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杭州市长河小学 310052
摘 要:本文通过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劳动与技术教育实施的探索,阐述了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概念,它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它在小学教学实施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实施的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指出学校要合理安排师资,通过劳动与技术教育和其他学科领域的整合和构建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新颖教学方式等,发挥劳动与技术教育育人功能。
关键词:小学 劳动与技术教育 综合实践活动
我国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不仅在课程内容更新、课程管理和考试评价制度改革上有新进展,而且在调整课程门类,优化课程结构上有新突破。其突出表现是改变原有过分强调分科的课程结构,建立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相结合的课程体系,设置了社会、科学、艺术、综合实践活动等综合课程。
作为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自小学三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3课时。它的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它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生从小就应该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由此可见,定位于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劳动与技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载体,是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基本途径。
实际上在过去,我国中小学都开设过劳动与技术教育这方面的课程,并且它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期内,与语文、数学等学科教学相比较,这个方面的教育内容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视了。并且,过多关注了这一内容的德育功能和对人的改造作用,以至忽视劳动教育内在的其他方面的教育价值。课改把劳动与技术教育纳入“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设置,它无论在课程形态,还是在课程目标、内容、学习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它不再作为单独的学科课程设置,而是成为了一门必修课。
本文对当前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实施情况进行探讨和研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相关建议。
一、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这几年,新课程已陆续在课改省市的小学中实施。劳技教育也已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一个学习领域在新课改中呈现出来。它无论在课程形态,还是在课程目标、内容、学习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它不再作为单独的学科课程设置,而是把原来的劳技教育学科归类到综合实践活动中,使其成为一门必修课程的一个学习模块。有的称学习版块或学习领域。
我省作为课改省市之一,根据新课程的需要,组织人力编写了小学《劳动与技术》新教材,分三-六年级,为综合本。自2004年秋季起,三四年级上册已投入使用,现在三四年级下册的实验本也已投入使用。通过教育见习实践,笔者对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实施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结合在04年9月和05年4月对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实施情况的调查,笔者总结了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具体实施中的几个问题:
1.课堂教学多为兼课教师
在04年9月和05年4月进行的调查发现承担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教学任务的教师多为兼课教师。这些教师或是语文教师、数学教师或是班主任。由于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一个操作性很强的学习领域,因此,它就需要教师花大精力专研操作方法、熟悉操作技巧、构思具体操作实践等。然而对兼课教师来说,由于升学的压力、各种竞争,因此他花在劳动与技术教育上的精力相对于自己在学科教育上的精力明显投入要少,在很多时候只是完成教学任务而已。这对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教学是不利的。
2.教师对劳技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感到困难
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一部分学习领域设置的。它已不作为单独的一门课程在小学开设。在课时安排上,按教学计划劳技纳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其他几个领域共用一个课程。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觉得困难的是它如何与其他几个学习领域实现整合,而不以单独课程形态出现。
3.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是注重结果评价
劳动与技术教育的考核与评价一直是课程实施中的难题。新课程中的劳动与技术教育根据其特点形成了旨在促进学生发展、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
可是,笔者发现在小学,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是注重结果评价,忽视过程评价。我认为这主要是由于教师对新的评价体系评价的内容和评价方法缺乏一定的了解和探索。这些都导致了劳动与技术教育的评价体系还未真正落实到实处。因而也就不能充分发挥劳动与技术教育对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
二、针对劳动与技术教育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毫无疑问,劳动与技术教育对于小学生思想品德、综合素质、综合能力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学校要进一步提高对劳动与技术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适应新的形势,从长远的育人观点出发,合理地安排师资力量,加强教师间的相互合作,构建一支比较稳定的年轻化、综合化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这样劳动与技术教育工作才能深入系列地得到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以劳动与技术教育为平台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
新课程实验的目标,即“对综合实践活动,以劳动与技术教育为切入口,实现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等四大领域课程内容的整合,从而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完成劳动与技术教育的任务,实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笔者认为要解决劳动技术教育的课时限制,这是一个好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因为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它有教材,有具体的教育目标和任务,在我国有关于这方面的内容也已实施多年,它比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其他学习领域在理论研究上和实践经验上有着明显的优势。在具体实践中,以劳动与技术教育为核心的直接体验的活动作为课程内容,并拓展课本内容,设定项目主题,研究性学习作为体验性活动的方法与手段,信息技术教育作为体验性活动的手段和工具,从而实现各个领域的整合。
教师在劳动与技术教育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拓展从而形成学生感兴趣的研究主题。学生围绕着这些研究主题展开活动。在具体实践中,让学生根据研究主题,运用信息技术、走访、探讨等方法自行探索并得出研究结果。这不但保证了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正常进行,同时也通过以劳动与技术教育为切入点结合其他三大领域有效地开展了综合实践活动课。
3.充分挖掘学校资源,建立实践园地
对于城市小学来说,实施种植方面的内容是有困难的。条件好的学校可以在学校外面设立实践基地。但是,对于大部分学校来说,这是有困难的。因而,学校要解决设施不足的问题,就要想办法充分挖掘学校资源。笔者认为学校可以在校园的泥土地里开辟一些实践园地。这些实践园地可以供学生和教师一起进行教学实践。由于是在学校里开展实践活动,因而在活动的组织和安排上就更加方便,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和监督。另一方面,这也满足了小学生探求新知识、实践新知识的欲望。学校安排的任务,小学生也会认真地对待。为了丰富实践园活动的内容,它还可以与学校的其他活动结合。如:植树节、少先队活动等。针对小学生的兴趣容易转移,对同一件事情不容易长时间地坚持等特点,学校还可以采用一些奖励措施,以激发和维持小学生的兴趣。
4.加深教师对新的评价体系的认识,建立新的评价方法
新课程中的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劳动实践与技术实践,以改变过去那种坐在教室里以获得劳动知识为主的教育状况,学生通过获得相关的主题活动,在实践与体验中获得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实践与劳动中,获得相关劳动知识,认识劳动与技术价值,培养对劳动与技术的态度。
根据这一课程特点,新课程中的劳动与技术教育形成了旨在促进学生发展、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我认为要落实好这种新的评价体系,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1)加深教师对新的评价体系的认识。
虽然现在提倡评价主体的多样化,但是在平常教学中对学生大部分的评价还是来源于教师。特别是在小学低段,学生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思想,不能对同学的作品作出理性上的判断,只是凭自己的喜好评价,这个时候教师的评价就成了代表性的评价。即使是在小学高段,教师在学生中的权威也使得教师的评价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而使教师加深对劳动与技术教育新的评价体系的认识是非常重要的,力求改变原有注重结果评价、忽视过程评价的评价模式。
新的劳动与技术教育的评价不是要对学生的活动结果作出或肯定或否定的判断,而应揭示在活动过程中的体验和表现以及他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在劳动与技术教育中,评价的内容不同于以往只注重成果的评价方式,而是更多地关注活动过程中学生的劳动体验、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创造能力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态度、实践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评价。通过全面的评价,在全面了解学生发展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真正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2)建立新的评价方法,更好地进行对学生的评价。
新课程中的劳动与技术教育的一大特点是确立了旨在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针对劳动与技术教育的这一特点,不应沿用惯有的机械刻板的评价方法,而应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新的评价方法,促进学生发展。如当前较新的“档案袋评价”,即制作学生的“代表作品选辑”,在这样一个档案袋里,由学生自行填写自己在活动中的行为、发现、感想。通过表格的填写,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在活动中的实践、劳动体验、问题的解决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从而有助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促进新的评价体系的落实。
5.学校应采取措施争取家长的支持
每个家长都很愿意看到自己孩子的在学校中的表现和成绩。因此,笔者认为学校可以抓住家长的这一心理,采取一些措施取得家长的支持。比如:可以采用对外展示成果这一措施。对外展示面向家长、学校、社会。对家长展示又可分为亲子展示和家长座谈会展示。前者是教师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感受、发现、成果主动在家里向家长随意展示,分享快乐和体验,融洽感情,得到家长的鼓励和帮助。利用家长座谈会进行展示,是为了改变家长的一些不合理的观念,通过教师对家长在某些方面的辅导,使家长也参与到学校活动中,在生活中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认真地参与,并使孩子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给孩子创设实践的平台。
参考文献
[1]翁建芳 等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案例[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1。
[2]陈建树 等 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指导——小学综合实践活动[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
论文作者:莫建芳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12月第29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
标签:技术论文; 评价论文; 教师论文; 课程论文; 学生论文; 小学论文; 学校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7年12月第29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