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软土地基中桥梁深桩基础的施工技术论文_邓旭光

浅谈在软土地基中桥梁深桩基础的施工技术论文_邓旭光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第六冶金建设有限公司 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进入了高峰期。基础施工是桥梁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状态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必须注重在软土地基施工中存在的问题,采用科学的施工方法,有效地提高施工工艺,确保整个桥梁工程质量和安全。

关键词:软土地基;桥梁深桩基础;施工技术

1 软土地基的主要特点

1.1 稳定性差

对于软土地基的明显问题就是稳定性差,对已经建好的道桥工程多年后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沉降,路面沉降就会导致出现裂缝,导致通行车辆出现安全隐患。

1.2 压缩性高

软土地基中的含水量十分大,土质颗粒之间的缝隙很大,就导致地基不稳,使得地基具有很高的可压缩性,在道路使用时会导致桥墩和路面开裂,严重的影响路桥的使用情况。

1.3 渗透性差

软土的渗透性很差,土体中的水分大多与固体颗粒形成结合水,导致水分不能排除,所以使用一般的方法是很难进行加固处理的。

1.4 承载力低

软土地基的抗剪强度很低,天然的地基承载能力很低,如果不经过处理和加固,就不能满足承载要求,处理的方法不正确,也会使地基承载力不足导致建筑倒塌、结构破坏等质量问题。

2 道路桥梁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技术

2.1 混凝土管桩加固

在道路桥梁地基施工中,通常会用到管桩。管桩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地基的稳固性。对管桩进行加固,也是常用的技术手段。首先,采用混凝土管桩,其本身具备一定的硬度和强度,合理在软土中分布设立,对道路桥梁工程中的软土地基有一定加固作用。混凝土管桩要考虑到软土的分布以及受力情况,按照一定的间距对其进行排列。根据软土地基需求,对混凝土桩体的强度进行设计,满足道路桥梁承载力要求。混凝土管桩的加固,通常采用现浇工艺,使桩体的强度达到C25。这个强度能够应用于较深的软土厚度,最大可以应用到26米深。混凝土管桩的加固,能够有效加强管桩的强度,使其具备充分的承载力,按照均匀分布受力的原则,维持道路桥梁地基的稳定性,保障道路桥梁工程正常施工。

2.2 强夯加固技术

在道路桥梁工程施工中,也经常会采用强夯加固技术来强化地基的处理。道路桥梁施工地段常常会遇到软土地基,保障施工质量,就必须处理好软土地基的强度,对其进行加固处理,满足道路桥梁承载力要求。强夯加固技术,能够有效地改变原有地基的结构,使软土结构能够不断强化,变得更加密实,而软土中原有的大量水分,经过密实强夯处理,会排到软土的表面来。土的密度增加,空气与水排放出来,且软土表面还要设置排水管道,方便水的排泄。当软土内部的水在强夯处理下,排泄干净之后,还需要对软土表面进行进一步固化处理,在其表面添加一些固化剂,进一步提升软土的固结能力,使得软土地基能够满足道路桥梁施工的要求和标准。

2.3 碎石桩加固技术

在道路桥梁的软土地基中,也通常会采用到碎石桩加固进行软土地基处理。碎石桩加固处理,能够对碎石桩体进行集中处理,加强地基的牢固性,使碎石能够有效地保护软土层,将原来的地基场地转变为硬壳状态,满足整个地基所需要的强度。在这种施工技术下,软土同碎石桩之间就组成了复合地基,避免地基的软化与流动问题。此外,碎石桩加固技术的应用,在某些方面也需要引起注意。如果道路桥梁地基软土面积过多,则需要注意好泵送管道的强度和速度,避免碎石在长时间、长距离的管道运送过程中,使其出现堵塞、爆裂等情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尽量控制好输送的时间和速度,并输送一段时间后,尽量对泵内部进行净化处理,以整体提升碎石桩加固处理技术。

2.4 水泥搅拌桩加固

在道路桥梁工程的地基施工中,主要是在相对饱和的软土中采取水泥搅拌桩,且加固效率高,质量好。近几年来,随着道路桥梁工程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对道路桥梁工程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软土地基中采用水泥搅拌桩加固的处理措施越来越常见,既能提升道路桥梁工程建设的速度,又能保障软土地基的质量。水泥搅拌桩加固处理,就是通过机械设备的搅拌,将原有的软土地基结构进行破坏作用,接着在破坏的软土层中,灌入水泥,水泥与软土发生反应,不断粘结,使得软土的结构更加紧凑,软土强度不断加大,以提升软土地基的承载力,满足道路桥梁工程的标准要求。在水泥搅拌桩施工中,需要对现场进行勘探,做好准备工作,如水泥搅拌桩摆放的具体位置,水泥搅拌桩的分配要严格按照道路桥梁工程施工的需求进行。

3 软土地基施工技术案例分析

某市进行现代化桥梁建设,长度为4Km,桩基础583根。该工程位于东南沿海地区,多雨季节施工,地质状况为软土地基,为了应对软土地基,施工建设中将桩基础埋设深度设置为为45~70m桥梁工程前,软土地基的施工技术人员对地质和软土地基的情况进行了勘测,勘测结果表明施工区域大部分土地为软土地基,软土的组成多数是风化岩石层、中细砂土层、软弱土层和粘性土层,软土地基土质松散,处于不稳定状态,需要采取较长的预压期,保证桥梁施工的沉降稳定性。具体施工步骤为每月对预压期内沉降进行一次补方,补方厚度不能超过一层填筑的压实厚度。同时控制加速荷率。

3.1 施工中采用的软土地基施工技术之一是表层排水法

在表层的黏性土壤中加入了添加剂,不仅提高了地基的压缩特性和强度,也曾增加了固结和稳定性。在垫砂层中为了满足排水层的排水效果,避免施工中地基的土层出现布均匀侧向沉降和变形,在施工机械通行的时候,在地基表层选择了适合的铺垫材料,提高了地基的支护能力。

3.2 使用粉喷桩加固处理的方法

先进行了场地的清理,将障碍物清理干净,满足机械行走要求,同时铺设场地上的碎石和砂土垫层,采用粘性土回填的方法将低洼的施工场地垫平整,然后确定好土工工程的地质报告等、粉喷桩设计装配图等等。根据设计要求进行了设计的实测和配比,然后确定了搅拌的速度、单位喷粉量以及钻进和提升的速度。黏性回填土的拌合采用了水泥、石灰等混合剂,提高了软土地基的密度,确保了软土地基的压缩能力和强度,提高了软土地基的稳定性。

3.3 使用排水固结法

对地基进行荷载的碾压,排水软土地基中的水分,保证软土地基的粘土能够尽快固结,提高强度,通过设置垂直的排水柱,得到地基排水的固结效率,有效提高软土地基的抗剪强度。

3.4 加载法的使用

一般是在软土地基施加荷载,解决沉降问题的时候采用。这个时候一般地基的沉降处理工作还没有完成,荷载的重量过大,破坏了软土地基的原有的状态,就可以考虑选用缓速加载法来提高软土地基的固结效果。

3.5 挤密法

挤密法是在桥梁桩孔形成的过程中采用的方法,主要是利用素土或者灰土装填桩孔,采用就地取材的方法,将卵石打成碎石后填入到桩孔中,达到密实桩体的作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软土路基是我国当前道路桥梁建设中最为普遍的问题,其路基施工是施工单位的工作重点。在软土地基处理的问题上,施工人员如果没有采取合适的措施,则会很容易导致道路路基出现不均匀沉降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建设道路工程,相关人员要对当前软土路基处理技术进行有效的改进与完善,从而更好地推进我国市政道路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崔俊霞.道路桥梁工程软土地基施工技术探讨[J].交通世界,2017(14):40-41.

[2]姚彦.道路桥梁工程中软土地基的施工处理方法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6(03):217.

论文作者:邓旭光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21

标签:;  ;  ;  ;  ;  ;  ;  ;  

浅谈在软土地基中桥梁深桩基础的施工技术论文_邓旭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