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作为一种新型的设计理念,生态建筑设计已经发展成为今后建筑发展方向与趋势。本文主要研究生态建筑设计内涵及特点,并阐述了生态建筑设计内容,文章最后分析了生态建筑的发展趋势,希望为有关专业人士带来一定的思考与启发。
关键词:生态建筑设计;建筑设计生态化;趋势
现阶段,中国的经济迅猛发展,科学技术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在这样的时代,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了,但是与此同时,也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甚至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在这其中,建筑行业要高居前列,尤其是科技的不断进步,建筑行业逐渐的摒弃了传统的发展模式,出现了各种新的技术和材料,这使得建筑行业有了更低的能耗,但是与对能源的消耗相比,现阶段建筑行业的能耗依旧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制约。
1生态建筑内涵及特点
1.1内涵
生态建筑作为近年新出现的全新建筑形式,对于生态建筑的解释有着很多不同的版本。从整体上而言,生态建筑就是把建筑看作一个整体的生态系统,经由组织建筑相应的内外空间的不同物态因素,在本身的生态系统内部实现物质及能源的秩序化循环转变,从而得到一种污染少甚至无、高能效及环保的生态循环且平衡的系统。生态建筑的内涵主要表现出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生态建筑可以提供健康绿色的环境,并给予建筑使用者高质量的生存空间和活动空间;二是降低能源耗费,有效地保护自然和尊重环境,使建筑和环境实现有机理融合。生态建筑的特点主要是以大生态的眼光统观全局处理好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建筑与环境共生共存,和谐一体;选用天然无毒无辐射建材,利用好光伏、地热、水循环等自然能源、要素;不破坏或尽可能地少破坏当地的植被,保护当地环境,善加利用土地。在突出艺术性的同时实现设计的生态化理念。
1.2特点
生态建筑通过绿化方案应用实现对周边气候的改善,并利用大跨度轻型结构以提升空间适应性。就生态建筑特点来看,其主要包括下面几点内容:首先,充分考虑设计区域内外部环境关系;其次,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最后,选用生态环保的再生能源与天然能源等。
2生态建筑设计基本原则
2.1以人为本
生态建筑设计应从人的根本需求出发,在充分考虑到建筑空间舒适性的基础上,将人类暂时性的需求与社会持续长远性发展相结合,积极探索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2.2因地制宜
生态建筑设计应根据所在地区的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综合考虑地区的社会性和环境性进行全面的设计。比如对当地现有建材的合理利用,对土地资源的利用,最大程度的节省土地资源,节省空间,让建筑成为有机生命体融入自然生态系统。
2.3绿色环保
生态建筑设计应秉持绿色环保的原则,使用可循环再利用的绿色环保节能的材料,不断的提高对建筑材料的使用效率。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各种可再生能源,例如生态建筑中的智能采光系统,就是应用了环保节能的原则。
2.4 建筑重复使
在现代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城市中的拆迁活动是屡见不鲜的,但是从生态的角度来看, 这是与维护生态平衡背道而驰的。 纵观国外的相关建筑, 他们都是将废弃的建筑再次重复利用起来, 不仅可以保留其原来的面貌, 而且也符合生态规律, 毕竟有些建筑是建筑师花了毕生的心血才能建造出来的, 反过来看中国, 大量的拆迁政策还在继续, 一些城市很多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建筑已经慢慢被现代化的建筑所代替, 这也是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之一,所以, 在浪费与节约这两个方面, 节约的潜力还是有待开发的。这就是为什么要大力宣扬与倡导生态建筑的意义所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5建筑与自然环境相结合
生态建筑也是绿色建筑、 可持续建筑,他的主要目标就是在建设过程中处理好建筑、 人与自然的关系,其中涉及的地方也是方方面面的,不论涉及到哪一方面,都需要各方面的配合和协助。另外,在建筑工程中,建筑师起着领头羊的作用,他必须要把生态建筑的理念熟记于心,要时刻意识到建筑就是自然,两者相互结合,相辅相成,把生态与建筑的观念相融合,从整体上对其进行构思。
3生态建筑的发展趋势
面对当前的环境问题,关心人和自然问题的建筑师就生态建筑的探索已经达成共识,极力倡导和推广生态建筑。目前生态建筑具有两种发展趋势。
3.1 研究原生的生态建筑,探索现代生态建筑的发展之路
建筑从其形成开始,就是人类活动的内在机制与自然环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逻辑技术,包含了内在的“生态精神”。海德格尔的存在意义哲学体系中,“定居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定居的关键在于场所而不是空间,人与场所的关系,以及场所与空间的关系均包含在人类居住场所中。人之所以定居是由于体验到了场所中人与自然和谐稳定的精神,可以称之为“场所的生态精神”,而当时的建筑则可以称之为“原生的生态建筑”。如窑洞、土楼、四合院、竹楼等寻找合理的生态原型,并发展新建一系列现代生态建筑思想和新型生态建筑。
3.2运用生态环保型材料,实现建筑的环保化发展
近些年,我国社会经济建设快速发展,进一步改善人们生活状况,人们对居住环境质量提出更高要求,因此,生态绿色住宅深化人们的喜爱,这就要求建筑设计师在开展建筑设计中要牢记经济、安全以及美观几大原则,体现出建筑设计的人性化特点,加强对设计方案的创新。在建筑设计中融入多种生态环境的新型材料,提升人们居住环境的健康性与美观性,满足人们高质量居住环境的需要。总而言之,
我国的建筑设计今后发展趋势是大力推崇绿色生态环保节能型建筑,实现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践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3.3 探索和运用新的建筑技术,加快建筑的生态化
建筑的发展,已经从生物的进化走向了自觉的知识技术的进化阶段。根据萨克森的生态哲学,地球的进化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无机物向有机物的过渡,其进化的内因是原子、分子间的物理作用;第二阶段,是低级生命向高级生命的进化过程,这其中起作用的是遗传物质和自然选择;第三阶段,则是人类特有的知识技术进化的阶段。现代的工业技术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也给自然带来了一定的破坏,从而产生了生态技术。拥有这一类思想倾向的建筑师尝试将新技术运用到建筑环境的设计建造过程中去,与有生命的价值系统一样,建筑的进化过程在于环境的能源、材料的交换循环过程和本身自我控制方面的优化。比如玻璃材料,它不再像以前那样仅局限于玻璃这一概念,而是先后出现了热反射玻璃、电敏感玻璃、吸热玻璃以及低辐射玻璃等新类型,事实上这些都是现代生态建筑设计要求的必然产物。太阳能光电材料是现代生态建筑的首选材料,目前所提倡的是利用太阳能电池进行发电,以满足建筑结构的能源需求,不但没有任何的污染和噪音,而且还可以循环使用,符合生态设计的要求。除此之外,还有水循环利用、地热资源利用等,通过这些新材料和新资源的利用,可以实现生态建筑的价值。
4结束语
总的来说, 在建筑行业中, 其涉及的范围比较广、 比较杂,最终的目标就是让它与环境相结合, 大力应用生态技术, 促进生态建筑的发展, 保证整个生态系统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渐渐褪色, 使其一直处于良性循环的状态, 要想在建筑过程中应用生态技术, 不仅要从人类的需求出发, 更要从环境的角度、 能源节流的角度以及建筑设计的角度出发, 加强对生态建筑方面的研究,推动生态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这不仅有利于改善周边的生存环境,更加有利于推动整个建筑的生态化发展, 对以后建筑生态化的发展会有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李进军.现代绿色建筑节能设计的发展及运用[J].绿色环保建材,2019(01):50-51.
[2]李大坤.生态建筑设计与建筑设计生态化趋势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8(19):91+111.
[3]唐伟华.建筑学设计中生态建筑设计的发展管窥[J].居舍,2018(11):69.
论文作者:牟西希1,章宇飞2
论文发表刊物:《房地产世界》2019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5
标签:生态论文; 建筑论文; 建筑设计论文; 环境论文; 能源论文; 发展趋势论文; 材料论文; 《房地产世界》2019年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