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国内能源工业中,作为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主要成分的煤炭资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国内提供70%用电量的火电厂中每天都需要消耗大量的煤矿资源,可以说煤矿资源是现下人们生活的基础保障。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和完善,国内煤矿安全生产形势逐渐趋于稳定,但是相对于其他国家而言,形势依旧严峻,因此,分析煤矿作业人员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对提升煤矿生产安全,保障煤矿安全正常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相关工作经验,从不同的角度全面分析煤矿作业人员不安全行为的影响因素,以此作为煤矿企业提升实际生产安全性的理论依据,为提高煤矿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提供基础保障。
关键词:煤矿作业;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
在煤矿企业生产过程中,其中发生的安全事故高达80%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或者与人为因素有着很大的关系,为提升煤矿安全生产,保证相关工作人员人身安全,需要进行煤矿作业人员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分析。在实际分析中,要以煤炭企业作业人员作为相应的研究对象,针对实际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其中,主要影响因素主要有心理因素、作业环境因素、作业人员能力素养等,在实际煤炭生产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要引导作业人员树立正确的作业心态,加强对员工能力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加强相关安全措施的投入,为作业人员提供良好的作业环境,并要制定相关作业标准和规范,以此提升煤炭生产安全性,为煤矿企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
(一)心理因素
①侥幸心理,在众多的煤矿作业人员不安全事故中,侥幸心理因素是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心理,在煤矿作业中一些工作人员在没有遵循相关规范和标准情况下实施作业没有发生意外事故,在多次的尝试中会形成一种侥幸心理,认为依照自己的作业流程也是正确的,在这种心理作用下,在以后的工作中长期不遵循作业规范,相关工作人员会出现采掘工作面空顶作业、没有及时进行失效支柱的更换、没有加固处理歪扭松动支架等不安全行为,最终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②松懈心理,一些煤矿作业人员由于对煤矿相关作业流程已经基本熟悉,自认为自己可以安全作业,在实际作业中放纵自己,大巷扒、蹬、跳车,尽管已经有较多的安全事故发生,但是这些工作人员还是没有吸取教训,明知自己的行为不安全还是违反规定操作;除了对自己放纵之外,对于其他作业人员的行为也是持有松懈心理,对于他人的不安全行为放纵,不进行监督和制约。
③盲从心理,在作业中不是依据相关作业规范实施作业,而是依据别人作业行为,盲目跟从他人的行为实施作业,比如,一些作业人员常在井下睡觉,另外一些作业人员也是模仿跟从,一些作业人员扒车,另外一些作业人员扒车,相关作业人员明知自己的行为不安全,看到其他作业人员没有发生事故就盲目跟从。
④麻痹心理,在实际煤矿作业中,一些工作人员可以意识到自己行为极有可能发生事故,但是相应的工作条件较好,相应的作业实施的比较顺利,因此产生麻痹心理,比如:一些瓦斯检测中配备的自动检测系统,相关作业人员认为没有必要亲自进行瓦斯的检查,导致瓦斯检测存在漏检、空检、假检、少检等不安全行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⑤懒惰心理,在实际煤矿作业中,一些作业人员在作业中为了省事、省力、省料,将一些作业流程和细节忽略,比如,在进行架棚作业时,相关作业人员为了提高作业速度,在实施作业过程中没有规范地实施注液,施加的压力也是不够,导致相应的支柱没有达到要求的初撑力,致使顶板有着较大的下沉量,整个架棚效果都是相对较差,很容易导致顶板事故的发生。在爆破作业时,在缺少炮泥的情况下随意利用煤粉、石块实施炮眼封堵处理,很容易导致煤尘、瓦斯爆炸。
(二)作业环境
在煤矿作业时,煤矿井下相应的生产环境较差,例如水、火、瓦斯、顶板、噪声、潮湿等会形成一定的不安全因素,导致作业人员发生不安全行为。在这种作业环境下,工作人员会比较压抑,在遇到安全事故时不能及时反应和回应,并且还会导致作业人员特别烦躁和冲动,在作业时不能遵循流程作业,从而导致不安全事故发生。
(三)人为因素
在煤矿作业中,由于相应的工作环境和条件较差,相应的工作作业人员具备的素养和能力都不是很高,因而相关作业人员无法全面深刻理解相应的技术和安全知识。在作业过程中,相关作业人员依据自身对相关安全知识的理解实施作业,与实际的要求和规范有着一定的偏差,导致冒险作业,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此外,一些工作人员具备较差的安全技能,不能针对作业问题实施纠错,不能及时识别危险,在遇到危险时不能及时逃脱和处理,导致安全事故的变的更为严重。
二、防控不安全行为的措施
(一)引导作业人员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
相应的管理人员要引导作业人员严格遵循作业规范标准,倡导良好的工作风气,引导作业人员意识安全作业的重要性,并要对作业人员进行一定的心理辅导,在工作和生活中体贴和关怀,在作业人员出现错误时不能简单粗暴惩罚,要进行教导和教育,避免作业人员产生极大的工作压力。另外,还要开展相应的安全教育,引导作业人员不持有松懈、侥幸心理,无论作业怎样麻烦都要遵循标准和规范。还可以进行安全网络的构建,促使作业人员互相监督和提醒,打造良好的作业环境。
(二)改善作业环境
良好的作业环境是作业人员耐心作业的基础保障,因此要加大相关安全投入,增添相应的作业设备,为作业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管理人员要进行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完善和建立,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机制和体系,还要提高作业设备的机械化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作业人员的工作强度。还要合理安全作业时间,保证工作人员精神高度集中、高效率作业。
(三)实施标准化作业
管理人员可以依据实际作业情况,综合各方面的因素进行作业标准的制定,为作业人员作业提供一个完善的作业规范依据,促使作业人员规范标准作业。
结语:总而言之,影响煤矿作业人员不安全行为的因素比较复杂,在实际煤矿作业中,要进行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的分析,减少和避免不安全事故的发生,为煤矿作业提供一个相对安全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阴东玲,陈兆波,曾建潮,等.煤矿作业人员不安全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5,25(12):151-156.
[2]赵艳.煤矿工人不安全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J].时代金融,2014(6X):230-231.
[3]朱自新.马蹄沟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及管控策略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5.
论文作者:刘琨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
标签:作业论文; 人员论文; 煤矿论文; 不安全论文; 因素论文; 心理论文; 发生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