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人口多达14亿,是典型的高密度人口国家,就人口密度和适宜居住的有限用地这两项制约因素来考虑,必须接受紧缩的城市空间和发展模式。事实上对于像中国这样人口总量很大的高速发展中国家,或者人口密度很高的多数亚洲国家,高密度的城市化结构已经是未来城市不得不面临的一种情况,并且其他国家早已有历史上或现实中的经验和存在。对于中国建筑师来说,紧缩的城市和高密度的城市环境是他们从事建筑创作和研究的现实与预设以及难以回避的一种前提条件。本文将针对这种城市的高密度环境,提出一些建筑学上的思考。
关键词:城市高密度环境;建筑学;策略;建议
引言
高密度城市是城市聚集效应的产物,它为城市生活带来了活力,创造了让人惊奇的景象与魅力,这些高度聚集在一起的建筑群让城市空间结构以及形态界面显得更为连贯及统一,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城市的整体形象。另一方面,高密度建筑群聚集的地区的空气质量较差,与适宜人类居住的理想环境要求不相符,另外,高密度建筑区域交通堵塞情况严重,空间及城市公共空间拥挤过度,这样一来,传统建筑空间的处理方式必然很难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因此,作为一名现代建筑师,我们必须客观看待高密度城市的优势与缺陷,以合适的建筑处理方式让城市更宜居。
1、高密度城市优点和缺点分析
高密度城市已经成为我国急需面对和解决的建筑问题,当然,硬币都有两面,高密度的城市也有其优势与缺陷,而建筑设计师的首要工作就是如何将高密度城市的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尽量避免或者消弭掉其劣势。
高密度城市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给所在区域提供了丰富、高密度聚集的物质与精神文化生活,生活的集约性特征还促进了效率的提升,让城市居民的时间与精力得以有效节省。
(2)为人们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城市生活,高密度聚集的城市建筑丰富了城市空间结构,促进城市经济建设发展的同时能够促进城市形象的提升。
(3)活跃了城市的整体气氛,促进公共资源利用率的提高,这也是区域经济发展以及城市人文精神的重要体现。
不过,城市高密度也有缺陷,并带来了许多问题,高密度城市带来的问题包括交通拥堵、空气污染,空气质量与空间质量都不适宜居民生活等。高密度聚集的建筑群在建设过程当中为节约建筑面积,总是会让建筑和建筑之间的间隔空间过小,一方面导致人们的出行困难,另一方面还给城市形象建设带来了不利影响。由此可见,传统的建筑理念和人类宜居生活的要求有很大差距,为此,建筑设计者在设计过程当中必须学会运用相关的理论知识与经验来正确、合理的处理高密度。
2、城市高密度背景下建筑学思考的方法
2.1、施行缩微化战略
在探讨国内城市现代化建设发展历程当中我们可以了解到,逐步形成的城市高密度环境是国内城市现代化最为显著的特征。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进加剧了人口向城市聚集,可以说,一个国家或是地区实现现代化建设必然会经历高密度城市环境。紧缩的城市空间对于城市建筑规划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过也给建筑形态的丰富多样化提供了更多的条件。但这种高密度聚集的建筑群会加剧城市交通的拥堵现象,空气质量越来越差,让城市管理与规划变得更加复杂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所以,为及时有效的改善城市高密度环境,我们必须采用建筑学思考方式,结合缩微化的战略来解决相关问题。首先,细分并微缩城市的总体,分析城市高密度发展的基础及成因。缩微化战略的实施需要我们全新规划高密度环境,分析高密度环境下城市的局部情况,探析城市高密度微观当前所处的环境,在此基础上采取针对性的策略来促进空间品质的提升,提高空间紧密性重塑的能力,从而达到优化调整城市生活空间的目的,最终促进整个城市综合水平的提升。其次,推行高密度空间的微观化,借助较小规模的规划与发展来改造城市街道与地块内部,让城市空间细密性的视觉感受得以进一步的提高,同时增强通道之间的联系,让城市高密度空间内部的空地与空地之间的联系效率得以有效提升,包括城市空间高密度街道内部的公共步行通道以及居民建筑的底层空间架空等等。
2.2、采用空间的层叠技巧
三维混合在香港的建筑学中属于热点名词,在香港所有建筑中都是可以通用的,将公路、铁路、地下通道和高架桥等一层层叠加之后建立起来的,不仅空间得到了高度利用,而且也充分的展现出了美学色彩。有效利用空间主要是指在高密度的空间中建筑物的不同功能在同一建筑物的垂直上实现分层的混合重叠。传统建筑中,人们的活动场所主要是和地面进行接触的,地下更多的是用来存放物品的,但是空间出现层叠,需要我们将眼光延伸到地下,甚至是空中。随着技术的发展,地下空间已经得到了高效的应用,其中包括地下停车场、地下商城以及地铁之类的交通工具,可以说,额外发展出来的空间,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但是这些还是明显不够,地下的安静还可以用来作为阅读和办公的场地。而空中也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起来,高架桥就是空中空间利用的起点,但是层次性还不够鲜明,需要加入更多的科技元素。比如说,在小说中以及电影中经常描述到的空中绿地和空中花园等,在带给人们新鲜感和刺激的同时也标志着空间的高度利用。比如说,最近重庆为了缓解交通拥堵的情况,在修建空中天桥,两座商业楼之间的距离大大缩短之余,还带给了游客特殊的感受。总而言之,空间的层叠利用,有效的缓解了城市的拥挤感,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和出行, 2.3、平面化的延伸,达到集约不拥挤的效果建筑物比较多且繁杂,显得较为拥挤且杂乱,这是城市高密度地区建筑建设面临的最大的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合理规划土地,充分利用平面空间,这就要求设计者不仅要设计建筑物本身,同时还要把建筑物周边的环境充分利用起来,包括分割弱化领域,将围栏、隔离等去除掉,以达到开阔视野的目的,让建筑物看起来没有那么拥挤,结合建筑物室外环境与室内环境进行统一设计。此外,合理利用室外空间,比如我们可以在建筑物的一楼设计大落地玻璃窗,或是在建筑物外部增设室外咖啡馆。为达到视觉延伸的效果,突出建筑物的整体特色,我们可以调整建筑物的色彩搭配,而不再是传统的灰黑色,让建筑物不再单调。
2.4、研究填充和缝合策略
在高密度城市存在的客观环境下,无论以何种形式的改变其空间结构,都会在无形中给人一种压抑、密闭的感受,让人对城市体验的感觉受到负面影响,建筑学上的研究填充和缝合空间策略在于将各个狭小的空间联通起来,利用空间的同时有扩大空间的延展性,让人们在视觉上觉得豁然开朗。一般而言,空间需要填充和缝合的场景一般为:停车场,步行街道,机动车道等。通过填充和缝合的方式,我们可以将它与整个空间链接为一个整体结构,不仅功能性强,视觉上也不会狭窄。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密度的城市居住环境已经成为我国急需面对的基本国情,因此在城市的高密度环境背景下,城市建筑设计应该积极结合建筑学的应用理论,做到有方向有指导的科学建筑施工,不断提高我国的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通过科学的设计和规划实现城市空间密集问题的合理解决,最终达到城市的现代化建设要求,实现宜居和空间利用率的统一。
参考文献
[1]艾冬.城市高密度环境下的建筑学思考[J].建材与装饰,2017(49):68-69.
[2]谭成波.解析城市高密度环境下的建筑学思考[J].江西建材,2014(19):29+32.
[3]方波.城市高密度环境下的建筑学思考[J].门窗,2014(06):422.
[4]董春方.城市高密度环境下的建筑学思考[J].建筑学报,2010(04):20-23.
论文作者:佘利云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8
标签:城市论文; 高密度论文; 空间论文; 建筑学论文; 环境论文; 建筑论文; 建筑物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