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东欧中亚国家社会性质的几个方法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亚论文,东欧论文,几个论文,性质论文,方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东欧和前苏联地区发生剧变已经五年多或接近五年了。如何认识这些国家的社会性质,成了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虽然这些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的框架已初具轮廓,但改制工作还没有最后完成,可变的因素还很多。因此,我们还不能准确地判明这些国家的社会性质,只能对认识这些国家的社会性质的方法问题作一些探讨,供同行们和关心东欧中亚地区局势的人们参考。我希望这篇小文章能够成为引玉之砖,相信会有更精深独到的见解出现。
一、分类
东欧和前苏联地区几乎同时发生剧变,演变的过程也大致相同,似乎并无两样。然而,如果仔细观察一下,我们仍可根据不同的标准,把东欧中亚国家划分成不同的类型。
根据执政党的属性分:大多数国家由社会党或社会民主党执政;少数国家由右翼政党或右派人物执政,如俄罗斯、捷克、爱沙尼亚等;个别国家由共产党执政,如塔吉克斯坦。
根据改制的手段分:大多数国家通过民主手段实现了改制过程,少数国家在制度演变过程中使用了武力,后者如罗马尼亚、格鲁吉亚、塔吉克斯坦、俄罗斯等。
根据政治体制分:原中欧、东欧国家,距离西欧国家较近,受西欧国家的影响较大,参与欧洲一体化的愿望强烈,剧变前实行苏维埃制度,现在改行议会制;苏联在解体前夕已经实行总统制,由它分解成的国家也都实行总统制。这里可以看出传统的影响。
根据左派党的演变情况分:多数政党经历了更名改纲和下台上台两个过程,少数政党只经历了更名改纲一个过程,而没有经历下台上台的变化,后者如罗马尼亚、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的执政党。这一事实说明,制度的改变并不一定以执政党的下台为前提。
根据经济体制分:东欧中亚国家都否定了计划经济体制,把社会市场经济作为经济改革的目标,并且进行了相应的全方位的改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私有化。但是,各国确定的私有化目标并不一样,有的规定了私有化的比例,有的没有规定比例,有的明确表示要以公有制为主体。各国私有化的进展情况也不同。还应看到,东欧中亚国家所说的“私有化”,包括财产权私有化和经营管理权私有化(私营化)两层含意。在已宣布实行了私有化的大中型企业中,完全实行财产权私有化的是少数,实行股份制的是多数。因此,很难说狭义上的私有制企业已在这些国家占据了主体地位。目前,私有化过程尚未结束,大私有化的效果如何也尚待观察。各国经济体制上的特征尚不明显。
我们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社会主义思想和资本主义思想正在东欧中亚国家进行着激烈的斗争,斗争的焦点是争取群众。谁赢得群众,谁就能占上风。因此,这两种思想的斗争又带有民族的特点,同各民族的传统思想融合在一起。
二、分清几个界限
判断一个变化中的社会的性质是很困难的,因为不确定因素太多。因此,我们只能根据以下几种方法,确定一个大概的区域界限。
1.分清东欧中亚国家的社会民主党(包括社会党,下同)与西欧国家的社会民主党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是:他们都主张意识形态多元化,不提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政治体制方面,他们都主张多党制,反对无产阶级专政;在经济制度方面,他们都主张实行混合所有制的市场经济,反对单一国有制的计划经济。从这些相同点我们可以看出,东欧中亚国家的社会民主党已不同于原来的共产党,更不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不同点是:①来历不同。东欧中亚地区的社会民主党都是由原来执政的共产党演变而来,而西欧国家的社会民主党大多产生于工人运动,有的直接由工会组织演变而来。这一不同点为东欧中亚国家的社会民主党罩上了一层面纱,使人们对它们产生了一种朦胧的感觉。有的社会民主党的更名改纲,可能是在社会剧变的大潮中保全自己的一种策略,一旦它们的地位巩固,时机对它们有利,它们就会逐渐地露出自己的真面目。而西欧国家的社会民主党则没有这种可能性。②出身背景不同。东欧中亚国家的社会民主党出身于社会主义社会。在那里,资产阶级势力和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都很薄弱,这使得它们向左转比较容易。虽然它们都宣布实行私有化,但态度不都是很坚定的,一旦遇到困难和阻力,有的党就会犹豫观望、停止不前。西欧国家的社会民主党一直生活在资本主义社会,在那里,有一个强大的资产阶级和一整套强大的资产阶级国家机器,有深厚的资本主义经济基础。所以,它们上台以后虽然都进行过国有化的尝试,但收效甚微。这个不同点提示我们:东欧中亚国家的社会民主党将来有可能发生分化,一部分继续向西欧社会民主党靠拢,另一部分则可能向共产党方向复归。而西欧国家的社会民主党在可预见的将来不会发生大的变化,它们作为资本主义改良党的本质不会改变。
2.分清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它在不同国家、不同发展阶段上所表现出来的民族特征和阶段特征。
邓小平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对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它为我们在一个不发达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提供了崭新的思路,把我们从教条主义的禁锢中解放了出来。我们在认识东欧中亚国家的社会性质时,也可以借鉴邓小平提出的“特色理论”。
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目的是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文化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民主化水平,最后实现人人平等的无阶级社会。然而,到达这一目标的路程是漫长而曲折的,特别是对于一个不发达国家来说更是如此。政权的更迭可以采用突变的方式,而经济的增长、文化科技成果的积累、民主习惯的养成,只能是渐进的。如果不考虑民族文化、宗教信仰、生活方式、生产力发展水平等方面的特点,教条主义地理解和执行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的某些论述,这本身就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
前苏联科学院院士莫伊谢耶夫曾经从自然科学的角度论述过社会主义社会的多样性问题。他认为,人类社会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也应该遵循大自然的共同规律。在生物界,越是高级的生物,它的机体组织越复杂。人类社会也是这样。资本主义社会的组织比封建社会的组织复杂得多,社会主义社会的组织应该比资本主义社会的组织更复杂。“表现社会主义原则的社会存在必然会有多种多样的形式”,“文化、传统和生活条件的多样性要求在同一个社会主义制度内部的社会组织也须具有多种多样的形式”〔1〕。
东欧中亚国家同中国相比,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宗教势力的影响比较大,信教的人数较多。如何处理宗教问题,直接关系到政党的兴衰存亡。所以,东欧中亚国家的社会民主党都主张意识形态多元化,允许自己的党员有信教自由,这是可以理解的。否则,将是自我孤立。
东欧国家临近西欧国家,它们希望同西欧国家保持更多的联系,以便利用西方国家的资金、技术和市场,发展本国经济。这也是情理中的事情。无论左派还是右派执政,它们都采取接近西方的政策,皆是国情使然。实践证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国家之间的交往会越来越多,靠垒起一堵墙是挡不住的。资本主义思想可以在交往中影响人,社会主义思想也可以在交往中影响人。从长远来看,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力将会逐渐增大,最后超过并战胜资本主义思想。这是勿庸置疑的。社会主义思想本来就是在资本主义的土壤中诞生、在资本主义的包围中壮大并传播开来的。如果我们承认社会主义思想在今天的影响力比马克思时代大得多,那么,我们就有理由对未来充满信心。
处于不同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应该有不同的特征。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同,由这种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也不同,由这种生产关系所决定的上层建筑也应不同。这正如婴儿不同于成年人。婴儿的特征更接近于动物:不会劳动,不会说话,没有思维能力,没有社会交际。我们不能要求婴儿具有成年人的全部特征,也不能因为婴儿不具备成年人的全部特征就判定婴儿不是人。成年人的全部特征是人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完备起来的。因此,我们对东欧中亚国家的社会性质不宜过早地作出判断,要有一定时对其“成长过程”进行观察,看其是向“人”的方向发展,还是向“动物”的方向发展。
3.分清共产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差别。
共产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但这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有实现了许多个最低纲领以后,才能到达最终目标。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写道:“共产党人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争,但是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2〕说明了共产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关系。 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也说过,中国共产党人“承认共产主义的最低纲领和三民主义的政治原则基本上相同”。〔3 〕说明了共产党的最低纲领同最高纲领的差别。马克思、列宁、毛泽东领导的党在实现党的最低纲领时,都曾经同其他政党进行过合作,接受过其他政党的主张。因此,我们不能仅仅根据某个政党对某个具体问题的态度来判定它是不是共产党,还要观察它是否“代表运动的未来”,看它的最高纲领是什么。
目前,在东欧中亚国家,没有执掌政权的共产党的最近任务是争得政权。争得政权的手段无非是两种。一种是采用非法手段,武装夺取政权;另一种是走合法道路,通过选举争得政权。苏联1991年“八·一九”事件的结局和目前一些教条主义思想比较严重的共产党的处境,说明采用第一种手段至少是在近期内没有胜利的希望。实践表明,采用第二种手段比较有效,原因前面已经说过。日本、瑞典、奥地利等国的经验表明,在议会制度下,一个政党有可能连续多年执政。共产党是为大多数人谋利益的政党,最有资格在选举中获胜,并且保持连续长期执政。
关键是要实行议会制或苏维埃制。必须废除总统制或者实行虚位元首制,排除个人对选举和政权的影响。
目前,多党制在东欧中亚国家已成为现实。共产党人为了通过合法途径争得政权,就必须承认现行宪法,承认多党制。这是不符合共产党人的意愿的,但又是无法避开的。共产党人的最好的策略应该是先承认宪法和多党制,待争得政权并巩固自己的地位后再逐渐地相机行事,修改宪法,改造多党制。这是在判断东欧中亚国家的社会性质时应该注意到的一种“特殊性”。
对于已经掌握政权的东欧中亚国家的共产党人来说,他们的最近目标是稳定并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凡是有利于达到这个目标的政策和措施,都是正确的。按照东欧中亚国家目前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没有一个国家有条件实行成熟社会主义社会的制度。这是过去几十年的经验所证实了的。因此,我们不能因为东欧中亚国家共产党的某些政策和措施不符合成熟社会主义社会的标准,就否定这些政策和措施。
总之,目前还没有足够的根据对东欧中亚国家的社会性质作出准确的判断,还需要冷静观察,待特征明显时再作结论。我国的外交政策是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尊重各国人民自己的选择。因此,对东欧中亚国家的社会性质的认识不会影响我们同这些国家的关系。
注释:
〔1〕[苏]尤里·阿法纳西耶夫编:《别无选择》第60页, 辽宁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84页。
〔3〕《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68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