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我国对于城镇建设的力度加大,使得建筑行业有了新的发展空间。现如今,我国建筑物起支撑作用的多为混凝土结构。因此混凝土的施工技术以及质量会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质量。在人们对于居住要求要来越高的情况下,就需要不断完善混凝土施工技术,以此来提高混凝土质量,从而达到建筑工程的施工要求,更好的满足人们的需求。
关键词:建筑施工技术;混凝土质量控制
引言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带动我国各行业发展迅速,尤其是建筑行业。混凝土在建筑中确保了建筑的质量,混凝土建筑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建筑业的发展,这两者相辅相成,是不可替代的。特别是中国目前处于经济转型阶段,城市化程度正在提高,人们更加关注建筑的质量。因此,建筑技术的分析和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质量管理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
1概述
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引入,极有力的推动了建筑业的发展,它一方面提高了建筑的实用性和稳固性,另一方面也转变了建筑建造思维,对于建筑业的革新来说意义重大。在国内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人们对于建筑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研究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质量管控能够很好的响应时代的需求。在具体的施工进程中,相关单位务必要将混凝土质控摆在关键位置,从技术和管理两方面出发,不断完善混凝土质控机制,最终促成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提升,并助力国内建筑业的发展。
2目前建筑混凝土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设计不科学,在一些建筑项目中,裂缝经常发生在建筑混凝土的后期阶段,主要原因是设计图纸不合理且不科学。有些设计师们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和理论,再设计中进行盲目的应用和设计,而他们并没有与实践相结合,使得整个结构不完整,导致了温度造成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出现。(2)水灰配比不合理,在混凝土施工中,水灰比控制是混凝土施工强度的重要保证,水灰比的变化也会严重影响混凝土施工强度,导致建筑物整体稳定性下降。当混合水和灰时,与材料混合的水量将直接影响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强度。因此,在搅拌水泥时,掺入水泥的水量应控制在水泥总重量的1/4,水灰比的1/4是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的重要参数之一,也是混凝土正常施工配合比的量。(3)砼灌装过程中故障频繁,许多专门负责建筑工作的工人可能熟悉混凝土填充工艺,这是简单的混凝土生产步骤之一,技术含量不高。因此,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他们往往是完成相关工作的基本一线工人,项目经理部和项目主管都不太重视这项工作。然而,正是这种疏忽给混凝土填充过程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轻微的情况可能会由于进料不足而导致隐藏的质量问题,严重的情况会直接影响整个施工进度,给施工带来更明显的压力。
3建筑施工技术中混凝土质量控制
3.1健全质量管理体系
通过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履行任务责任,提高管理效果。创建奖励和惩罚制度,以规范建设的质量和各个环节的操作标准,并按照管理的好坏对员工进行适当的奖惩,以提高员工的意识,为表现突出的员工进行奖励,对违规操作的相关人员进行惩罚,从而提高员工对工作的积极性。
3.2原材料的质量监管措施
材料质量监管。水泥是混凝土的主要材料,其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混凝土的质量,所以监督员应当对水泥质量的监管予以重视。在确保到场的水泥有出厂合格证及化验单的基础上,监督员应当对进场的水泥进行核验,看与质保资料的描述是否完全相符,外包装是否完好无损,相关标志是否齐全,有无结块的情况。监督员检查确认合格后,应当督促施工单位对每个批次的水泥进行抽样送检,经实验室检测合格后,方可准予在混凝土拌制中使用。由于外加剂对混凝土的质量具有直接影响,因此,监督员应当对外加剂的质量监管予以重视,一方面应当对外加剂的质保资料进行严格审查,看是否有法定单位出具的掺用指标报告,另一方面应当在外加剂使用前,对其进行检测实验,确认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
3.3严格控制温度条件
温度和湿度对混凝土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在对混凝土进行保养作业时,一定要考虑到环境湿度以及温度的问题。在环境发生变化时,要及时调整方法,保障混凝土的质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夏季进行施工作业时,混凝土在浇筑时,入模温度不能高于25度。在冬季进行施工,一定要保障温度在10度以上,不然混凝土内外部温差过大很容易龟裂,无法保障质量。对于外部温度的控制主要还是想尽量缩小混凝土的内外部温度差,还可以通过预埋冷却管来加速混凝土散热,从而使其有更好的质量。
3.4混凝土配比控制
为确保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必须有效控制混凝土混合料的比例。混凝土混合料的比例参数的控制都清楚地标注在搅拌的现场,并且详细参数都要清楚地标明。通过控制混合水泥的水量,保证施工工序符合建筑规范。当水与水泥的混合比超过用水量的1/4,就会造成混合物发生泄漏的问题,同时1严重影响了混凝土结构并影响混凝土的耐用性和抗渗性。因此,应适当增加用水量,同时保持混凝土配合比的水灰比在合理得控制范围内,进而提高混凝土质量,满足建设工程的施工要求。要想保证混合比符合要去,就必须保证原材料的质量符合相应的标准,而建筑材料质量的好坏是建设项目顺利运行的技术,也是保证整体结构安全的前提。
3.5混凝土浇筑过程的监管
(1)浇筑中的监管措施。监督员应当在混凝土正式开始浇筑前,对施工程序进行审查,看是否合理,并对作业人员及相关工具的配备进行检查,看是否满足浇筑施工需要。同时,监督员还应当对钢筋及模板工程进行检查,看模板的支撑强度及刚度是否合格,钢筋保护层的厚度是否与规定要求相符。浇筑开始后,监督员应当对混凝土的工作性能进行抽查,如果性能下降,则应当要求施工单位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适当调整。(2)养护阶段的监管。养护是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的重要环节,是预防早期开裂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监督员应当加强混凝土养护阶段的监管。当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监督员应督促施工单位及时进行混凝土养护,并对施工单位采用的混凝土养护方法进行审查,看是否与现行规范标准的规定要求相符,在冬季对混凝土进行养护时,不可以采用洒水的方法,在夏季时需要对大体积混凝土采取降温措施。(3)外观质量检查。当混凝土施工完毕后,监督员应当对混凝土构件的外观质量进行检查,看是否存在质量缺陷,如麻面、露筋、蜂窝、裂缝等,如果发现上述质量问题,则应要求施工单位进行处理,以免对工程的整体质量造成影响。
3.6保养技术的应用情况
在完成浇筑和振捣作业后,就需要对混凝土进行保养作业。如果没有良好的保养措施,就会导致混凝土在后续的凝结固化过程中出现龟裂等不良反应,影响到建筑的质量,并且很难保障建筑的安全。混凝土是由不同材料配比形成的,其中含有较多的水分,一旦停止操作,混凝土就会慢慢凝结固化。在此期间,施工人员想要保障其进行正常的反应,就不能让其强度上升过快,需要不停的添水已保障混凝土的正常反应。这一过程中,施工人员必须密切关注混凝土的结构变化过程,从而使其结构性能达到建筑作业的标准,保障建筑的安全与稳定。使用合理方式对混凝土进行养护,既能减少浪费,还可以更好的保障混凝土的质量。在以前混凝土保养过程中,通常会用到大量的水,这种保养方法低效且会浪费大量的水。现如今有了更好的养护材料代替水来进行混凝土的保养,新型材料可以在混凝土与空气之间形成一层保护膜,减少混凝土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并且很好的组织混凝土内部水分的蒸发,节约用水的同时还可以减少一些不良反应的发生。混凝土的保养也要根据时间以及使用材料等进行具体的工作作业,比如在冬季对混凝土进行保养就需要一周到一个月的时间,在空气温度以及湿度变化的情况下,保养的时间也就不同。在冬季进行混凝土保养时,一定不能将水直接浇筑在混凝土的裸露部分,这样会导致混凝土内部结构变化,成为不稳定因素,好是使用保温膜进行保养,可以更好的控制膜下的温度以及湿度,从而保障混凝土的质量。
结语
要想保障混凝土的质量以及耐久度,就需要抓紧每一个技术细节,从开始的材料配比以及拌制到后的保养作业,都要依据具体情况选择科学合理的技术方式进行工作。在整个施工作业中,施工团队应当更好的协作配合,发现施工作业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加强管理,创新出新的方法技术,更好的完成工作作业,从而推动行业的发展和进步,为我国经济发展做贡献。
参考文献
[1]王东旭.探讨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存在问题的技术预防和处理[J].四川水泥,2018(4):54-57.
[2]郑云丰.浅谈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要求及质量控制[J].四川建材,2018(12):167-169.
[3]陶大友.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要点研究[J].居舍,2018(9):112-114.
论文作者:斯天明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
标签:混凝土论文; 质量论文; 建筑论文; 作业论文; 监督员论文; 水泥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