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莹
中国启源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陕西西安 710000
摘要:建筑作为一个时代的产物,能够有效反映出社会经济建设情况。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建设过程中,人们设计出大量能够改变大自然的建筑物,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对资源环境及地域文化的消失也感觉到忧心忡忡。在此前提下,如何将个性化、人性化和生态化设计理念融入到中小学建筑设计中,以确保中小学建筑能更好的展现时代风貌,值得业界引起重视。文章重点论述了学校建筑的文化设计,仅供参考。
关键词:学校;建筑;文化;设计
1导言
建筑作为艺术与生活的结合体,能够有效体现出外在因素,例如宗教观念、价值观念、美学思想等等,在建筑文化内,基本通过建筑空间与建筑符号对建筑文化进行表现,保证建筑物与文化语境之间紧密结合,奠定建筑文化底蕴。学校内每一个地点都具有一个景色,能够为学生留下美好的印象,学校建筑在无形之中对学校文化内涵进行展现,对一代代学生造成影响。所以,对学校建筑的建筑文化设计进行分析研究,对了解学校建筑审美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2中小学学校建筑布局设计的要求
在当前我国六年制的小学教育结构当中,六个年级下来几十个班的学生共同学习在一个校园内,人口密度很大。各类中小学校建设应确定班额人数,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完全小学应为每班45人,非完全小学应为每班30人;2 完全中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应为每班50人; 3 九年制学校中1年级~6年级应与完全小学相同,7年级~9年级应与初级中学相同。
所以,小学学校建筑应当选择在相对安静、单一、空气新鲜的环境中建造。中小学校建筑总平面布局:对校园建筑平面布局展开具体阐述可以分为体育活动用地、校舍建筑用地和试验绿化用地这三个部分。每一个部分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使用范围,相互之间既要有一定的联系又要有一定的独立性,以免互相干扰。教学用房和办公用房以及生活服务用房组成了学校的校舍;普通教室专用教室、实验室、图书室和体育活动室等几部分组成了教学用房,而这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普通教室,所以说对教室的设计,要求面积足够的同时,还要设置出合理的位置布局。
中小学校应建设在阳光充足、空气流动、场地干燥、排水通畅、地势较高的宜建地段。校内应有布臵运动场地和提供设臵基础市政设施的条件。中小学校严禁建设在地震、地质塌裂、暗河、洪涝等自然灾害及人为风险高的地段和污染超标的地段。
3现代中小学建筑设计理念
3.1重视资源聚集
从学校研究角度来说,图书馆已成为多功能的知识资源聚集中心,其在建筑位置上也呈现聚拢、靠近状态,以实现知识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的目的。另外,中小学逐渐呈现合并的现象,图书馆、少年宫,辅导机构等在学校周边环境不断产生,这也从侧面体现出资源聚集的特点。
3.2生态的可持续性
可持续的概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合理利用资源(能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等);保护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注重发展的质量。从中小学建筑设计现状来看,大部分学校没有按照可持续性的原则进行设计,具体表现为:①能源消耗量巨大,使用的建筑材料不环保,多数为高耗能材料;②学校建筑设计并未表现出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建筑形象没有尊重当地民居;③近年来中小学建设规模扩大,盲目建设使得建筑质量得不到保障,不利于促进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3.3归属感
归属感的一重要个属性来自于人对物的识别程度,主要包括气味、色彩以及声音的识别,熟悉的物质自然识别程度更高,且归属感更强。在中小学建筑设计中,识别感主要依靠色彩的尺度把握,这一点对是在校师生产生归属感的重要条件,因此,在不同的使用要求下,学校建筑设计人员应尊重当地的建筑文化和环境,努力营造出具有归属感的中小学建筑。
4学校建筑的建筑文化设计
4.1规划布局
综合学校规划地块总面积:40095m 2,主要分为两大区和两大类。两大区分别是:普通学校校区规划地块,占地 28462m 2,及特殊学校校区(智力残疾学生),占地 11633m 2;两大类是:教学区建筑占地 21795m 2 和体育运动区占地 18300m 2。普通中学的教学区位于地块西北部,体育运动区地块位于东侧。特殊学校的教学及生活区的整体建筑位于西南侧,体育运动区在南部。
普通中学由四部分组成,包括综合楼、教学楼、实验楼以及报告厅。教学楼之间的间隔保持在 30m 左右,以满足规范 25m 的间距要求,确保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少受外界因素的干扰。并且,每栋建筑之间通过走廊相互连接,既增加了教学楼之间的美观性,又能够在下雨天提供避雨的场所,一举两得。普通中学建筑群在总体分布上呈现两两相对、互相交互的形式结构。
特殊学校的教学区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教学楼,另一部分是综合楼(包括学生的宿舍以及食堂等)。两个建筑之间间隔保持在40m左右,从而确保两个楼之间的相互独立性,并且通过走廊将建筑相连接,整体呈现出凹陷的形状。其中,食堂与学校的次入口紧密相连,位于综合楼的第一层。两个校区的运动区均设在东侧,与西侧教学区即紧密联系又互相独立,做到动静分区,满足了教学的需求又减少了互相的干扰。
(突然冒出来的综合学校,特殊学校?与论题无关!以上具体数据,从何而来)
4.2人行流线设计
普通学校的主入口设计主要在西面,与教学区紧密联系。北侧次出入口可缓解放学和上学时人流高峰期主入口的交通压力,避免人流量过大出现踩踏事故。特殊学校的入口设在校区西侧,两个出入口互相独立。主入口主要作为教师和学生人行出口,次入口主要为学校的后勤人员以及在人流量大时作为备用入口使用,以减少后勤服务对学生正常学习生活的影响。在构思交通设计的过程中,结合综合学校的总体规划及教学楼平面设计,更考虑不同群体学生的出行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学校内的特殊学生由于行动不便,所以在建设其教学楼的过程中,应避免对建筑进行复杂的设计,以确保特殊学生能够在教学楼内顺利的行动;同时,停车位的设计位置应避开学生以及教师经常行走的地方,避免在出行高峰出现交通堵塞的现象出现,影响双方的正常出行;另外,停车场的设计位置应靠近马路,以方便汽车行驶的同时降低对校内人员的影响等等。
4.3本土材料的选择
通过调查发现,混凝土、砖和瓷砖等材料的运用在中小学建筑材料中占据较大比例,建筑基本上由这三种材料构成,而这种简单的材料构成方式所建造的建筑形象又有趋同现象。
(1)混凝土材料。将混凝土材料与其他材料结合运用,可营造出具有亲和力的界面,比如在一些近人的混凝土界面中加入大量木材,不仅增强了界面的亲和力,同时两种材料的色彩、质感对比也形成了丰富的立面;
(2)加大本土建筑材料的运用力度,包括天然石材,或者是利用石材加工成的建筑材料,比如卵石散落的活动场地、块状石材与混凝土混合后砌筑的墙面、页岩堆砌的景观墙等,这些材料的运用一方面减少了建筑成本,另一方面增强了建筑的防潮和吸水性能。震力破坏。同时,在概念设计中要重视强度、刚度的合理分布,质心和刚心偏心距越小越好,避免因局部削弱或突变形成薄弱部位,在遇到地震破坏时产生过大的应力集中或塑性变形集中;对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需采取有效措施以提高抗震能力。
4.4 学生自主学习空间的设计
学生的自由活动和学习空间就是学生的自主空间,这是学生自主发展的外部环境,是一个相对轻松、自由的环境,在这个环境当中,学生充分展现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觉性。自主学习空间的设计要满足多元化和开放性的特点,主要有图书室、科技活动室以及各种兴趣活动室等。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之下,自主选择感兴趣的方面进行学习,在相对轻松、开放的环境中自觉学习,同时还可以进行一些娱乐活动,或是相互交流,沟通学习成果,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4.5娱乐设施、活动空间的设计
娱乐设施在中小学校园建筑设计当中占有重要位置,中小学生的有一个健康的体制非常重要,所以活动空间的作用就凸显了出来。通过活动空间,学生们一起交流、玩耍,互相沟通学习经验,分享所学知识,能够放松心情,陶冶情操。所以说,校园规划当中的娱乐场所设计要进行详细的规划,篮球场和足球场是必备的运动场地,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规划出放映厅、演出厅等特色的娱乐空间。合理利用建筑空间,通过布局的多样性,以及空间的错落设计,规划出更多的趣味性空间,比如设计挖空的墙体和构架,为学生创造个性的户外活动空间,让学生穿梭其中,放松身心,培养他们的探知欲。
4.6学生自主学习空间的设计
学生的自由活动和学习空间就是学生的自主空间,这是学生自主发展的外部环境,是一个相对轻松、自由的环境,在这个环境当中,学生充分展现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觉性。自主学习空间的设计要满足多元化和开放性的特点,主要有图书室、科技活动室以及各种兴趣活动室等。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之下,自主选择感兴趣的方面进行学习,在相对轻松、开放的环境中自觉学习,同时还可以进行一些娱乐活动,或是相互交流,沟通学习成果,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4.7 消防设计
特殊学校建筑与普通中学在平面布局方面存在不同,普通中学的教学楼首层至五层共分为 40 个班,每层分别设置了 8 个普通教室,每个教室可容纳 50 名学生,此外,每层还分别设置了一间教师办公室。普通中学的实验楼,一层局部架空,局部共包括 2 个预留课室,二层至五层是课室与实验室,共有课室 8 个,实验室 8 个。普通中学的综合楼第一层是舞蹈室、配电房与卫生室,二层设置了活动室、档案室、语言教室和音乐室,三层是多功能教室、德育处和会议室。报告厅分为两部分,一层是可容纳500 人的报告厅,地下室是消防水池、消防水泵、EPS 设备房以及生活水池,并利用耐火极限大于 2.00h 的隔墙与耐火极限大于 1.50h 的楼板,将消防水池、消防泵房与其他部位隔离开。特殊学校的综合楼首层是食堂、体质测试室和卫生室,二层至五层为学生宿舍与教师办公室,该栋楼中,共有 20 间学生宿舍,共有 76 个学生床位,该建筑的六层全部是 2 人间的教师宿舍,共有 20 个床位。特殊学校教学楼的第一层共设置了 4 间普通教室、劳技课室、体育器材室以及配电室,二层是普通教室、多功能活动室和图书阅览室,三层包括语训教室、情景教室以及感觉统合训练室,四层设置了体育康复训练室、心理咨询室、广播室和音乐室。
(突然冒出来的综合学校,特殊学校?与论题无关!以上具体数据,从何而来)
4.8现代主义的建筑文化设计风格
现代主义的建筑文化设计风格在世界第二次大战之前后形成,主要是受到现代建筑理论与现代艺术的影响,建筑行业对建筑景观进行了创新。现代主义在景观建筑学内应用,最为显著的作用并不是在建筑设计内应用新型的施工材料,更多的是将功能作为设计的初始概念,能够有效让现代建筑设计从传统图案或者是风景设计理念内脱离出来,与现代社会发展实际情况相吻合,为建筑应用提供更加广阔的可能性。在众多现代建筑设计风格内,加州学派的代表性人物丘奇认为,产品想要起到鼓舞人心的作用,并不是构建有序的秩序,而是应该具有更加灵活多样的设计语言,同时有效调节设计过程中所存在的矛盾,例如设计场地、要求等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文化在不同时代背景之下,必须发生转变。在地域建筑文化与民族建筑文化的影响之下,才会逐渐形成全球性建筑文化。校园建筑的设计应当具有一定的审美和观赏性,同时还要实用、舒适,另外还要结合学校文化特色,设计出符合学校文化内涵的校园建筑,让学生在绿色、健康的环境中安心学习、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叶列平,缪志伟,程光煜,等.建筑结构基于能量抗震设计方法研究[J].
工程力学,2014,31(6):1~12.
[2]李楠.当地建筑文化对学校建筑设计的启发与借鉴——以宣威市杨柳乡龙坪子村小学规划建设为例[J].中国市场,2015,13:148-151.
[3]罗春燕,严奉婷,张吾渝.设置少量抗震墙的框架结构抗震设计分析[J].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38(4):182~184.
论文作者:刘莹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6
标签:建筑论文; 学校论文; 学生论文; 文化论文; 教室论文; 环境论文; 教学楼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