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贫困县农村幼儿园教师精神状况考察,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贫困县论文,状况论文,农村论文,精神论文,幼儿园教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问题提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严格执行幼儿园教师资格标准,切实加强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训,提高幼儿园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依法落实幼儿园教师地位和待遇”,并提出要“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努力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程度”。然而,如何提升农村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养,我们目前主要集中在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外在”层面,诸如地位、待遇、培训等,对其“内在”的状况,即农村幼儿园教师的精神生活状况却少有关注和研究,这势必会影响对农村幼儿园教师本真状态的把握。因此,关注农村幼儿园教师的生存与发展,不仅需要关注其“外在”现实,更需要把外在的客观实在悬置起来,去关注农村幼儿园教师的生命本质——精神生活状况,才能把握农村教师“如其所是”的本质内涵。本研究即旨在探索具有代表性的国家扶贫县862名农村幼儿园教师的精神生活状况,以还原农村幼儿园教师的真实“存在”,勾勒其本真世界。 哈迪(Hardy)在《人的精神本质》一书中写道:“人的精神本质即人所赋予事物的意义,这些意义并不总是导致人们产生一种宗教情怀,而是人的生命中某些非物质性的爱,如对美、艺术、音乐和道德价值的向往等。”[1]虽然各国学者对精神生活的解读至今尚未取得一致、统一的认识,但总体上均认为精神生活是人的存在属性,探讨精神需要从心理情感、道德意识、审美以及信念等层面考察。奥伊肯曾说:“精神生活在人身上的直接展示必然说明它是最基本、最直接的,是生活的真正基础”。[2]有关精神生活的内涵,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阐释。如有的学者将精神生活看作是人的各种精神活动包括心理活动的总称,认为“人的精神生活包括人的全部心理活动,作为人的生活的一部分,特指为了满足个人精神需要的种种活动”。[3]有的学者则从精神生活实现的不同方式出发,将精神生活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审美层次,这是人通过对世界的审美把握来表现的。第二、道德层次,这是需要通过人的行动去实践和证明的。第三、信仰层次,这是人类的安身立命的归宿,是人类的心灵家园,是人的终极关怀。作为人的精神生活的最高层次和基本内容,它为人们提供了人生的内在理想和理想境界。”[4]还有学者从精神生活的动态发展角度阐释其本质内涵,认为精神生活是“指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现实个人在一定的物质生活基础上以其所拥有、选择、追求、创造的精神资源满足和超越自身精神需要的精神活动及其状态,是现实个人的本质存在方式”。[5]此外,有学者从哲学角度将精神生活划分为三种不同形式:第一,心理生活(相对于肉体生活而言),包括人的认知(感知和思想)、情感(喜怒哀乐)、意志(欲望和追求)等心理活动,或称之为心理活动的能力和状况;第二,文化生活(相对于经济生活而言),它涉及的是精神资料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活动;第三,心灵生活(相对于日常生活而言),它指的是对生活本身的意义和价值进行反思,思考整个人生的统一性、连续性,即进行超越性的反思。这三种精神生活有着不同的形式,侧重点也不同,其中心理生活关注精神生活的主体和能力,文化生活关注精神生活的对象和媒介,心灵生活则是精神生活的核心内容和典型形式。[6]本研究将以这种哲学观点为基础,着重考察862名国家级贫困县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心理生活、文化生活与心灵生活,以此揭示其精神生活状况。 国内目前有关教师精神生活状况的研究多集中于教师精神生活的某一维度,如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职业倦怠、主观幸福感、压力状况、职业认同、文化休闲等方面,对教师精神生活的整体性研究非常少。如有学者从理论上探讨了精神生活的丰富性对教师成长的意义,并对教师精神生活的具体内涵以及实现途径进行了建构。[7][8]有学者从管理者的角度出发,建议从文化管理、人才管理以及赏识教育等方面来提高教师的精神生活质量。[9]在对农村幼儿园教师精神生活的研究中,已有研究主要涉及的是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职业倦怠状况、压力状况、职业认同状况等,普遍认为工作任务重、待遇低、工作环境差、专业发展机会少是农村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外在原因;职业兴趣不浓、社会支持缺乏是农村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内在原因。[10][11][12]纵观这些已有研究,可以发现它们在研究取向上均为针对农村幼儿园教师精神生活某一维度的单一性研究,在研究内容上主要集中于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心理活动层面与职业价值观层面,在研究方法上缺乏内在生命的视角,在研究对象上缺乏对我国中、西、北部省市农村幼儿园教师精神生活状况进行较为系统的大数据研究。因此,本研究拟从心理生活、文化生活、心灵生活(包括信仰与价值观)等维度整体把握农村幼儿园教师的精神生活状况,以弥补已有研究在这些方面的不足。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框架 本研究主要通过考察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心理生活状况、文化生活状况以及心灵生活状况来反映其整体精神生活状况。其中,心理生活状况维度主要考察农村幼儿园教师的生活满意度、压力状况以及自我认知状况;文化生活状况维度主要考察农村幼儿园教师的文化生活内容、文化休闲时间、文化活动支出以及对文化活动的需求;心灵生活状况维度主要考察农村幼儿园教师的信仰与价值观状况,包括职业价值观(如专业认同、专业热忱、作为幼儿园教师的意义等)、生命价值观(包括对生活意义的反思、对人生目的的思考、对命运的认识等)。 (二)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安徽省、河南省、四川省、湖南省、云南省、河北省等6省市7个国家级贫困县的农村幼儿园教师为研究对象,调查范围覆盖我国中、西、南、北部地区。采取随机分层抽样的方法,共发放教师问卷940份,回收问卷862份,回收率为91.7%。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见表1、表2。 本研究还主要运用现场访谈与电话访谈相结合的方式,从7个扶贫县中各抽取1~2名共计9名农村幼儿园教师进行个别深入式访谈,其中园长3名,副园长2名,一线教师4名。 (三)研究方法 问卷法。自编《幼儿园教师精神生活状况问卷》,涵盖幼儿园教师精神生活的三大维度:心理生活、文化生活、心灵生活。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同质信度,也称克隆巴赫α系数)是0.851,说明本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 访谈法。围绕幼儿园教师的心理生活、心灵生活、文化生活等三个维度,共编写了12道访谈题目,例如:“您觉得现在工作开心吗?作为幼儿园教师,最值得您自豪的是什么?”(心理生活);“您会经常去思考生活的意义吗?您认为生活的意义是什么?”(心灵生活);“平时或节假日您一般会参加哪些文化活动(如逛庙会、看戏曲、听音乐会等)?频率如何?”(文化生活)。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心理生活——知足常乐的质朴感 1.生活满意度 生活满意度是心理幸福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人依照自己选择的标准对自己大部分时间或持续一定时期生活状况的总体性认知评估,是衡量一个社会中人们精神生活质量的重要参数。本研究发现,农村幼儿园教师总体生活满意度较高,平均得分为3.43分(最低为1分,最高为5分),表明农村幼儿园教师对自己目前的生活总体比较满意。对9位教师的访谈中,有8位教师明确表示对自己目前的生活状态较满意,并认为自己目前的生活很充实、很满足,如有教师表示:“我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甚至是很感恩”。 具体来说,在物质生活满意度上,本研究发现11.6%的教师月收入处于600元以下,43.2%的教师月收入处于600元~900元之间,仅有14.7%的教师月收入超过1500元。然而,有1/3的农村幼儿园教师满意现有的工资收入,其中非常满意占3.4%,比较满意占29.0%。此外,近半数的农村幼儿园教师对自己的工资收入持一般满意态度,只有9.7%的教师很不满意工资收入。在幼儿园物质条件满意度上,幼儿园提供的物质条件包括活动室、教师休息室、教玩具、相关图书资料、师资配备等,是教师开展教育活动的基础。本研究调查发现,1/3的教师认为自己所在的园所缺乏功能活动室,然而仍有超过1/3的教师对幼儿园提供的物质条件持满意态度,其中比较满意占26.3%,非常满意占7.6%,仅16.4%的教师表示不满意。 在社会生活满意度上,主要考察农村幼儿园教师对所在幼儿园管理、人际关系、社会地位等的满意度。其中,在园所管理状况的满意度上,部分农村幼儿园教师(69.3%)很认同所在幼儿园的管理,32.9%的教师认为管理很人性化,36.4%的教师认为比较人性化,仅1.9%的教师表示所在园所管理很不人性化。在人际关系的满意度上,农村幼儿园教师普遍对工作中的人际关系感到满意(总体平均得分为3.97分),对同事关系的满意度最高,平均得分高达4.18分,对与园长关系的满意度平均得分为3.75分。在社会地位的满意度上,如表3所示,农村幼儿园教师对自己的社会地位较为满意,并认为自己最能得到幼儿家长以及家人的尊重和认同,相对较低的则是来自中小学教师的尊重和认同。访谈中,大多数农村幼儿园教师对来自周围各界的尊重与认同也较为满意,不过也有部分教师表示农村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相比,专业发展的受重视程度相差较远,同时来自家长的要求也有落差,家长更倾向于理解小学教师。 2.压力状况 本研究发现,农村幼儿园教师普遍感到压力较大,其中认为压力很大的农村幼儿园教师占比最高,达到35.0%,同时32.7%认为压力较大。由此可见,半数以上的农村幼儿园教师认为压力偏大,仅有1.9%的教师认为没有压力。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压力来源首选幼儿及其家长,其累选频数达453次,占总体的53.5%,其次是教师自身的发展,累选频数为229次,占总体的27.0%,最低的压力源是幼儿园领导,累选频数为108次,占总体的12.8%。 3.自我认知 对性格的自我认知。访谈中,当问及“您认为您的性格是怎样的?您如何看待您的性格?”时,几乎所有的农村幼儿园教师都能明确地判断自己的性格特征,并辩证地看待,既看到自己性格中的优势,又看到自己性格中的不足之处。如有教师说:“我是一个性格外向活泼、不记仇、有点男孩子性格的女孩,但有时心思很细腻,或许就是传说中的双重性格吧。比较直性子和急性子,这点是我需要改变的,应该更加成熟稳重才好。” 对心情的自我认知。访谈中,当问及“您最近的心情怎样?”时,大部分教师认为自己的心情不错,说明农村幼儿园教师心情愉悦度比较高。当问及“哪些因素会使您的心情好起来?哪些因素会使您感到烦恼?”时,发现家庭和谐与家人发展以及幼儿园孩子的快乐会使农村幼儿园教师感到心情愉悦,而幼儿家长的不理解、园领导的不理解、较低的工资待遇会使农村幼儿园教师感到烦恼。如有教师这样评价自己:“我最近心情很好,当我看到孩子们在幼儿园里开心的玩耍、开心的游戏时,我心情会很好。遇到被别人误解,遇到身体不舒服时,我会不开心。” 对能力的自我认知。访谈中,当问及“作为幼儿园教师,最值得您自豪的是什么?您认为您和城市幼儿园老师相比您有什么优势?”时,农村幼儿园教师表示自己的自豪感多数来自于幼儿的成长,说明农村幼儿园教师对自己的能力有很好的认知。如一位教师所言:“我自豪的是我可以和很多可爱的宝宝友好相处,我可以做好一名优秀的孩子王。” 总之,对农村幼儿园教师心理生活状况的考察发现,这部分教师对整体生活状况相对满意,对物质生活状况满意度一般,对社会生活状况满意度较高,尤其是对人际关系与社会地位的满意度最高。这表明宽松的人际氛围、友好的人际关系以及来自周围的尊重与支持,是农村幼儿园教师对生活感到满意的最重要的因素。同时也可以发现,农村幼儿园教师普遍感到压力较大,压力主要来源于幼儿与家长,幼儿园领导施加的压力最少,验证了农村幼儿园的管理氛围相对人性化,人际关系较轻松。此外,农村幼儿园教师虽然能够普遍明确地判断和辩证地看待自己的性格特征,能够认识到自己在幼儿成长中的重要作用,但与城市幼儿园教师相比时,半数教师表现出不够自信,并认为城市发达的经济条件与充足的专业发展机会是城市幼儿园教师所拥有的最大优势。 (二)农村幼儿园教师的文化生活——渴望有质量的文化参与活动 1.平时在园的文化活动。幼儿园是教师平时最为主要的活动场所,因此考察农村幼儿园教师平时在园所进行的文化活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把握农村幼儿园教师整体的文化生活状况。该部分主要通过调查农村幼儿园教师平时在园所享受到的休闲方式来考察。当问及农村幼儿园教师“每周在幼儿园经常享受的休闲娱乐方式主要有哪些”时,选择率较高的是“体育锻炼”(累选频数为285次,占总体的33.3%)。值得关注的是,选择率最多的选项则是“所列活动形式都没有”,其累选频数为319次,占总体的37.3%。可见,农村幼儿园教师平时在园的文化活动较为贫乏。 2.节假日中的文化活动。节假日往往是人们休闲娱乐最为集中的时段,加上节假日一般与我国传统的民俗节日相联系,因此有必要考察农村幼儿园教师节假日中的文化活动。对于“在节假日,您所在幼儿园(或学前班)组织教师进行的文化休闲娱乐活动有哪些?”这一问题,很多教师表示相关的文化活动也是比较缺乏的。其中,最多的是“举办晚会”(累选频数为283次,占总体的33.1%)。值得注意的是,选择“不组织任何休闲活动”的竟然高达38.8%。可以看出,农村幼儿园利用节假日丰富教师文化生活的作用并不明显。 3.业余休闲中的文化活动。工作之外的业余时间是教师最为放松的时刻,考察农村幼儿园教师在业余休闲中的文化活动状况,能很好地了解农村幼儿园教师参与文化活动的自觉性。本研究发现,农村幼儿园教师在业余休闲中,时间与精力基本都放在了家庭照顾上,这与传统意义上的女性角色与责任不无关系。看展览、看演出、看电影等审美娱乐型的休闲活动几乎没有。 4.文化休闲时间。文化休闲时间是否充足直接影响着个体对文化生活内容的选择及其文化生活的总体质量。本研究发现,43%的农村幼儿园教师能够保证每周有1~5小时用于文化休闲活动,33%的教师每周有6~10小时的文化休闲活动,8%的教师有11~15小时的文化休闲活动,但也有13%的农村幼儿园教师表示几乎没有任何文化休闲时间。 5.文化生活支出。考察农村幼儿园教师收入支配中用于文化生活的比例,可以从另一角度了解农村幼儿园教师文化生活状况。本研究发现绝大部分农村幼儿园教师每个月在文化休闲生活方面的支出不超过月总收入的20%,其中354名(占总体的42.4%)教师每月文化休闲生活支出占月总收入的比例小于10%,仅有7%的农村幼儿园教师每月文化休闲生活支出超过月总收入的40%。 6.文化生活需求。人类只有有了精神需求时,才会有精神生活。考虑到兴趣往往与需求相对应,因此本研究对农村幼儿园教师对艺术活动的喜爱程度做了调查。结果发现,绝大部分农村幼儿园教师对艺术活动都非常喜欢,其中39.6%的教师对音乐、舞蹈、书法等艺术活动非常喜欢且对其中至少一项有一技之长;“有一定的欣赏水平,但没有特长”的教师占42%;选择“一般,听听或看看还可以”的教师占17%;选择“不喜欢,没什么兴趣”的教师仅占2%。在访谈中,当问及“您最希望参加哪些文化活动?”时,农村幼儿园教师表示最希望的是能够参与具有本地特色的文化活动,如戏曲、庙会等,同时也希望能够有现代化的文化活动,如音乐会、文化沙龙等。这表明农村幼儿园教师对传统和现代化的文化活动均有着强烈的需求。 总之,本研究发现,与城市幼儿园教师的加班较多不同,农村幼儿园教师每天工作时间相对能够控制在8小时左右,但其用于文化休闲活动的时间与支出都处于较低水平,其中特别缺乏审美娱乐型的休闲文化。但绝大部分农村幼儿园教师对艺术活动非常喜欢,特别希望能够参与具有本地特色和现代气息的文化活动。 (三)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心灵生活——“只为村童”的精神境界 1.职业价值观 专业认同。专业认同是职业价值观中很重要的部分,只有对所从事的职业发自内心的认同,才能对职业投入最大的精力,也才能在职业生涯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本研究发现,农村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认同度非常高,总体专业认同度平均得分为3.95分。如表4所示,农村幼儿园教师认同维度最高的是对幼儿教育作用与价值的认同,平均得分为4.61分。其次是在二次择业态度上的得分,平均3.95分,说明农村幼儿园教师的专业信念很坚定,即使有再次选择职业的机会,他们也会依然坚定地选择留守在幼儿园教师这一岗位上。这也被访谈的结果所证实。当问及“如果还有选择职业的机会,您还会选择做幼儿园教师吗?”,9位农村幼儿园教师中有8位教师明确表示依然会选择做幼儿园教师,如有教师这样表达:“如果有选择的机会,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幼儿园教师,因为让家乡的孩子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一直是我的梦想”。 专业热忱。专业热忱是影响教师的情感投入、专业认同、教育态度、教育行为等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发现,农村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热忱度非常高,平均得分为4.00分。农村幼儿园教师明确表示作为幼儿园教师感到幸福和自豪,并且明确表达出愿意始终从事幼教事业、矢志不渝的精神(见表5)。 2.生命价值观 对生活意义与人生目的的思考。本研究访谈发现,半数农村幼儿园教师会经常思考生活的意义和人生的目的,且多数认为生活的意义与人生的目的在于做好自己、过好每一天、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爱自己所爱的人,开心快乐度一生,并在平凡的生活中实现自我价值。如有教师这样说:“会经常想这个,我觉得每天快乐地生活,看到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家人和和睦睦,就是生活的意义了”。 对命运的认识。当问及“您认为人的命运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大部分农村幼儿园教师都能从主客观两方面看待影响命运的因素,主要包括个人性格、努力状况、心态、受教育程度、家庭环境等,其中个人的努力状况是农村幼儿园教师提得最多的,并认为个人努力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有教师这样评述:“父母给予我们宝贵的生命,而生命的主宰者不是上天,而是我们自己!有些人没有找到好工作、嫁个好人家,便抱怨自己出身不富裕,不是高官子弟,抱怨父母没有给自己一副好长相、好嗓子、好个子。其实我们应感谢父母把我们带到这个五彩的世界,对于先天的不足,我们后天为什么不去努力改变呢?就我而言,我觉得和自己的努力有关,即使自己出身好,如果不学无术,不努力奋斗,没有一技之长,最终是会被社会淘汰的”。 总之,本研究发现农村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认同度非常高,并且专业信念十分坚定,他们通常都是出于喜欢孩子而十分热爱幼儿教育事业,并将之作为自己生存的意义之所在与最大的精神寄托。同时,他们更多持有一种十分朴素的观念,秉持简单平凡的人生态度,追求知足常乐,并认为个人的努力状况是成功的最重要因素。 四、讨论与建议 (一)破解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困境:挖掘精神价值,提高自信心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常常被农村幼儿园教师们高度的专业热忱、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安贫乐道的精神境界所感动。但同时,我们也发现他们缺乏足够自信,由于身处农村,缺乏充分的专业培训机会,使得他们普遍自信心不足。为此,我们认为可以尝试从以下两方面努力: 一方面,应培育农村优秀名师,升华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精神。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名师是指教育工作者中的杰出代表。名师往往能通过其高尚的人格、执着的精神、精深的学术造诣、高超的教育技艺影响儿童及其周边人群。在幼儿园教师队伍中,也有一批十分优秀的名师在引领着幼儿教育的发展,并对幼儿园一线教师起着非常重要的激励作用。然而,目前幼教领域的名师更多集中在城市,制度化的名师培养机制使得农村幼儿园教师很少有机会企及幼教名师的培养与选拔。我们认为名师的内涵最为重要的在于具有高尚的师德,在于对教育矢志不渝的精神,在于沉醉其中的高贵品质。而农村幼儿园教师最为打动我们的便是其坚守在农村幼教一线的执着精神与沉醉于幼儿教育之中的心灵充盈,其高度的专业认同与深情的专业热忱无不感动着每一个人。“教育非它,乃心灵转向”,农村幼儿园教师心灵世界的充盈必定会对成长中的幼儿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若能培育一批农村幼教名师,积极挖掘农村幼儿园教师高尚的师德与执着的专业精神,相信一定能带动更多的农村幼儿园教师坚守在农村幼教一线。 另一方面,应转变社会关注视角,化物化的“存在者”为生命关怀的“此在”。农村幼儿园教师表现出不自信的另一层原因,与现实中人们看待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关注视角有关。当提到农村教师时,无编制、无保障、沉重压力、职业倦怠、发展困境等一系列字眼总是浮现于我们的眼前。于是,农村幼儿园教师常被定位为“弱势群体”:无编制、无法享受小学教师待遇、大班额、一教包班,等等。这些标签的产生,即是因为我们将关注的视角置于农村幼儿园教师外在的物质困境之上,而未能关注其内心丰富的精神世界与高尚的伦理品性,也就很难发现农村幼儿园教师作为“此在”的生命意义,很难挖掘其特有的潜质与优势。这实质是一种高位俯视的视角,不仅让我们无法知晓农村幼儿园教师之所以选择做农村幼儿园教师的本真存在,而且容易误导农村幼儿园教师,让他们也迷失在“弱势”的境遇里,过多期待外部的支持而无法正视自我对幼儿的热爱、对教育的热爱。“弱势”的视角往往将农村幼儿园教师作为一个物化的“存在者”,而不是生命关怀下的“此在”,其充盈的内心世界与丰富的精神生活自然无法进入人们关注的视野。于是,作为生命存在的本质,农村幼儿园教师之为教师的精神生活被遮蔽,流入主流视野的仅是冰冷的外在与客观的事实,最终导致农村幼儿园教师具有丰富意义与价值的生命存在被生生割离。因此,我们认为对农村幼儿园教师生存与发展的关注,需以一种生命关怀的视角与“主体化”的视角去看待他们富有生命意义的存在。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农村幼儿园教师更为全面地审视自己,更多发现自身的优势所在,最终树立对自己能力的自信。 (二)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基石:解放教师的闲暇时间,丰富教师的精神生活 农村幼儿园教师丰富的精神生活是建构高质量、有意义的幼儿园教育的前提与基础,因为教师生命的精神能量正是教育的基石。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惟有当农村幼儿园教师拥有丰富的精神生活、具备高度的教育激情时,才能去激励、唤醒、鼓舞幼儿。而农村幼儿园教师精神生活世界的丰富又是基于其拥有充足的闲暇时间与自由的闲暇心态的。如金生鈜所感慨的:“教育归根结底要发展的并不是生理与心理的东西,而是人的精神,通过它对精神的建构,而把心理和生理的东西带出来。惟有精神才整合人的一切”。[13]可见,幼儿教育的质量基石是幼儿园教师的生命精神能量,是幼儿园教师丰富的精神生活,是其个性的自由与解放。因此,我们需要继续保障农村幼儿园教师享有充足的闲暇时间,应该通过改善幼儿园管理给予城市幼儿园教师同样充足的闲暇时间,让他们能够在自由自主的闲暇生活中去放松心灵,去享受生活的幸福,去思索教育的终极意义,去获得生命意义的提升,最终实现其闲暇生活与职业生活的互相润泽、互相温暖、互相扶持。随着幼儿园教师精神生活的不断丰富、心灵世界的不断充盈,他们必将能够把这份丰富与充盈回馈给幼儿教育。国家级贫困县农村幼儿园教师精神状况调查_幼儿园论文
国家级贫困县农村幼儿园教师精神状况调查_幼儿园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