渡,后因战争被打断。赫鲁晓夫1959年批判莫洛托夫关于苏联已“奠定社会主义社会的基础”的论点,提出全面展开共产主义建设,计划1980年进入共产主义。勃列日涅夫宣称苏联已进入发达社会主义,并着手向共产主义过渡。安德罗波夫退到“发达社会主义的起点”,戈尔巴乔夫进一步退到“发展中的社会主义”,但他不久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作为苏共党纲,背离了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我们看到,苏联共产党人对自己社会的发展阶段没有完全搞清楚,先“左”而后右,最后导致社会主义制度急剧变化直至改变性质。
毛泽东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已经进入,尚未完成”,“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继续建立和巩固的过程。”他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谈到,社会主义可能分为两个阶段: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60年代初,他多次强调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设想今后50到100 年是把中国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的重要时期。但是,对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错误认识影响了他对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辩证思考。把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作为社会主要矛盾,党在指导思想上必然要以阶级斗争为纲,而不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然把重心放在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变革上,而不是放在发展生产力上。国情是“一穷二白”,却急于硬画最新最美的图画,结果欲速而不达,没有抓住新技术革命的机遇和60年代后世界经济发展的大好时机,其教训是深刻的。
我国于1956年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未能把党的中心任务从以阶段斗争为纲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一切政策建立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础上,结果犯了超越不可逾越的生产力发展阶段的错误。主观上急于过渡到共产主义,大跃进,平地起飞,必然会受到挫折。以往的失误就在于:1.教条主义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某些论断,生搬硬套外国经验,没有认识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特殊性。2.盲目乐观,没有看到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复杂性。3.没有正确地区分和把握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4.没有认识到工业化包括农业的产业化,社会生产的市场化、现代化和社会化,是世界潮流和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孤立地看待生产关系变革。
十年动乱后,百废待兴,如果不解决中国处于什么历史阶段的问题,仍然会走弯路。邓小平以史为鉴,总结经验,多次强调要从社会生产力的高度重新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指出我们的社会主义事实上不够格,必须摆脱贫穷的社会主义。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从历史的经验中得出“三个不能”和“一个只能”,指出建设社会主义“不能从主观愿望出发,不能从这样那样的外国模式出发,不能从对马克思主义著作中个别论断的教条式理解和附加到马克思主义名义下的某些错误论点出发。”“在中国,真要建设社会主义,那就只能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这个论断是以历史教训和实践经验为代价换取的科学结论,我们决不能轻易改变它,也决不能以为中国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和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就超越了这一阶段。
三、十五大重申并深刻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有新的发展和创意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确立提供了第一块奠基石,是它的逻辑起点。它提供了党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的理论基础。正确认识我国社会所处的历史阶段,是我党制定基本路线和一切方针政策的理论依据和根本出发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十五大报告重申中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重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符合我国国情实际的科学理论。尽管经过30年的建设和近20年的改革,中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综合国力有很大提高,有些发展快的地区已达到小康,但总的来看,中国仍然属于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还没有取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这是一个清醒的估计,在世纪之交的关键时刻正确地判断中国的国情实际,是把现代化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基本前提。十五大不是简单重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而是有新的创意和新的论断。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十五大报告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行了科学的历史定位,指出初级阶段是不发达阶段,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去实现社会的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而这是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是有规律性的客观历史进程,由于我们背着沉重的历史包袱,本应在资本主义社会完成的工业化、市场化、社会化等过程,转到社会主义条件下完成,这一变更并非意味着我们已经逾越客观的经济过程,而只是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社会主义的社会性质与不发达的生产力状况的结合构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历史定位是符合历史唯物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表明,实践中的社会主义是新质点不断形成和发展的社会,是以新的社会形式完成旧的历史内容从而使旧内容充满生机的社会。这决不是什么在共产党领导下搞资本主义。
2.十五大报告从九个方面界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和任务,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丰富内涵,使人们对这一历史阶段的任务更加明确。江泽民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阶段;是人口结构和比重发生巨大变化的阶段;是自然经济转为市场经济的阶段;是从比较落后的科技教育文化向比较发达状况转变的阶段;是由贫困到富裕的阶段;是缩小地区差异的阶段;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等各种体制完善的阶段;是两个文明建设并举的阶段;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阶段。通过对这一历史阶段内涵和目标的准确把握,必将带来行动上的落实。
3.十五大报告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跨世纪纲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二者的落脚点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报告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展开,构筑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基本纲领。这个完整的纲领给我们描绘出美好的、可行性很强的蓝图,从而解决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与实践连接的桥梁问题。
4.十五大报告不是一般地谈论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而是要求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在搞清楚什么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在初级阶段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上。有人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个筐,弄不懂的东西往里装。”尽管是初级阶段,但仍然是社会主义,这是本质的规定性。是社会主义,然而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是有其自身特点的社会主义,因此我们不能拒绝人类文明的已有成果,特别是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把握社会主义与初级阶段的结合这一关节点,就会理解弄不懂的东西了。应当指出,初级阶段不是无所作为者的防空洞和托词。它不是一个固着点,而是进一步发展的坚固的出发点。
我们相信,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时刻不脱离改革的现实出发点,一切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必将无往而不胜!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十五卷,第353页。
〔2〕《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52页。
标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文; 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社会改革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中共十五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