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传统产权理论的挑战_产权理论论文

对传统产权理论的挑战_产权理论论文

对传统产权理论的挑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产权论文,传统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乡镇企业非同一般的成功,对传统产权理论提出了严重挑战。本文将探讨由此而引出的反论和两难境地,目的是要证明,乡镇企业被称为定义模糊的合作企业,其基本意义是指,乡镇企业是一种公有制组织,而非明确界定的所有制形式。

一、导言

近些年来,世界人口的1/3 看来正在脱离中央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而走向某种形式的市场经济。在这个转变过程中,似乎有两种不同的基本的改革模式。

大体上可以说,被我们称为标准模式的改革模式已取得了革命性的变化。由于积极地建立界限明确的私有产权,这种标准模式解决了一个核心问题,使得向标准的资本主义经济过渡达到尽可能迅速的程度。这种模式对我们是比较熟悉的,因为界限明确的私有产权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基本的先决条件。我们从理论到实践,都可以理解这一基本的真理。在西方经济学家看来,对于任何改革过程,建立界限明确的私有产权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是不证自明的,几乎不用讨论。因此,有时西方的政治家和国际信贷组织,把更为紧迫的宏观经济稳定问题放在一边而优先考虑迅速建立界限明确的私有产权,就不足怪了。

要引导东欧向西欧式的经济过渡时,这种标准模式是普遍采用的政策,尽管在其实行过程中并非没有困难。事实上,东欧过渡中所遇到的巨大困难之一就是如何建立起明确的私有产权。就此而言,东欧的问题不在于实行了这一标准模式,而在于不能有效地完整地实行这一模式。因为私有产权没能被有效地、首尾一贯地、清晰而迅速地建立起来。

相反,渐进的过渡模式对我们则可能是比较陌生的。由于它与中国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可以称之为中国模式。(或许有人会对此持异议,认为中国没有发生政治革命,而仅有改革,因而不能成为真正的过渡。但我们关注的是这一变革过程的本质,而不是它的标签。)这一模式采用渐进主义的战略,使市场导向的企业在经济的空隙中发展。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小型国有企业,不是采取戏剧性的私有化冲刺,而是受到非国有企业的冲击和竞争,由于后者有更快的发展速度而在一段时间内逐步地取而代之。在中国农村,这种非国有因素主要就是乡镇企业。

对中国模式作进一步细致的介绍,更准确地确定乡镇企业的作用是很重要的。这将足以说明,在中国的改革过程中,乡镇企业是一支主要的推动力量。(乡镇企业在中国改革中的基础作用,已为许多政策制订者和经济学家所承认。1987年,邓小平指出,乡镇企业令人吃惊和出乎意料的发展,是改革的最大成就。)本文的主要论点是要说明,乡镇企业从根本上讲是一种产权界定模糊的合作企业,这可能会有争议,但首先我们要把要点提出来。

大量事实已经证明,典型的乡镇企业并不是私有企业。从本质上讲,乡镇企业是一种产权远未明确界定的集体组织,农村基层政府对它的经营有深切的影响。以资本主义的观点来看,与乡镇企业有关的法律制度也缺乏明确的界定。看来,典型的乡镇企业在其特征上,似乎恰好是标准模式的私有企业的对立物,因为乡镇企业几乎与标准的产权理论完全相反。

以乡镇企业为非国有企业的主导形式而发挥出重要作用的中国模式,实际上已获得了巨大成功,这一成功远远超过了标准模式在实际应用中所取得的成果。不定期的观察和计量经济学的研究表明,乡镇企业具有与私有企业同等的高效率。于是,我们有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反论:为什么产权模糊的合作制企业能干得这样好?这难道不是与标准或传统的产权理论的基本概念发生了冲突吗?一个正处在过渡时期的国家能否从这两种模式中作出选择,一种过渡的战略能否以界定不明的合作企业及其作用为可靠基础?

这导致了本文更有风险的第二点。我们认为,上述问题和其他一些与改革有关的重要问题,在以标准模式为基础的框架内是很难进行富有意义的阐述的。为此,我们将力图勾划出为阐明这些问题所能提出的扩大了的框架的主要轮廓。

可以这么说,标准的产权理论企图成为普遍的或超文化的理论。这一理论明确或含蓄地假定,无论人们的文化背景如何,他们都是不可能合作的。由此出发,所有权在经济组织中的主要作用,是解决冲突或强制实施协作。然而,如果不同社会中的人在协调动作方面有所不同,那么,所有权对于解决经济组织中的冲突所具有的作用也就会有所不同。

按照游戏理论的一个基本概念,可以将协作精神的文化因素与标准的产权理论相结合,从而形成一种或许是更为全面的产权理论。为此,本文将在理论上提出一种更全面的方法。这一方法可能调和令人困惑的悖论,可能含有对其他有趣的同时也是令人为难的现象的理解。

二、标准的产权理论

我们的主要命题是:中国乡镇企业作为产权界定模糊的合作企业,虽不曾以标准的或传统的定义明确的私有产权理论为基础,但却在实践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从根本上说,大部分关于产权的理论表述,不过是哲学思考与经验概括和理论推理的结合物,并没有什么唯一的、普遍认可的产权理论。一些构造严密的理论模式,是在一种多半相近的文化环境中发展起来的。尽管缺乏一种唯一规范的形式,它们还是很容易被引用。可以认可,产权理论中的基本命题有一种始终如一的观点,其基本点可概括如下:

明确的私人产权, 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先决条件。 (Alchian,新产权理论的创立者承认, 将私有产权视为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先决条件,是一种信念或主张,“它既不是从经济理论中推论出来的,也没有足够的证据来证实它。”我们将产权理论视为一种广泛的概括和抽象,而非关于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牢不可破的规则。有事例表明,在同一产业中,有成功的国有企业也有失败的私有企业。也有事例表明,在资本主义经济中、政府的调节甚至是强制性措施也有非常成功。)典型的界定明确的产权包含三个基本因素:

1.每一份财产,都属于拥用对该项财产有绝对所有权的、界定明确的所有者。

2.财产自然增长的剩余(价值),归属财产所有者。

3.财产所有者有权控制和决定对现有财产的使用、调整、出卖或出租。

考虑到企业对财产权的运用,该理论确认企业的所有者为企业重大决策的最终决定者。这一理论隐含着下面第四点。

4.没有界定明确的私有产权,任何企业的运行相较而言就不够理想,任何经济制度的运行也不会成功。

关于这四点,或许有不少原因。在比较经济和经济过渡的文章中,经常引用的一条理由是,没有真正的私有制,容易产生与软预算约束综合症有关的一些问题:因为没有身份明确的所有者来为错误或不幸承担责任,于是就由别人主要是国家来承担。当存在着真实的财产所有者时,他就是唯一处在最终决定位置上的人,拥有产权和由此产生的物质刺激、负责观察或指导输入的行为,协商处置,实施有利于企业的契约,雇用或解雇工作者,卖出或买进资产,采取其他措施以提高企业利润,因为最终要由他或他们来为失误或不幸承担责任。当私有者不能很容易地从国家那里得到损失补偿时,由所有者享有的所有权便会扮演一个批判性的角色,反对向低效率的无限退步,从而避免在没有真实的私有产权制度下存在的典型特征,即软预算约束综合症。

我们相信,虽然以上简洁的描述舍去了一些要点,但由于突出介绍了第四点,从而已正确地概括出了这一理论的精髓。

三、标准模式与中国模式

在叙述过渡的标准模式时,我们侧重于原则或基本战略,而非它们的运用。我们的讨论将十分简要,因为其基本特征与前面的论述相同。请记住,这里的叙述是对许多国家的高度抽象,舍去了许多可能存在的不同点。

标准模式的一个共同点,是私有财产在适当的财政金融体制中的中心作用,过渡的中心问题是发展资本主义的企业,这包括传统意义上的界定明确的所有权、相应的法律体制、商业法规、契约法与银行破产法等等。使所有者真正享有剩余(价值),被视为防止逃避责任的决定性措施。这种真正的私人财产的楔入,将阻止向低效率的无休止退步并避免传统社会主义制度所具有的特征,因为真正的财产所有者进入统治集团后会以其拥有的权力和刺激去强化预算约束,停止损失,并鼓励赢利。标准模式的重点,在于使以前的国有企业私有化。我们已经知道有各种不同的私有化方案,但它们共同的基本目标都是在市场竞争中引进界定明确的私有产权。相反,任何具有妥协、调和意味的方式如生产者的合作制、工人管理、公私合营、半私有或半合作制的企业等等,则都被视为对头——这种微弱的产权、松散的报酬与界定含糊的企业相结合的体制,势必会走上传统社会主义经济的老路。

作为政策的指导,标准模式严格遵循当代经济学理论的原则,尤其是产权理论的格言。当然,作为政策的指导是一回事,制定政策又是一回事。虽说在东欧建立私有产权已取得了程度不等的进展,但这并不意味着这是轻而易举的例行公事。换言之,标准模式已经被迅速地或容易地付诸实施。事实可能正好相反。

与标准模式不同,中国模式是在改革进程中逐渐形成的,而非改革初始阶段有意识设计的过渡方案。它的核心是新的非国有企业主要是乡镇企业与国有企业竞争。因此,乡镇企业在中国模式中具有中枢作用。

四、乡镇企业是界定模糊的合作企业

1、什么是乡镇企业

按照官方定义,乡镇企业是位于乡镇或村庄中的集体所有制企业。(城市也有许多乡镇企业,称它们为乡镇企业,是因为它们由乡村政府管理,雇用的工人也属于农村劳动力。)更重要的是,乡镇企业所在的乡镇或村庄的居民是这些企业的集体所有者。这些企业的产权,只能由集体的代表来实施管理。实践中,最常见的情况是以基层政府作为居民的代表,因此它成为乡镇企业的实际的行政所有者。

至于乡镇企业的管理,通过合同将控制权部分委托给经理人员是一种典型的方式。这种合同称为管理责任合同,典型的做法是由乡镇企业的雇员集体的与行政所有者即基层政府签约。(实践中还有其他形式的合同:合股合同、管理者合同、个体合同。前者是作为行政所有者的政府代表企业招标,个人作为投标者,中标者以其投标为基础与政府签订合同并任命经理。后两者是由经理或个人与政府签订合同。)然后由政府与雇员共同决定经理。因此,经理是雇员和政府的代表。在各企业指定经理的过程中,政府的作用并不完全相等,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举足轻重的。(据1986年的一次抽样调查,83.3%的乡镇企业经理认为他们是由政府任命的。)

2、乡镇企业的作用

请参见表一

表一:1979-1991年国有企业和乡镇企业增长率与效率比较表

全国工业

国有工业企业乡镇企业

产量

产量 资本 劳力 生产率产量 资本 劳力 生产率

增长率13.3

8.4

7.8

3.04.0 25.3 16.5 11.9

12.0

资料来源:关于国有企业和乡镇企业的产量总结,固定资产净值和雇用劳动力的官方丛书;国有企业按现行价格计算的产量、资本和产量总值,相较按可比价格计算的指数为低。1986年至1992年期间的增长率,是这一期间年度百分比的平均数,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年鉴。

表一概括了1979年至1991年相关的增长率。严格说来,国有工业与乡镇企业这两种类型是不可比较的,因为统计数据的局限使我们无法区分乡村的私有企业和集体的乡镇企业。因此,表中所示乡镇企业的数据稍大于其实际增长,因为它包括了农村所有的非国有企业。由于乡镇企业的产量占到农村非国有企业产量的3/4,研究也表明乡镇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也绝不低于类似的私有企业,因此对本文目的来说,把乡镇企业与农村非国有企业等同是可以容许的。资料的局限还使我们无法把乡镇企业的工业生产与非工业生产加以区分, 但工业产量约占其总产量的75%,是乡镇企业高效率的依据。据此我们有理由认为,表中所示有关乡镇企业的增长低于乡镇企业的工业增长速度。 (75 %这一数据来自1992年中国统计年鉴。有效数据表明,乡镇企业中的工业企业在劳动力收益方面表现得更为高效和稳定,在资本收益率方面也与非工业企业有大体相同的效率。1989年,人均税后利润乡镇工业企业为3200元,而整个乡镇企业只有2500元。至于资本收益率,整个乡镇企业为1.6, 乡镇工业企业为1.5。均据1990年中国乡镇企业年鉴计算。 )出于比较的目的,表一也给出全国工业总产量的增长率。

在讨论劳动生产率的计算之前要提醒一下,首先是由于技术上的原因,同时也因为存在不同的数据处理方法,关于总劳动生产率的确切计算可能引起争论。这里提出的是我们最精确的计算,探讨和解释这种计算并非本文议题,关键在于提出的数据能有效地支持我们的论点。总的劳动生产率,是从产量增长率中减去劳力和资本增长率的加权平均数后的剩余。劳力权数为0.7,资本权数为0.3, 即劳力在收益中所占分额3/4~2/3,这与世界上普遍的看法大体一致。

表一揭示了几个重要问题。在总的劳动生产率增长方面,乡镇企业几乎是国有企业的三倍。12%的增长速度,首先依靠于乡镇企业加强技术进步,其次是广泛的投入。详尽比较国有企业和乡镇企业的效率不是本文的任务,这里只提出几份研究结果,有些结论源于完全不同的资料,但一致肯定就总的劳动生产率而言,乡镇企业远远高于国有企业。

表一列出的有关乡镇企业的增长速度,在世界历史的范围看也是十分突出的,因此格外引人注目。全国工业总产量增长率与国有工业产量增长率几乎相差5个百分点,这是由于乡镇企业每年高达25 %的增长率所致。就此而言,将乡镇企业视为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发动机甚至是最主要的发动机,大概不会过份。

由于如此之快的增长,在十多年的时间里,乡镇企业的地位就发生了根本变化,由农业附属而一跃成为国民经济的第二大组成部分。(非国有企业工业产量的比重,从1978年的22%上升到1991年的47%,同期国有企业所占比重则从78%下降到53%。而在非国有企业中,4/5 的产出来自乡镇企业或类似的集体企业。这种比例的变化,也可以一些单项指标来说明。例如,1990年,大约有1/3的煤、1/4强的水泥、1/2 的电扇、2/5 的罐装食品和纸张、 4/5 的基建项目是由乡镇企业完成的。1986年至1990年,乡镇企业出口增长率为年均66 %。 以上数据均来自1986年至1992年中国统计年鉴。)与私有制部分相比较,乡镇企业占据主导地位。1991年,农业地区生产的工业产品中,有74%来自合作制企业,其中乡镇企业占67%,合作企业占7%, 而私有制企业所占比重为26%。

乡镇企业的高效率和高增长率,对国有企业的深刻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它促使国有企业更努力地工作以避免遭受损失。(本文作者之一曾在1992年和1993年会见北京、河北、广东、上海的大多数国有企业经理承认,最严重的挑战来自乡镇企业,来自它们的竞争性价格和创新,这使许多国有企业蒙受了损失。)其次,中国的国有企业虽未遭到东欧国家的那种命运,即在改革方案的选择上——如果还未付诸实践的话,为大量私有企业所取代,但由于乡镇企业的竞争和超速发展,国有企业的地位已逐渐下降。据中国国家统计局预测,到2000年,将有一半的工业品出自集体所有制企业,其中以乡镇企业为主体;而国有企业与私有企业的生产则各占1/4。(见1992年6月15日《中国日报》)(未完待续)

周兴维译:西南民族学院管理系

标签:;  ;  ;  ;  

对传统产权理论的挑战_产权理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