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荣军医院 检验科 湖南长沙 410118)
摘要:目的 探讨生殖道常见病原微生物感染情况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的关联性。方法以2014年3月至2016年2月间在我院妇科门诊进行诊治的86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其阴道及宫颈的分泌物,检测HPV、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假丝酵母菌及细菌性阴道病(BV)。结果864例患者中,HPV阳性患者262例(30.3%)。262例HPV阳性患者中,高危型115例(43.9%),可能高危型40例(15.3%),低危型76例(29.0%),未知危险型31例(11.8%)。通过对比分析生殖道常见病原微生物情况与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情况以及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CT、UU及BV为HPV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通过对生殖道常见病原微生物感染情况与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相关性分析,发现:CT、UU及BV感染的患者其HPV感染率较高,因此,一旦在临床上发现CT、UU及BV感染后,则应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治疗,以降低HPV感染的发生,减少宫颈癌的发生。
关键词:生殖道;常见病原微生物感染;人乳头状瘤病毒;关联
宫颈癌是妇科常见的癌症之一,具有高发病率和高致死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宫颈癌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探讨如何降低HPV感染,能够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目前,有学者认为,持续的HPV感染在宫颈癌的形成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其他生殖道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宫颈炎性病变也能够诱发宫颈癌[1]。现笔者就生殖道常见病原微生物感染与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相关性,以便能够降低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从而降低宫颈癌的发生。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4年3月至2016年2月间在我院妇科门诊进行诊治的86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21-59岁,平均年龄(35.1±2.1)岁。
1.2检测方法
采集阴道及宫颈分泌物,检测HPV、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假丝酵母菌及细菌性阴道病(BV)。检测方法分别为: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HPV)、实时荧光定量PCR法(CT、UU)、阴道分泌物革兰氏染色涂片镜检法(假丝酵母菌)、细菌唾液酸酶法(BV)。Munoz分类(HPV分型);常规检测及诊断标准(常见病原体);
1.3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18.0分析本次研究结果,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然后以 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如检验结果提示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HPV阳性患者HPV分型结果
864例患者中,HPV阳性患者262例(30.3%)。262例HPV阳性患者中,高危型115例(43.9%),可能高危型40例(15.3%),低危型76例(29.0%),未知危险型31例(11.8%)。
2.2 HPV感染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情况
262例HPV阳性患者中,未检测出淋病奈瑟菌。由表1可知,CT、UU以及BV阳性患者的HPV感染率高于阴性患者(P<0.01),假丝酵母菌阳性、阴性患者,HPV感染率无明显差异(P>0.05)。
3.讨论
宫颈癌是一种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女性生殖系统癌症,有研究证实,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可能会导致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发生[2]。目前,公认的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必要条件,但并不是所有的HPV感染均可能会发生宫颈癌,部分HPV感染具有自限性,不会引发宫颈癌,只有当机体功能低下时,或者有其他促进感染发生的因素时,原发的高危型HPV感染会形成持续性的,造成上皮细胞内染色体的变化,失去对细胞增殖的调控,导致浸润型病变的发生,从而引发宫颈癌。而其他生殖道微生物感染也被认为是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相关[3]。在本次实验中,通过对生殖道常见病原微生物(CT、UU、假丝酵母菌及BV)感染与HPV感染的相关性进行探讨。
从本次实验结果中,可知:CT、UU、BV阳性患者感染HPV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阴性患者,而假丝酵母菌阳性患者感染HPV的发生率与阴性患者相比,无明显差异,表明CT、UU、BV阳性为HPV感染有关,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CT、UU、BV阳性为HPV感染的危险因素。CT感染患者会出现轻微的损伤或上皮细胞改变,增加了病毒进入的几率,且还能够在宿主体内持续感染[4]。而UU是一种寄居在女性生殖道内的机会致病菌,多发于宫颈炎症及妊娠时,它能够使细胞在分化的过程中,丢失或移位其染色体,导致细胞染色体发生变异,增加了病毒持续感染的几率[5]。BV感染患者能够引发宫颈炎症,通过氧代谢而导致基因发生毒性损伤,增加了宫颈癌的发生,故而认为宫颈炎症是宫颈癌发生的高危因素,因此BV感染为HPV感染的危险因素[6]。另外BV感染导致阴道正常菌群发生变化,使得乳酸杆菌数量明显减少,从而增加了其他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几率。在本次实验中假丝酵母菌感染阳性与阴性患者发生HPV感染的几率无明显差异,但阳性患者中发生HPV感染的几率稍高于阴性患者,且有资料表明,良性的慢性宫颈炎极易发生癌前病变或宫颈癌[7]。目前虽然研究资料证明,假丝酵母菌阳性与HPV感染有直接的关系,但其引起的宫颈炎是宫颈癌的高危因素。
综上所述,通过对生殖道常见病原微生物感染情况与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相关性分析,发现:CT、UU及BV感染能够增加HPV感染的因素,故而在临床中积极治疗CT、UU及BV感染,能够降低HPV感染,减少宫颈癌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文彩荷. HPV及生殖道其他病原体感染与宫颈癌临床关系的研究进展[J]. 医学综述,2012,18(13):2019-2021.
[2]黄佩芬,陈莲芬,甘钊杏. 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当代医药,2013,20(9):54-55.
[3]孔凡华. 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与生殖道感染的相关性分析[J].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3,20(1):42-44.
[4]王生,刘全忠. 沙眼衣原体持续感染的研究进展[J].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2015,22(5):403-406.
[5]何涛,蔡晓磊,孙宗立,等. 高危型HPV阳性患者解脲支原体感染与宫颈癌发生的相关性[J]. 山东医药,2013,53(32):38-40.
[6]蒋燕明,杨岚,李立,等. 细菌性阴道病与宫颈上皮内瘤变、高危型乳头瘤病毒的关系研究[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4,31(5):753-755.
[7]金爱红,周霞平,周凤珍. HPV在宫颈炎、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中的检测及意义分析[J]. 中国医药导刊,2014,18(3):414-415.
论文作者:李硕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23
标签:宫颈癌论文; 患者论文; 阳性论文; 发生论文; 病原论文; 酵母菌论文; 微生物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