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兴衰与产业经济,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产业论文,兴衰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文章编号:1003-6606(2000)04-0002-04 中图分类号:F041.8 文献标识码:A
本文探讨产业兴衰与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产业分布的相互关系。显然,这种探讨对人们认识产业及产业经济的内在规律,进而指导产业发展和产业经济活动是有益的。
一、产业兴衰与产业结构关系
产业兴衰问题与产业结构问题是产业经济研究的两个范畴问题,前者是产业本身形成和发展变化的规律问题,而后者是研究产业与产业之间的关系问题,但是,两者又是紧密关联的,相互影响的。
1、产业兴衰是产业结构变化的基础
产业与产业之间的联系与比例关系以及所表现出来的产业结构状态,究其根本是取决于每一个产业在一定时期自身的状态,以及它们在整个产业体系中各自所处的地位。各个产业自身状态的动态变化,构成了产业结构状态的动态变化。因此,从这个意义讲,产业兴衰状态是产业结构变化的基础,产业兴衰影响和决定产业结构的演变,产业结构演变规律是建立在产业兴衰规律基础之上的规律。
在第二产业内部,产业结构演变有以下几种状态:以轻纺工业为中心的结构状态、以原材料工业为中心的结构状态、以加工组装业为中心的结构状态、以高技术产业为中心的结构状态等。所谓以轻纺工业为中心,实际上意味着为中心的轻纺工业在产业体系中占有份量最大,轻纺工业份量大肯定是轻纺工业在这个时期处在产业兴衰过程中的兴盛时期,或者说这一类产业均处在兴衰过程中的兴盛状态,其集合就构成了产业结构是以轻纺工业为中心状态。其它结构状态也是同理。当以加工组装业为中心时,加工组装类产业处于各自产业兴盛期。而曾经扮演过中心角色的处在兴盛状态的轻纺业却风光不在,其根本原因是轻纺业不在鼎盛状态了。至于处在什么状态要作具体分析,也可能自身处于衰退状态了,也有可能没有处于衰退状态。分析产业结构状态亦可从一个时期各主要产业在兴衰过程中的状态来判断,处于兴盛状态的产业集合代表了产业结构的状态。
以上是从逻辑推论得出的认识,实证分析也可印证这一点。产业结构理论分析认为:以轻纺工业为中心的结构状态发生在工业化初期和人均GNP300-500US$时,轻纺工业正处于产业成长阶段,从表1可看出。
2、产业结构的演变又影响着产业兴衰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结构演变内在地还要受到市场经济规律的支配,不完全由产业兴衰规律的支配。产业结构的演变往往还受到政府力量的干预和影响,使得产业结构的演变沿着政府和社会的意志进行,这使得产业结构演变超越了产业发展本身的内在规律性,有其独特的演进路径。不仅如此,产业结构演进又对产业发展或者说产业兴衰过程产生一种力量,这种力量可以是正面的,又可以是反面的,但它是强制性力量。政府超越产业结构演进内在规律进行的力量干预的合理与否,都会打破产业兴衰的自然过程。
表1 经济增长阶段和产业结构状态及主导产业
阶段 人均GNP 结构状态 主导产业
(美元)
前工业化社会
(传统社会阶段) 140-280以农业为主结构 农业为主体
工业化初期
(为起飞创造前提阶段)280-560以轻纺工业为中心轻纺业
工业化中上期
(起飞阶段) 560-1120
以原材料为中心结构 轻纺业、基础设
施、原材料工作
工业化后期
(向成熟推进阶段)
1120-2100 以加工组装业为中心 原材料,能源重化
工、加工装配型
产业
工业化后期
(高额群众消费阶段) 2100-3360 高技术产业为中心汽车业、高技术
产业
工业化后期、后工业化社会
(追求生活质量阶段) 3360-5040 信息业为中心服务业、信息产
业等
注:均为1970年美元
资料来源:H.钱纳里.S.鲁宾逊和H.塞尔奎因,《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P56-104,上海三联书店,1989年版。
政府干预产业结构的演变对产业兴衰带来的影响是,要么加快产业的兴衰,要么延缓产业的兴衰。前一种影响是因为政府采取了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政策和对一些产业进行扶持,使得高一级的产业结构状态的主流产业得到加速,同时使低一级的产业结构状态的主流产业的衰退也得到加速。后一种影响是因为政府刻意维持一种产业结构时,客观上对主流产业及相关产业会起到延缓衰退或持续成长或成熟的功效。另外政府出于战略考虑或进出口考虑,需要某个产业持续存在时,也会产生这种效果。
当然这种促进或延缓对产业兴衰的效应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这要看政府的产业结构政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科学的和合理的产业结构政策会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而传导给具体产业兴衰的促进和延缓则至少从宏观角度看是积极的,否则,则是消极的效应。另外其效应如何,还要看对全社会和对产业的效应。可能出现的情况是:A对社会是积极的,但对产业是消极的;B对社会是积极的,对产业也是积极的;C对社会是消极的,对产业也是消极的;D对社会是消极的,对产业却是积极的。显然,理想的情况是B,但A也是可选的,C、D情况的出现是产业结构政策本身的问题。
二、产业兴衰与产业组织关系
要搞清楚产业兴衰与产业组织的关系,首先必须探讨产业与企业的关系,进而探讨产业与产业组织的关系。
1、企业、产业、产业组织
企业是产业系统的元素,是构成产业的基础。每一个企业的状态及其变化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到所属产业的状态和变化。另一方面,产业的性能和功能制约着企业的性质和功能,产业系统的整体状况对作为元素的单个企业起支配作用。例如,化学产业规定着该产业内的企业生产的产品主要是化学产品,同时,化学产业是否景气直接制约着和影响着每一个化工企业。可以认为:产业和企业是互为条件、互相依存的,二者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这也就决定了任何产业的发展变化都必须通过企业来实现。企业产生的条件、企业的形成、变异、企业的生存寿命、企业的组织状态直接与产业及产业的兴衰相关。
企业是产业的元素,那么企业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就构成了产业的内部结构,即产业组织的主要内容。产业的内部结构是产业各种关系的主要关系,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也就是产业组织,与产业之间也就构成了互为条件、互相依存的关系。产业组织构成了产业的一个层次的重要基础,产业的性质又制约着产业组织的性质,产业的技术经济性质决定和影响了市场结构的类型,也决定了其市场行为和绩效。例如,垄断性质的产业对应了垄断性质的产业组织的结构、行为和绩效,装置型的产业决定了规模是构成这一产业的企业的主要问题。
2、产业兴衰与产业组织关系
从以上分析的产业与企业、产业与产业组织的关系可以透析到产业兴衰与产业组织的关系。
产业组织与产业兴衰直接相关,产业能否正常兴衰,取决于产业组织是否合理,即取决于同一产业内部的企业联系,即大、中、小企业,上、中、下游企业,整机厂和零件厂,主机厂和附件厂之间等各种关系;取决于企业的规模水平,产业集中度状况;取决于企业的竞争与非竞争行为适当与否。如果以上关系是协调的,状态是良好的,那么产业兴衰至少就有了正常的条件,否则,产业在兴衰过程中就会患各种各样的“产业病”。因此,可以认为:产业组织是产业兴衰的基础之一,产业组织状况影响着产业兴衰一生,先天不良的产业组织会导致产业发育的缺陷。对一些产业来说,产业组织还决定着产业兴衰。例如,在钢铁业等规模经济比较显著的产业的成长期和成熟期,产业组织能否高度集中并形成集团化、超大型化组织形式,决定了这些产业在这两个阶段的成败与否,日本钢铁、汽车业的例子均说明了这一点。
产业兴衰过程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产业组织的发育、演变、退化。在产业形成期,意味着企业组织形态的形成和企业间的关系形成;在产业的成长期,意味着企业数量的增加和企业规模的扩大。衡量产业是否进入成长期,要看是否有相互协调、相互补充、配套生产的企业群体出现,以及有一定规模水准的骨干企业是否形成;在成熟期,企业间的竞争成熟、完善,市场更加有序,大型化、集中化、集团化的生产组织形式得到完善。从成长期到成熟期,产业组织也经历了一个扩张过程,其方式,一是企业间水平兼并和集中,二是企业之间以松散的形式组成企业集团和联合体。例如,日本在1970年,最大的两家钢铁公司——“八幡”和“富士”合并,组成了世界上钢铁生产能力最大的公司、“新日本制铁所”。这种产业组织扩大是应产业扩张所要求的,产业扩张同时又为产业组织扩张提供了条件。因为在产业扩张中,市场需量猛增,客观上需大批量生产,而大批量生产要求设备大型化、生产专业化、效率高度化,必然要求企业联合。这种生产方式又有利于开发新产品,技术进步、生产标准化和经营管理。产业进入了衰退期,产业组织的优势和活力由于条件、环境以及自身原因而会减弱和乏力(见表2)。
表2 产业兴衰与产业组织一般的关系
产业兴衰 形成期 成长期 成熟期衰退期
企业数目少增多 最多 减少
企业规模小增大 最大 收缩
企业间关系不稳定 形成 成熟 变化
竞争程度小不大 增大大
垄断程度小增大大 减小
生产组织形态 初步形成形成 成熟 变化
竞争方式 价格 价格、非价格 价格、非价格
进退壁垒小较大大大
集中度 低增高 最大 减低
产品差别化 小增大大大
需说明的是:以上对应关系仅是产业兴衰与产业组织的一般关系,实际具体到不同类型的产业,产业兴衰与产业组织的关系会有不同。譬如,垄断型的产业,其产业组织演变与产业兴衰的对应关系更强,因为这一类产业企业数目少,企业规模大,产业集中度高,它与竞争型产业的产业兴衰与产业组织关系就有很大不同。由技术经济决定的装置型产业和装配型产业,规模经济非常显著,那么这类产业在兴衰过程中规模的扩张与收缩则特别突出。因此,在实际分析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综上所述,产业兴衰的重要内容是产业组织发育变化,产业兴衰要求产业组织变化,产业组织发育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又决定和对应着产业兴衰,产业兴衰又为产业组织的变化提供条件。
关于这一带有规律性的描述在斯蒂格勒的关于分工、产业组织与产业关系的分析中也有证明。斯氏指出过:随着产业演变,企业组织形态表现为垂直一体化→垂直非一体化→垂直一体化。
产业组织状况对产业兴衰有影响的实例不鲜见。日本在其钢铁业、汽车业、计算机产业的成长过程中,适时地、成功地实施了大型化、集中化的生产组织方式和少数企业少数车种的大批量生产的汽车工业生产组织,以及企业改组,集团化,官民合作开发体制的生产方式,使日本的这三个产业得到充分扩张,从而雄居了世界产业之首。英国之所以在一些产业发展领域里落后了,其重要的教训就有产业组织的不合理。而奥地利等中南欧国家之所以长期处于二流发达国家,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一些关键产业领域缺乏足够大、足够强的产业组织形式。我国的许多产业在产业形成和扩张阶段难以很好形成和扩张,重要的原因在于产业组织的低水平重复建设,规模经营不足,该大的不大,该多的不多,该少的不少,产业组织的不合理严重地制约了产业的成长。产业发育不良、过早衰老等产业病许多均与产业组织有关,汽车业、电冰箱、电视机等一系列产业都在不同程度上受此困扰。
三、产业兴衰与产业分布关系
1、产业兴衰的空间运动分析
产业兴衰是在空间中进行的,产业的扩张是在空间里的扩张,产业衰退是产业在空间里的收缩。产业在空间里的兴衰主要指产业整体规模的扩大或缩小和在区域分布的延伸或收缩。产业兴衰表现在空间上的扩张、延伸和收缩,从总体上取决于市场规模及其空间所在以及资源供给。市场容量和总体规模的空间所在决定着产业扩张的极限和地理及经济空间,资源的供给规模和地域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产业的布点和布局。产业兴衰使产业在空间上有一个从小范围→大范围→较小范围的过程,具体在哪里延伸和收缩则取决于产业本身的技术经济特点以及空间的社会经济特性和人们的主观因素。产业在空间中的运动和兴衰及变化决定了兴衰与产业分布有联系。
2、产业兴衰与产业分布关系分析
产业兴衰与产业在空间上的扩张界限有关。假如不考虑市场规模和其它因素,产业兴衰时间与产业在空间扩张界限的大小成正相关,即产业的空间扩张界限越大则产业兴衰的时间越长,反之,则越小。例如,一个国家地域狭小、人口少、那么就会使有些产业很快从总规模到区域布局上达到极限,从而转入收缩过程;如果是大国,地域广、人口多、市场容量和潜力大,那么,只要某一产业正常地扩张,其兴衰寿命就会越长。
产业发展空间对产业兴衰的约束并不是单向的,产业的扩张亦可孕育出较大的产业发展空间,当然,这不纯粹指地理空间,更含有经济空间的涵义。
产业分布在空间上的合理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和影响着产业兴衰一生,客观上产业兴衰的正常演变的前提是需发挥各个空间内的有利优势,选择那些与该产业发展最适应的区域。从这个意义上讲,产业分布是产业兴衰的一个基础或条件,产业兴衰就是产业分布的演变,特别是对资源性产业,资源在空间上的分布决定了产业的分布,从而也决定了产业的兴衰。对一般产业而言,产业分布的合理性影响着产业兴衰过程;不合理的分布,例如过于集中或分散的分布,其直接结果是增加了产业投资和运营成本造成了社会浪费,间接地会影响产业一生。一些有严重缺陷的产业分布从产业一诞生就使产业发育先天不足,成为病态的、有缺陷的产业。
产业在空间的转移不仅会改变产业在一空间的分布,亦可改变产业结构状态,还会影响产业的兴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