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本科专业试点建设的问题与思考_德国职业教育论文

高职院校本科专业试点建设的问题与思考_德国职业教育论文

高职院校试点建设本科专业的问题与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试点论文,本科专业论文,高职院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485(2013)08-0088-05

一、试点建设本科专业是时代发展对高职院校提出的新要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1]建设体现我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已成为近两年国家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最为关注的一个问题,2011年,在教育部召开的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视频会上,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强调,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探索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途径,重点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探索建设本科专业,是我国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在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具有非常大的必要性。

1.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的需要

我国“十二五”实施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指出,要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全面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这些战略的实施伴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呼唤着一大批高端技术型人才的加入。在现代化的产业模式下,生产工艺日益复杂,生产方式逐渐走向高科技、智能化,需要大量能胜任一个行业群和职业群的“高”级技术型人才。原来仅仅面向某一种技术或某一种岗位的中职或高职(专科)的技能型人才培养定位,已经难以满足这一产业发展趋势的需要。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就经济较为发达地区和中心城市来说,高新技术产业现已成为其主导和支柱产业,适度发展一定的本科及以上层次高等职业教育既是可行的,也是必需的。”[2]因此,为了适应产业结构转型过程中高科技的迅猛发展,满足转型社会对高级技术型人才的旺盛需求,高等职业教育向高层次延伸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2.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健康发展的内在需求

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作为教育的两种类型,在我国的发展极不对称。普通教育已经具有完备的体系、悠久的历史。而职业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却较为滞后,历史也十分的短暂,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与西方发达国家相差甚远。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高职教育的“完整形态”应该包括从专科、本科到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各个层次。而当前我国的高职教育却只有专科这一层次,体系不完备,远远不能适应现代技术发展的要求。同时,由于高职教育缺少本科层次的教育,已严重影响了高等职业教育的生源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最终导致培养出来的人不能适应产业结构转型的需要。现阶段实施高职本科专业的改革,是优化高等教育体系结构、整合高等职业教育优质资源的重要举措。构建一个完整的高职教育体系,意味着“有一条层次丰富、学制贯通、‘雅俗兼具’的高职生态链和产业链”[3]。高等职业教育向本科层次的高移,体现了我国职业教育“跨越-转型-提升”[4]的发展脉络和趋势,是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

3.全球化时代促进高职教育国际合作的需要

全球化时代给教育带来的最大影响,便是教育的国际化,并且将成为未来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推进教育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是促进院校内涵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一条重要路径。当前,教育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已基本成为所有高职院校发展改革的共识。然而,当我国高职院校正准备融入这一历史性的洪流时,却发现我们与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交流没有处在一个对等位置,这些发达国家已经建立起了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具有了本科、硕士直至博士的职业教育层次,因此,相互间的教育交流或合作办学无法得到有效展开,甚或无法进行,这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国内高职教育国际合作的进行。开办高职本科专业,重视本科及以上层次高职教育的发展,是实现我国高职教育走出去,平等地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培养更多应用技术型人才以适应全球化时代的要求,是增强高职教育吸引力的重要保障。

4.终身教育理念下学生教育层次提升的诉求

自法国著名教育家保罗·朗格朗(Parl Lengrand)1965年提出“终身教育”这一概念以来,短短数年,终身教育理念已经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各国都着力构建一个终身化的教育体系。而我国现阶段的高等职业教育,却是一种止于专科层次的“断头”教育,不符合终身教育理念的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应该向本科及其以上层次延伸,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要求,满足高职学生‘升好学’的愿望。”[5]根据一项调查显示,“83%的高职学生对学历不满意,38%的高职生选择毕业后升入本科学习”。[6]由此可见,高职专科学生希望能有提高教育层次接受技术教育的机会。虽然现阶段高职专科的学生可以通过“专升本”方式来继续自己的学业,但是“专升本”以后的教育,已在很大程度上脱离了原本应用型的职业教育性质,此外,其升学比率也极为有限。因此,试办高职本科专业,可以更好地衔接高职专科教育,在为受教育者提供更广泛、更多元化、更个性化的教育选择机会的同时,也有助于学生今后职业生涯的发展,体现了终身教育与人本化教育的要求。

现阶段我国也有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开始将自己的办学定位在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上,探索本科院校的应用型发展道路。如一些普通本科院校坚持走产学研结合道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但从教育类型来看,这些院校归根到底属于普通高等教育,其招生来自普通高中生源。因此,其所属的教育类型层次,其生源的来源范围,其师资的知识能力结构,都使其无法承接起高职本科的人才培养职能。

二、高职院校建设本科专业具有成功的经验借鉴和坚实基础

国外发达国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改革经验,国内部分省市高职院校教育体制改革的成功试点,以及通过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工程实施带来的高职院校办学实力的增强,都证明了高职院校建设本科专业是可行的。

1.国际高职本科专业建设的经验

从国际范围来看,美国的社区学院、德国的工程师学院和高级专业学校、日本的高等专门学校和短期大学等,都是本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的典型范例。美国教育家H.A.Foechek早在1965年就指出:“在将来某一时候,大学本科水平上可能至少有四种基本类型的学士学位教学计划——科学类(science)、工程科学类(engineering science)、工程类(engineering)和工程技术类(engineering technology)。”[7]其中,工程技术类就属于本科层次的高职教育。1967年,以应用学科见长的普渡大学设立了中北部分校(Purdue University North Central Campus),开设了商业行政管理、市场销售、机械与机电技术等多种高职类专业。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政府大力推行“生计教育运动”,促进了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融合。到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社区学院开始举办本科高职,它们中的绝大多数是和四年制大学合作完成本科教育(“2+2模式”),也有部分社区学院开始单独授予学士学位。德国是当今世界上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得最为完善的国家。早在20世纪70年代,联邦德国就将早期的工程师学院、高级技术学校等三年制高等专科学校陆续改为四年制的应用型科技大学,以满足企业对应用型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的需求。日本也早在1976年就新建了2所国立本科高职大学——长冈技术科学大学和丰桥技术科学大学,学制都为四年,采取本、硕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上述国家举办本科高职的改革做法和模式,可为我国高职院校试办本科专业提供相应的借鉴。

2.国内高职试办本科专业的改革探索

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正式颁布以来,中央和各地为探索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陆续出台了各种政策文件。在相关政策的引导支持下,一些省市和地区在探索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过程中,对如何构建高职本科专业进行了积极探索。江苏作为我国的高教大省,已经出台了《2012年江苏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该方案提出了高职本科“分段培养”和“联合培养”两种模式。第一种模式即在高等职业院校学习3年(五年制高职学习5年),经过资格考核,进入普通本科教育学习2年。学习期间,由对口试点的高职和本科院校,统筹制定对口专业理论知识课程和技能训练课程衔接贯通教学体系,系统化培养本科层次高端技能人才。第二种模式是高职与普通本科联合培养。即高职与普通本科院校合作,以本科院校招生计划在本科第二批次联合招生,培养4年制本科层次高端技能人才。学习期间,由对口试点的高职和本科院校,按照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标准和高端技能人才要求,联合制定专业理论知识课程和技能训练实践课程教学体系,确定学生在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培养具有高级技能的本科层次应用性人才[8]。江苏根据上述方案已率先确定2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分别与2所普通本科院校联合培养4年制高职本科专业人才。目前,联合培养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等已由两校共同制定完成[9]。此外,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依托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在探索如何推进高职本科专业建设上也已进行了成功探索,为相关改革的全面、纵深拓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3.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2006年,教育部和财政部为了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启动实施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遴选100所高职院校进行重点建设。2010年又进一步推进了该项计划,新增100所左右骨干高职建设院校。目前,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周期已经结束,经过这一建设周期,相关院校在校企合作、专业和课程建设、师资队伍素质等方面都有了很大幅度的提升:促进了校企的深度合作,引导和激励教师主动为行业企业服务,开展技术研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现互利共赢;主动适应了区域产业结构升级需要,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提高了专业教师的素质,培养了大批的“双师型”教师,同时聘任(聘用)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专家作为专业带头人,一批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通过建设,学校的教学实验设施设备、师资队伍水平、科技服务能力,以及人才培养和管理服务理念等都有了显著提升,成为发展的模范、改革的模范和管理的模范,在立德树人、服务宗旨、就业导向、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以及社会辐射等方面发挥了示范作用,通过重点专业建设以及实训基地建设等专项工程的实施,部分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办学条件甚至优于一些地方本科院校,已具备了培养高职本科学生的良好办学基础。

三、高职院校建设本科专业应着重解决好的几个问题

上文已经分析指出,我国当前建设高职本科专业,不仅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同时也有可行性。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还应注意处理好如下几对关系和问题。

1.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独立类型还是一个层次

对高等职业教育定位的认识,决定着高职本科专业建设的理论根基和发展成败。关于高等职业教育到底是一种层次还是一种类型,社会上很多人都存有困惑,甚至许多教师也不够明确。其实,对于这一问题国家层面已经有了明确的回答。在2010年度的全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就已经明确指出:“我们现在往往很多人理解职业教育是第二类的教育、第三类教育,这种理解是完全错误的观念。这是一种类型的教育,不是一个层次的教育。不能认为普通教育高于职业教育,这是传统落后的有害的观念……作为独立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不应被限定在某个层次。”根据联合国1997年修订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高等教育被划分成了5A和5B两类。5A是理论型的,属于普通高等教育;5B为实用型和技术型的,属于高等职业教育。由此可见,普通高等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只是类型的差别而不是层次的差别,二者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有别于理论性普通高等教育的类型,而不是一个有别于本科层次的专科层次。”[10]坚定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类型的定位,高职本科专业的建设是在这一类型中的层次划分,高职本科专业的建设才不至于偏离其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初衷。

2.高职本科专业的发展:纳入体系还是独立项目

高职本科专业的建设,是把其放在教育体系中进行系统思考,还是将其作为一个改革项目进行单独设计,这直接影响到高职本科专业建设的健康发展。我们的答案是前者,即必须在教育体系中思考高职本科的定位与发展。将高职专科教育视为一个独立类型,造成职业教育体系到了专科层次就成了断头教育,同时也无法实现中高职的有效贯通,进而导致职业教育吸引力大大下降。同样,如果只是将高职本科专业的发展视为一个独立项目,那么其培养目标与过程、专业课程设置、升学考试制度等方面都不能很好衔接高职专科教育,无法发挥其在职业教育中的引领作用,同时自身也会失去进一步发展的空间。此外,高职本科教育还应注意和普通高等教育的联系,学习对方的优点,注意同现有专科院校和硕、博士学术型教育的连通。只有这样,高职本科教育才能真正体现其存在的价值,并在促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发挥核心作用。

3.高职本科专业的建设:试点开展还是集体升格

在高职院校建设本科专业时,我们还要思考到底是部分专业试点建设,还是整个学校集体升格。我们赞成“遴选部分高职院校优势专业或品牌特色专业作为高职本科专业试点(是部分专业升本,而不是整个学校升本)”[11]这一观点。针对部分高职院校已有强烈的升本冲动情况,《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以文件形式指出:坚持高等职业教育的科学定位和办学方向,2020年以前骨干高职院校不升格为本科院校。我们认为高职院校建设本科专业,不是要将整个学校的全部专业都升级为本科专业,而要根据地域和自身发展实际来综合考虑进行本科专业的遴选。某些地方性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能够满足当地产业发展的需要,就应该在原有层次上坚持培养质量的精益求精。即便是在产业急剧转型的东部沿海地区,也不能所有的高职院校都一拥而上建设本科专业,而是应在区域内的“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中,选择少数有较大社会影响力的院校,根据社会需求情况,在所在院校的优势专业和极具特色的专业中试点建设某些本科专业。只有采取这种按需择优遴选、逐步推进的方式,高职本科专业的改革才能取得预期成功。

4.高职本科专业的招生:普通学校还是职业学校

高职院校的生源主要有两类:一是通过普通高考招收普通高中生,二是招收职业高中生和中专生。与目前的高职高专院校仍侧重招收普通学校毕业生不同,高职本科专业的招生,应该侧重于职业学校,其具体来源可以包括三个:一是中职中专毕业生,这一定位具有“破冰”的意义,是“上中职中专的孩子”“坐上直通车”,能够读到专业硕士的一条道路。[11]二是高职高专毕业生,这是当前开展高职本科专业试点工作的初衷,是解决职业教育“断头”体系的重要考虑。从生源的充裕性角度看,目前我国庞大的中等职业教育规模及占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职高专教育,加上职业院校学生进一步提升自身教育层次的强烈愿望,使得高职本科专业的招生炙手可热。当然,从终身教育的角度出发,高职本科专业的未来生源,还应考虑为已在岗位工作的社会职业者提供进一步提升的机会,并逐步加大这一类生源的比例。

高职院校试点建设本科专业,已成为解决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当前,摆在教育改革决策者面前的已不再是该不该建、能不能建的问题,改革进程已进行到如何才能成功建设这一问题的探讨上,明确高职本科教育的应用与技术型定位,纳入整个教育体系进行科学设计,有步骤地择优推进其改革试点,科学地规划高职本科专业生源,这样,高职本科教育在促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过程中的引领作用将能得到充分发挥,高职本科专业建设的试点改革也一定能实现预期目标。

标签:;  ;  ;  

高职院校本科专业试点建设的问题与思考_德国职业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