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继英
解放军四〇一医院神经内科 山东 青岛 266071
【摘 要】目的:探讨侧卧位排便对病人有效排便,减轻疼痛,减少便秘发生的效果.方法:在患者臀部下铺好护理垫后,协助其侧卧,两腿弯曲,帮助患者盖好被子,以保护患者隐私。待患者排便结束后,把护理垫外侧部分折向其臀部,遮住大便;用湿巾纸擦拭肛门,并协助患者翻身至另一侧,完全擦净身体;最后撤出护理垫,协助患者调整好体位,盖好被子.结果: 侧卧排便法较以往传统排便法效率更高,便于清理,节省人力。
【关键词】卧床患者;排便;侧卧排便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1-241-01
一、传统排便带来的难题
在护理各种卧床病人时,如何帮助他们排便一直是个难题。传统的排便器质地较硬,对耗时较长的截瘫患者、老年便秘病人等,长期使用,容易产生腰疼,骶尾部的创伤;对于随时可能排便的便失禁患者,由于粘膜和皮肤长时间的受到刺激和浸渍,可能引起破溃和感染;至于尾骶部已有褥疮、烫伤及其他原因引起的破溃创面的病人,如何防止排泄物污染伤口更是临床护理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同时,排便时的异味扩散,不但造成环境污染,还给病人带来窘迫和很大的心理压力。
二、侧卧排便法
神经内科老年卧床患者较多,若患者在排便时,需护士协助患者使用便盆在床上平卧排便,给护士和患者带来诸多不便。在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的创造发明中,我们尝试用侧卧排便法来改变以往的传统操作,现将卧床患者侧卧排便法介绍如下。
1.用品准备:一次性护理垫1块,消毒湿纸巾若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方法:操作前向患者说明需身体侧卧排便。在患者臀部下铺好护理垫后,协助其侧卧,两腿弯曲,帮助患者盖好被子,以保护患者隐私。待患者排便结束后,把护理垫外侧部分折向其臀部,遮住大便;用湿巾纸擦拭肛门,并协助患者翻身至另一侧,完全擦净身体;最后撤出护理垫,协助患者调整好体位,盖好被子。
3.优点:(1)患者感觉舒适。以往使用便盆排便,患者只能平卧,便盆凸起部分容易引起患者不适;而使用侧卧排便法,护理垫平整柔软,患者皮肤着床处会感觉更舒适。(2)有利于排便。患者使用便盆排便时,臀大肌易陷入便盆内,挤住肛门不利于排便;而侧卧排便,患者两腿弯曲,肛周放松,更利于排便。(3)便于清理大便。使用便盆排便后,特别是撤出便盆时,不容易清理,有时还会蹭到手上;而患者侧卧,会阴部暴露充分,便于清理。(4)节省人力。平卧使用便盆排便时,往往需要两人合作,一人向上托起患者臀部,另一人放入或撤出便盆,如患者肥胖则更加费力;而侧卧排便法只需一人即可。(5)避免交叉感染。平卧使用便盆,如消毒不严格易导致交叉感染;而侧卧排便法使用一次性护理垫,有效避免了交叉感染。(6)保持患者皮肤的完整性。平卧反复使用便盆排便,特别是肥胖患者,极易擦伤皮肤;侧卧排便法使用的用品及体位特色,可以很好的保持患者皮肤的完整性,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因排便不适及皮肤损伤所带来的痛苦。
三、结论
排便是人体正常的一种生理反射。神经内科老年卧床患者较多,病人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卧床,要求床上大小便。可是绝大多数病人却都是不习惯床上排便。而努力克制便意,或减少食量尽量不排便,导致大便秘结。以往我科采用传统的仰卧位床上排便法是在病人臀下放置便盆,改变了病人正常的排便姿势,且抬起臀部时就会引起胸腰段脊柱向前扭曲,由于受伤和体位改变,病人表情非常痛苦,导致排便困难,产生便秘。
侧卧排便法使患者脊柱处于正常的生理弯曲状态,避免了仰卧时胸腰椎脊柱的扭曲,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的舒适度,易于便盆的放置和取出,减轻患者疲劳,侧卧排便法能有效促进神经科老年患者床上排便,减轻疼痛,减少便秘的发生,促进病人康复。
参考文献
[1]柏基香,许勤,王存祖,肖佳,苏雪晴,王燕,吴珠静. 促进清醒卧床患者床上自行排泄护理方法研究进展[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3(10)
[2]阳世伟,罗静,殷磊,贾宝芳. 骨科卧床病人便秘原因调查研究[J]. 护理学杂志. 2003(05)
[3]刘水姣,杨素清,林茜茜. 腰椎术后病人侧卧位排便的方法[J].中华护理杂志. 2007(12)
[4]蔡春芳,陈兰焕,王瑞娟. 骨科手术病人侧卧位导尿的护理研究[J]. 中医临床研究. 2015(32)
[5]覃月彩. 腰椎术后患者排便体位的改进[J]. 护理学杂志. 2010(04)
[6]吕梅叶. 45°侧卧位排便对促进腰椎术后病人排便的影响[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9(19)
[7]陈小花,陈雪娥,张丽,谢锦枝,胡秀娟. 股骨颈骨折患者翻身时的护理干预[J]. 护理学杂志. 2008(12)
论文作者:翟继英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3
标签:患者论文; 便盆论文; 病人论文; 平卧论文; 臀部论文; 体位论文; 腰椎论文; 《系统医学》2016年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