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例胃癌流行病学资料分析论文_李仕同,杨加茂 刘潇阳

西山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云南 昆明 650100

摘要:目的了解近5年来到我院行胃镜检查的胃癌患者相关流行病学资料的特点及变化趋势,为疾病的诊断与评估提供帮助。方法将2010年4月~2015年11月到我院行胃镜检查的胃癌患者(共计42例)列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一般资料、病理类型、发生部位等进行统计。以t检验分析确诊年龄与病理类型、发生部位之间的相互关系;以X2检验分析病理类型与发生部位之间的相关性。结果①42例胃癌中,男性占76.19% (32例),女性占23.81% (10例)。平均年龄为59.68岁(32~79岁)。病理类型以低分化腺癌居多(26例),占61.90%,印戒细胞癌(10例)占38.46%。发生部位以胃窦部居多(15例),占38.1%,贲门胃底癌(3例)占7.14%。发病率无明显上升趋势。②在确诊年龄上,高度恶性组(低分化腺癌+印戒细胞癌)(平均年龄58岁)与低中度恶性组(高分化腺癌+中分化腺癌)(平均年龄63岁)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胃体癌(56.67岁)与胃窦癌(61.13岁)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①胃癌多见于老年、男性患者,以低分化腺癌、胃窦部多见,印戒细胞癌有逐年发病增多的趋势,未见贲门癌发病率逐年上升趋势。②在胃癌患者中,病理类型恶性度较高者,相对较为年轻;发生于胃窦部者,年龄相对较大。

关键词:胃癌;流行病学

胃癌作为常见肿瘤之一,以其高发病率、高死亡率,一直以来倍受关注。近年来,相关报道显示胃癌的好发部位等流行病学相关资料较先前发生着一定变化:过去的二十多年中,贲门癌的发生率逐渐上升,胃窦癌的发生率有所下降,有学者推测与幽门螺旋杆菌的大规模根治相关。为了解到我院行胃镜检查的胃癌患者相关流行病学资料的特点及变化趋势,我们对近年来到我院行胃镜检查的胃癌患者的一般资料、病理类型、发生部位等进行分析,以期为疾病的诊断与评估提供帮助。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将2010年4月~2015年11月到我院行胃镜检查的胃癌患者(共计50例)列为研究对象。

1.2 诊断依据以胃镜及病理诊断为依据。

1.2.1 胃镜诊断标准:根据1962年日本内镜学会的早期胃癌的分型标准,将早期胃癌分为3型:I型(隆起型)、Ⅱ型(浅表隆起型)、Ⅲ型(凹陷型),其中II型又分为II a、II b、II c 3个亚型。进展期胃癌根据Bor—rmann分型标准,分为4型:I型(结节或息肉型)、Ⅱ型(局限溃疡型)、Ⅲ型(浸润溃疡型)、Ⅳ型(弥漫浸润型)。

1.2.2 病理学诊断标准:以WHO分类标准,将胃癌分为乳头状、管状、黏液性和印戒细胞癌,并根据其分化程度,分为高分化型、中分化型、低分化型及未分化型。本文将人选病例分为:高分化型、中分化型、低分化型、印戒细胞癌、腺癌(未分型)五类进行分析。

1.3 统计方法将各项指标结果数量化,输入计算机,建立SPSS数据库。用SPSS 12.0统计软件对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分类变量采用卡方检验(X2检验),P<0.05提示相关有意义;连续变量采用t检验,P<0.05提示存在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1.1 性别、年龄分布:42例胃癌患者中,男76.19%(32例),女23.81%(10例),男:女为3.2:1。平均年龄为59.68岁(32~79岁)。5年来,患者性别、年龄分布无明显变化。

2.1.2 病理类型:如表1所示,病理类型以低分化腺癌居多,占61.90%;印戒细胞癌占38.46%。

3 讨论

通过对到我院行胃镜检查的胃癌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胃癌多发于老年、男性患者,与以往文献报道相一致。分析原因,可能与长期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相关。病理活检:以低分化腺癌多见,好发部位依次为:胃窦>胃体>贲门胃底。胃窦仍为胃癌主要好发部位,贲门胃底癌比例并无明显上升趋势,与西方国家存在不同。近年来,在西方国家,胃窦癌、肠型胃癌显著下降;与此同时,贲门部、弥漫型腺癌的发生率正在逐渐上升。究其原因,考虑可能与人种、经济水平、地理位置、生活习惯等各种差异相关。文献报道,在发展中国家、黑色人种、低收入阶层以胃窦癌多发,危险因素以H.pylori感染、饮食等为主。而在发达国家、白种人、高收入阶层,以贲门胃底癌多发,危险因素以胃食管反流、肥胖等为主,亦支持本文结论。在胃癌患者中,恶性度较高者,相对较为年轻,与国内其他文献相一致。可能原因为较早发病的患者或许本身存在一定的基因易感性,而较晚发病患者则更多的可能为外部因素(如:吸烟、饮酒、高盐饮食、烹饪方式、生存环境等)长期作用的结果。发生于胃窦部者,年龄相对较大,发生于胃体部者,相对较为年轻,恶性度较高。这与以往认为的“随着年龄增长,胃底腺萎缩,交界区上移,肠上皮化生率增加,胃癌好发部位向高位移动”的观点不符。考虑可能与入选样本量有限相关,但也有可能与青年发病患者的基因易感性等相关。胃癌是否转移与年龄无明显相关性,而与其病理类型显著相关,恶性度高者,易发生转移。TNM 分期是预后的一个重要相关因素,而目前检出的胃癌患者中,恶性度高者居多,较易发生转移,故胃癌的死亡率居高不下。H.pylori(幽门螺杆菌)作为重要的危险因素,已被WHO 列为胃癌发病的I类外因。普遍认为,H.pylori可能通过引起黏膜慢性炎症,致胃腺体减少,引起萎缩性胃炎,从而导致胃黏膜细胞肠化生及异常分裂,最终可能引起胃癌的发生。我院数据显示:到我院行胃镜检查的胃癌患者以进展期癌为主,提示目前早癌检出率低,分析原因如下:1.到我院就诊行胃镜检查的患者多数为有明显上消化道症状才到医院就诊的患者,故胃镜检查结果多为进展期癌或消化性溃疡、糜烂性胃炎等其他上消化道疾病。2.检查前准备不充分。因经济原因,我院目前胃镜检查前准备仅使用“达克罗宁胶浆”行局部麻醉、润滑、消泡处理,未常规使用胃肠道解痉药及其他消泡剂,在检查过程中存在胃、食管蠕动较快,消泡不彻底,不利于仔细观察粘膜情况,发现微小病变。3.到我院行胃镜检查的患者由于经济及其他原因,多选择普通胃镜检查;即使选择无痛胃镜,因我院条件有限,为保证医疗安全,麻醉均较浅且持续时间短。这就使得在胃镜检查过程中存在患者耐受差、反应大等影响,不利于长时间仔细观察食管、胃粘膜情况,发现微小病变。4、我科刚购置奥林巴斯290电子胃肠镜不久,开展电子色素染色检查及放大内镜检查时间较短,经验不足,对微小病变的鉴别能力差,同时我科未开展碘染等色素染色检查,不利于微小病变的发现、定位。整改措施:1.加强检查前准备,让患者禁食空腹、服用效果较好的润滑胶浆及消泡剂、检查前使用镇静剂及胃肠解痉药,增加患者耐受性,减轻检查过程中的恶心、呕吐等反应。2.配置相关的麻醉设施,在确保医疗安全的前提下增加麻醉深度及麻醉时间。可以长时间反复仔细并使用NBI电子色素染色及共聚焦放大内镜观察病变,利于早癌及癌前病变的发现。3.通过进修、参加培训、请上级医院专家到我院进行讲座、现场指导等方式,提高胃镜操作医师的业务水平及经验,并开展碘染等色素染色方法,加强对食管、胃早癌及癌前病变的识辨能力。4.通过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全民健康意识,让更多45岁以上人群定期到医院行胃镜检查。

参考文献: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中国抗协会肿瘤内镜专业委员会. 中国早期胃癌筛查及内镜诊治共识意见(2014年,长沙).中华消化杂志2014年7月第34卷第7期.

王江红,项颖. 早期胃癌的筛查现状及诊断进展. 重庆医学2009年10月第38卷第20期.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李兆申.中国早期胃癌诊断现状与思考.中国医学论坛报2011-09-22.

冯晓峰,彭贵勇. 早期胃癌内镜诊断技术进展.现代实用医学.2009年6月第21卷第6期.

论文作者:李仕同,杨加茂 刘潇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6

标签:;  ;  ;  ;  ;  ;  ;  ;  

42例胃癌流行病学资料分析论文_李仕同,杨加茂 刘潇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