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志英
(池州市人民医院;安徽池州247000)
【摘要】目的 在分析肿瘤化疗PICC置管患者并发症诱发原因的基础上,阐述防范并发症产生的护理措施。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74例肿瘤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PICC置管操作,统计患者发生并发症的例数,并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对策。结果 共计30例患者产生并发症,发生率为40.54%(30/74)。结论 由于肿瘤患者在化疗过程中行PICC置管操作极容易诱发并发症,因此,护理人员应将并发症发生原因作为参考依据,实施针对性的预防办法,从而降低患者的痛苦程度。
【关键词】 肿瘤化疗;PICC置管;并发症预防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20-0093-02
在肿瘤患者的化疗过程中,医务人员大多采取PICC置管的形式,为患者长期静脉输注药物和营养液,PICC置管方法操作流程较为简单,且不会对机体产生较大创伤。但随着置管时间的延长,容易导致并发症出现,对患者的疾病康复速率产生了不利影响。基于此,本研究分析了肿瘤化疗PICC置管患者发生并发症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护理对策,现阐述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74例肿瘤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PICC置管操作,其中,男40例,女34例,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63.10±0.79岁。
1.2方法
1.2.1和谐护患关系的构建
部分肿瘤化疗患者,由于对PICC置管相关知识较为缺乏,容易对PICC置管产生抵触心理,加之其对医护人员操作技能不信任的影响,使得置管成功率较低,因此,护理人员应注重建立与患者的有效交流,为患者解决生活难题,提升患者对护理人员操作技能的信服程度,致力于和谐护患关系的构建。
1.2.2置管条件评估
护理人员应重视做好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先决条件的评估工作,由于PICC置管需要输注强刺激性药物,若患者中心静脉不符合PICC置管的条件,容易对用药安全性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护理人员应在中心静脉置管前,履行告知义务,告知患者外周静脉用药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提升患者对PICC置管用药安全性的认知程度,邀请已经PICC置管的患者现身说法,向肿瘤化疗患者阐述PICC置管能够防止药物不必要浪费的优点,消除患者的担忧和顾虑,增强患者对治疗过程的信心。
1.2.3重视发挥健康教育价值
护理人员应通过健康教育的形式,告知首次置管患者相关注意事项,致力于为患者营造安静舒适的置管环境,采用温柔和蔼的言语与患者沟通,采用注意力转移法来消解患者的疼痛,引导患者合理调整体位,形成顺利置管的前提条件,并在置管完成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
1.2.4树立并发症预防意识
护理人员要树立充分的责任心和良好的并发症防范意识,加强对患者管道的维护,严格依据护理部门制定的置管流程规范操作,为患者发放PICC置管维护宣传单,向患者及其家属阐释封管、冲管以及换药的具体方法,并安排专人为患者提供一对一置管管理服务。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
2.结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74例肿瘤化疗患者中,共计有30例患者产生并发症,占比40.54%(30/74),具体并发症类型与发生率如表1所示。
3.讨论
3.1穿刺部位渗血
在PICC置管过程中,穿刺部位渗血现象极为常见。笔者通过临床调查发现,在置管完成后,护理人员未告知患者穿刺点的压迫时间、不合理的穿刺操作、凝血功能异、穿刺侧肢体活动量过大是导致穿刺部位渗血的主要原因。因此,护理人员应将上述原因作为主要着眼点,在置管前对患者的凝血功能进行仔细查看,辅助患者做好血常规检查工作,为患者服用适量的抗凝剂,加强对置管患者的健康教育,提升肿瘤化疗患者对PICC置管相关事项的了解程度,在置管完成后,护理人员引导患者采用手指按压穿刺部位五分钟以上,并禁止患者在穿刺三十分钟以内剧烈运动[1]。
3.2导管堵塞
导管堵塞也是PICC置管的常见并发症。导管移位、体位不合理以及导管冲洗不完全是导致导管堵塞的主要原因。因此,护理人员应针对引发导管堵塞的诱因进行深入分析,采用针对性的防范方法。例如,针对血栓形成性药物输注数量过多引发的导管堵塞,护理人员可将肝素液注入到注射器中,对导管进行回抽,清除凝血块,必要时还可采用尿激酶进行溶栓。再如,若由脂肪过多引发的导管堵塞,可采用浓度为70%的乙醇对导管进行冲洗。同时,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过程中,应重视做好封管工作,合理调整患者的体位,防止导管发生移位和打折[2]。
3.4心律失常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心律失常也是PICC置管后的常见并发症类型。在为患者置管后,位于上腔静脉处的导管容易在体位变动以及外力的作用下,对上腔静脉产生刺激,进而引发心律失常现象。因此,护理人员应基于对静脉长度进行科学量测的基础上,合理选择导管的长度,并在完成置管操作后,注重对患者的心电情况进行监护,一旦发现患者出现心律失常的先兆,应基于x射线的引导下,对置管深度进行合理调整,确保置管深度的合理性[3]。
3.5导管脱出
实践调查研究表明,穿刺侧肢体活动过度、输液管与置管连接不合理、穿刺部位渗血以及敷料过于潮湿是导致的导管脱出的主要原因。因此,护理人员应注重提升导管的牢固程度,及时更换固定导管的贴膜,定期更换敷料,降低导管脱出的发生率。同时,护理人员应引导患者适当休息,避免因肢体活动过度导致导管脱出的几率增加[4]。
3.6感染
有学者指出,感染事件是PICC置管后最易引发的并发症类型,由于护理人员在置管过程中并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流程,加剧了输液管道被污染的几率,导致感染事件多发。因此,在PICC置管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充分认识到无菌操作的必要性,采用碘伏对穿刺点进行常规消毒,为穿刺部位加盖抗菌敷贴,在为患者更换敷料的过程中,注重提升穿刺点的干燥程度,营造不利于细菌和病毒生长的环境。同时,针对出现感染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在细菌培养的基础上,进行药敏实验,合理选择抗生素类型,实现对感染的迅速消除[5]。
3.7静脉炎
静脉炎在中心静脉置管过程中十分常见,细菌感染、化学药物使用以及机械因素是导致静脉炎多发的主要原因。有学者在对PICC置管患者常见并发症进行调查过程中发现,静脉炎的发生率最高,且多发于置管后24小时到48小时之间。受护理人员穿刺操作技能不熟练以及导管直径较粗的影响,加剧了置管的困难程度,容易出现反复置管现象,为静脉炎的发生埋下了祸根。因此,护理人员在PICC置管前,应注重对患者的血管粗细进行合理评估,以此为依据选择粗细适中的导管,并将贵要静脉作为首选置管静脉。在置管后,为实现对机械损伤所致静脉炎的有效预防,护理人员应对穿刺点进行清洁、消毒和干燥,从整体上降低炎症的发生几率[6]。
综上所述,肿瘤化疗患者在中心静脉置管过程中容易产生较多的并发症已经成为临床医学界的共识。因此,护理人员应针对并发症的诱发原因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方法,从根本上降低患者的痛苦程度。
参考文献:
[1]罗锦菊,孙成晖,张叶青.精准管理法减少恶性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09):161-162.
[2]秦芳,霍玉青.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04):141+146.
[3]马俊丽.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80):256-257.
[4]宫新玲,姜丽燕,刘玲玲.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探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0):231-232.
[5]史冬妮,田丽,田丹,张珊珊.肿瘤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06):274-275.
[6]郭东辉.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探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06):1063+1065.
作者简介:巩志英,女,本科,1984年11月-,胸部肿瘤病区,护师。
论文作者:巩志英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10月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0
标签:患者论文; 并发症论文; 导管论文; 肿瘤论文; 护理人员论文; 静脉论文; 过程中论文; 《医师在线》2018年10月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