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现代化的发展,城市规模迅速膨胀,超高层建筑、高层建筑等大型、多功能建筑不断增多,其所承载的人口越来越密集,火灾荷载越来越多,如果安全疏散设计不合理,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人员群死群伤。这样,高层建筑安全疏散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从高层建筑火灾的特点出发,分析消防安全疏散设计的必要性,并就具体的设计要点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疏散设计
1.高层建筑火灾的特点
1.1灭火困难
根据实验表明,消防队员携带水带、水枪、背负空气呼吸器步行上18层楼,心律140次/分钟,平均耗时4分钟,导致战斗能力非常低,建筑高度制约了内攻时消防人员作战能力和消防器材装备效果的发挥。高层建筑通常存在内部消防设施失效或缺失的情况,而火灾时假如消防电梯不能正常运行,消防队员内攻只能通过楼梯徒步攀登,受到体力限制严重影响了灭火战斗,并且增加了消防人员内攻的危险系数,同时影响被困人员向下疏散的速度。
1.2容易形成立体火灾
由于高层建筑内的房间很多、装修装饰多,贯通整个建筑的管道、孔洞容易导致火焰和烟雾迅速扩散和蔓延。根据测定,在烟囱效应和火风压的共同作用下,火势发展阶段垂直延伸速度为3-4 m/s,水平延伸速度为0.5-0.8 m/s,100m的走廊仅仅需要2分钟就能充满烟雾,100m的高层建筑,在没有阻挡的情况下,烟气沿着竖向由底扩散至楼顶只需要30s,并且很容易形成立体燃烧。
1.3人员疏散困难
由于高层建筑层数多、高度高,各种管路交错纵横,一旦发生火灾蔓延非常迅速,同时高层建筑具有人员密集、结构复杂等特点,等待消防人员到现场进行救援具有一定困难。此外,高层建筑内同一平面的疏散楼梯的数量是有限,里面的人想要在短时间内疏散到安全的地点十分困难,加上群众缺乏消防安全的常识,防火门常开,随意堵塞通道等现象突出,人员疏散存在困难。
2.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疏散设计的必要性
安全疏散是指在发生火灾的情况下引导人们向安全的区域撤离。而高层建筑安全疏散设计主要是对高层建筑发生火灾后提前预测其安全疏散形式,在预测时要考虑到火势大小、烟气流动方向等来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为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疏散设计提供一个科学有效的方法,以保障人们的安全。
另外,根据上文中所说的高层建筑中存在的诸多消防隐患,因此高层建筑物在施工之前,工程设计人员应首先考虑到安全疏散设施的设计,使其更加合理化及安全化。在安全疏散设施设计时,不仅要注意建筑物的结构特点,还应考虑到人们在火灾发生之后具有的心理,将二者结合在一起,才能提高安全疏散设施的性能。安全疏散设施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财产及生命安全,应成为施工中的重点。
3.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疏散设计分析
3.1楼梯、安全出口设计
在对高层建筑楼梯、安全出口进行设计的时候,应该注重其数量、宽度及安全出口的畅通程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对其进行设计的时候,应该设计足够的安全出口,以保证火灾发生时,避免因人们的恐惧心理而出现道路拥挤现象,特别是写字楼、医院、商业建筑、通讯等人员密集的地方,这些地方最好设置两个以上不同方向的安全出口。在设计安全出口的时候,还要考虑其宽度问题,宽度在设计的时候应该根据使用的人数及疏散指标进行计算,以满足不同建筑物的需求;在对安全出口进行设计的时候,还要考虑出口的畅通程度,要保证人们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向两个不同安全疏散出口疏散,以保证人员安全疏散。
3.2严格控制好安全疏散的距离
全疏散距离在规范中基本都有明确的规定,但也有一些特殊情况在计算时难以把握。在设计时,较难把握的情况的解决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如下:①丁字型走道计算疏散出口(房门)至安全出口的疏散距离时,袋形部分可以折算成两倍的距离计算成双向疏散的距离。如丁字型袋形走道部分疏散距离为5米,双向部分疏散的距离为10米,则为20米的双向疏散距离;②大开间内至安全出口或疏散出口的距离不宜超过30米;③套式房间疏散距离的计算,应是最远的房间内的任一点至直接通向疏散走道的疏散门的距离。
3.3高层避难层设计
在对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疏散设计的时候,特别是对高度超过100 m的公共建筑进行设计的时候,要严格按要求设置避难层。最好是在10~15层的地方设置第一个避难层,以此类推设置不同的避难层。在对避难层进行设计的时候,可以采用3种方法。可以采用全敞开式、半敞开式、封闭式。设计全敞式避难层,一般不设维护结构而是全敞开的空间,这一设计在顶层或是屋顶上比较常见。设计半开式避难层时候,一般在四周设高低约1.2 m左右的防护墙,并在上面设有可以开启的封闭窗,并采用自然通风,以避免火灾发生时的烟气侵害。设计封闭的避难层时不仅要有耐火的防火结构,还要有相应的独立照明设备、独立空调及排烟系统,以避免不必要的烟气危害。
3.4疏散应急照明及指示标志设计
疏散设计过程中不能忽视了疏散应急照明及指示标志的设计。但在实际设计工作中,很多设计人员都消防应急照明和指示标志设计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在设计中较为忽视,不仅图方便,甚至偷工减料,从而导致疏散应争照明和指标标志在火灾发生时发挥为了应用的作用。消防应急照明和指标标志是消防安全疏散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引路作用,所以在对其进行设计时要给予充分的重视。
在设计的时候,应急照明设计应保证人员疏散所需的正常照度;疏散指示标志最好按照连续性设置,指示方向按就近原则,最好少用双向疏散指示标志,以避免火灾发生时逃生人员犹豫不决,延误逃生时间。在设置灯光疏散指示标志的时候双向疏散走道设置间距应少于20m,袋形走道应少于10m;安全出口上方和走道转角处应严格设置;一些重要场所地面还应该设置发光的疏散指示标志,以保证人员安全疏散。
3.5消防电梯设置
消防电梯是火灾时运送消防人员、消防器材以及抢救伤员的重要垂直交通工具。发生火灾时,为了保障消防人员的安全,必须切断电源,普通电梯即停止运转。如没有考虑设置消防电梯,消防人员只好穿着战斗服、带灭火器材攀登高楼,这不但要消耗消防人员的大量体力,更重要的是贻误灭火战机。因此,高层建筑必须按相关要求设置消防电梯。
结束语:随着城市发展的需要,建筑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高层建筑已成为近代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而由于自身的许多特点,它的安全疏散设计也成为重中之重。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疏散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的远远不及上述内容,为了使得安全疏散达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仍要求设计人员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共同努力研究。
参考文献
[1]郑奕.高层建筑物火灾消防安全疏散设计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
[2]彭溪.城市高层建筑火灾消防及安全逃生途经研究[J].价值工程.2012.
[3]李全云.单元式高层住宅防火疏散设计探讨[J].住宅科技.2011.
论文作者:李海亮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5
标签:高层建筑论文; 火灾论文; 人员论文; 消防安全论文; 距离论文; 走道论文; 标志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