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措施应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效果研究论文_郑肖珠,杨健英

厦门大学附属福州市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 350007

【摘 要】目的 探讨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措施应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将9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取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措施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心功能分级、6min步行距离、生活质量评分、住院时间和患者满意率。结果 护理后,两组患者NYHA级别、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护理前有所改善,观察组改善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6 min步行距离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随访半年后,观察组总满意率95.6%,对照组为75.6%,观察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措施应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防治中,能够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高,而且还可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

【关键词】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慢性心力衰竭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 failure,CHF)是由多种心脏疾病发展的严重阶段和最终结局。据统计,我国每年心力衰竭患者的患病率达0.9%[1],且随着人口老年化的加剧,患病率呈逐年上升态势。如果一旦出现CHF,多数患者心功能就进入了循环恶化的阶段,患者的体力活动、社会活动不同程度受限,从而使患者生活质量明显受到影响。临床上除了及时、正确的诊断和规范的治疗外,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患者病情的稳定,促进疾病康复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院针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2月~2014年12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90例患者做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1)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2007年制定的《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2];(2)心功能分级按照美国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类方法,心功能 Ⅰ~Ⅲ 级者;(3)无精神疾病患者;(4)患者及家属愿意参加本实验研究;(5)能够接受电话、或者电脑视频随访等。排除标准:(1)心功能 Ⅳ级;(2)意识障碍,精神异常者;(3)言语表达不清楚,智力缺陷以及肢体运动障碍者;(4)严重肝肾肺脑等系统疾病者。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无脱落病例。入选病例按照制定好的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年龄39~88岁,平均年龄为(55.4±6.3)岁。对照组年龄40~87岁,平均年龄为(56.1±6.5)岁。两组患者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主要包括住院期间生命体征观察护理,用药的一般护理,患者生活行为护理,健康教育和康复指导等。观察组采用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措进行护理。

1.2.1成立质量改进小组 由科室护士长担任组长,其他护士为成员成立CHF护理质量改进小组,分析目前CHF患者在常规护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中外文数据库查阅关于CHF的护理措施的相关文献,组织专家组对检索文献的真实性和科学性进行分析,对相关疗效较好的护理措施进行归纳总结,并且通过咨询工作经验丰富的护理工作者,获得相关先进的护理理念,以制定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措施。

1.2.2 措施实施(1)住院期间的护理:①相关知识宣教:注意改进CHF相关知识的宣教模式,将CHF的诱因,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预防知识制成宣传画册,在病房电视上定时播放相关是视频,并可将防治知识通过微信的方式发送到家属或者患者的手机上,以加强患者及其家属对CHF相关知识的了解。②饮食指导:根据患者不同情况制定饮食食谱,鼓励患者多食蔬菜、水果、富含纤维素食物及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注意低盐低脂饮食的个体化指导,轻度心力衰竭盐摄量以小于5 g/d为宜,中度心力衰竭以小于3 g/d为宜,重度心力衰竭以小于<2g/d为宜。③心理指导:CHF患者的病程一般较长,在长期治疗过程中易产生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护理中应注重患者的心理问题,多倾听患者的倾诉,鼓励患者说出自己的烦恼,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最大限度的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帮助患者建立乐观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④病情观察: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注意记录患者的尿量,每日的体重变化,差异较大及时报告医生。⑤用药指导:根据心功能级别控制输液量和速度,根据血压情况和出入量控制输液量,凝药物使用时应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出血。扩血管药物应用时应定期测量血压;使用洋地黄药物注意监测心率等。另外,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告知患者一些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避免错服或者误服。⑥运动训练:在强化护理中护士要告诉患者,运动训练和药方一样,需要处方指导,一个严格的运动药方包括:运动的量、强度、频度、时限、类型。(2)出院后护理:出院后对CHF患者进行为期半年的随访,包括电话随访以及上门随访,有条件者可进行视频通话随访,随访期间检查、指导和评估患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遇到的问题,根据实际情况作出个体化的指导。

1.3观察指标

1.3.1心功能评价 采用按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法进行分级。

1.3.2 6 min步行试验 在医生监护下,要求患者在平直的走廊里6 min尽可能快步的行走,并测量出步行的距离(m)。

1.3.3生活质量评分 采用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表(MLHFQ)进行评分。分数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差;总分越低,表明生活质量越好。

1.3.4住院天数 患者入院至出院所用的时间。

1.3.5患者满意度调查 随访半年,通过电话随访,视频或者微信登手段调差患者满意度,包括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满意率=(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c±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各观察指标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NYHA级别、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NYHA级别、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护理前有所改善,观察组改善的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6 min步行距离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注:与护理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护理后比较,★▲P﹤0.05

2.2两组患者满意率比较 随访半年后,观察组总满意率95.6%,对照组为75.6%,观察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满意率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措施是一种科学高效的的护理管理方法,它以服务患者为中心,以护理质量不断提高为目标,以护理方法不断改进完善为手段,以获得在改进中提高,在提高中完善的高效护理方法[3]。因此,持续质量改进已经成为当今护理管理的核心内容。并且通过成立质量改进小组,很大程度上激发了护理人员的创新意识,提高护理人员护理质量意识、处理问题能力,也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感、荣誉感。将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措施应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从患者的心理、饮食、病情、治疗用药、健康宣教、出院指导等多个方面进行护理改进提高,使护理效果明显提高。同时通过质量改进形成新的科学、高效的护理流程,以便在全院推广,使资源共享,提高护理效率。本研究把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措施应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防治中,结果显示心功能级别和生活质量评分改善程度均优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且6 min步行的距离长,住院时间短,此外,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临床上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措施效果较好,能够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高,而且还可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应用。

参考文献:

[1]杨巍,梅育嘉.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进展[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4,12(6):439-440.

[2]中华医学会血管病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12):1076-1095.

[3]刘少玲,李蓑,李小红.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探索[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1):135-136.

宫外孕患者手术前后心理状态的观察及护理方法浅析

李 蓝

贵州省威宁县人民医院 贵州威宁 553100

【摘 要】目的:探讨宫外孕患者手术前后心理状态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宫外孕患者共50例。对患者手术前后心理状况进行评估,总结护理措施。结果:患者术前与术后的情绪变化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宫外孕患者术前术后实施必要的护理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促进患者的病情向好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宫外孕;手术前后心理状态;护理方法

宫外孕主要是指受精卵在子宫以外的部位着床发育,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妇产科急腹症。该疾病具有起病急、病情发展迅速的特点,严重时会威胁患者的生命。随着人们思想的不断开放,婚前同居的现象不断增多,因此未婚宫外孕的患者也逐渐增多。宫外孕会对患者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实施必要的护理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次研究对2013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50例宫外孕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相关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3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宫外孕患者共50例。其中,患者的年龄17-38岁,平均年龄(25.82±1.30)岁,已婚患者共32例,未婚患者共18例。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宫外孕手术,评估患者手术前后心理状况。

1.2.2 护理方法

1.2.2.1 术前护理

①建立和谐护患关系。患者入院后,护士应热情接待患者,安抚患者不安的情绪,耐心劝导患者,使用亲切的语气与患者交流,工作中保持严谨认真的态度,从而最大限度地取得患者的信任感,提升患者的配合度。

②健康知识宣教。由于患者对疾病不了解,易产生恐惧心理。护士应耐心地向患者讲解宫外孕的相关知识,提升患者对宫外孕疾病的知晓率,使患者认识到自身疾病的严重性,鼓励患者面对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③环境护理。应保障病房的安静、清洁及舒适度,经常为病房通风,保障病房空气清新,以舒适的环境调节患者不安的情绪,使患者对生活充满希望。

1.2.2.2 术后护理

①心理护理。手术对患者会造成一定的创伤,因此,患者会特别关心手术的情况。在患者清醒后护士应及时告诉患者手术顺利完成,同时告知患者术后的注意事项,让患者做好相应的心理准备。

②体位护理。若患者已清醒,应让患者去枕平卧,并将头偏向一侧,避免患者将唾液或呕吐物吸入到气管中;若患者尚未清醒,应派专人进行看护。术后,让患者平卧6小时,同时将沙袋压在患者的腹部。

③饮食指导。指导患者正确饮食,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鼓励患者及早下床活动,待患者肛门排气后,先从流质饮食、半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食用高热量、高维生素及高蛋白的食物,加快伤口的愈合进程。

④观察病情变化。术后24小时,护士应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测量患者的血压、脉搏等。若患者血压下降,且脉搏快而微弱,护理人员应及时报告值班医师。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手术前后的情绪变化。主要包括平静、抑郁、焦虑及恐惧。

1.4统计学方法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数据处理,计数采取率(%),组间率对比采取x2检验,对比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患者术前与术后的情绪变化具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

3 讨论

近几年,宫外孕的发病率逐渐上升,且呈现为年轻化的趋势。宫外孕对年轻女性的身心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严重时会威胁患者的生命。

宫外孕患者往往具有以下几种共同的心理特点:①恐惧的心理。由于宫外孕患者会害怕手术带来的疼痛感,也害怕术后对自己的生育功能产生影响,因此,思想压力较大,往往会要求保守治疗而不积极配合手术治疗[1]。②自卑的心理。随着人们思想的逐渐开放,未婚同居的年轻人逐渐增多,很多宫外孕患者属于未婚怀孕。此类患者往往害怕自己的家人或朋友知道,再加上她们对宫外孕相关知识了解不足,一旦查出自己是宫外孕时,会吓得不知所措,严重时会产生轻生的念头{2]。③绝望的心理。在宫外孕患者中,有部分患者属于二次宫外孕患者但却未生育。此类患者已将一侧输卵管切除,而再次切除输卵管会导致不育,患者往往无法接受不能生育的事实,担心自己会被丈夫或婆婆嫌弃,从而产生一种绝望的心理。

针对宫外孕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建立和谐护患关系,能够提升患者的依从性,使患者主动接受治疗;通过健康知识宣教,能够提升患者对宫外孕疾病的知晓率,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通过环境护理,能够为患者提供舒适的就诊环境,缓解患者内心的焦虑,使患者保持平和的心态[3];通过术后心理护理,使患者做好面对不良反应的准备,提升患者恢复健康的自信;通过体位护理,能够防止患者出现头痛、出血等并发症,保障术后效果;通过饮食指导,保障患者机体所需的营养,提升患者的免疫力;通过病情监测,能及时发现患者存在的异常情况,实施有效地急救措施。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患者术前与术后的情绪变化具有显著差异(P<0.05)。提示通过针对性的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使患者积极面对疾病。

综上所述,对宫外孕患者术前术后实施必要的护理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促进患者的病情向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冯国珍.宫外孕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探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02:113-114.

[2]廖春萍.宫外孕87例术前心理分析及护理措施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10,17:77-78.

[3]陆琴,王海靓,梁海英.护理干预对宫外孕患者围术期心理状况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0,20:85-86.

论文作者:郑肖珠,杨健英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25

标签:;  ;  ;  ;  ;  ;  ;  ;  

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措施应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效果研究论文_郑肖珠,杨健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